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人物語言的片段
1、俗話說:有愛孫猴兒的,就有愛豬八戒的。林子大了,啥鳥都有。
2、話一說起來,可就像個線團子似的,老長老長的了。
3、他一聽,忽然哈哈大笑起來,嘲諷地說:“哼,真是高山打鼓棗響(想)得不低”
4、只要不開口,神仙難下手。如今不管我怎么問,他只回答一句“不知道”。
5、他們倆也很想弄個明白,但大權沒在手,干著急,只是狗咬刺猬棗沒處下嘴。
6、我舉起獎杯,走下領獎臺,不由自主地來到王蘭面前,說:“這里面有你多少心血啊!獎杯應該是你的。”王蘭卻把獎杯推回來說:“不榮譽是你得來的,我應該祝賀你。”
7、他講起話來多有勁呀,每一句都像小錘一樣敲在我的心上。
8、這時,媽媽從廚房里走出來,一見我還在床上,就開腔了:“哎呀,你怎么還不起來?快點。”我邊穿衣服邊批評媽媽:“媽,您又開后門了,調一下工作還得請領導吃飯,你就不能憑自己的真本事?”媽媽有點火了:“你小孩子懂什么,快穿衣服?”我只好不作聲了。
9、老人說到這里,忽然停住,猶如那被彈得過急的弦兒,突然崩斷。
10、他說起話來,像炮筒子一樣沖,全是火藥味兒。
11、她的話兒不多,分量卻很重,話語里的每個字,都撥響了同學們的心弦。
12、我吃著香噴噴的抓飯,不時地看表。大嬸今天特別高興。說:“姑娘,不要急!有你大叔送你回去。”我正要說什么,大叔悄悄對我說:“別推辭,她又要拿我問罪了。”大嬸看大叔那模樣,故意瞪著眼睛問:“說我什么壞話了?”大叔一本正經把手一攤:“我怎么會在人生日這天說她壞話呢?”大嬸聽了,“噗哧”一聲笑了。我也笑了。
13、好家伙,我簡直是把他的話簍子都推翻了呢,他說個沒完沒了的。
14、“這這這……”他突然江郎才盡,心慌意亂,舌根子發短了。
15、他生性寡言,不善辭令,(m.qiantimeigw.com)可一旦敞開語言的閘門,就有股撞倒南墻不回頭的氣勢
16、中午吃完飯,媽媽叫我洗碗,我不肯洗,媽媽用婉轉的語氣說:“我的小洗碗機,快去洗碗吧!”我就高高興興去洗碗了。我一邊洗一邊說:“媽媽,那你是小天鵝洗衣機啦!”因為媽媽常常給我們洗衣服。爸爸不甘落后地說:“我是電飯鍋,因為我天天給你們燒飯。”我笑著說:“哈,我們都是家用電器了!”
17、猶如把一件丟掉的珍寶找到手,他亮起眼睛,一連喊了三聲“好!好!好!”
18、她這嘴簡直就是老太太紡紗,扯起來就沒完沒了。
19、媽媽在臥室里整理床鋪,一邊沖著爸爸嘮叨:“你看,你看,床上都是煙灰,你夜里又吸煙啦!”爸爸笑而不答,只管在廚房里刷鍋,洗碗……過了一會兒,媽媽對爸爸說:“大忙人,我今天上中班,這水池里的一大堆衣服你就承包了吧!”爸爸笑嘻嘻地說:“老板給多少錢?咱先簽個合同……”
20、她說起話來唧唧呱呱,一串一串的,像只巧嘴八哥。
21、老師的這些話,句句打在他的心坎上,仿佛是一場春雨,灑落在一塊久旱的田地里,很快滲透了下去。
22、“常言道:‘男兒有淚不輕彈。’你是堂堂的軍官,哭得像個娘兒們,不害羞”
23、老師的親切話語像那清澈的泉水,滋潤著我的心田。
24、老師的告誡是讓我不斷進步,像芝麻開花一樣一節更比一節高。
25、老師的諄諄教誨,像一股暖流,流進她那早已枯竭的心田。
26、這幾句話從她那刀片一樣的嘴唇中間吐出來,字字好像帶著刀刃。
27、你真是鬼拜花堂棗死作樂。都這陣了,還滿不在乎。
28、這女人像響嘴鴨子似的,整天呱呱啦啦!
29、這人的嘴巴好像沒有籠頭的野馬,不知道他扯到哪里去了。
30、記得那得一個星期天,我想多睡一會兒,賴在床上不起來。爸爸看見了,把我從床上拽起來,說:“小懶蟲,快起來,馬上就要來客人了!”“客人?是誰呀?”我奇怪地問。“你不知道,你媽要調動工作了,請領導來吃一頓飯。我清早就起來把菜買好了。”我一看,果然不假。瞧,綠油油的青菜,小燈籠似的辣椒。活蹦亂跳的鯉魚,還有一只又大又肥的母雞,是雞魚肉蛋,樣樣俱全。
31、他說話直來直去,從不拐彎,發起脾氣來,一句話能把人砸個跟頭。
32、“董理,這個送給你,中午放學回家再打開看。”我正專心致志地做作業時,后面的王霄遞過來一張精美的賀年卡。“現在不能看?”我猶豫了一下,“不行!”她狡黠地笑了笑。“好吧”,我望著她那雙神秘的眼睛,無可奈何地答應了。
33、她嘴上沒把門的,肚子里有什么就揣什么。
34、他強壓怒火說:“你小子老鼠舔貓鼻子棗膽子不小!”
35、老師的一席話,在我的心窩里添了一把火,渾身都燒得熱乎乎的。
36、他嘴里像含著一個熱雞蛋,說話慢吞吞的。
37、她說起話來噼里啪啦,節奏很快,快人快語快性子。
38、他今天居然也動手干家務活了,真是太陽從西邊出來啦!
39、小姑娘一經鼓勵,又活躍起來了,她那花朵般的小嘴巴蠻伶俐,又呱呱地說開了。
40、老校長的每一句話都打動著在場人的心弦,它像驚雷,把人震醒;它像強心劑,使人振奮;它像補藥,壯人氣力;它像火光,暖人心窩!
41、她大發脾氣道:“你一個女孩子,不是我看輕你,用秤稱一稱能有幾兩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