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災科技學院隸屬于中國地震局,是全國僅有的以防災減災高等教育為主、學科門類齊全的綜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學院始建于1975年。學院面向全國招生,現有全日制在校生8000余人。
學院堅持“人本治校、特色立校、人才強校、和諧興校”的辦學理念和“優化結構、深化改革、強化特色、提高質量”的人才培養思路,立足防震減災行業,面向經濟社會發展,逐步形成了以全日制本科教育為主體,兼有碩士研究生教育、成人學歷教育、行業技術培訓等并存的多層次、多類型、多形式的現代辦學體系,培養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較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學院服務國家防災減災事業發展需要,堅持內涵發展;以學科建設為支撐,以專業建設為龍頭,不斷優化學科專業結構,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建有30個本科專業,包括防災減災核心類專業:地球物理學、地質學、資源勘查工程、地下水科學與工程、勘查技術與工程、土木工程、測繪工程、地質工程、城市地下空間工程、水利水電工程、公共事業管理(應急管理)等;防災減災支撐類專業:工程管理、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絡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通信工程、地理科學、物聯網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應用心理學等;防災減災拓展類專業:金融學、投資學、會計學、工商管理、漢語言文學、廣告學、網絡與新媒體、英語等。涵蓋理學、工學、管理學、文學和經濟學等五大學科門類。
學院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列為“服務國家特殊需求人才培養項目”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試點單位,并招收碩士學位研究生;被教育部批準為“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工作單位;被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批準為“國家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現有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省級防災減災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高地等各類“質量工程”項目及省級重點學科、省級重點發展學科、省部級重點建設實驗室、國際合作實驗室等。建成了一批高水平的實驗平臺,形成了地震前兆背景場、巖土工程抗震、城市防震減災規劃、城市震害預測、地震地質災害、地震觀測信息處理、地震前兆觀測儀器、災害風險與應急管理等8個特色研究方向,形成了較為完備的防震減災科研體系。
學院服務防災減災的整體實力不斷加強,承擔了防震減災規劃編制項目等行業技術服務、社會服務項目100多項,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和公共效益,為防災減災事業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學院深度參與了汶川地震、玉樹地震、蘆山地震、魯甸地震、九寨溝地震等重大災害的現場救援、科學考察、災害損失評估以及中小學房屋破壞情況考察工作,為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做出了重要貢獻。汶川地震期間,學院專家向在災區視察災情的中央有關領導和教育部領導提出了“全國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建議”被教育部等有關部委采納。之后,一場聲勢浩大的“校安工程”在全國鋪開,成就了一座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豐碑。
學院有一支朝氣蓬勃、具有較強實踐能力和科研創新能力的師資隊伍(包括1個“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8個省部級教學團隊),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和科技攻關計劃項目、“863”計劃課題、國家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地震科技星火計劃項目等多項高水平應用研發項目,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包括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防震減災科技成果獎等)。
學生宿舍
餐廳情況
南校區::
思源餐廳:可容納五百余人同時就餐,內有空調,使用統一消毒餐具,多窗口不同風味,可小炒,品種多,營業時間長,
清真餐廳:可容納兩百人同時就餐,內有空調,使用統一消毒餐具,多窗口,清潔衛生,花樣繁多。
教工餐廳:主要承擔教職工、關系單位來訪人員、本校研究生用餐。
2018防災科技學院大一新生入學軍訓時間安排和軍訓項目內容表
防災科技學院2018錄取分數線預測及歷年最低錄取分數線統計表
2018防災科技學院招生簡章招生專業人數及錄取結果查詢詳細說明
防災科技學院2018高考錄取通知書什么時候發放及錄取通知書EMS查詢
北校區
望舒餐廳:共五層,包括地下一層和地上四層,建筑面積12375?,涵蓋餐飲、動力、洗浴、超市等功能,餐廳每層可同時容納千人同時用餐,二層為明檔風味餐廳。該風味餐廳匯聚了南北各種風味小吃,如山西餅類、歐德隆、麻辣香鍋、臺州面食、家常小炒等,滿足師生不同的就餐需求。
住宿情況:
南校區:有5幢學生宿舍樓,其中一幢為女生樓。
北校區:回字型學生宿舍樓。
食堂
暫無!
平均伙食標準
每天三頓在校內餐廳用餐,平均20元以內可解決問題,保證吃飽吃好。
平均伙食為: 女生:400元/月左右。男生:600元/月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