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汽車職業技術學院作為湖北省唯一的汽車類高職院校,按照“現代氣息、汽車文化、實訓特色、山水校園”的理念建設,主校區規劃面積1000畝,首期工程占地530畝,建筑面積20萬平方米,總投資5億多元,目前大部分工程已于2012年秋投入使用,大型綜合性圖書館、駕駛培訓中心等正在緊張的建設施工之中。學院新校區居于襄城區白云山麓,北駕鳳凰,東馭青龍①、南依諸葛亮之師司馬徽故里、西靠荊襄名士黃承彥寓居。校內綠水環繞半山掩,校外桃杏紅盡紫薇艷,人杰而地靈,秀外而慧中。
襄陽汽車職業技術學院經過多年的引進整合,師資隊伍得到加強,目前全院教職工598人,專任教師428人,其中副高以上職稱152人,中級職稱200人,雙師型教師162人,客座教授15人,外聘企業技術專家35人。全院各類在校生總數達到17000余人,其中全日制高職在校生4500人,中職在校生1500人,電大成人專本科在校生11000人,各類培訓年均達到5000余人次。全日制高職類開辟了湖北、河南、貴州、山西、陜西、甘肅、湖南、江西、山東等省內外招生基地,連續三年超額完成省教育廳下達的招生計劃數,首批畢業生訂單就業率達到90%,獲得省、市政府及社會好評。
“聚之為村,易之為市,置鎮于三江口岸,筑城于通衢于要沖……”。隨著時代的變遷,城市發展不僅僅依靠人群規模和樓群數量,更多地取決于人的全面發展,而在這其中,學校,尤其是高等學院承擔著人力資源向人才資源轉換的重要功能,是城市發展的重要智力支撐。襄陽市地處湖北汽車走廊中段,經過多年的產業結構調整,汽車已經成為襄陽的龍頭產業,形成了較為齊備的產業門類和產品結構體系,不僅是國家汽車動力及零部件生產基地,也是國家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城市。2013年,全市汽車產業產值1536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34.2%。全市汽車產業正在向3000億元目標邁進。按照未來若干年汽車和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目標,促進產業集群集聚發展,延伸加粗產業鏈,增強汽車產業綜合競爭力,對推進我市發展至關重要。與蓬勃發展的汽車實體經濟相比,汽車技術人才培養是產業鏈條中的薄弱環節。組建襄陽汽車職業技術學院正是省、市兩級政府對本土化的汽車技術人才培育的重大舉措,是推進全省、全市汽車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證,是促進襄陽建設漢江流域中心城市的戰略布局。
“今以君之下駟與彼上駟,取君上駟與彼中駟,取君中駟與彼下駟!痹诟黝惛呗氃盒4蟀l展的今天,襄陽汽車職業技術學院依靠準確的辦學定位、鮮明的辦學特色,為“車”而行,以錯位發展推動全院的各方面建設。學院在辦學方向上,制定了“圍繞汽車產業,三位一體辦學”的規劃,即匯集高職、中職、繼續教育三種教育類別的一切力量,集中辦好汽車類專業,緊緊圍繞汽車產業鏈和大交通范疇開設專業。目前學院設置了公共課部、汽車應用系、汽車工程系、機電信息系、經濟管理系等五個教學系部,圍繞汽車產業開設了新能源汽車、汽車裝備與制造、汽車檢測與維修、汽車電子信息、整形技術、汽車營銷、機械制造與自動化、模具設計與制造、機電一體化、財務管理(保險理賠方向)、物流管理、酒店管理、空乘服務、高鐵服務等十幾個專業和專業方向,涵蓋了汽車前市場、后市場,其中汽車制造與裝配、汽車檢測與維修兩個專業,獲得了“提升專業服務產業能力”的中央財政支持。
在實習實訓方面,為對接企業要求和教學需要,學院加大對實訓硬件的投入,在5萬平方米的實訓大樓基礎上建成了“產品加工型、公司型、技術應用型、模擬仿真型、基礎教學型”等5類教學實訓基地,提升了教學、培訓、生產、產品開發和技術創新等四大辦學功能。建成了20個“一體化教室”、35個專業實訓室,以及機械加工中心、汽車維修中心、汽車檢測中心、一個省級實訓基地、保證了“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順利推進。學生動手能力得到提升,2013年學院學生自主研制和組裝的方程式賽車,首次參加全國大學生FSC方程式賽車,就在本市取得了總名次第一的好成績。
在校企合作方面,學院是教育部指定的全國首批“校企合作”試點院校,與40多家企業合作建成了校外實訓基地、與100多家企業簽訂了校外實習就業協議,其中與東風日產的校企合作關系日益深化,是東風日產全國20家就業基地院校之一,在東風日產提供先進實訓設備和師資培訓的基礎上,共建省級實訓基地,成功開設了“東風日產”、“鄭州日產”冠名班;上市公司中航精機是我院常年合作的優秀實訓基地,校企共建了模具實訓室。校企合作平臺的建設不僅為學生實訓提供支持,更為畢業生就業搭建了廣闊的舞臺,學院在就業上遵循“訂單培養為主,創業教育為輔”的指導原則,在課程設計中引入企業文化、崗位標準。目前已與東風日產、鄭州日產、市公交公司、浙江百利德、寧波池田、廈門金龍、神龍、上海大眾、奇瑞、比亞迪、等幾十家企業簽訂了訂單培養協議;同時積極倡導創業教育,在專業課程教學中滲透創業理念,并拿出500?的場地建設創業中心,引導支持學生自主創業,激發并保護學生的創業積極性。目前學院首批畢業生通過訂單就業達到90%、指導創業達到4%、自主擇業僅占6%。
在開放辦學方面,襄陽汽車職業技術學院積極利用社會力量,引進了具有先進教育理念的清華IT教育機構、華航教育機構、中銳教育集團、美斯坦福教育機構等辦學實體,合作開發了機電一體化專業的數控機床裝調與維護專業方向、汽車電子技術專業的移動3G/4G專業方向、物流管理專業的航空與高鐵服務專業方向、財務管理專業的工程造價專業方向,實行汽車專業課程改造升級,差異性辦學。還同時與各政府部門達成信息交互平臺,承擔了民政部門的退役士兵培訓、人社部門的陽光培訓、經信委的中小企業培訓、商務部的電子商務培訓等政策支持的項目;學院牽頭組建的襄陽市汽車職教聯盟,與全市中職學校、汽車企業在生源、就業、教科研方面進行深度融合,促進了汽車職教的集團化發展。襄陽汽車職業技術學院在開放辦學的過程中社會服務能力和輻射力也得到進一步增強。
在教學改革上,襄陽汽車職業技術學院急脈緩灸,嚴格按照高職的教育規律循序漸進,落實各項教學育人環節,摸索并出臺了一系列教育模式,總體就是按照“三證書”制度培養人、依照“三對接”要求塑造人、探索“43433”模式教育人。“三證書”制度,即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遵循李克強總理在部署職業教育發展的國務會議上提出的“崇尚一技之長、不唯學歷憑能力”的要求,推行學歷證書、職業資格證書和汽車駕駛證“三證書”制度,學生必須通過職業資格考試、駕駛資格考試,專業課程考試,“三證”畢業,將職業技能與學歷證書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促使學生學有所成、學能致用。“三對接”要求,即專業設置必須與產業市場需求對接;課程內容必須與從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必須與生產過程對接。讓學生在入學時,就能感覺到就業氛圍;在學習時就能感知到從業標準;在實訓時就能感受到生產過程。“43433”教育模式,即襄陽汽車職院正在試行和完善的新型高職教育模式:“4本”??提高能力為立校之本、服務產業為強校之本、校企合作為興校之本、工學結合為辦學之本;“3雙”??學生有雙重身份、教師有雙重角色、領導有雙重職責;“4跟”??院系跟企業走、教學跟項目走、課程跟能力走、教材跟生產走;“3個一體化”??學習與實訓一體化、學校與企業考核一體化、教學與實習地點一體化;“3個融合”??學習和工作任務融合,學生和員工身份融合,教學和生產過程融合。
在師資隊伍培養上,學院對年青教師實施了“一對一”幫扶工程,組織開展了多種形式校內外培訓工作,學院專門為教授開辟了“教授工作室”,為他們開展教學科研提供一切方便。根據教育部及省教育廳的有關要求,我院還積極組織開展了教學名師及骨干教師地評選工作,并給予豐厚的經濟待遇。
在課程建設方面,我院充分認識到課程建設是學校重要的教學基礎工作,課程教學的質量和效果直接決定著學院的教學水平,關系到人才培養的質量。為推進教學改革,加快課程建設工作,根據《襄陽汽車職業技術學院課程建設管理辦法》(襄汽院字【2014】19號)的規定,我院適時啟動了院級精品課程建設工作。
在校園文化上,襄陽汽車職院秉承“多元建設、個性發展”的原則,積極引導全院師生對學院文化的認同。白云大講堂、技能大賽、FSC車隊等一系列學術技能活動豐富著學生的專業知識;校園十佳歌手大賽、大學生藝術節、運動會等一系列文體活動活躍著師生業余生活;辯論賽、主持人大賽、創業教育等活動激發著學生的創造力;跆拳道、樂隊、舞蹈團、書法、車隊、記者團等社團組織促進著學生的個性發展。異彩紛呈的校園文化活動,涌現和造就了一批學生明星,2012級學生龔哲文創建了汽院學子汽車文化聯盟,在汽車之家等論壇聲名鵲起,并在襄陽市大學生卡丁車挑戰賽中奪冠;2013級的蔡秋悅同學在本市獲得“十佳汽車模特”稱號。速度與激情,魅力與氣質,處處展現著汽車職院年輕的活力。
作為新興的高職院校,尤其是一所以汽車命名的高職院校,“合理駕馭”和“穩步馳騁”不僅是對汽車性能的要求,也是襄陽汽車職業技術學院“現在”和“未來”的發展目標。在襄陽汽車職業技術學院新一屆黨委班子的領導下,全體教職工正勵兵秣馬,《三年行動計劃》、《師資隊伍建設發展綱要》、《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新政策及新方案【全文】》等一系列框架性文件已經出臺,并在逐步實施和完善。
我們有理由相信,致力于特色發展、錯位發展,科學發展的辦學方向,襄陽汽車職業技術學院現在因“車”而生,在未來也必將因“車”而興!
白云即尹集鄉白云村、鳳凰即尹集鄉鳳凰村、青龍即尹集鄉青龍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