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最新南昌師范學院招生網和廣西招生考試院公布的錄取數據,廣西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績在448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66655名左右,才可以考上南昌師范學院,不過每年南昌師范學院在廣西招生人數不同、試卷難度也不同,所以錄取的分數也不會相同。
一、廣西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南昌師范學院
1、廣西高考2022年考生上南昌師范學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45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2009名;
2、廣西高考2021年考生上南昌師范學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45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1347名;
3、廣西高考2020年考生上南昌師范學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44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6655名;
4、廣西高考2022年考生上南昌師范學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45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5533名;
5、廣西高考2021年考生上南昌師范學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51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3268名;
6、廣西高考2020年考生上南昌師范學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47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6237名;
二、南昌師范學院在廣西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南昌師范學院在廣西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廣西 | 理科 | 本二 | 450 | 62009 | 省政府 |
2022 | 廣西 | 文科 | 本二 | 459 | 35533 | 省政府 |
2、2021年南昌師范學院在廣西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廣西 | 理科 | 本二 | 456 | 61347 | 省政府 |
2021 | 廣西 | 文科 | 本二 | 516 | 13268 | 省政府 |
3、2020年南昌師范學院在廣西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廣西 | 理科 | 本二 | 448 | 66655 | 省政府 |
2020 | 廣西 | 文科 | 本二 | 471 | 16237 | 省政府 |
什么是一本二本三本
一本院校:指的是985工程、211工程院校;省屬非211重點大學在全國大多數地區列入本一批的;省屬非211原全國重點大學,現仍在本一批招生的;國家部委辦直屬非211大學按照一本招生的;按照院校根據要求按照一本招生的非211工程大學。
二本院校:指的是錄取批次放在第二批的大學。和一本大學相比,二本的師資、硬件等方面還是有一定差距的。對于批次錄取的情況,各高校投放到各個省的批次是不一樣的。
三本院校:主要是指獨立學院,它是“公辦民助”或者“純民辦”范疇。與一本二本院校的重要區別還在于其經費來源不是來自國家撥款而是自籌經費,所以在收費上比一二本院校要高一些。
平行志愿的志愿會相互影響嗎
考生所填報的幾個平行志愿本身是平行關系,互不干擾;但在投檔時,會按照考生填報志愿的先后順序來依次檢索投檔。
平行志愿沒有先后順序,是根據你的分數來錄取的。比如:A/B/C/D/E這五個志愿,如果你的分數夠了B志愿,就會被B志愿錄取,其他的情況也一樣。
平行志愿模式,是指考生在某批次第一次填報志愿時可以填報多個院校志愿,所填的多個院校志愿之間是平行或者并列關系,均為第一志愿。
其表述方式為:如A志愿、B志愿、C志愿、D志愿……投檔原則是“分數優先,遵循志愿”,即計算機投檔時,首先按照分數將考生排序,然后按照順序依次檢索考生所填報的志愿,一旦出現符合投檔條件的學校,即向該校投檔。
三、南昌師范學院學校介紹
南昌師范學院(原江西教育學院)是江西省屬公辦普通本科師范院校,是江西省最早創辦的八所本科高校之一。學校建于1952年,現有昌北、青山湖兩個校區。學校是江西省教育干部培訓中心、江西省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中心、江西省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培訓學分管理中心,是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國家級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培育創建單位,是江西省“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高校、江西省紅色文化宣講基地、江西省國民營養健康教育研究中心、江西省旅游應用型人才培養(培訓)基地。學校獲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項目、江西省五一勞動獎狀、江西省綜治先進單位、江西省直機關文明單位、江西省節水型高校、江西省高校基層黨建“標準化規范化信息化”建設試點單位、江西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優秀學校和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江西省研學旅行研究會、江西省心理衛生協會、江西省譜牒協會、江西省公共管理學會、江西省旅游文化研究會、江西省高等學校攝影學會、江西省食育學會(籌辦)等7家省一級學會以及江西省教育學會中學校長研究會、小學校長研究會、幼兒園園長研究會設在學校。 歷史悠久。學校起源于1952年成立的江西省中等師資進修學校,1956年升格為南昌師范專科學校,是當時江西省僅有的4所普通高等學校之一,1958年創辦江西教育學院,1969年與江西師范學院、江西大學文科合并,先后成為井岡山大學、江西師范學院的組成部分。1979年恢復江西教育學院,2013年經教育部批準改制更名為南昌師范學院。 特色鮮明。學校根植基礎教育謀發展,扎根贛鄱大地辦大學,情系江西老區育人才,以師資培養培訓“起家”,以教師教育“興業”,承擔新中國成立初期培養中小學合格教師的社會責任,肩負改革開放后基礎教育教師學歷補償教育的歷史重任,勇擔*教師教育振興發展的時代使命。立足“以師為主、根植地方、突出應用”的辦學傳統,秉承“厚德修身、博學育人”校訓,堅守“立師德、鑄師魂、正師風、強師能”的價值追求,孕育“紅色初心、砥礪創新”的辦學精神,確立“以學生為中心、以需求為導向、以質量為根本”的辦學理念。全校本科專業中師范類專業占比56%,構建“四位一體”的教師教育體系,做優做強教師教育類學科專業群,進一步強化課程育人,大力加強課程思政建設,學前教育專業被評為全省一流專業。圍繞江西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推動非師范專業與師范專業協調發展,策應江西教育強省、文化強省、旅游強省等戰略,打造文旅融合類專業群,現有一批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省級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省級產教融合育人示范項目、省級文化藝術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和江西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等省級研究平臺,積極培育并形成了“五青思政、四位一體、三方協同”的“543”辦學特色。 育人質量好。學校與中國科學院共建家禽分子育種技術聯合實驗室,與中國食品安全報社共建食育基地、共建中國食育研究院,與南昌大學、印度尼西亞烏達雅納大學共建孔子學院;有江西省衛健委、江西省教育廳授牌成立的江西省國民營養健康教育研究中心;與江西省文旅廳合作共建江西省旅游應用型人才培訓基地;與江西省文旅廳、南昌市政府、資溪、金溪、南昌經開區、泰和、南豐、萍鄉、贛縣區等地方政府建立全面戰略合作關系;與正邦集團、江西電信等48家企業開展校企合作,共建校企合作基地。建有江西省地方雞種遺傳改良重點實驗室、江西省旅游產業升級研究中心、江西民間舞蹈文化研究中心等一批省級產教融合育人示范項目。學生屢獲全國師范生技能大賽、中國機器人大賽一等獎、第十二屆全國舞龍舞獅錦標賽冠軍等獎項,獲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大學生就業創業年度新聞人物、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提名獎、江西省最美大學生等榮譽。師生獲2019年教育部全國經典誦讀大賽一等獎、三等獎,“紅色走讀”競賽活動一等獎獲獎數量和獲獎總數在全省高校中分列第一、第二。師生主編、主導、主演的“金色贛鄱”江西彩車展演榮獲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會群眾游行地方彩車最高獎項“華美獎”,學生受邀赴巴基斯坦參加建國七十周年慶典演出、受邀赴印度尼西亞進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巡演,“一線生雞金鳳筑夢”大學生扶貧助農創新創業項目,作為江西高校唯一的項目亮相2019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參加“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得到李克強、萬鋼等黨和國家*以及省委書記劉奇的高度評價。省委書記劉奇,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施小琳蒞校開展貫徹落實**“3.18”重要講話精神、加強思政課建設專題調研時充分肯定學校育人成效。 師資水平高。建校以來,在邏輯史、書院史、學校管理心理學、古籍整理、訓詁學、拓撲學、語文教學論等學科領域涌現了周文英、李才棟、李曠、呂小薇、鄧志瑗、吳東興、袁牧等一批全國知名專家學者。學校現有教職工793人,教師高級職稱人數占比38.4%、碩士博士占比87.8%。一大批教師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等國家級項目和全國優秀教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等國家級榮譽,聘請歐陽自遠院士等著名專家學者近100人擔任榮譽(客座、兼職)教授。大批研究成果獲得省部級領導肯定性批示。理論文章被人民日報內參采用,承擔《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推進教育強省建設意見》和每年《江西省基礎教育發展報告》(基礎教育藍皮書)的起草等任務。 培訓優勢顯。學校承擔教育部國培示范項目及省培、委培、援培項目,培訓學員遍布全國18個省、覆蓋江西11個設區市的100個縣(市、區),培訓效果年年獲教育部、省教育廳及學員、專家的好評。自建校年以來,集中培訓中小幼教師、校(園)長12.7萬余人次,遠程培訓中小幼教師、校(園)長360余萬人次。江西90%的中小學校長和80%的骨干教師接受過學校培訓,連續6期江西各校長培訓工程由我校承擔。江西2447名省級特級教師、省級中小學學科帶頭人和中小學正高級教師中,749人在學校參加過集中培訓,占比30.6%,100%參加過學校遠程培訓,為江西中小幼教師專業化發展和終身學習作出重要貢獻。 社會影響大。學校累計培養本、專科學生14.3萬余人,涌現出一批在基礎教育、企(事)業單位、黨政機關工作的知名校友,有全國優秀教師、全國模范教師、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180余人,教授、博導、碩導、高級、特級等名優教師8000余人,成為江西教育事業的工作“母機”。 面向未來,學校將以****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全國教育大會、全國本科教育工作會等會議精神,深刻把握“十四五”時期高質量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精心擘畫“十四五”發展藍圖,進一步樹牢人才培養中心定位,強化學科專業內涵建設,堅持特色發展,深化教學改革,規范教學管理,加強條件建設,促進我校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為建設高水平、有特色的應用型普通本科師范院校而繼續努力奮斗,為建設富裕美麗幸福現代化江西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數據截止到202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