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最新北京理工大學招生網和湖北招生考試院公布的錄取數據,湖北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績在597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8940名左右,才可以考上北京理工大學,不過每年北京理工大學在湖北招生人數不同、試卷難度也不同,所以錄取的分數也不會相同。
一、湖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北京理工大學
1、湖北高考2021年考生上北京理工大學的歷史(歷史+不限)最低分需要62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427名;
2、湖北高考2022年考生上北京理工大學的物理(物理+化學)最低分需要59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8940名;
3、湖北高考2022年考生上北京理工大學的物理(物理+化學)最低分需要59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8348名;
4、湖北高考2022年考生上北京理工大學的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60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096名;
5、湖北高考2022年考生上北京理工大學的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60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875名;
6、湖北高考2022年考生上北京理工大學的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62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533名;
7、湖北高考2021年考生上北京理工大學的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63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133名;
8、湖北高考2020年考生上北京理工大學的理科最低分需要64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051名;
二、北京理工大學在湖北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北京理工大學在湖北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湖北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598 | 1480 | 工信部 |
2022 | 湖北 | 物理 | 物理+化學 | 本科 | 597 | 8940 | 工信部 |
2022 | 湖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98 | 8645 | 工信部 |
2022 | 湖北 | 物理 | 物理+化學 | 本科 | 599 | 8348 | 工信部 |
2022 | 湖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608 | 6096 | 工信部 |
2022 | 湖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609 | 5875 | 工信部 |
2022 | 湖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612 | 5222 | 工信部 |
2022 | 湖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622 | 3533 | 工信部 |
2、2021年北京理工大學在湖北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湖北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622 | 1427 | 工信部 |
2021 | 湖北 | 物理 | 物理+化學 | 本科 | 623 | 8434 | 工信部 |
2021 | 湖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625 | 7842 | 工信部 |
2021 | 湖北 | 物理 | 物理+化學 | 本科 | 632 | 5988 | 工信部 |
2021 | 湖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632 | 5988 | 工信部 |
2021 | 湖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636 | 5133 | 工信部 |
2021 | 湖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642 | 3945 | 工信部 |
3、2020年北京理工大學在湖北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湖北 | 理科 | - | 本一 | 625 | 7662 | 工信部 |
2020 | 湖北 | 理科 | - | 本一 | 631 | 6126 | 工信部 |
2020 | 湖北 | 理科 | - | 本一 | 641 | 4051 | 工信部 |
2020 | 湖北 | 文科 | - | 本一 | 599 | 1417 | 工信部 |
民辦二本學費多少錢
一般來說,公辦大學的學費比較低,民辦二本的學費比較高,國際合作辦學的學費最高。而藝術類專業的學費比普通專業的學費要高一些,這是公認的。
我國公立本科二本的學費基本在4000元到8000元左右(每年),算下來四年學費總共需要1.6萬到3.2萬元。
而民辦二本或者獨立院校,每年的學費就比較高了,基本在1.2萬到2.5萬之間,四年下來就是4.8萬到10萬左右。
高考志愿地方專項計劃是什么意思
地方專項計劃由各省(區、市)本地所屬重點高校承擔,招生計劃原則上不少于有關高校本科一批招生規模的3%。地方專項計劃實施區域、報考條件和錄取辦法由各省(區、市)因地制宜確定。
地方專項計劃”則是本省結合本地實際,安排一定數量的本地所屬一本招生高校招生名額,實施招收本省農村學生的地方一本招生高校專項計劃。按專項計劃錄取的考生可自行決定入學時是否簽轉戶口,在校學習期間可按照相關規定和程序申請調整專業。
地方農村專項計劃均實行單設錄取批次。地方農村專項批次安排在國家專項批次之后、自主招生批次之前進行投檔。地方農村專項計劃采取網上填報志愿方式,和其他批次同時填報、按平行志愿投檔規則投檔。
三、北京理工大學學校介紹
北京理工大學1940年誕生于延安,是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歷批次重點建設的高校,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行列。毛澤東同志親自題寫校名,李富春、徐特立、李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先后擔任學校主要領導。學校現隸屬于工業和信息化部,全體師生員工正對標國家“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全力朝著*世界一流大學的建設目標邁進。 櫛風沐雨,北京理工大學伴隨著國家教育事業的發展歷久彌堅。1949年,學校遷入北京;1952年,學校定名為北京工業學院,成為新中國第一所國防工業院校;1988年,學校更名為北京理工大學。學校現設有19個專業學院、9個書院以及前沿交叉科學研究院、先進結構技術研究院、醫工融合研究院等教學科研單位,工程、材料科學、化學、物理、計算機科學、社會科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先后進入ESI國際學科排名前1%,其中工程、材料科學兩個學科進入前1‰。近年來,學校結合傳統優勢和長期發展需要,重點建設“5+3”個學科群——“高效毀傷及防護”學科群、“新材料科學與技術”學科群、“復雜系統感知與控制”學科群、“運載裝備與制造”學科群、“信息科學與技術”學科群和“特色理科”學科群、“醫工融合”學科群、“軍民融合與創新發展”學科群,形成“優勢工科引領帶動、特色理科融合推動、精品文科輔助聯動、前沿交叉創新互動”的學科整體建設布局。學校現有教職工3400余名,匯聚了27名兩院院士、40名“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3名國家級教學名師等高層次人才和5個國家級教學團隊、5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10個教育部“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創新團隊;擁有2個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9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及工程研究中心、6個國家級實驗教學中心。 立德樹人,北京理工大學在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中傳承文明。學校致力于培養“胸懷壯志、明德精工、創新包容、時代擔當”的領軍*才。在建校80年以來的30余萬畢業生中,有李鵬、曾慶紅、葉選平等黨和國家*,以及120余位省部級以上黨政領導和將軍;有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王小謨、我國第一艘核潛艇總設計師彭士祿等40余位院士;有各個行業、各個層面的大批領袖人才和優秀建設者,被譽為“紅色國防工程師的搖籃”。學校累計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20項、國家級精品課程14門、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10門、精品資源共享課9門、精品在線開放課15門、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5個。學校現有全日制在校生3萬余人。北京理工大學航模隊奪得2018年英國國際大學生飛行器設計大賽載重飛行冠軍;機器人隊斬獲ICRA2019RoboMaster人工智能國際挑戰賽總冠軍;“飛鷹”隊代表中國在2020年穆罕默德-本-扎耶德國際機器人挑戰賽中再次冠軍,成功衛冕;實現國際賽場連續四年奪魁;累計獲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金獎16項、銀獎7項、銅獎12項;”累計獲全國“挑戰杯”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特等獎3項、一等獎15項;累計獲“挑戰杯”全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和“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金獎13項、銀獎11項、銅獎3項;累計在教育部大學生創新創業年會獲獎36項。近五年,學校本科生就業率97%,研究生就業率達98%以上。面向國際,學校已經與6大洲75個國家和地區的346多所高校簽訂校級合作協議,與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亞琛工業大學、俄羅斯鮑曼國立技術大學、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日本東京工業大學、以色列理工大學、美國伊利諾理工大學等70多所合作院校設立學生交換項目,形成人才培養國際化的全球網絡。 矢志創新,北京理工大學在服務國家戰略和奉獻世界科技發展中展現擔當。學校始終與黨和國家同呼吸、共命運,堅持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世界科技發展前沿銳意進取。學校曾創造了新中國科技史上多個“第一”:第一臺電視發射接收裝置、第一枚二級固體高空探測火箭、第一輛輕型坦克、第一部低空測高雷達、第一臺20公里遠程照相機等,在精確打擊、高效毀傷、機動突防、遠程壓制、軍用信息系統與對抗等國防科技領域代表了國家水平,在智能仿生機器人、綠色能源、現代通信、工業過程控制等軍民兩用技術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在國慶70周年慶祝活動中,學校共參與了受閱裝備中12個空中方隊中的10個方隊、32個地面裝備方隊中的26個方隊的裝備研制工作,并直接參與了多項數字表演與仿真任務、焰火技術任務和彩車設計的技術保障工作。在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交會對接等過程中,學校研發的多項技術均有優異表現。“十二五”期間,學校科技投入總量近100億元,共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23項,牽頭獲獎總數位列全國高校第15位,在國家科學技術獎專用項目獲獎數目方面位列全國高校第3位,獲得國防科學技術獎總數、授權國防專利和有效國防專利數均位列全國高校第1位。2016年,牽頭獲得3項國家科學技術獎;2017年,牽頭獲得2項國家科學技術獎;2018年,學校牽頭獲得6項國家科學技術獎,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2019年,學校牽頭獲得5項國家科學技術獎,其中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多項科技成果直接服務國計民生重大項目中。 號角激昂,北京理工大學承載著光榮與夢想揚帆起航。“延安根、軍工魂”,是鐫刻進北京理工大學的紅色基因;“德以明理、學以精工”的校訓,“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的校風,徐特立老院長倡導的“實事求是、不自以為是”的學風,共同鑄就了學校獨特的精神氣質和文化內核。從1940年,在延安誕生為抗戰建國服務,到21世紀的今天,為創新型國家建設培養高層次人才;從露天課堂、吃住窯洞,到現代化校區、國家重點實驗室。面向未來,學校將繼續堅持以****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堅持辦學正確政治方向,努力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努力形成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培養**建設者和接班人!繼續堅持“四個服務”,扎根中國大地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宏偉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支撐! (數據截至2021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