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最新長沙理工大學招生網和廣東招生考試院公布的錄取數據,廣東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績在534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72073名左右,才可以考上長沙理工大學,不過每年長沙理工大學在廣東招生人數不同、試卷難度也不同,所以錄取的分數也不會相同。
一、廣東高考多少分可以上長沙理工大學
1、廣東高考2022年考生上長沙理工大學的歷史(歷史+不限)最低分需要53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9233名;
2、廣東高考2022年考生上長沙理工大學的歷史(歷史+不限)最低分需要53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8186名;
3、廣東高考2021年考生上長沙理工大學的歷史(歷史+不限)最低分需要55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7763名;
4、廣東高考2022年考生上長沙理工大學的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56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9720名;
5、廣東高考2022年考生上長沙理工大學的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58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4740名;
6、廣東高考2021年考生上長沙理工大學的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54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72073名;
7、廣東高考2021年考生上長沙理工大學的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56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9140名;
8、廣東高考2020年考生上長沙理工大學的理科最低分需要54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8398名;
二、長沙理工大學在廣東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長沙理工大學在廣東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廣東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534 | 19233 | 省政府 |
2022 | 廣東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536 | 18186 | 省政府 |
2022 | 廣東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49 | 71972 | 省政府 |
2022 | 廣東 | 物理 | 物理+化學 | 本科 | 552 | 67714 | 省政府 |
2022 | 廣東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53 | 67349 | 省政府 |
2022 | 廣東 | 物理 | 物理+(化學或生物學) | 本科 | 553 | 67388 | 省政府 |
2022 | 廣東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54 | 65729 | 省政府 |
2022 | 廣東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54 | 65874 | 省政府 |
2022 | 廣東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56 | 62821 | 省政府 |
2022 | 廣東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68 | 49720 | 省政府 |
2022 | 廣東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69 | 49090 | 省政府 |
2022 | 廣東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83 | 34740 | 省政府 |
2、2021年長沙理工大學在廣東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廣東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552 | 17763 | 省政府 |
2021 | 廣東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48 | 72017 | 省政府 |
2021 | 廣東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48 | 72073 | 省政府 |
2021 | 廣東 | 物理 | 物理+化學 | 本科 | 551 | 68370 | 省政府 |
2021 | 廣東 | 物理 | 物理+(化學或生物學) | 本科 | 555 | 64237 | 省政府 |
2021 | 廣東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57 | 61822 | 省政府 |
2021 | 廣東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60 | 59140 | 省政府 |
3、2020年長沙理工大學在廣東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廣東 | 理科 | - | 本科 | 546 | 58398 | 省政府 |
2020 | 廣東 | 文科 | - | 本科 | 539 | 18628 | 省政府 |
平行志愿投檔后避免退檔的方法
1、同意專業服從調劑。考生的分數已經過了院校的提檔線,但是不滿足所報專業的分數,在還有其他專業有缺額的情況下,同意調劑則會被學校錄取,不同意調劑就會被退檔,檔案被退回省招生辦。這種情況下,學生只能參加征集志愿或者在下一批次填報。面對此種原因,解決方案只有一個就是每個院校志愿都要服從專業調劑。
2、在填寫志愿之前仔細閱讀院校的招生簡章,里面有嚴格的要求。比如某些專業要求數學或者其他科目的成績在105或者120分以上;部分院校尤其是民族院校對漢族和少數民族考生錄取有限制,有院校注明只招收民族考生,這樣漢族考生就要避免報考。
高考報考軍校的流程
一、報名:年齡有硬性要求,一般不超過20周歲,且只招收高中應屆畢業生。報名從當年5月開始。
二、高考:參加全國統一高考,一般軍校錄取分數較高,所以考生文化課基礎一定要好。
三、填報志愿:軍校招生報考是采取的提前單獨的方法,意思就是如果報考了軍校,即使沒有被錄取,其他院校也可以錄取,實際就是無形的增加了一次進入大學的機會,報考軍校不會影響你在其后選擇其他地方院校。對于報考哪一類的軍校要按照你的想法來,一定要謹慎,因為這是影響到你一生選擇,還有一點要值得注意,報考軍校一定要放在第一志愿,否則被錄取的機會相當小。
四、政審:參加政治審查的考生數量,由各省高校招生辦從第一志愿報考的同一所軍校,且分數在第二批本科線以上的人員中按照從高分到低分,依照招生數的三至四倍確定。如果你名列其中,你所在的縣(市、區)人民武裝部將會同當地招生部門到你所在中學和戶口所在地派出所,調查了解你在校表現、家庭及社會關系情況,并做出結論。
五、面試:如果你通過了政審,而且獲得面試的資格,你一定要按照通知參加面試,面試是由省軍區負責的,但是會有你報考的那個軍校的相關負責人一起進行面試,面試的內容包括你的入伍動機、語言表達能力、形象氣質、心理素質、邏輯思維能力、行為反應能力等方面來衡量,最后確定是“指揮類合格”還是“非指揮類合格”。
三、長沙理工大學學校介紹
長沙理工大學是一所以工為主,工、理、管、經、文、法、哲、藝等多學科協調發展,以本科、研究生教育為主體,具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博士學位授予權和碩士生推免權的多科性大學。學校是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高校、首批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50強、湖南省“國內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湖南省文明標兵單位、湖南省依法治校示范學校。 學校現有金盆嶺、云塘兩個校區,設有22個教學學院、1個獨立學院和1個繼續教育學院,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41000余人,其中博士、碩士研究生6500余人。自建校以來,為交通、電力、水利、輕工等行業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了40余萬高級專門人才,畢業生就業質量和就業率多年連續保持全省高校前列。經過6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學校積淀了“博學、力行、守正、拓新”的校訓精神和大學文化。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近2000人,其中正高職稱300余人,副高職稱600余人。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獎勵計劃”特聘教授等國家級人才20余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家級教學名師等40余人;“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中宣部宣傳思想文化青年英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交通部“交通青年科技英才”和湖南省科技領軍人才、“芙蓉學者”等省部級人才370余人。 學校現有83個本科專業,其中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32個、國家級特色專業9個、通過國家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專業13個、中外合作辦學本科教育項目3個。擁有國家級和省級教學團隊3個,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雙語教學示范課程等10門,省級一流本科課程(含精品在線開放課程)61門,國家級實踐教學平臺11個,省級實踐教學與創新教育平臺53個。學校是“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學校,教育部“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實施學校,現有省部級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中心)38個。近五年,學校獲得省級教學成果獎30余項;學生獲得國家級各類學科競賽和科技成果獎600余項,省級學科競賽和科技成果獎1800余項。 學校擁有湖南省國內一流建設(培養)學科6個,5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現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5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8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9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8個,具有授予同等學力碩士學位資格。 學校擁有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等標志性科研成果。現有國家級科研平臺4個,省部級創新團隊11個、自然科學創新平臺46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21個。近五年,學校主持承擔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項目、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庫作品等國家級項目430項;獲國家科技獎勵3項,省部級科技獎勵98項,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6項,職務發明專利1150項。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與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90余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交流與合作關系,與國外知名大學合作共建了3所孔子學院,近年來共派出1000余名在籍學生出國出境交流學習。現有來自63個國家的500余名留學生在校學習。 立足*,學校將傳承和發揚優良辦學傳統,實施“質量立校、學科興校、人才強校、依法治校”戰略,堅持育人為本、人才集聚、交叉創新、服務融合、文化引領,著力打造特色人才培養重要基地、湖南科技創新重要源頭、文創和湖湘文化國際傳播前沿陣地,積極推進“雙一流”建設,全面提升辦學質量和育人水平,培養“底色亮、實踐強,有情懷、敢擔當”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復合型專門人才,實現特色發展、創新發展、協調發展、共同發展,決勝建成“百強”大學,向創新型高水平大學邁進。 (2021年11月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