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家稅務總局山東省稅務局入口
國家稅務總局山東省稅務局入口如下:http://shandong.chinatax.gov.cn/
二、國家稅務總局山東省稅務局相關新聞推薦
伴隨著新中國前進的腳步,新中國的稅收事業走過了70年不平凡的歷程。在泰山腳下,泰安稅務從起步、發展,再到變革、成長,在歷史變遷中見證滄桑巨變,更在時代演進里展現稅收力量,留下了一代代稅務人擔當奮進的堅毅身影。
從“手工”到“網絡”,信息化改變征管方式
1950年全國開始統一稅政,泰安地區也建立起了稅務機構,負責征收貨物稅、利息所得稅、屠宰稅等稅種。六七十年代,稅收制度和稅務機構幾經變更整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國家通過“利改稅”等改革舉措初步建立起適應的稅收制度,逐步擴大了稅收在財政收入中的比重,充分發揮了稅收的經濟杠桿作用,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強的財力保障。
“收稅靠腿,宣傳靠嘴,是我們那個年代真實的工作寫照。”說起剛參加工作時的場景,現年75歲的肥城市稅務局退休干部崔聯華至今仍記憶尤新:“剛分配到稅務所的時候,發給了我一個公文包,裝上算盤、稅票、結報手冊和鉛筆就去征稅。當時都是手寫票,跟著老同志下鄉收稅的時候學寫稅票。在當時稅票就是‘第二生命’,人在稅票就得在,我們走到哪里都是票不離手,恨不得睡覺的時候都抱著。”
到了90年代,隨著“金稅工程”的啟動,稅收征管的信息化步伐逐漸加快。“90年代初單位購入了一批電腦,開始告別算盤和計算器進入信息化時代。”1994年參加工作的新泰市稅務局張同國作為親歷者談起稅收信息化的發展:“記得是1994年,我們實現了由手寫票到機打票的轉變。1997年原省國稅局開發了山東稅收信息管理系統,再到后來的CTAIS、“金稅”等征管信息系統,稅務系統的信息化發展日新月異。我想,未來還會更快更好!”
近年來,隨著“大數據”“互聯網+”等技術的運用,不僅為稅務部門開展稅收分析、風險排查等奠定了基礎,也為納稅人帶來了“真金白銀”。“多虧了稅務人員的及時提醒,才避免了我們公司的重大損失。”泰安市宏達瑪鋼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孔祥寨感觸頗深。據了解,稅務人員在通過“發票云平臺”進行日常涉稅風險排查中發現,瑪鋼公司與濟南某存在重大虛開虛抵涉稅風險的公司有業務往來,隨即向該公司送達《涉稅風險提醒書》。在稅務部門的協同配合下,瑪鋼公司立即開展自查自糾排除風險,挽回直接經濟損失7萬余元。“稅收大數據不僅是稅務部門風險管理的抓手,也是企業規避風險的預報,我們會借助稅收大數據力量,更好地為企業提供預判信息,防范涉稅風險。”泰安市稅務局稅收風險管理局局長朱黎明介紹說。
從“管理”到“服務”,納稅人滿意度不斷提升
改革開放后,納稅人自行申報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納稅服務逐漸從稅收征管中分離出來,成為稅務部門一項重要的工作職能。近年來,泰安市稅務局積極推動事項清單“化散為全”,目前已出臺包含8類197項業務的“一次辦好”清單,推行“簡事即辦”“容缺受理”,減少納稅人到廳環節62個,縮短非即辦事項辦理時限70%以上。“八九十年代到稅務機關辦事,交上資料后就得等,也不確定要等多久。后來有了限時辦理,再往后需要備案、審批的事項是越來越少,每月去服務廳的次數也變少了,稅務干部的上門輔導反而增多了。最近,稅務局的同志還主動上門宣傳減稅降費的政策,針對我們公司具體情況量身定做個性化服務方案,真是貼心!”提到這些年的辦稅體驗,山東瑞浩機械有限公司的老會計廉興信頗有感慨地說。
進入新世紀以來,互聯網技術迅猛發展,納稅人也期待更加便捷的線上辦稅體驗。泰安市稅務系統主動順應時代趨勢,積極拓展PC端、手機端、自助端等多種辦稅渠道,當前已整合建設11個24小時自助辦稅服務廳,配備214臺自助辦稅設備。自主研發上線手機“支付寶”辦稅系統,為納稅服務插上信息化翅膀,實現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深刻改變了傳統的征納交互方式。“聽老會計們說八九十年代那會兒辦稅,每天就靠雙手打算盤,兩腿跑馬路,筆墨填報表。我參加工作后基本上就是通過電腦填寫報表了,而現在就更方便了,足不出戶在家用智能手機就能辦理涉稅業務,時代的進步讓我們這代人搭上了‘智能辦稅’的順風車。”泰安肥城寶盛大酒店財務負責人趙艷云說道。
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納稅服務成為稅收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已經從最初的“一句問候、一張笑臉”的淺層次服務,上升到了“預約服務”“一次辦好”等節約納稅成本、營造公平稅收環境的深層次服務,執法理念也實現了從單純的執法,到執法、管理、服務并重的重大轉變。
滄桑巨變七十載,民族復興鑄輝煌。在新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歷程中,一代代泰安稅務人秉承泰山“挑山工”精神披荊斬棘、篳路藍縷,留下了拼搏奮斗的壯美樂章。“在*,泰安稅務人將牢記共產黨人的初心與使命,為高質量開啟稅收現代化征程而努力拼搏,用實際行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泰安市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郝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