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最新邵陽學院招生網(wǎng)和海南招生考試院公布的錄取數(shù)據(jù),海南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績在527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22945名左右,才可以考上邵陽學院,不過每年邵陽學院在海南招生人數(shù)不同、試卷難度也不同,所以錄取的分數(shù)也不會相同。
一、海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邵陽學院
1、海南高考2022年考生上邵陽學院的綜合(物)最低分需要54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2053名;
2、海南高考2022年考生上邵陽學院的綜合(地 或 化 或 生)最低分需要55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9326名;
3、海南高考2022年考生上邵陽學院的綜合(不限)最低分需要56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7743名;
4、海南高考2021年考生上邵陽學院的綜合(化 或 生)最低分需要54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0506名;
5、海南高考2021年考生上邵陽學院的綜合(地 或 化 或 生)最低分需要54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0040名;
6、海南高考2021年考生上邵陽學院的綜合(政)最低分需要56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6684名;
7、海南高考2020年考生上邵陽學院(8)的綜合(地 或 化 或 生)最低分需要55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7716名;
8、海南高考2020年考生上邵陽學院(2)的綜合(不限)最低分需要56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5591名;
二、邵陽學院在海南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邵陽學院在海南的最低錄取分數(shù)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海南 | 綜合 | 物 | 本科 | 542 | 22053 | 省政府 |
2022 | 海南 | 綜合 | 化 或 生 | 本科 | 545 | 21329 | 省政府 |
2022 | 海南 | 綜合 | 物 或 化 或 生 | 本科 | 546 | 21104 | 省政府 |
2022 | 海南 | 綜合 | 地 或 化 或 生 | 本科 | 554 | 19326 | 省政府 |
2022 | 海南 | 綜合 | 化 | 本科 | 558 | 18389 | 省政府 |
2022 | 海南 | 綜合 | 不限 | 本科 | 561 | 17743 | 省政府 |
2022 | 海南 | 綜合 | 化 和 生 | 本科 | 567 | 16509 | 省政府 |
2022 | 海南 | 綜合 | 地 或 物 或 化 | 本科 | 574 | 15095 | 省政府 |
2022 | 海南 | 綜合 | 政 | 本科 | 576 | 14685 | 省政府 |
2、2021年邵陽學院在海南的最低錄取分數(shù)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海南 | 綜合 | 物 | 本科 | 533 | 22697 | 省政府 |
2021 | 海南 | 綜合 | 物 或 化 或 生 | 本科 | 543 | 20506 | 省政府 |
2021 | 海南 | 綜合 | 化 或 生 | 本科 | 543 | 20506 | 省政府 |
2021 | 海南 | 綜合 | 地 或 化 或 生 | 本科 | 545 | 20040 | 省政府 |
2021 | 海南 | 綜合 | 化 | 本科 | 548 | 19429 | 省政府 |
2021 | 海南 | 綜合 | 政 | 本科 | 561 | 16684 | 省政府 |
2021 | 海南 | 綜合 | 不限 | 本科 | 562 | 16462 | 省政府 |
2021 | 海南 | 綜合 | 地 或 物 或 化 | 本科 | 565 | 15859 | 省政府 |
2021 | 海南 | 綜合 | 化 和 生 | 本科 | 565 | 15859 | 省政府 |
3、2020年邵陽學院在海南的最低錄取分數(shù)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海南 | 綜合 | 物 | 本科 | 527 | 22945 | 省政府 |
2020 | 海南 | 綜合 | 物 或 化 或 生 | 本科 | 541 | 20023 | 省政府 |
2020 | 海南 | 綜合 | 化 或 生 | 本科 | 545 | 19184 | 省政府 |
2020 | 海南 | 綜合 | 化 | 本科 | 552 | 17716 | 省政府 |
2020 | 海南 | 綜合 | 地 或 化 或 生 | 本科 | 552 | 17716 | 省政府 |
2020 | 海南 | 綜合 | 政 | 本科 | 557 | 16752 | 省政府 |
2020 | 海南 | 綜合 | 地 或 物 或 化 | 本科 | 558 | 16547 | 省政府 |
2020 | 海南 | 綜合 | 化 和 生 | 本科 | 561 | 15963 | 省政府 |
2020 | 海南 | 綜合 | 不限 | 本科 | 563 | 15591 | 省政府 |
高考征集志愿填報時間
征集志愿時間為每一批次第一志愿錄取完成之后,大家要時時關注考試院最新動態(tài),因為征集志愿填報時間一般在半天至一天左右。征集志愿是指對于第一批至最后一批第一志愿錄不滿額的院校,在每批次第一志愿錄取完成后,由省教育考試院向社會公布院校招生缺額的計劃。
征集志愿一般有3次機會,分別是第一批本科征集志愿、第二批本科征集志愿和高職征集志愿,對于在一次征集志愿后仍未達到招生計劃的院校要另當別論,院校會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二次甚至多次的征集志愿。
征集志愿即未達到招生計劃的院校進行缺額計劃招生,為落選的考生提供了二次填報該批次志愿的機會,考生一定要把握住機會。此外,部分缺額計劃較多的批次可能進行二次征集志愿,大家一定要把握好機會。具體時間大家要密切關注官方教育網(wǎng)站發(fā)布的消息。
《高考志愿填報指南》有用嗎
《高考志愿填報指南》是有用的,高三畢業(yè)生在畢業(yè)之前,學校都會安排學生購買《高考志愿填報指南》。指南分為本科和?苾煞N形式。如果你覺得自己能考上二本以上院校,那就選擇本科指南,如果你認為自己只能上專科,那就買?浦改稀H绻銓τ谏媳究茮]有太大的把握但是有希望,又不想復課,那就兩本都買了吧。
以本科《高考志愿填報指南》為例,在書中的內(nèi)容大致就這幾種:院校名稱、院校資歷、院校地址、往年錄取分數(shù)、學費收費標準等。
高考志愿填報指南是一本對高三畢業(yè)生報考大學非常重要的參考書。如果對于高考志愿填報指南中的院校信息還不是很清楚的話,完全可以再根據(jù)學校名稱登錄其官網(wǎng)進行查詢;蛘咧苯哟蚋呖贾驹柑顖笾改仙厦娴碾娫捵稍儭
三、邵陽學院學校介紹
邵陽學院創(chuàng)建于 1958 年(醫(yī)學類專業(yè)辦學歷史可追溯到 1906 年),由邵陽師范高等?茖W校與邵陽高等專科學校2002 年合并升本而成,2016 年邵陽醫(yī)學高等?茖W校并入。學校是湖南省“雙一流”高水平應用特色學院,具有碩士學位研究生招生資格學校,全國畢業(yè)生就業(yè)典型經(jīng)驗高校,卓越醫(yī)生教育培養(yǎng)試點項目單位。60多年來,學校為社會培養(yǎng)了 17 萬多名各類人才。 學校坐落在國家衛(wèi)生城市、湘西南歷史文化名城——湖南省邵陽市,人文底蘊深厚。這里誕生了我國近代史上“第一個睜眼看世界”的思想家魏源,“再造共和”的民主革命家蔡鍔,杰出的馬克思主義史學家呂振羽和德藝雙馨的人民音樂家賀綠。贿@里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發(fā)源地,寶慶竹刻、邵陽布袋戲、灘頭年畫和花瑤挑花等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熠熠生輝,享譽中外。 學校有李子園、七里坪、西湖、江北四個校區(qū),校園占地面積158.20萬平方米,校舍面積82.31萬平方米,固定資產(chǎn)13.83億元,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原值2.79億元,館藏圖書237.03萬余冊,其中電子圖書78萬冊,中外文紙質(zhì)報刊1471種,各類數(shù)據(jù)庫40個。 學校擁有23個教學學院,有“服務國家特殊需求人才培養(yǎng)項目”機械、生物與醫(yī)藥專業(yè)碩士學位類別;55個本科專業(yè),涵蓋經(jīng)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nóng)學、醫(yī)學、管理學、藝術(shù)學11大學科門類;面向30個省(市、自治區(qū))招生,全日制在校學生26887人(不含繼續(xù)教育學生)。 師資隊伍力量雄厚。學校教職工3947人,其中正高職稱(含教授、主任醫(yī)師等)204人,副高職稱(含副教授、副主任醫(yī)師等)753人;研究生導師113人(不含校外);博士452人(含在讀)。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優(yōu)秀教師、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能手、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芙蓉學者、省“*”專家、省級教學名師、省“121人才工程”專家等58人。聘請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國杰教授為名譽校長、兼職教授,常年聘請多名外籍教師。 “雙一流”建設成績突出。學校擁有湖南省“雙一流”應用特色學科 6 個;教育部國家特色專業(yè)建設點 4 個,教育部地方高校綜合改革試點專業(yè) 1 個,國家級一流專業(yè)建設點2個,省級一流專業(yè)建設點 27個,省級特色專業(yè) 8 個,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yè) 6 個(含專科專業(yè) 2 個),全國職業(yè)院校健康服務類示范專業(yè)點 1 個;有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1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 1 門,省級精品課程 7 門,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6 門,省級線下一流課程15門、線上線下混合課程12門,省級社會類課程2門;有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 1 個,省級校企合作人才培養(yǎng)基地 6 個,省級校企合作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基地 9 個,省級研究生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基地 5 個,校外實習基地 273 個,其中省級優(yōu)秀實習基地7 個;有直屬附屬醫(yī)院 2 所,協(xié)作型附屬醫(yī)院 1 所,教學醫(yī)院 3 所;有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1 個,省級大學生創(chuàng)新訓練中心 2 個,省級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中心 9 個;有省級教學團隊 7 個;有教育部“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 2 個,教育部首批“新農(nóng)科”研究與實踐項目1個,省首批“新農(nóng)科”研究與實踐項目1個;有湖南省院士專家工作站1個,湖南省重點實驗室 4個,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1個,湖南省社會科學研究基地3 個,其他各類省級科研平臺19個。 科學研究成果豐碩。近年來,學校主持國家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等各級各類科研項目929項;獲各級教學、科研成果獎157項;發(fā)表學術(shù)論文5600余篇,有471篇被國際三大權(quán)威索引收錄;出版學術(shù)專著174部。學報社科版、自科版均為中國高校優(yōu)秀期刊,影響因子不斷提升。 人才培養(yǎng)質(zhì)量較高。近年來,學生參加“挑戰(zhàn)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shù)科技作品競賽、全國大學生數(shù)學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機械創(chuàng)新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藝術(shù)展演、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shù)大賽、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全國大學生中學物理教學技能大賽等省級以上競賽獲得獎勵1644項,其中國家級272項。2016年獲第二屆全國高!靶@好聲音大賽”冠軍,2017年獲中國機器人技能大賽“機器人高爾夫球”項目冠軍,2018年獲第八屆全國大學生機械創(chuàng)新設計大賽一等獎和第五屆全國大學生藝術(shù)展演一等獎,2015年、2020年獲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shù)大賽一等獎。近年來,學校多次被評為“湖南省普通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工作‘一把手工程’優(yōu)秀單位”“湖南省普通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工作先進單位”“湖南省大學生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示范!。 堅持開放辦學方針。學校堅持校地、校企合作,先后與邵陽市人民政府及所轄縣(市、區(qū))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簽署了校地合作協(xié)議,與中國電信、湘電集團、湘窖酒業(yè)、偉大集團等企業(yè)簽訂了產(chǎn)學研合作協(xié)議,在人才培養(yǎng)、技術(shù)創(chuàng)新、產(chǎn)品研發(fā)、成果轉(zhuǎn)化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成立了 5 個產(chǎn)業(yè)學院和2個研究院,探索“雙元制”人才培養(yǎng)模式。學校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與英國、美國、馬來西亞等多個國家的高校建立了多種形式的合作與交流關系。有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項目2個。2015年開始招收國際學生。 建校60余年來,學校始終堅持*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秉承“立德樹人,學以致用”的辦學理念,踐行“明德、求真、共生、超越”的校訓,弘揚“共生共榮、唯實唯新”的校風、“明德明理、篤學篤行”的學風和“修德修身、敬業(yè)精業(yè)”的教風,為湖南和國家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先后被評為湖南省文明單位、湖南省文明校園、湖南省普通高校黨建工作先進單位、湖南省綜治工作優(yōu)秀單位、湖南省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先進單位、湖南省高校易班建設先進單位、湖南省普通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進單位、湖南省高校軍訓工作先進單位、全國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等。 面向未來,學校將堅持“立足湖南、面向周邊、輻射全國,以工學為主體、以師范和醫(yī)學為兩翼、多學科專業(yè)協(xié)調(diào)發(fā)展,培養(yǎng)專業(yè)基礎扎實、知識結(jié)構(gòu)合理、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較強、潛心服務基層的高素質(zhì)應用型人才”的辦學定位,力爭到2035年,形成博士-碩士-本科的辦學層次,基本建成國內(nèi)具有較高知名度的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 (數(shù)據(jù)更新于2021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