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工業大學人文信息學院是1999年經原吉林省教委批準成立,2004年被教育部確認為獨立學院。3月14日,吉林省教育廳正式下文確認該校為吉林省非營利性民辦高校辦學模式改革試點單位。思而學教育網 小編精心為大家整理了長春工業大學人文信息學院教務系統網址 長春工業大學人文信息學院教育系統網址,希望對你有幫助。
長春工業大學人文信息學院教務系統網址 長春工業大學人文信息學院教育系統網址
(點擊下面圖片直接進入界面)
長春工業大學人文信息學院教務系統入口:http://www.ccutchi.com/
長春工業大學人文信息學院簡介
長春工業大學人文信息學院是1999年經原吉林省教育委員會批準,由長春工業大學和吉林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聯合舉辦,具有高等學歷教育招生資格的高等學校。2004年被教育部確認為普通高等學校舉辦的獨立學院。2005年通過教育部組織的獨立學院辦學條件和教學狀態專項評估,評價是“專家辦學,注重投入,重視質量,管理規范,德育特色”。2008年被吉林省學位委員會批準為學士學位授予單位。學院現有在校生達萬人,逐步形成以工科為主體,工、管、經、文、法、藝六大學科門類,35個本科專業協調發展的專業格局。學院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教學中心、質量第一的辦學思想,具有培養奉獻和創新精神強、專業技能和基礎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的鮮明辦學特色。
學院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認可。幾年來,中國教育報、香港大公報、吉林日報、新華網吉林頻道等媒體連續報道了學院特色興校的經驗成果。上海世博會期間,學院作為吉林省教育特色品牌,通過上海世博會吉林省會刊《長白山下放歌行》推介到海內外,受到好評。
公有民辦的辦學體制
2006年,學院三位創建人發表聲明:學院全部資產歸學院所有,創建人不索取任何回報。學院實行“公有民辦”體制。學院被吉林省教育廳確定為非營利性民辦高校辦學模式改革試點單位。學院積極探索非營利性辦學模式改革,教育教學質量逐年提高。
高質量的教師隊伍
學院各專業均有名師擔任系主任或學科帶頭人,同時著重培養“雙師型”教師。現有專任教師543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91人,占教師總數的53%;具有博士、碩士學歷406人,占教師總數的74%;“雙師型”教師78人。
完善的辦學條件
學院坐落于享有“亞洲最大人工林海”美譽的凈月旅游風景區,校園綠化面積占48.8%,環境幽雅,春華秋實,冬暖夏涼。學院已建成77個實驗室、18個專業畫室、7個實訓中心(工程訓練中心、汽車實訓中心、電氣電子自動化實訓中心、軟件實訓中心、會計實訓中心、金融實訓中心、工程管理實訓中心)、2個大學生創新室和70多個校外專業實踐基地;教學用計算機2408臺,每百名學生擁有23臺;建有19000平方米圖書館,館內藏書(包括電子圖書)133萬冊,中外文期刊800余種,擁有《中國知網博碩論文系列數據庫》、《讀秀學術搜索》、維普期刊數據庫、馬列主義專題數據庫、《網上報告廳》、超星移動圖書館、歌德電子借閱機和MOOCS學習平臺等數據資源;建有標準400米塑膠運動場和多功能體育館;各類生活服務設施一應俱全。
"兩強"的辦學特色
奉獻和創新精神強:學院建立了完善的德育工作體系,以"六個養成"為目標,加強學風建設;以為重點,培養學生"愛國、敬業、奉獻、誠信"的品格;以"開展校園文化和大學生創新實踐活動"為載體,培養學生"創新、奉獻"精神。為鼓勵學生刻苦學習,除國家獎學金、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單項獎外,學院還設立陳堅獎學基金,用于激勵學生"成人、成才、成功"。
專業技能和基礎能力強:學院以市場為導向,強化專業特色,進行深度教學改革,根據人才培養需要,改革課程體系,實施分流分級教學模式,重點加強對學生專業技能和基礎能力培養。在人才培養方面,結合學生個性特點,因材施教,形成多樣化的人才培養模式和人才評價標準,使每個學生都能擁有一技之長。在培養學生專業技能方面,學院充分利用專業實驗室?校內實訓中心?校外企業實習基地,加強學生專業技能培養,逐步實現與市場"零距離"對接。
豐碩的辦學成果
學院現有省級“十二五”優勢特色重點建設學科1門,省級特色專業2個,省級精品課程5門,省級優秀課程18門,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吉林省高等學校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3個,吉林省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2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2003年被推選為“全國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副會長單位;2008年被吉林省綠化委員會評為“綠化生態單位”;2009年被評為長春高校系統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2011年獲吉林省高校“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2012年被評為“2011-2012年度全省高校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長春高校文明杯”優勝單位;2013年被評為長春市精神文明創建“先進單位”;2013年被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評為“五好基層關工委先進集體”;被吉林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評為“先進集體”。 我院共有891余學生人次參加省級以上競賽,獲獎407項。近年來我院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等多項全國性大賽、全國大學生會計信息化技能大賽、吉林省大學生程序設計大賽,取得了優異成績:2013年獲得國家級一等獎兩項、二等獎十項、三等獎九項。獲得國家級二等獎二項,省級一等獎五項、二等獎七項、三等獎十八項。2015年獲得省級一等獎七項、二等獎十五項、三等獎二十三項。
多元的就業渠道,較強的就業能力
學院采取“引進來,走出去”的方式,即引入校內招聘,拓寬校外市場;與各省人才市場結成就業協作單位,與用人單位建立長期合作關系,構建就業信息網絡化平臺;與美、韓、新、法、日、俄等國高校建立聯系,為學生留學或實習提供機會。學院截至已有近22000名畢業生,年平均就業率為90%以上。一批畢業生已經成為各行各業的佼佼者,他們中有自主創業成功者,有企事業崗位業績突出者,也有在科學技術領域的研究者。
師資力量
學院始終走人才強校的辦學之路。高薪聘請名師,各專業均有名師擔任系主任或學科帶頭人;為博、碩研究生教師提供優厚待遇;同時著重培養“雙師型”教師。已形成“以專職教師為主體、專兼結合,以老教師為骨干、老中青相結合,職稱、學歷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現有專任教師 379 人,其中教授、副教授 155 名,占教師總數的 41% ;具有博士、碩士學位 169 人,占教師總數的 45% ;“雙師型”教師 41 人;另有十多名英、韓、日語外籍教師。
教學設備完善、生活設施齊全
學院建有外語影視廳、同聲傳譯廳、模擬法庭及各類電子、自動化、計算機、制藥工程實驗室、實驗基地、各專業模擬公司共 68 個,校外實踐基地 20 個,并建有 16 個多媒體教室, 10400 平方米 圖書館有閱覽座位 2000 余個,每百名學生擁有教學使用計算機 19 臺(教育部規定為每百名 10 臺),建有標準 400 米塑膠跑道運動場和多功能體育館、網球場、輪滑場、乒乓球館、跆拳道館等,體育課采用選項式教學。四個學生餐廳;配有校園網絡終端及電話的學生公寓;洗浴、美發、洗衣、超市、醫療服務中心、銀行等各類生活服務設施齊全。形成“春花、夏蔭、秋果、冬綠”人文與自然和諧統一的生態校園。
辦學特色
專業技能
專業技能和基礎能力強:學院以市場為導向,強化專業特色,進行深度教學改革,根據人才培養需要,深度改革課程體系設置,實施分層分級教學模式,重點加強對學生專業技能和基礎能力培養。在人才培養方面,結合學生個性特點,因材施教,形成多樣化的人才培養模式和人才評價標準,使每個學生都能擁有一技之長。在培養學生專業技能方面,學院充分利用專業實驗室?工程訓練中心?校外企業實習基地,加強學生專業技能培養,逐步實現與市場“零距離”對接。
創新精神
一、二年級實行班主任管理制度,三、四年級實行輔導員管理制度,已形成一支數量足、質量高的德育工作隊伍。以學風建設,按“學風六個養成”嚴格學生行為規范;以“”為主要內容,重點培養學生“愛國、敬業、誠信、奉獻”的品格;以“開展校園文化和建立創新實驗室”為載體,著重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精神。為鼓勵學生刻苦學習、奮發成才,除國家獎學金、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外,學院還設立“成才獎學金”、扶困金和創新獎勵金,同時為貧困生設立勤工助學崗位。
管理體制
董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黨委起政治核心、監督保證作用
學院定位
學院為教學型大學,實施以本科教育為主,開展多層次、多學科、多種形式辦學。
完善辦學
學院坐落于享有“亞洲最大人工林海”美譽的凈月旅游風景區,校園環境幽雅、風景宜人。學院建有各類專業實驗室、實踐基地72個,校外實習基地50多個;教學用計算機1700余臺,每百名學生擁有19臺;建有15000平方米圖書館,館內藏書53萬冊,中外文期刊800余種,電子圖書20萬冊,擁有中國知網CNKI系列數據庫、《讀秀學術搜索》、維普期刊數據庫、《網上報告廳》等數據資源;建有標準400米塑膠運動場和多功能體育館;3個學生餐廳及各省特色餐飲窗口;配有校園網絡終端及電話的學生公寓;洗浴、美發、洗衣、超市、醫療服務中心、銀行等各類生活服務設施一應俱全。
就業渠道
學院采取“引進來,走出去”的方式,即引入校內招聘,拓寬校外市場;與各省人才市場結成就業協作單位,與用人單位建立長期合作關系,構建就業信息網絡化平臺;廣泛開展與美、韓、新、法、日、俄等國高校建立聯系,為學生留學或實習提供機會;學院截至2012年已有12000余名畢業生,年平均就業率為90%以上。一批畢業生已經成為各行各業戰線上的佼佼者,他們中有自主創業成功者,有企事業崗位業績突出者,也有在科學技術領域的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