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邊路旁漫出誘人的色調 房前屋后在秋風里輕彈低簫 是不屑于無端發怒的野火 還是思念春姑娘多情的發梢 花吐香樹長高從不自卑 閑庭信步般你遍及天涯海角 因無怨無悔所以才不言不語 默默捍衛著清新潔凈的城堡 歲歲枯榮卻沒有春花秋實 苦樂艱辛依舊悠然消遙 你攀綠了禿峰繪秀了惡水 北國江南跳起綠色的舞蹈 你用柔蔓的根須保水固土 眾志成城鎖住沙塵風暴 千里大提扯起不屈的植被 洪水狂濤見你落荒而逃 蒼天為父大地為母 雨雪滋潤日月光照 你懂得寸草春暉的深情 碧草連天高唱報恩的歌謠
今天你走進廣場步入花園 任憑園丁潑詩瀉韻橫剪豎刀 用獨具的匠心捧出碩實的壽禮 平地鋪開一幅幅喜慶的浮雕 漫步在秋高氣爽的十月 赤子之情思潮滾滾滾如濤 激情吟唱一曲小草之歌 將質樸與堅貞投入祖國的懷抱
“國慶”一詞,本指國家喜慶之事,最早見于西晉。西晉的文學家陸機在《五等諸侯論》一文中就曾有“國慶獨饗其利,主憂莫與其害”的記載、我國封建時代、國家喜慶的大事,莫大過于帝王的登基、誕辰(清朝稱皇帝的生日為萬歲節)等。因而我國古代把皇帝即位、誕辰稱為“國慶”。今天稱國家建立的紀念日為國慶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國成立的紀念日。這里應該說明一點,在許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l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有數十萬軍民參加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其實,人們頭腦中的這一印象并不準確。因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典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開國大典。實際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也就是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早在當年10月1日之前一個星期就已經宣布過了。當時也不叫“開國大典”,而是稱作“開國盛典”。時間是1949年9月21日。這一天,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主任毛澤東在政協第一屆會議上所致的開幕詞中就已經宣告了新中國的誕生。 那么10月1日的國慶又是怎么回事呢?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許廣平發言說:“馬敘倫委員請假不能來,他托我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應有國慶日,所以希望本會決定把10月1日定為國慶日。”毛澤東說“我們應作一提議,向政府建議,由政府決定。”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過《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的決議》,規定每年10月1日為國慶日,并以這一天作為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從此,每年的10月1 日就成為全國各族人民隆重歡慶的節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