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2017戶籍制度改革具體內容如何?有何亮點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近日山東省出臺《加快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到2020年實現1000萬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700萬城中村、城邊村原有居民完全市民化。
1、山東省將全面放開城鎮落戶限制
《意見》中指出,為了積極引導農村人口有序向城鎮轉移,我省將以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賃)或合法穩定就業為基本落戶條件,全面放開城鎮落戶限制。濟南、青島兩市的城區要加快取消購房面積、就業年限、投資納稅、積分制等落戶條件。
進一步簡化落戶程序,縮短審批時限,暢通遷移通道,實現具備落戶條件的外來人口“落戶無門檻,遷入無障礙”。我省還將進一步擴大對居住證持有人的公共服務范圍,提高服務標準,逐步將居住證持有人納入戶籍人口管理。
2、保障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權利
為了保障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權利,山東將推進建立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的隨遷子女入學政策。
3、轉讓宅基地給“房票”,可抵購房款
山東還將為農民進城購房提供優惠,留住進城農民。將符合條件的外來務工人員全部納入城鎮住房保障體系和住房公積金制度覆蓋范圍。農民進城購買住房,符合規定條件的可享受稅收和規費減免等優惠政策。
對依法自愿有償轉讓宅基地使用權及農房等地上附著物的農民,縣(市、區)政府可參照當地城鎮建設用地指標價格給予合理補償或發放等額“房票”,在轄區內購買新建商品住房時抵作購房款。
轉移到城市后,土地承包經營權去留成為進城農民的攔路虎。《意見》提出,農業轉移人口整戶轉為城鎮居民的,憑原村(居)集體經濟組織出具或由村(居)民委員會代行出具的集體成員資格證明和戶籍遷出地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出具的整戶轉移備案證書,繼續享有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及其他集體經濟權益。
家庭部分成員轉為城鎮居民的,憑個人轉移備案證書,也享有上述集體經濟權益。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后,繼續保留應享有的農業支持保護補貼、農業機械購置補貼等各項惠農政策。
4、城中、城邊村基礎設施看齊“城中”
為了補齊城中村和城邊村基本公共服務的短板,山東將推進城中村和城邊村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按照城市建設標準配套建設供水、供氣、供熱、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和教育、養老、醫療衛生、文化體育、社區服務、休閑旅游等公共服務設施。
在今后5年內,我省將完成4100個左右城中村和2100個左右城邊村改造。還將轉變城中村和城邊村管理模式,對符合改居民委員會標準、條件成熟的城中村和城邊村,實行“村改居”,依法撤銷原村民委員會,設立居民委員會。
按照便于服務管理和社區居民自治的原則,科學合理劃分社區,建立健全社區黨組織和社區居委會、業主委員會。另據了解,山東還將加快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建設,將行政審批、社區警務、衛生計生、人民調解、勞動就業、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社會救助等納入社區服務中心,為社區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務。
5、撤鎮設街道辦事處力度加大
《意見》指出,要編制實施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規劃,著力優化城市群布局形態,培育濟南、青島兩個都市圈和煙威、東濱、濟棗菏、臨日四個都市區,編制實施都市圈和都市區規劃,實施差異化發展策略,促進城鎮科學布局、合理分工、協同發展。
到2020年,淄博、煙臺、濰坊、濟寧、臨沂等5市城區人口規模分別達到200萬以上,棗莊、東營、泰安、威海、日照、德州、聊城、濱州、菏澤等9市城區人口規模分別達到100萬以上。
我省將增強設區市承載能力。《意見》提到:“濟南、青島市要面向國際化,拓展發展空間,著力提升集聚輻射能力,增強在全國城市中的職能地位和世界城市中的競爭力,到2020年邁入特大城市行列。”
在加快推進行政區劃調整方面,《意見》明確提出,將鼓勵設區市積極申請行政區劃調整,增加市轄區,壯大中心城區規模,拓展城市發展空間。支持經濟基礎好、地理位置優越、人口集聚度高的縣申請撤縣設市,加快區域副中心建設。加大撤鎮設街道辦事處力度,擴大縣(市)城區規模,增強人口集聚能力。全面梳理鎮一級享有的各項政策,對今后改街道辦事處的鎮,繼續保留原有優惠政策。加快推進撤鄉設鎮、鄉鎮合并,優化城鎮規模和布局,促進城鎮健康發展。
延伸閱讀:農業與非農業戶口享有的權益有哪些?
農業戶口的主要權益:
1擁有宅基地和責任田
農民可在自家宅基地建房。承包地、宅基地、林地以及各種各樣的補貼,還有近郊區的土地升值。此外,在城市化過程中,農民通過拆遷可以獲得更多收益。
2享受到集體收益分配權
分配土地等集體經濟利益。如有些地方現在村里凡有戶口的,不論大小,每人每年能分紅,但如果戶口遷出,就不能參加分紅了。
3買房
買房農民可以到城市買房,但城市居民到農村買房(小產權),可能不受法律保護。
4大病保險和新農合
新農合是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大病保險對患大病發生的高額醫療費用給予報銷,針對參與新農合的農民報銷比例不低于50%。新農合人均籌資政府給與一定補助。
5養老保險
有些村里,農村戶口的人,凡男的45歲以上、女的40歲以上,都買了養老保險。只要出很少一部分錢,男的到60歲,女的到55歲,每月就可以領到一定的養老金。相反,非農業戶口的人如果沒有工作,就必須自己買養老保險。
非農業戶口主要權益:
1招工待遇好
農民要想致富,企業上班是出路。可是企業在招工時原則上只考慮非農業戶口,即使沒有戶口限制,也在主觀上優先考慮非農業戶口。
2失業保險待遇好
非農業職工失業后,其享受失業保險金標準為本市最低工資標準的70%至90%,最長不超過2年;而農民工與企業終止或解除勞動關系時,其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標準為本市職工最低工資的40%,根據單位為其連續繳費的時間,一次性支付本人,繳費每滿1年發給1個月生活補助,最長不超過1年。相對于非農業戶口失業人員,農業戶口職工失業后,這些相關優惠政策都不能享受。
3養老保險待遇好
非農業職工退休時,可以按月領養老金;而農業戶口職工按現行政策,無論交多少養老保險費,退休時,只能一次性退保。
4醫療保險待遇好
非農業職工按規定繳納醫療保險,不但住院可以報銷,門診看病也可以報銷,退休后,還可以享受退休后的各項醫療費報銷待遇;而農民工在職期間只有住院了才能報銷,一旦退休了,就不給報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