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師范大學于2000年9月通過教育部專家組的實地考察與評估,2001年1月由教育部批準作為國家重點支持建設網絡教育學院,開展現代遠程教育試點高校之一,也是全國教師教育網絡聯盟首批成員單位之一。以下是思而學教育網 分享的福建師范大學網絡與繼續教育學院 http://w.fjtu.com.cn/cms/,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福建師范大學網絡與繼續教育學院 http://w.fjtu.com.cn/cms/
福建師范大學網絡與繼續教育學院官網:http://w.fjtu.com.cn/cms/
(點擊下面圖片直接進入界面)
福建師范大學網絡與繼續教育學院簡介
一 學院概況
福建師范大學是教育部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建大學、福建省重點建設的三所高水平大學之一。2013年7月,學校實施歸口管理,將原網絡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應用科技學院整合為網絡與繼續教育學院、職業技術教育學院,實行“一套班子,兩塊牌子”,負責統籌管理全校的成人高等學歷教育(包括網絡教育、函授教育、自考銜接考試和自考本科第二學歷教育),舉辦全日制職業技術教育和非學歷培訓工作。
學院擁有教育部首批“國培計劃”教師遠程培訓機構資質、全國重點建設職業教育師資培養培訓基地、全國高校繼續教育示范基地、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培訓基地、中國教育學會遠程師資培訓示范學校、國家經貿委全國工商管理遠程培訓基地、教育部全國高校教師網絡培訓福建省分中心、福建省終身教育遠程教育中心、福建省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遠程培訓中心等重要教育培訓平臺。同時也是學校現代遠程教育研究所、終身教育研究所、職業教育研究所等教研機構和基地的掛靠單位,是學校網絡開放課程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成人高等教育學士學位分委員會辦公室的掛靠單位。
2011年12月24日在北京召開的全國繼續教育工作會議上,教育部魯昕副部長為
我校授“全國高校繼續教育示范基地”,我校羅螢書記代表學校接受授牌
學校黨政歷來重視和關懷網絡與繼續教育事業的發展:一是學校將其納入事業整體發展規劃和學校年度工作計劃之中。在學校2013年重新修訂的《福建師范大學章程》第二章第十三條明確提出“學校實施普通高等教育,適度開展繼續教育、網絡教育、高職教育及其他形式的學歷和非學歷教育,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中外合作教育”;二是校黨委常委會議和校長辦公會議多次聽取和研討網絡與繼續教育工作;三是每學期初,校領導對學院各項工作進行檢查指導,分管學院的校領導經常深入學院各部門調研指導工作;四是在學校新學期工作部署大會及其他專項討論會上均研究了網絡與繼續教育工作的規范管理和辦學質量提升等問題,以戰略性眼光和前瞻性思維引領學校網絡與繼續教育事業不斷取得發展。同時,在學校各職能部處、各專業學院、校外各兄弟院校和各聯盟單位、學習中心等大力支持和互相配合下,網絡與繼續教育工作不斷地在探索中發展,在實踐中完善,各方面均取得了顯著進步。
校分管領導鄭家建副校長蒞臨指導工作
學院科級以上干部工作研討會
學院辦學設施日益完善,先后投入數千萬經費搭建了功能完善、界面親和、操作簡便的網絡教育平臺,多媒體演播室等,充分利用雙向視頻會議系統、官方微博、在線客服等優勢,通過在線、實時互動的學習模式,為學員打造了一個完美的在線學習平臺。每個參加福建師范大學遠程教育的學員擁有一個完全屬于自己的網絡課堂,一個進行自主學習、課程答疑、在線討論、提交作業、實時交流、網上測驗的網絡環境。平臺包括網絡學習系統、網絡教學系統、網絡管理系統、視頻會議系統、課件制作系統、成績查詢系統、衛星授課系統、電子郵件系統。
同時,課程教學資源日益豐富,已建成涵蓋所有專業和培訓項目的課程資源庫,基本滿足了學員自主學習、多樣化學習的需要。現已開發380多門課程,其中有5門國家級網絡教育精品課程,6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以及4門MOOC課程。2009年獲全國“國家精品課程(網絡教育)建設組織銀獎”和“網絡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優秀獎”。
學院始終堅持“規模適度、注重質量、提高效益”的宗旨,逐步探索形成了一套與現代教育相適應的教學保障制度與教學管理制度,堅持把滿足學習者的不同需求作為辦學宗旨,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關注每一個求知求學的人,以培養“有知識、會做人、善做事的現代人和創業者”為目標,以學習者為主體,以科技為手段,踐行教育服務業的理念,學員可根據自身需求選擇專業參加學習,可發表和獲得課堂信息的反饋,從而保證高效的學習成效,教育質量顯著提高,既幫助學員全面發展,又滿足新常態社會發展需要。
二 辦學類型
(一) 網絡學歷教育
2001年3月經教育部檢查評估,學院成為全國68所現代遠程教育試點院校之一。現開設33個網絡教育本、專科熱門專業,在全國23個省(市)設有300多個網絡教育校外學習中心,已培養本、專科畢業生11萬多人。現有在校生4萬余人。在歷屆全國統考中,課程考試通過率均居全國試點高校前列。
(二) 函授學歷教育
函授教育開始于1956年,50多年來為社會、尤其為基礎教育培養了5萬多本、專科畢業生,多次獲得全國成人高等教育先進單位稱號。目前主要招收專升本函授教育專業22個,在全省各地都設有函授教學點,2009年開始嘗試利用網絡教育優勢改革傳統函授教學模式,2015春起實現函授面授轉型到網絡化平臺學習,深受學員歡迎。
(三) 自考銜接考試、自考本科第二學歷教育
作為全省最早開展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的主考高校之一,1984年開始設立自學考試辦公室作為自考工作的管理機構,先后有7萬多人獲得自考本、專科畢業文憑。目前,與省內大、中專院校合作,重點開展自考銜接考試、自考本科第二學歷教育工作。
(四) 全日制職業技術教育
2001年正式組建運行職業技術教育,設有高職技術教育專升本專業13個和高職招考本科專業7個,為社會輸送應用技能型人才12342人。歷屆畢業生綜合素質高、實踐能力強,受到社會和用人單位一致好評。
(五) 非學歷培訓
學院多年來開展國培、省培等各類非學歷培訓1000多期,累計90多萬人次,成為全國有影響力的中小學教師遠程繼續教育培訓單位。2015年教育部高校繼續教育示范基地建設項目驗收成績居師范組第一名。2015年啟動與優仕達教育集團合作開展教師資格證考前輔導培訓項目,多渠道、多領域地打造非學歷培訓品牌。在“十二五”期間,我校全國重點建設職教師資培養培訓基地獲得了6個職教師資專業點建設項目,3個職教師資本科課程資源開發包項目,8個專業骨干教師培訓項目,培訓計劃名額828人,總計得到中央財政資助3140萬元,在“全國重點建設職教師資培養培訓基地”中位居前列。
三 優質資源建設與開放共享
學院建有“中國數字圖書館福建師范大學網絡教育分館”,累計藏書近14萬冊。作為全國高校教師教育網絡聯盟、全國高校繼續教育在線教育聯盟、中國移動學習聯盟、“MOOC中國”聯盟等聯盟合作高校單位之一,學院積極參與了聯盟院校單位之間的課程互選、資源共享、學分互認工作,并配合學校面向校內全日制學生開放優質的網絡課程資源。
1. 繼續教育資源開放專題網站http://www.fjtu.com.cn/kfzy/index.html
至今已開放網絡課程183門、視頻公開課15門,累計訪問40萬人次。
2010年起,我校充分發揮網絡教育教學模式優勢,共享國家級網絡教育精品課程資源和優質課程資源,在學校教務處指導下,基于網絡學歷教育教學平臺,采用線上線下結合的組織體系和混合式教學模式,實施了全日制本科生公選課網絡教學,相當于學校設立了第三虛擬學期。目前已開課20門,累計參加學生數達19289人,平均及格率為84.7%。
為積極推動網絡開放課程建設,深化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促進優質教育資源開發與共享,我校成立了福建師范大學網絡開放課程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推進我校網絡課程開放平臺和資源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掛靠我院。目前學校的MOOC平臺和4門MOOC課程已正式建成,面向校內外用戶開放注冊選修。學校計劃將MOOCS平臺與網絡公選課教學相結合,進一步擴大公選課的課程數與教學覆蓋面。
3.參與全國教師教育網絡聯盟高校間的課程互選學分互認
學院承擔教師網絡教育聯盟組織的“網絡學歷教育課程互選和學分互認機制的探索與實踐”課題研究,深入開展了教師網聯單位間的學歷教育課程互選、學分互認的政策、規則及工作機制、學分轉換標準等的研究與制訂工作,參與教師網聯課程互選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面向教師網聯高校學生開展了試點工作。同時,面向教師網聯高校提供選修《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專題》等國家級網絡精品課程,也受陜西師范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西南大學、北京大學、華南師范大學等兄弟院校分享,有力推動了高校間課程互選、學分互認的探索實踐。
4.探索高校間課程共建共享新模式
參與網絡教育教學資源研發中心聯合共建共享教材、資源一體化課程建設成果顯著,合作開發了“現代遠程教育系列教材及網絡課程”5套、75萬冊,獲得了眾多高校的好評。通過“中心”這種共建共享模式,促進了交流,提升了水平,實現了強強聯手,共同提高。2007年至今,“研發中心”各單位獲得教育部國家級網絡教育精品課程和精品資源共享課的總數量相當可觀。 2012年以來,研發中心成員單位間已開展基于公共課程教學平臺的小學分通識課程包的課程互選、學分互認實踐,截止2015年上半年,已有13萬人次參與共享課程的選修。
四 完備的人才培養體系
辦學理念明確。學院已發展成為全國優質現代遠程教育資源開發、輻射中心之一,“規范管理,提高質量,優質服務”的辦學理念已成為學院開展現代遠程教育的價值追求。十多年來,我們始終堅持把參與實施現代遠程教育試點工作作為服務社會、培養人才的重要平臺,高舉“質量”和“品牌”大旗,與全國各地學習中心同心協力謀發展,推動試點工作在探索中發展,在實踐中完善,人才培養成效顯著。
辦學特色鮮明,體現如下:
1、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種資源,充分發揮百年學府的學科優勢和教育資源優勢,把最優秀的教師、最好的教學成果傳播到企業、行業。
2、“五個任何”與自主、個性化學習。任何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從任何章節開始、學習任何課程。網絡教育便捷靈活的“五個任何”,在學習模式上最直接體現了自主化、個性化學習的特點,充分滿足了發展中的現代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基本要求,滿足學員學習需求。
3、實時雙向互動教學。網絡教育成為真正的在教師與學員、學員之間實現雙向互動、實時全交互的遠程教育方式,拉近了教師與學員的心理距離,增加教師與學員在學習過程中的交流機會和范圍。
4、教學方式多媒體化。多媒體信息表現和處理技術運用于網絡課程講解和知識學習各個環節,使網絡教學具有信息容量大、資料更新快和多向演示、模擬生動的顯著特征,這點是有限空間、有限時間的其它傳統教學方式所無法比擬的,也滿足學員在線學習、終身學習需求。
5、個性化的教學服務。網絡教育中運用計算機網絡所特有的信息數據庫管理技術和雙向交互功能,一方面,系統對每個網絡學員的學習過程等實現完整的系統跟蹤記錄、貯存;另一方面,教學和學習服務系統可基于系統記錄的情況提供個性化學習建議、教學指導和應試輔導等。
6、自動化遠程管理。遠程學生的咨詢、報名、交費、選課、查詢、學籍管理、作業與考試管理等,均可通過網絡遠程交互方式完成。
(熱情周到的學習支持服務團隊)
師資體系完善。福建師范大學是一所有著優良光榮傳統的百年老校,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淀。目前,學校設有77個本科專業,擁有國家重點學科1個、省重點學科26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9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9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7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4個,還擁有高校、中職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授權點,已形成了文、史、哲、理、工、教、經、法、管、農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辦學格局和學士?碩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學校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已形成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愛崗敬業的師資隊伍。在1768名專任教師中,高級職稱人員962人。現有雙聘院士3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1人,“*獎勵計劃”特聘教授2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7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召集人、成員3人。學院選擇具有豐富教學實踐經驗、并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參與網絡教育等教學工作,并組織崗前培訓、指導監督和評價,以適應教育工作需要。現有主講教師260余人(其中教授175人,講師87人);網絡平臺支持服務管理人員230余人(其中學院本部120余人,校外學習中心110余人)。
(名師風采)
課程體系健全。詳見學院專業課程體系分布結構圖:
課件及教學內容和交互功能的設計制作是網絡教學的基礎。福建師范大學網絡教育課件,有專門的課程設計人員和技術開發人員,從教師的確定、試講到教學的設計、腳本編寫、制作、合成、審核、發布,從課件內容的確定技術手段的呈現、網頁的格式和發布等,都有專人進行質量把關和監督,以確保課件的高質量。課件制作基本流程如下圖:
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學院采用學員自主學習和網上協同學習為主、集中教學為輔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提升學員科學文化素養和實踐應用能力。特別是校企合作方面,學院注重與時俱進,改革創新培養模式,通過了解企業需求,量身定制教學計劃與課程,并多渠道聘請校外專業技術專家或教師進行面授與實踐培訓,與企業人才培養發展目標一致。比如,學院結合高新企業人才培養需求,量身打造了《機械設計與工藝》,《化工類》,《機電一體化》,《化工技術類(化工方向)》,《化工技術類(精細化工)》,《化工技術類(皮革方向)》,《化工技術類(造紙方向)》,《資源循環與化纖材料方向》,《服裝設計》,《高分子材料加工技術》等高新企業所需專業的教學計劃,專門聘請了行業高工、人力資源專家和學校教授,對企業全面會診,使得所需、所學、所用有機結合,送教到企業,課堂進工廠、進車間,實現了
理論課程與實踐操作、技能培養相結合的混合型教學模式。
校園文化氛圍濃厚。各類活動豐富多彩,體現如下:
★定期評選網絡教育和函授教育優秀學員和優秀學生干部,樹立典型,表彰先進,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優秀學員、優秀學生干部獲獎證書)
★舉辦本科畢業典禮暨學士學位授予儀式,校領導出席并參加撥穗禮。
★舉辦“百名學員母校行”活動,增強學員的歸屬感和榮譽感。
★舉辦學員攝影作品大賽活動,經過線上、線下評選優秀作品。
(一等獎作品)
(二等獎作品)
(三等獎作品)
★組織各類文體活動,其中舞蹈節目《南下南下》以第一名成績榮獲第九屆中國舞蹈“荷花獎”校園舞蹈網絡展演“最受觀眾喜愛的舞蹈作品”榮譽,在全國第四屆大學生藝術展演中榮獲一等獎與優秀創作獎。
五 良好的社會信譽
學院辦學歷史悠久,社會信譽良好,聲名遠播, 2005年開展對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等國家大學生的漢語選修課遠程教學,參訓學員5000多人;同時,這些網絡課程資源還應用于我校在菲律賓、印尼等國家建立的孔子學院日常漢語教學中,參加漢語學習的受益學生5000多名。
學院曾連續四年受評為“中國最具影響力十佳網絡教育學院”,并獲得“十大熱門現代遠程教育試點高校”、“全國現代遠程教育十年貢獻獎”榮譽。自考助學方面,成效同樣顯著,學院于1996年被原國家教委評為“高教自考工作先進集體”;2000年被省教育廳、省自考委評為“先進集體”;2005年被省自考委評為“省高教自考社會助學先進集體”;2007年被國家自考委評為“全國高教自考先進集體”;2008年被省自考委評為“省高教自考先進考點”;2009年被省自考委評為“省高教自考二十五周年先進集體”;2011年被國家自考委評為“先進集體”。近十余年來,*、錢偉長、盧展工、袁貴仁、吳啟迪等黨和國家*及歷任福建省領導曾先后蒞臨視察并指導工作。
當前,現代遠程教育事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也承載著前所未有的壓力挑戰。學院將主動適應新常態,準確把握新機遇,積極迎接新挑戰,努力實現新發展,共同開創現代遠程教育新局面,不斷提升現代遠程教育的辦學品牌,打造各類在職人員終身教育立交橋,協同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爭取為國家和社會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