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專業有幾千個,每個學校開始的專業也不同,不同的高校相同的專業排名錄取分數線也不同,所以導致很多高考考生和家長在志愿填報的時候很難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本文思而思學小編幫大家整理華中農業大學最新的開始專業目錄表,包含華中農業大學文科專業、華中農業大學理科專業、華中農業大學特色專業目錄,數據僅供參考,具體以華中農業大學的招生目錄為準。
一、華中農業大學有什么專業
類別 | 專業名稱 |
---|---|
經濟學類(本) | 經濟學 |
經濟與貿易類(本) | 國際經濟與貿易 |
法學類(本) | 法學 |
社會學類(本) | 社會學 社會工作 |
外國語言文學類(本) | 商務英語 英語 |
新聞傳播學類(本) | 廣告學 |
數學類(本) | 信息與計算科學 |
化學類(本) | 應用化學 |
地理科學類(本) | 地理信息科學 |
生物科學類(本) | 生物信息學 生態學 生物技術 生物科學 |
機械類(本) |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機械電子工程 |
能源動力類(本) | 能源與動力工程 |
自動化類(本) | 自動化 |
計算機類(本)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
農業工程類(本) | 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 農業電氣化 |
環境科學與工程類(本) | 環境生態工程 環境工程 環境科學 |
食品科學與工程類(本) | 食品科學與工程 食品質量與安全 |
建筑類(本) | 風景園林 城鄉規劃 |
生物工程類(本) | 生物工程 |
植物生產類(本) | 農學 園藝 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 茶學 種子科學與工程 植物保護 植物科學與技術 |
自然保護與環境生態類(本) | 農業資源與環境 |
動物生產類(本) | 動物科學 |
動物醫學類(本) | 動物醫學 動植物檢疫 |
林學類(本) | 林學 園林 |
水產類(本) | 水產養殖學 水族科學與技術 |
管理科學與工程類(本) |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工程管理 |
工商管理類(本) | 市場營銷 人力資源管理 會計學 工商管理 |
農業經濟管理類(本) | 農林經濟管理 農村區域發展 |
公共管理類(本) | 行政管理 土地資源管理 |
設計學類(本) | 視覺傳達設計 產品設計 |
二、華中農業大學比較好的特色重點專業目錄
國家特色專業 | 農學 園藝 動物科學 水產養殖學 農林經濟管理 食品科學與工程 生物工程 園林 農業資源與環境 動物醫學 |
三、華中農業大學相關資訊推薦
(一)、華中農業大學在黑龍江歷年最低招生錄取分數線2022年參考(含2021-2012)
(二)、華中農業大學在湖南歷年最低招生錄取分數線2022年參考(含2021-2012)
(三)、華中農業大學在湖北歷年最低招生錄取分數線2022年參考(含2021-2012)
(四)、華中農業大學在海南歷年最低招生錄取分數線2022年參考(含2021-2012)
(五)、華中農業大學在河南歷年最低招生錄取分數線2022年參考(含2021-2012)
(六)、華中農業大學在河北歷年最低招生錄取分數線2022年參考(含2021-2012)
(七)、華中農業大學在貴州歷年最低招生錄取分數線2022年參考(含2021-2012)
(八)、華中農業大學在甘肅歷年最低招生錄取分數線2022年參考(含2021-2012)
(九)、2021年華中農業大學新生怎么轉專業難不難,附轉專業的要求和條件
(十)、華中農業大學在廣西歷年最低招生錄取分數線2022年參考(含2021-2012)
四、華中農業大學簡介介紹
中國高等農業教育起點之一。學校前身是清朝光緒年間由湖廣總督張之洞于1898年創辦的湖北農務學堂。幾經演變,1952年,武漢大學農學院和湖北農學院的全部系科以及中山大學等6所綜合性大學農學院的部分系科組建成立華中農學院。1979年,經國務院批準列為全國重點大學,直屬農業部。1985年,更名為華中農業大學。2000年,由農業部劃轉教育部直屬領導。2005年,進入國家“211工程”建設行列。2017年,列入國家“雙一流”建設行列。
黨和國家領導親切關懷。董必武、李先念等先后為學校題詞和題寫校名。1998年,時任*、*江澤民為學校百年校慶親筆題詞。2011年,時任*、*胡錦濤聽取我校關于生物產業的匯報。2013年,*、為我校“本禹志愿服務隊”親筆回信,并提出“與祖國同行、為人民奉獻”的殷殷囑托。
校園環境得天獨厚。校園位于湖北省武漢市主城區,坐擁獅子山,三面環湖,擁有5平方公里山水校園,9公里浪漫湖岸線,10公里“林中路”,6.6公里湖光綠道,風景秀麗,環境幽雅,建筑樓群鱗次櫛比,景面文心、情景交融的校園風貌引人入勝。
碩彥俊秀薈萃。現有教職工2700人,其中教師1677人,教授506人。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1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2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1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6人,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20人,973計劃首席科學家6人,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1人、崗位科學家56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4個,省部級優秀創新團隊76個。國家教學名師5人,國家級教學團隊7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