通化師范學院是吉林省東南部唯一一所省屬本科院校,坐落于長白山腳下、鴨綠江畔、中朝邊境的通化市。學校始建于1929年,為遼東省立(通化)第六師范學校。新中國成立后,于1958年重建為通化師范專科學校,隸屬吉林省。1962年,吉林省保留20所高校,通化師專并入四平師專,留下了空校址。在停辦八年后,1970年學校恢復招生,再次走上了艱苦創業之路。1978年,經國家教育部批準正式升格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為通化師范學院。2007年,學校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
學校占地面積59.50萬平方米,建筑面積25.35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3350.45萬元,館藏圖書總量218.09萬冊。設有16個二級學院和2個教學部,11個科研院所。
學校面向全國27個省、市、自治區招生,現有全日制本科生10978人,專科生706人,留學生21人,繼續教育在籍學生7326人。現有教職員工801人,專任教師609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人員249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人員52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人,有長白山學者、長白山技能名師、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等優秀人才34人,省高校教學指導委員會成員9人;聘用校外高級專家作為客座教授和兼職教授58人;有省級優秀教學團隊6個,省級科研創新團隊2個。
學校現有46個本科專業,其中教師教育專業14個,非教師教育專業22個,兼招專業10個,涵蓋文學、理學、法學、工學、醫學、教育學、管理學、藝術學、歷史學9個學科門類;有國家級特色專業2個,省級品牌專業和特色專業9個,省級重點學科4個。形成了與地方基礎教育和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學科專業體系。現有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門,國家級視頻公開課1門,省級精品課14門,省級優秀課52門,東西部聯盟上線慕課1門。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3個,省級“卓越工程師”試點專業項目1個,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2個。
學校擁有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省重點實驗室、省特色新型高校智庫、省重大需求協同創新中心等省級科研平臺15個。近三年,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科技部、863子課題等國家級項目16項,獲得省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2項,省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1項,獲得國家授權發明專利50項。
學校與國(境)外28所院校和教育機構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開展了“2+2”、“3+2”等多種形式的本科生交流培養項目,先后與英國格林多大學、韓國嶺南大學合作舉辦視覺傳達設計、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本科教育項目。近三年派出99名學生出國(境)留學。2015年,學校與通化市人民政府合作,集聚地方教育資源和企業資源成立應用技術學院,整合中藥學、藥物制劑等8個本科專業構成醫藥健康產業專業集群,申報專業集群轉型試點,獲得省教育廳批準,開啟了學校轉型發展之路。
學校始終秉承“崇德廣業、與時偕行”的校訓,堅守“質樸的教育”理念,堅持“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科研興校、特色活校”的辦學方略,緊密圍繞“一山一城、一族一史”,即“長白山自然資源開發、通化醫藥城建設、滿族民間文化傳承、高句麗史學研究”,積極發揮辦學優勢,努力探索教學質量提升有效途徑。多年來,學校潛心育人,為吉林省東南部基礎教育輸送了大量優秀師資,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培養了大批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學校被國家語委評為“國家級語言文字規范化示范校”,被吉林省教育廳評為全省高校“就業管理工作先進集體”,連續兩屆獲得“吉林省文明單位”,榮獲“吉林省模范集體”。
展望未來,學校將進一步強化地方高校辦學職能,主動融入吉林振興發展戰略和通化市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把學校建成具有一定國際化水平、國內知名、省內一流、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區域高水平綜合性大學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