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最新吉林建筑大學招生網和海南招生考試院公布的錄取數據,海南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績在521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25445名左右,才可以考上吉林建筑大學,不過每年吉林建筑大學在海南招生人數不同、試卷難度也不同,所以錄取的分數也不會相同。
一、海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吉林建筑大學
1、海南高考2022年考生上吉林建筑大學的綜合(物 和 化)最低分需要54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2499名;
2、海南高考2022年考生上吉林建筑大學的綜合(物)最低分需要55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9755名;
3、海南高考2021年考生上吉林建筑大學的綜合(物 和 化)最低分需要52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5445名;
4、海南高考2021年考生上吉林建筑大學的綜合(物)最低分需要54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9619名;
5、海南高考2021年考生上吉林建筑大學的綜合(史 或 物)最低分需要55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7451名;
6、海南高考2020年考生上吉林建筑大學(2)的綜合(物)最低分需要53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0889名;
7、海南高考2020年考生上吉林建筑大學(4)的綜合(化)最低分需要54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8577名;
8、海南高考2020年考生上吉林建筑大學(1)的綜合(不限)最低分需要55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6752名;
二、吉林建筑大學在海南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吉林建筑大學在海南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海南 | 綜合 | 物 和 化 | 本科 | 540 | 22499 | 省政府 |
2022 | 海南 | 綜合 | 物 | 本科 | 552 | 19755 | 省政府 |
2022 | 海南 | 綜合 | 史 或 物 | 本科 | 567 | 16509 | 省政府 |
2、2021年吉林建筑大學在海南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海南 | 綜合 | 物 和 化 | 本科 | 521 | 25445 | 省政府 |
2021 | 海南 | 綜合 | 物 | 本科 | 547 | 19619 | 省政府 |
2021 | 海南 | 綜合 | 史 或 物 | 本科 | 557 | 17451 | 省政府 |
3、2020年吉林建筑大學在海南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海南 | 綜合 | 物 | 本科 | 537 | 20889 | 省政府 |
2020 | 海南 | 綜合 | 史 或 地 或 物 | 本科 | 547 | 18783 | 省政府 |
2020 | 海南 | 綜合 | 化 | 本科 | 548 | 18577 | 省政府 |
2020 | 海南 | 綜合 | 不限 | 本科 | 557 | 16752 | 省政府 |
如何理解院校專業組平行志愿投檔規則
院校專業組平行志愿投檔是以院校專業組為投檔單位,按照“分數優先、遵循志愿”的原則進行投檔。平行志愿投檔時,先按考生投檔成績從高分到低分排序(當遇到多名考生成績相同時,按照同分投檔排序規則排序),再按排序從高分到低分依次投檔到相應的院校專業組(先投分數較高、排序在前的考生)。
只要考生所填報的院校專業組志愿中被檢索到符合投檔條件的院校專業組,即向該院校專業組投檔。投檔后,其他所填報的院校專業組無效。如沒有出現符合投檔條件的院校專業組,則不能投檔。
上述過程完成后,無論檔案是否投出,均視為該考生已享受了本批次平行志愿投檔機會。如果考生檔案投檔到某院校專業組后,因故被退出,將不再補投到該批次平行志愿的其他院校專業組。
本科中外合作什么意思
本科中外合作辦學通常是指外國教育機構同中國教育機構在中國境內合作舉辦的以中國公民為主要招生對象的教育機構。有兩種辦學方式:一是學歷教育項目,二是非學歷教育項目。注意:就讀非學歷教育項目的,若該項目未能獲得教育部審核認證,即不能承認該項目所獲學歷。
中外合作辦學的兩種方式
一是學歷教育項目,必須通過統招考試,填報志愿,畢業后分別獲得中外雙方學校頒發的文憑(如:清華大學與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合作舉辦管理碩士學位教育項目)
一是非學歷教育項目,無須填報志愿,參加學校自己舉辦的入學考試即可。中方學校修得相應學分后,通過語言考試后再被合作學校錄取,畢業后獲得外方學校頒發的文憑(如:中國農業大學與荷蘭萬豪勞倫斯坦瓦格寧根大學(原荷蘭勞倫斯坦國際農學院)合作舉辦園藝專業非學歷項目)。
三、吉林建筑大學學校介紹
吉林建筑大學是一所以工為主,以土木建筑為特色,理、工、文、管、法、藝、經等多學科相互支撐、協調發展的吉林省重點建設的普通高等學校,是吉林省人民政府與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共建高校,是全國首批百所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是吉林省城鄉基本建設領域高級專門人才培養基地、科技研發基地、產業發展決策咨詢與技術創新服務基地。 學校始建于1956年,是新中國首批設立的十所建筑類專門學校之一。1960年經國務院批準,學校定名為吉林建筑工程學院,開始舉辦本科教育。1997年通過原國家教委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價。2003年學校成為碩士學位授權單位。2008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取得“優秀”成績。2010年學校從紅旗街老校區整體遷入凈月新校區。2013年更名為吉林建筑大學。2015年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2017年學校被確定為吉林省博士學位授權單位立項建設高校。 學校坐落于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長春凈月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學校東部有凈月潭國家5A級森林公園,南部有新立湖國家水利風景區,西部有長春的母親河——伊通河。學校校園占地面積94.8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45.4萬平方米。學校圖書館藏書140余萬冊,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4.37億元。學校校園規劃科學合理,功能齊全完備。學校不斷完善人文環境、文化設施和景觀建設,優化學習環境,充分滿足學生成才需要。 學校全日制在校生規模16000余名,其中,本科生15000余名,碩士研究生1400余名,全日制來華留學生百余名。學,F有教職員工1300余名,其中專任教師880名,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50%以上,具有博士學位的370余名,博士和碩士研究生導師420余名。學校匯聚了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央直接聯系的高級專家、哲學社會科學領域資深教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人員、國家有突出貢獻的留學回國人員和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長白山學者”“長白山技能名師”、吉林省高級專家、吉林省拔尖創新人才第一二三層次人選、吉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吉林省跨世紀學術學科帶頭人、吉林省第一批百名科技領軍人才、吉林省首批學科領軍教授、吉林省教學名師、吉林省優秀教師、吉林省品牌專業帶頭人、吉林省跨世紀中青年骨干教師、吉林省建筑大師和吉林省勘察設計大師等各類高層次專家、學者100余名。學校設有建筑與規劃學院、土木工程學院、市政與環境工程學院等19個學院(部)。學校擁有建筑學、土木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管理科學與工程、城鄉規劃學、設計學、應用經濟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安全科學與工程等11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擁有建筑學、機械、資源與環境、能源動力、土木水利、交通運輸、風景園林、社會工作、電子信息、工程管理、藝術等11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其中土木工程為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學科“一流學科A類”學科;建筑學為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學科“一流學科B類”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為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學科“優勢特色學科A類”學科。智慧城市科學與工程為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學科“新興交叉學科”。 學校堅持圍繞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需求開展科學研究,以高水平科研支撐高質量教育教學和高質量社會服務。學校在嚴寒地區綠色建筑、松花江流域水環境治理與保護、建筑防災減災、城鎮化建設規劃、設施與不動產管理(FM)、建筑信息化協同設計(BIM)、歷史建筑修復與利用等領域的研究處于國內先進水平。學校擁有“松遼流域水環境”“寒地建筑綜合節能”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學,F有“松遼流域水資源與水環境”吉林省高校重大需求協同創新中心、吉林省建筑電氣綜合節能重點實驗室、吉林省建筑一體化集成技術科技協同創新中心、吉林省結構與抗震科技創新中心、吉林省綠色與生態建材跨區域合作科技創新中心、吉林省新能源與環境科技創新中心、吉林省寒地綠色建筑技術工程研究中心、“新型建材”吉林省首批校企聯合技術創新實驗室、吉林省建筑業發展研究基地、吉林建筑文化研究基地在內的35個。ú浚┘壱陨峡蒲衅脚_。近年來,學校承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家藝術基金等國家級科研項目120余項,各級縱向科研項目1000余項;學校獲各級政府獎項300余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項。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授予學!叭珖ㄔO系統科技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學校開設53個本科專業,學科鏈、專業鏈和建筑領域產業鏈深度融合,建成了一批服務區域和建筑行業發展的優勢專業(群)。安全工程、土木工程、測繪工程、環境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地質工程等6個專業先行通過了工程教育認證,實現了國際實質等效,進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陣”。建筑學(本碩專業)、土木工程、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工程管理、城鄉規劃等6個土建類專業通過全國土建類專業教育評估。學校擁有5個省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2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驗區”,2個省級創新創業示范專業立項建設點,2個省級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基地。在教育部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雙萬計劃”評選中,學校建筑學、土木工程、建筑環境與能源工程、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測繪工程、工程管理、環境設計、給排水科學與工程等9個專業獲評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城鄉規劃、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地質工程、安全工程、環境工程、交通工程等7個專業獲批吉林省一流專業建設點。近年來,學校獲得國家級、省級教學成果獎29項,其中《面向執業需求的地方高校工程人才培養改革實踐》獲2018年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 學校努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著力增強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適應社會需求作為人才培養質量的根本標準。致力于培養和造就“理論基礎堅實、實踐能力扎實、思想作風樸實”,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能力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形成了“三實型”人才培養特色。學校高度重視創新創業教育,是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7年度被教育部評為“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50強高!保2018年度、2020年度被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評為“中國創業創新典型示范高!;先后被吉林省發改委、人社廳、教育廳等部門確定為“吉林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吉林省大學生創新創業示范基地”。 學校努力營造崇尚科學、嚴謹求實、善于創造的校園文化,被評為“吉林省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高!薄凹质∥拿餍@”“吉林省文明單位”“全國廠務(校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工作示范單位”,被授予吉林省“五一勞動獎狀”榮譽稱號。學校不斷強化師德建設,努力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教師隊伍。“松遼流域能源與環境教師創新團隊”被認定為首批吉林省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近年來有幾十名教師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省市勞動模范、省市優秀共產黨員和師德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學校大力加強學生人文素質和科學精神教育,著力提升學生的人格、氣質、修養等內在品質,把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和任務融入學生的學習生活之中,組織開展具有品牌特色的校園文化活動,近年來學校在全國和吉林省大學生各類活動中多次獲得優異成績,被評為全國優秀組織單位。 學校畢業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持續保持在較高水平,多次被評為“吉林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管理工作先進集體”。畢業生就業質量穩步提高,近幾年畢業生進入全國一線城市的比例與進入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冶金建設集團公司等世界和國內500強企業的比例,均達到50%以上。學校自建校以來培養的8萬余名畢業生活躍在國家城鄉基本建設領域,成為建筑科研、設計、施工、管理等領域的骨干和中堅力量。 學校為加快推進學校教育現代化進程,培養具有全球視野及國際競爭力的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先后與美國、英國、俄羅斯、日本、韓國、新加坡等50多個國家及地區的60多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交流關系,通過實施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積極引進發達國家的先進教育理念和優質教育資源,先后與俄羅斯太平洋國立大學、美國波特蘭州立大學、美國楊斯頓州立大學在建筑學、工程管理、土木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等專業合作舉辦本科層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與美國愛荷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