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最新北京青年政治學院招生網和河南招生考試院公布的錄取數據,河南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績在406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289382名左右,才可以考上北京青年政治學院,不過每年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在河南招生人數不同、試卷難度也不同,所以錄取的分數也不會相同。
一、河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北京青年政治學院
1、河南高考2022年考生上北京青年政治學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分,錄取最低位次為-名;
2、河南高考2021年考生上北京青年政治學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40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89382名;
3、河南高考2020年考生上北京青年政治學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42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75609名;
4、河南高考2022年考生上北京青年政治學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分,錄取最低位次為-名;
5、河南高考2021年考生上北京青年政治學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47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89423名;
6、河南高考2020年考生上北京青年政治學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48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80203名;
二、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在河南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在河南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河南 | 理科 | 專科 | - | - | 市政府 |
2022 | 河南 | 文科 | 專科 | - | - | 市政府 |
2、2021年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在河南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河南 | 理科 | 專科 | 406 | 289382 | 市政府 |
2021 | 河南 | 文科 | 專科 | 473 | 89423 | 市政府 |
3、2020年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在河南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河南 | 理科 | 專科 | 426 | 275609 | 市政府 |
2020 | 河南 | 文科 | 專科 | 483 | 80203 | 市政府 |
高考填報志愿的方法
第一步熟悉政策。考生家長對于本省的高考政策要有一個整體的把握,明白哪些政策非常重要,哪些和自己切身利益相關,重要政策當年是否有變化。像常識、動態、公示、政策……例如考生家長起碼要知道所在省份有幾個批次志愿,每個批次需要填報幾所志愿學校,可以報考幾個專業等等。
第二步收集信息。信息和渠道的來源至關重要。一般來說,考生家長可以選擇的權威渠道大致有:陽光高考信息平臺;當地考試院及高校官網、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高考高招類報紙、廣播電視節目等。
第三步準確定位。定位是填報志愿中最重要的一步。我們都知道,高考錄取時是將一定范圍的學生,按其填報的志愿和高考成績進行排位,從高到低,位次越高,被錄取的機會就越大。填報志愿前考生可以根據平時成績或模擬成績來定位,看看自己在班、學校、區甚至整個省市所處的位置。
高考志愿錄取狀態有哪些
1、自由可投
這個狀態表示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是該考生的檔案沒有投出去;第二種就是,檔案投出去以后被學校退檔了,如果被學校退檔,考生是可以看到最近一次院校退檔的理由。
2、已經投檔
這個狀態就表明考生電子檔案已經投給了院校,但院校還沒有下載考生電子檔案,所以考生要注意查詢檔案所投學校的動態。
3、院校在閱
這表示院校已經下載了投檔信息,正在審閱考生的電子檔案,將根據招生章程公布的錄取規則,確定“預錄取”或“預退檔”考生名單,但尚不能確定是否正式錄取。
4、預退檔
這就表示院校按學校錄取規則錄取時,對成績偏低且不服從專業調劑或體檢、單科成績等原因不能錄取的考生,做出“預退檔”,也就是準備退檔處理,并且向省高考錄取場提交“預退檔”考生電子檔案等待錄檢審核。
5、預錄取
當考生的狀態顯示為預錄取時,是指院校對符合錄取條件的考生進行專業安排之后,已經下載了擬錄取考生名單及錄取專業,處于預錄取狀態并不表明正式被錄取,須經省高考錄取場錄取檢查組審核通過后方為正式錄取。
6、錄取
“預錄取”考生經省高考錄取場錄檢審核,審核通過后即變為“錄取”,處于“錄取”狀態的考生,就是已經被高校成功錄取了,就可以等待收取自己的錄取通知書了。
三、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學校介紹
北京青年政治學院是北京市屬普通高等學校、北京市市級示范性高職院校,其前身為1956年成立的北京市團校。1986年7月,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院名,對學院發展寄予厚望。 在六十多年的建設發展中,黨和國家*、北京市委市政府領導等多次來學校視察調研、現場辦公、指導工作。時任北京市委副書記金鑒、汪家镠、李志堅同志先后擔任學院院務指導委員會一、二、三屆主任。學院始終堅持服務首都經濟社會發展和共青團事業發展的方向,為首都的建設和發展培養輸送了一大批人文素養好、有一技之長、社會責任感強的高素質實用型技能人才。 新時期新階段,學院進一步服務首都“四個中心”戰略定位和團青工作發展需要,強化政治、青年和人文特色,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努力把學院建設成為全國一流高等職業教育院校和全國一流團青教育培訓與研究基地,建設成為開放型、有特色、高水平的青年人大學。 學院現有全日制在校生近3000人,成人教育學生800余人,共設六個二級學院、一個中心、一個繼續教育學院和多個研究所,即青年工作學院、學前教育學院、信息傳媒藝術學院、現代管理學院(北京青年中科創新創業學院)、國際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高精尖創新中心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分中心)、人文素質教育中心、繼續教育學院、北京青少年研究所、北京東方道德研究所、北京職業教育與人文北京研究中心。學院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專兼職教師隊伍,形成了多層次、多樣化協調發展的教育教學格局。目前,學院堅持立足需求、集約創新、優化布局、激發活力、提升質量、協同發展的思路,調整辦學資源布局,正在全面推進綜合改革, 進一步提升學院辦學效益和整體實力。 學院高度重視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質量。現有1 個全國職業院校示范專業,1個國家級骨干專業,1個國家級生產性實訓基地,1個國家級“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3 個市級高職示范性專業和2 個市級示范性實訓基地,2個市級職業院校特色高水平骨干專業,3個市級職業院校特色高水平實訓基地,是北京高職院校唯一的學前教育專業公費師范生招生院校,獲得多項市級精品課程、精品教材、教育教學改革項目立項和教育教學成果獎。學生參加全國及北京市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屢次獲獎,其中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連續四年獲得一等獎,北京市人文知識競賽連續五年獲得一等獎。學院各專業緊貼首都市場需求和經濟發展需要培養人才,畢業生普遍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近十年就業率平均達98%以上。 學院承擔北京市團校職能,與團市委聯合創辦了“首都大學生新世紀英才學校”“北京志愿者學校”“北京共青團創業青年夜校(青檬夜校)”,與《求是》雜志社共同成立青少年“三熱愛”教育基地;是北京市委組織部、宣傳部、文明辦首批向全社會推薦的“燧石工程”愛國主義宣傳教育基地,是北京市社工委委托的全市首家“北京市社會工作者培訓基地”。北京市團校始終著眼黨的青年工作大局,不斷創新辦學方式,突出政治培訓,努力為*黨的青年群眾工作和共青團建設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學院科研水平不斷提升,在青少年教育與發展、志愿服務、中華傳統文化、高等職業教育、社會工作與社區治理、學前教育、智慧養老等研究領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2013年學院獲批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北京青少年教育與發展研究基地。近五年來,學院承擔市級以上各類科研項目共計120多項,科研經費2000余萬元,公開出版專著100部、編著教材近300部,發表學術論文1500余篇。 學院高度重視對外合作與交流。先后與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德國、韓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大學、學術機構開展交流活動。近五年來,共派出教師300多人次、學生300多名參加國際交流活動,接待國際50多所高校和學術機構240余人次來校交流訪問。 學院校園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參與“北京2008奧運會、殘奧會”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北京2014APEC 會議”“北京園博會”“2015年北京國際田聯世界田徑錦標賽”“國慶70周年慶祝活動”“中國網球公開賽”等重大活動,參加“金刺猬全國大學生戲劇節”“首都大學生‘挑戰杯’大賽”“北京大學生音樂節”“北京大學生戲劇節”“北京大學生舞蹈節”等大型比賽,舉辦體育、科技、職業、社團等多種主題文化節,組織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如赴延安、井岡山、西柏坡開展愛國主義教育主題實踐活動,赴浙江、云南、河南、吉林等地開展主題調研社會實踐活動。長期參與天安門地區、國家大劇院、北京國際馬拉松大賽、國際馬聯星級賽的志愿服務工作,全方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 學院辦學設施完善。建立了覆蓋各專業的校外實訓基地,共有各類校內實訓室70多個。所有教室配備了多媒體設備。圖書館館藏豐富、門類齊全,實現信息化管理,館藏紙本圖書55萬余冊,電子圖書122萬余冊,電子期刊60萬余冊,學位論文570萬余篇,中文紙質期刊近300種,電子數據庫資源近20個,音視頻資源32萬余小時,能夠滿足全院師生教學科研的多方面需要。 北京青年政治學院以服務國家社會為己任,以促進教育發展為追求,以人才培養為中心,以文化傳承為使命,以改革創新為動力,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認同,已經成為具有良好社會聲譽和辦學優勢的北京市屬高等職業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