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大學教務部網上預約系統http://jwyy.suda.edu.cn/ 說明: 1.請點擊“教務部網上預約系統”按鈕進行登錄,使用統一認證 2.登錄后,可以進行如下預約 英文成績單預約打印 (預約后,3個工作日取件) 中英文學籍證明預約打印 (預約后,3個工作日取件) 學生證補辦預約 (預約后,平時每月10日,遇節假日順延,學期末5日取件) 校徽補辦預約 (辦理時間同上) 火車票優惠卡補辦預約 (辦理時間同上) 每月5日--9日為教務部為已預約學生制作證件的時間,這段時間學生可在網上預約補、換證件,但需于下月10日取件 3.相關費用在預約時通過網上支付平臺支付
蘇州大學“古典文學的城市書寫”課程日前在“學堂在線”MOOC平臺上正式上線,這也是該校在這個最大中文慕課平臺的首次亮相。而在此之前,這門課程作為學校網絡公選課已在蘇大校內成功開設。
近年來,網絡慕課(MOOC,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在全球風行,國內的各大高校也紛紛推出慕課。隨著慕課進駐高等教育的陣地,從“網民課程”變成了高教課程體系的“正規軍”,大學課堂也正悄然變臉。帶給學生、教師的,不僅僅是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改變。
解決多校區辦學難題
蘇州大學大二學生代龍燕登錄蘇大云課堂,進入公選課《昆曲藝術》的學習。除了完成網上課程學習外,他還將和同學一起學唱昆曲,欣賞昆曲演出,完成尋訪昆曲遺址、訪問昆曲演員的調研報告,在期末還要提交一段自己演唱的昆曲音頻作為對學習效果的檢驗。“對這樣能多方位體驗昆曲藝術的課程,我和同學都非常期待。”代龍燕說。
身處昆曲的發源地,蘇州大學長久以來有著昆曲教學的傳統。在試水網絡慕課之前,文學院周秦教授主講的“昆曲藝術”已經在文學院開設了二十余年。周秦攜笛上講臺,手把手教授昆曲傳唱,讓這門極具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選修課一直受到大學生的歡迎,也在校內培養了一大批年輕的昆曲“戲蟲”。
“昆曲藝術的傳承發揚需要更多觀眾,網絡是個很好的平臺。”周秦說,“昆曲藝術”的首次“觸網”源于入選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花費數月精心錄制的課程一經在愛課程、網易公開課等播出,就吸引到了極高的人氣,短短時間內就被追捧兩萬多次,名列當年鳳凰網評選的中國最受歡迎學術類網絡課程之一。
墻內開花,不應該只在墻外香。2013年上半年開始,基于入選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的4門視頻課程,蘇大開始嘗試建設校內慕課平臺,將優秀的教育資源加以整合優化和共享利用。
“蘇大開設網絡慕課平臺,絕不是頭腦發熱的跟風之舉。”蘇大教務部部長周毅說,開發慕課既是為了推動學校教學模式的深度改革,也有著現實需求。蘇大現有的三大校區相距較遠,多校區辦學,給全校性課程、跨專業選修課程的開設帶來了難題,授課教師在幾個校區間奔波,而學生一旦選擇跨校區課程也要來回趕,人力時間花費成本巨大。校內網絡慕課的建設無疑為這道難題的解決提供了一種方法。
經過兩年多的建設,已有12門網絡進階式課程登錄蘇大云課堂,其中,富有濃郁地方吳文化特色的課程占到了5門。“我們推出絲綢、昆曲、吳文化等極具蘇州地方特色的網絡課程,目的在于打出蘇大的特色和品牌。”周毅介紹說,以“古典文學的城市書寫”這門課程為例,除了在“學堂在線”MOOC平臺剛剛上線外,也已在“優課聯盟”MOOC平臺上線近一年。
像游戲闖關一樣學習
慕課盡管火爆,但慕課學習用戶的高輟學率和較難掌控的學習效果一直是教育界對慕課發展產生爭議的焦點,不少慕課學習者幾天新鮮勁兒一過,學習賬戶就被扔掉成了“僵尸賬戶”。
怎樣盡可能地規避慕課的缺陷,提高學習效果?蘇州大學在研究眾多國內外慕課課程后,設計出一種類似于SPOC(私播客,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的“網絡進階式課程”。
“網絡進階式課程”與傳統意義上慕課最大的不同在于,它采用的是在線教學、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相結合的混合式學習模式。線上由任課教師將教學內容分為若干階段,學生依次完成一個階段的視頻學習、資料閱讀、作業和階段小測驗等任務,才能進入下一個階段的學習;線下則配合面授課程,開展小組學習討論、完成調研報告等。
現在,蘇大云課堂上的12門網絡進階式課程,幾乎每個學期都是全校學生網上搶課的重點。“搶課的程度絕對可以用‘秒殺’來形容,手慢點就選不上了。”不少蘇大學生這樣說。
如何把更好的學習體驗帶給學生,蘇大對網絡課程的探索從沒有停歇,網絡慕課平臺的功能一直在完善優化。功能從最初的視頻學習、課程作業、答疑、考試,陸續又增加了論壇、自測、分組討論等。
創設這些功能的靈感來源于授課教師和選課學生。“師生有很多好的創意,比如我們采納了學生的一個小建議,在每個階段學習完成之后,為學習者頒發一個網絡徽章,作為小小的獎勵。”該校教務部教學改革與研究處處長王劍敏說,定期向師生征求意見已成為常規工作。
文學院2012級學生劉楊在選修網絡進階式課程后的意見征集中這樣寫道:“網絡進階式課程的學習猶如闖關一般,看完一個章節的教學視頻并完成作業后才能解鎖下一個章節的學習,最終看到學習界面亮起一枚枚徽章,非常有成就感。”
“網絡進階式課程的學習模式讓我掌握了學習的主動權。”該校鳳凰傳媒學院2012級學生殷茹娟認為,這彌補了傳統課堂統一節奏、互動不足的缺陷。“我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節奏找到最佳的學習時間,遇到不懂的內容可以反復看,有任何問題都可以隨時給老師和同學發郵件并得到及時回復,不至于在有問題的時候找不到人求助與討論。”
配合線上課程,線下的面授課也在不斷改進和完善。負責講授“先進機器人技術”網絡進階式課程的機電工程學院副教授陳濤說,為了讓學生對機器人有更為直觀的認識,本學期新增了參觀機器人實驗室和開設興趣小組的環節,有興趣的學生還可以學習機器人舵機的軟件控制、開發機器人舞蹈動作、學會機器人維修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