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最新中山大學招生網和湖北招生考試院公布的錄取數據,湖北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績在588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17363名左右,才可以考上中山大學,不過每年中山大學在湖北招生人數不同、試卷難度也不同,所以錄取的分數也不會相同。
一、湖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中山大學
1、湖北高考2022年考生上中山大學的歷史(歷史+不限)最低分需要60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194名;
2、湖北高考2022年考生上中山大學的歷史(歷史+政治)最低分需要60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851名;
3、湖北高考2022年考生上中山大學的歷史(歷史+不限)最低分需要61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704名;
4、湖北高考2022年考生上中山大學的物理(物理+化學)最低分需要58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1845名;
5、湖北高考2022年考生上中山大學的物理(物理+(化或生))最低分需要59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8940名;
6、湖北高考2022年考生上中山大學的物理(物理+化學)最低分需要61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852名;
7、湖北高考2021年考生上中山大學(國家專項)的物理(物理+(化或生))最低分需要61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0212名;
8、湖北高考2020年考生上中山大學的文科最低分需要61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760名;
二、中山大學在湖北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中山大學在湖北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湖北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602 | 1194 | 教育部 |
2022 | 湖北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608 | 851 | 教育部 |
2022 | 湖北 | 歷史 | 歷史+政治 | 本科 | 608 | 851 | 教育部 |
2022 | 湖北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611 | 704 | 教育部 |
2022 | 湖北 | 物理 | 物理+化學 | 本科 | 588 | 11845 | 教育部 |
2022 | 湖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91 | 10779 | 教育部 |
2022 | 湖北 | 物理 | 物理+(化或生) | 本科 | 592 | 10436 | 教育部 |
2022 | 湖北 | 物理 | 物理+(化或生) | 本科 | 597 | 8940 | 教育部 |
2022 | 湖北 | 物理 | 物理+化學 | 本科 | 598 | 8645 | 教育部 |
2022 | 湖北 | 物理 | 物理+化學 | 本科 | 612 | 5222 | 教育部 |
2022 | 湖北 | 物理 | 物理+化學 | 本科 | 614 | 4852 | 教育部 |
2022 | 湖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615 | 4670 | 教育部 |
2022 | 湖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615 | 4670 | 教育部 |
2、2021年中山大學在湖北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湖北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631 | 835 | 教育部 |
2021 | 湖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611 | 12237 | 教育部 |
2021 | 湖北 | 物理 | 物理+(化或生) | 本科 | 617 | 10212 | 教育部 |
2021 | 湖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627 | 7278 | 教育部 |
2021 | 湖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638 | 4715 | 教育部 |
2021 | 湖北 | 物理 | 物理+(化或生) | 本科 | 638 | 4715 | 教育部 |
2021 | 湖北 | 物理 | 物理+化和生 | 本科 | 641 | 4129 | 教育部 |
3、2020年中山大學在湖北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湖北 | 理科 | - | 本一 | 596 | 17363 | 教育部 |
2020 | 湖北 | 理科 | - | 本一 | 622 | 8467 | 教育部 |
2020 | 湖北 | 理科 | - | 本一 | 638 | 4596 | 教育部 |
2020 | 湖北 | 文科 | - | 本一 | 596 | 1632 | 教育部 |
2020 | 湖北 | 文科 | - | 本一 | 609 | 811 | 教育部 |
2020 | 湖北 | 文科 | - | 本一 | 610 | 760 | 教育部 |
高考滑檔的原因有哪些
一、分數因素:這類退檔,是由考生成績本身引發的。
二、生源已滿:
1、專業已錄滿。
3、漢族已錄滿。
4、本校已錄滿。
三、結論性退檔:
1、取消再閱,這種情況一般稱為“死檔”,往往出現在高分考生身上。
2、在高考過程中,因為舞弊行為被查處而直接退檔。
高考后考生可以通過高考升學網,免費查詢高考等效分、歷年高考位次、歷年高考一分一段表、歷年高考最低分、歷年高考招生計劃等數據
三、中山大學學校介紹
?中山大學由孫中山先生創辦,有著一百多年辦學傳統。作為中國教育部直屬高校,通過部省共建,中山大學已經成為一所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現代綜合性大學,F由廣州校區、珠海校區、深圳校區三個校區、五個校園及十家附屬醫院組成。中山大學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學邁進,努力成為全球學術重鎮。 ??中山大學具有人文社科和理醫工多學科厚實基礎,不斷追求學術創新,以國際視野開放辦學,現已形成了“綜合性、研究型、開放式”的特色。學校堅持**辦學方向,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為基本導向;樹立了“三校區五校園”錯位發展、合力支撐的發展思路。學校正在努力推進由外延式發展向內涵式發展轉變,由常規發展向主動發展轉變,由文理醫優勢向文理醫工各具特色、融合發展轉變,F在,中山大學正站在新的起點上,為穩居國內高校第一方陣,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努力奮斗! ??辦學總經費增長迅速:2020年學校決算總收入103.97億元人民幣。 ??學校學科實力強,影響力突出:在第四輪全國學科水平評估中,學校50個學科參評,A類學科數(A+、A、A-)14個。根據國家公布的“雙一流”學科名單,我校11個學科入選,入選學科數全國并列第8。 ??師資力量雄厚:現有院士(含雙聘)21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83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85人,高層次人才數量居國內高校前列。 ??教育教學改革效果顯著,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提升:7個學科專業入選教育部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10個專業入選強基計劃(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總數位居全國并列第2;58個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總數位居全國并列第5;在近一屆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評選中,以獨立完成單位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8項,總數位居全國并列第5。經濟、管理、工科、醫科等多個本科專業通過了國內(國際)認證,與法國民用核能工程師教學聯盟等國際一流大學開展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順利通過相關國際認證。我校學生在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國際遺傳工程機器設計競賽(iGEM)、ASC世界大學生超級計算機競賽、GMC國際企業管理挑戰賽、美國數學建模競賽(MCM/ICM)、國際空中機器人大賽(IARC)、MathorCup高校數學建模挑戰賽、“挑戰杯”全國競賽優勝杯、全國數學建模競賽、全國高等醫學院校大學生臨床技能競賽、“中國研究生創新實踐系列大賽”等學科競賽中成績優異。2019年,在美國數學建模競賽(MCM/ICM)中獲得最高獎項、MathorCup高校數學建模挑戰賽中獲得最高榮譽獎。2021年,在第十屆中國大學生醫學技術技能大賽全國總決賽中,我校獲得臨床醫學專業八年制賽道金獎、臨床醫學專業五年制賽道銀獎、預防醫學專業賽道銅獎。 ???本科畢業生升學深造率不斷提高:中山大學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把“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服務”作為根本要求,以“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面向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面向學術前沿、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為導向,著力營造“學在中大、追求卓越”的優良校風學風,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我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就業率高,畢業生受到用人單位的普遍歡迎。近年來,本科畢業生升學深造率不斷提高,超過74%的2020屆本科畢業生選擇考研、保研及出國留學,“學在中大,追求卓越”學風已內化為學生的行動自覺和優秀習慣。2020屆本科畢業生中,有2700人在國內“雙一流”高校和重點科研院所繼續深造;有近900人前往QS世界大學排名前100的國(境)外高校繼續深造,其中,117人前往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哈佛大學、牛津大學等QS世界大學排名前10的高校深造。我校研究生主要在高等院校、科研機構、醫療衛生領域、各級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就業。 ???科研創新能力大幅提升:2020年共獲得38.16億元科研經費。“十三五”以來,學校獲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78項,居全國高校前5位;202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年度項目立項數位居全國高校第一位,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項目立項數位居全國第二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集中受理期獲資助項目數位居全國高校第二位。學校建有一批科技創新能力強、國內外學術影響力高的科研創新平臺。 ????醫療規模和實力居全國領先行列:擁有10家直屬附屬醫院(其中7家綜合醫院,3家?漆t院)。在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發布的2019年度醫院排行榜(綜合)中,我校5家附屬醫院進入排名前100,腫瘤防治中心、孫逸仙紀念醫院進入排名前50,附屬第一醫院進入排名第6;2019年度40個專科排行榜中,20個?七M入排名前10,6個?七M入排名前5,中山眼科中心在其?婆判邪裰形涣械谝。孫逸仙紀念醫院院長宋爾衛教授于2019年11月被增選為中科院院士。 (數據截至2021年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