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十九大暢談新變化主題征文范文:我眼中的城市生活變化
黨的十八大召開以來,我國大力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國家大數據”國策和“互聯網+”行動計劃,五年間,互聯網發展之快,已出乎人們的意外。
互聯網已深度融入經濟社會的發展,融入尋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她給人民群眾帶來的紅利正在源源不斷的釋放。
我作為一名退休人員,有幸搭上了現代高科技發展的末班車,成了五彩繽紛的互聯網世界中的一個“老頑童”。我從以下的親身經歷中,深刻地感受到:這是五年間,城市生活變化中的最大一個“亮點”。
一
新型的社交
面對距離,五年前與人聯系大都用電話,如今已有超過50%的人使用微信。微信已成為我們新型的社交方式和社交場所。打開手機看微信已成為我每天開門的第八件事。“一機輕握在手,天塹變通途”:微信成了我的“順風耳”,穿越千山萬水,隨時能與親人朋友互通音訊;微信成了我的“千里眼”,五洲四海,萬千氣象都展示在眼前;微信成了我的“收發報機”,指尖一動,讓我與諸多朋友天天見面,時時交談,進行全天候的情感交流和心靈溝通。
去年初,我的九旬家母仙逝,在思母、憶母、愛母和頌母情感的推動下,我用“美篇”制作了《憶慈母徐嫣春》微作品,并于5月8日“母親節”那天,通過微信轉發,意想不到的是:點擊率竟然達到1923次(包括國外和港澳的朋友),其中200余人次點贊、點評。可見,新穎網絡媒體的傳播力度和互動效應是傳統紙質媒體所無法比擬的!
二
“閃光”的平臺
在我加入的微信聊天群中,不少已成為“閃光”的平臺。我們通過群聊,及時傳播時事熱點、國內外要聞、道德修養、保健養生、運動鍛煉、興趣愛好、文化娛樂、家庭和諧以及人生感悟等等話題,宣傳黨的主張,展示陽光心態,體驗美好生活,暢談發展變化,積極傳遞正能量。如普陀區老干部局“晚晴詩社”微信群,,17位詩友緊緊圍繞“建黨95周年”、“長征勝利80周年”和普陀區“同心家園建設”等主題,在群里常曬詩,及時發布創作的新詩,與群友共享;常評詩,熱心點評群友詩作,相互切磋;常論詩,交流創作體會,分享經驗。
全年共發表原創詩詞250余首,其中有30余首刊登在《新普陀報》上,并在上海市老干部局組織的“慶祝建黨95周年詩詞創作比賽”中獨占鰲頭,榮獲2個一等獎,2個二等獎,4個優秀作品獎。又如上海海運離退休干部的“三五成群”微信群(94人),有的同志每天堅持把主流媒體的國家政治、經濟等大事轉發到微信群,有的老領導經常篩選出網上的好文章,鏈接到微信群,與群友分享,還有熱愛旅游和擅長攝影的老同事,所到之處都會留下祖國大自然的美景和異國風光,及時通過微信群,讓大家共賞,同創綠色和諧的網絡環境。中遠海運(上海)公司還搭建了“海運老干部之家”微信公眾平臺,為離退休干部發揮余熱提供了舞臺。我撰寫的《入黨的那一天》等兩篇文章,曾有幸被推介上網。
三
便攜的出行
“五年間,我日常出行的方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我手機最愛應用軟件(APP)的榜單中,“百度地圖”、“公交實時到站”、“優步(UBER)”和“共享單車”等4個應用軟件的優化組合不得不提。每每外出,我先用“百度地圖”,查詢、選擇最佳線路;然后用“公交實時到站”確定出門時間;公交車到站后,根據需要,或用“優步(UBER)”打車,或騎上一輛“摩拜”單車,或按“百度地圖”導航步行,哼著小曲優哉游哉地到達目的地。以前妻子總埋怨我是“路盲”,現在我再也不用擔心方向感不強,找不到路了,妻子也改贊我為“識途老馬”了。”
四
輕松的網購
這幾年隨著網絡經濟的快速發展,網購已不是年輕人的專屬,如今手持一臺智能手機,隨時隨地進行網購的中老年顧客已是屢見不鮮了,不懂得網購似乎是點“OUT”了。前幾年我開通了網上銀行,學習、掌握“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的使用功能,并在“京東”、“1號店”和“天貓”等網站注冊了賬號,從“了解網站”、“嘗試網購”、“體驗服務”到“貨比三家”,逐步進入角色,也成了網購大軍中的一員。如今家用電器、服裝鞋帽、日常用品、油鹽醬醋茶等等物品,我基本上都能在相關網站上購置到。
去年,根據我家家具的式樣,需要添置兩個“古典實木圓凳”。上海商鋪雖多,但要找到理想中的物品可不容易。我和妻子跑了多家商店,都沒有找到合適的圓凳。最后還是在“京東”網站上,尋覓到了與家具相匹配的款式,且價廉物美,快遞也很及時。我還在微信上注冊了“付費通”,動動手指,水、電、煤氣以及手機充值等等,分分秒秒搞定,盡情享受著“指尖上的快樂”!
五
愉悅的旅游
這幾年由于融入了互聯網,我和妻子外出旅游明顯感到了輕松和愉悅。出行前,我上網通過照片、文字(有不少景點還有視頻介紹),先將景點“模擬旅游”一遍,并參照網上他人的經驗,擬訂好詳細的景點攻略;然后登錄“攜程網”預訂好往返的特價機票(火車票)和酒店旅館;路途中,邊觀賞車窗外的風景,邊上網觀看影視劇或收聽音樂,有效緩解了妻子嚴重暈車的癥狀,路途的時間也不顯得長了;一到景點,因事先做好了“功課”,我們就能精準地將特色之處游玩到位,并有充裕的時間,玩玩手機攝影,我和妻子互拍互樂,相互切磋。走過美景,手機一舉,及時記錄下美好的時光。如想夫妻合影,我們不用“自拍神器”,根據積累的經驗,同樣也能拍出自己滿意的照片。拍好的照片馬上可以通過微信轉發,及時與親人、朋友分享;每次旅游歸來,我都要在電腦中建立電子相片文檔,并通過電腦屏幕循環播放,妻子則坐在我的身旁,興奮地對每張照片進行點評。
每次我們都要精選出幾張滿意的相片,儲存手機,時時欣賞,每逢此刻,旅游給我們帶來的愉悅感就會延伸,“互聯網+旅游”也催化了老年夫妻感情的升溫。
此外,我還上網掛號、閱讀、瀏覽、下象棋等等,在五彩斑斕的互聯網世界里“遨游”,盡情地享受著“互聯網+”給我們退休生活帶來的紅利。
通過以上親身經歷的回顧,我深深地感受到:五年前,*同志剛當選為*時,就鄭重地宣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五年間,隨著黨和國家“網絡強國”戰略的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的推進,互聯網發展的碩果,已改善了民生福祉,提高了生活質量,讓城市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遷,也讓我在這美妙的網絡世界中,盡情地享受著美好的退休生活,倍感獲得感!同時我也深切地體會到:中國共產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是為人民群眾謀福、造福的黨,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帶領我們走向民族復興的康莊大道。
喜迎十九大暢談新變化主題征文范文:醫患的名義
《人民的名義》一播出,便收獲廣大群眾的喜愛,讓人深思!
看完這部劇后,我一直在思考“何為人民的名義”。我覺得“人民的名義”就是指,人民的基本權利得到保護,人民的基本尊嚴得到維護。作為一名急診科醫生,同時又是一名黨員,每思于此,我的腦海中不禁跳出“患者的名義”和“醫生的名義”。
患者的名義
前段時間,我的一位病人,89歲的蔡阿婆去世了。蔡阿婆因為重癥肺炎、心功能不全、腎功能不全住進我們急診監護室。病人有兩個孝順的女兒,我在和她們進行醫患溝通時,她們明確表示了希望我們全力診治,如果病人無法救治,她們希望能在老人去世時陪在身邊。由于病人高齡,且存在多臟器衰竭,經過3周的救治,老人家還是不幸去世了。老人的小女兒說,老人去世她們很難過,但是也很釋懷,因為她們努力了,醫生也盡力了,她相信老人也是很欣慰的。
盡管蔡阿婆沒有被救治成功,但是患者家屬對我們醫護人員非常感謝。這是一個令人深思的病例。蔡阿婆住院期間,醫生全力、積極的搶救,使病人基本的受診治權得到保障;護理人員對老人的悉心看護,使病人的基本尊嚴得到維護。所以,保障患者的受診治權,維護患者的基本尊嚴,就是“患者的名義”。我堅信,以“患者的名義”踐行,醫患關系必會和諧。
醫生的名義
近年來,我國傷醫事件時有發生,醫療圈中時有負能量小范圍“爆發”。近日,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消化科年輕醫生猝死的消息熱刷朋友圈,“醫生是高危職業”這一話題再次被提出。我認為這是一種極其消極的人生態度。陳國強院長曾經說過,醫學是一門藝術,這個時代更需要我們的微笑。所以,醫生是神圣的職業。作為一名即將完成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急診基地學員,我將根據我的規培經歷,以急診科醫生的名義,闡述我對醫生這個職業的認識。
多數人認為急診科是高危科室。在進入臨床工作前,我也有這種想法。2015年7月,我開始急診基地規培生涯,慢慢的我愛上了急診。急診科有豐富的病種,鞭笞著我不斷學習,增進臨床知識。急診科有很多臨床操作,能夠滿足我心中潛在的外科夢。急診科的病人病情變化較快,醫生需要及時洞察病情變化,并且及時與家屬進行醫患溝通。這種培訓,使得我醫患溝通極大提高,也增強了我的責任心。目前,隨著老齡社會的到來,急診科老年病人越來越多,病情也越來越復雜,這需要我們有更多的愛心和耐心。因此,在我看來,醫生并不是繁忙,而是充實;醫生并不是危險,而是富有挑戰。維護患者的健康,尊重患者的尊嚴,就是“醫生的名義”。我堅信,以“醫生的名義”踐行,醫患關系必會更加和諧。
踐行“醫患的名義”,喜迎十九大,必將開創新的醫患格局。
喜迎十九大暢談新變化主題征文范文:定嘉記
九年前,我研究生畢業后來到嘉定工作。當年第一次在復旦大學校門口乘坐933路公交車,穿行于市區的擁堵車流中,花了近三刻鐘來到成都北路,再換乘滬嘉線的場景依然歷歷在目。川流不息的車流,窗外陌生的景致,對未來的忐忑,讓我對嘉定有了第一印象:上海郊區、遠。隨后近半年的實習期期間,每到周末,我都要往返于學校和嘉定廣播電視臺之間,由于恰逢晚高峰,花在路上的時間會更久一些。適應了漫長的“旅程”,我慢慢開始習慣在滬嘉線上睡上一覺,如今回想起當初的那段奔波之旅,博樂路上昏黃的燈光是最溫暖的記憶。
九年來,我當過記者、編輯,和嘉定這片土地上的各色人等打交道,采訪、記錄他們的喜怒哀愁,親眼見證了這座城市的崛起。要問這幾年來嘉定哪里變化最大,當然非嘉定新城莫屬。六年前,得益于嘉定區委、區政府的人才引進政策,我在嘉定新城核心區擁有了自己的家,開始慢慢用心感受這座城市的律動。
我的家所在的保利家園小區是嘉定新城里的第一個商品房小區,旁邊是新城動遷時建立的第一個動遷小區遠香舫。我們一家三口剛剛搬進小區時,入住的居民并不多,周邊都還是在建工地,每天門口的馬路上,呼啦啦呼嘯而過的土方車、工程車掀起的灰塵讓人不敢出門,幾天不下雨,路邊的行道樹的葉子上,就會積上一層厚厚的灰塵。
除了揚塵的侵擾,最讓人感覺不方便的是買菜難。由于周邊沒有菜場,每天,從老家來幫忙的媽媽都要踩著自行車到2公里開外的馬陸包裝城或勝辛路菜場買菜,由于路上工程車眾多,大型車輛闖禍撞死人的事件時有發生。每天早上媽媽出門前,我都要反復叮囑她,過路口時一定要當心!買菜難也催生了新的行當??“開荒”種菜、擺攤賣菜。兩個小區周邊的土地早已被政府征收,但并未立馬開工建設,不少居民、村民就在荒地上種起了小菜,有的甚至弄來了農家肥給菜施肥。天氣晴好的時候,除了路上的揚塵,空氣中還會隱約彌漫著一股動物糞便的氣味,酸爽至極。小區門口也開始被各路菜販攻占,場面甚為壯觀。這樣的場景大致持續了近兩年光景。
慢慢的,隨著城市基礎設施到位,幼兒園、中小學校、醫院、圖書館、文化館、保利大劇院等高端公建配套逐趨完善,各社區居委會陸續建立創新社會治理,新城的居住環境越來越好,人氣逐漸旺了起來,我和家人的生活也隨之發生了改變。以往,一到周末,和愛人一起帶上孩子,乘坐地鐵11號線到市區玩耍是首選,買東西要跑市區,就是孩子上個培訓班,即使舟車勞頓,也要首選市區……如今,家門口的最美圖書館是孩子看書閱讀的首選,兒童拓展公園、紫氣東來體育公園、遠香湖畔都留下了我們一家人愜意的身影,最最讓人開心的是,孩子上幼兒園、小學、中學都可以就近入學,家人生病了可以就近就醫,日常的生活所需都可以就近獲得滿足,當年心心念念的市區已然成為往事。
嘉定,我心安定的居所,夢想啟航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