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70周年大會觀后感【篇一】
70年前的那個秋天,遼闊的黑土地上,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孕育著豐收的年景。
這幕場景,來之不易。當時,從持續百年之久的干戈離亂中誕生的新中國剛滿周歲。戰火耕犁的廣袤國土上,到處是斷壁殘垣、瓦礫廢墟,河山欲待重整、神州渴盼歸一、污泥濁水急需蕩滌……
開國之初,百廢待興。經過了長期戰爭磨難的中國人民,充滿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們深知和平的寶貴,最積極地維護和平,最堅決地反對戰爭。當時,一位詩人曾深情地寫道:應該“讓卓婭和舒拉繼續讀中學第九班,讓劉胡蘭活到今天成為勞動模范……”
但是,一場猝不及防的戰爭,讓新中國的安全環境陡然惡化。
鴨綠江,一江寒水,風波驟起。朝鮮內戰爆發后,美國杜魯門政府悍然派兵武裝干涉,發動對朝鮮的全面戰爭,并不顧中國政府多次警告,越過三八線,直逼中朝邊境,甚至悍然出動飛機轟炸我國東北邊境城市和鄉村,把戰火燒到了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之上。
與此同時,美國第7艦隊侵入臺灣海峽,派遣空軍部隊進駐臺灣基地,直接粗暴干涉中華民族的統一大業。
和為貴,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愛好和平的民族。然而,也正是中國人,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明白了一個道理:“以戰去戰,雖戰可也。”
抗美援朝這場不期而遇的戰爭,“是帝國主義侵略者強加給中國人民的”“中國人民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毅然派出志愿軍抗美援朝,完全是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之舉”。
對于信奉“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內”的叢林法則、叫囂把中國“炸回到石器時代”的戰爭狂人,僅靠聲明和_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只有也必須用侵略者聽得懂的方式進行嚴正回擊。
一個剛剛結束百年苦難的古老民族,一個新生的人民共和國,如果面對戰火燃燒到家門口而無動于衷,是難以在世界上挺直腰板的,和平生活也只能是一個奢望。在關鍵時刻敢于亮劍,是中國共產黨人作出的歷史選擇。
“唇亡則齒寒,戶破則堂危。”殷鑒不遠,日本軍國主義鯨吞朝鮮而后蠶食中國,從而使中朝兩國先后淪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慘痛教訓刻骨銘心。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1950年那個秋天,應朝鮮黨和政府的請求,*和毛澤東主席高瞻遠矚,審時度勢,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略決策,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承擔起保衛和平的歷史使命。
中國人民志愿軍——新中國歷一個特殊的軍事名詞由此誕生。它將在以后的日子里被全世界所關注,并最終成為堅強、無畏、勇敢的代名詞,也因它為維護正義、反對強權所建立的不朽功勛而永垂史冊。
中國人民派出自己的優秀兒女參戰,是面對侵略威脅,不得不打,必須打勝,別無選擇。
歷史的銜接,竟然如此間不容發。中國國內解放戰爭最后一場戰役——昌都戰役結束的第二天,抗美援朝戰爭的第一場戰斗——云山阻擊戰打響了。
抗美援朝戰爭,給美國人留下最深的一個印象,就是中國人說話是算數的,中國人為了捍衛追求幸福生活與和平發展的權利、為了維護國家的核心利益是有紅線和底線的。
紅線絕不容超越,底線絕不容踏破——過去是如此,現在是如此,將來也是如此。
抗美援朝70周年大會觀后感【篇二】
朝鮮戰爭即抗美援朝使全世界重新認識了新中國。中國人已不再像過去那樣任人欺凌,已不再是以往西方人眼中的“東亞病夫”。它熱愛和平,但決不能容忍別人強加于自己的威脅和侵略。新中國誕生剛剛一年,經過兩年零九個月的英勇激戰,迫使美國在停戰協定上簽字,將軍事分界線重新推回到“三八線”,使舉世為之震驚。這個勝利,打破了美國軍隊不可戰勝的神話,極大地提高了中華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對遠東及世界局勢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在戰爭中更是涌現出大批的英雄,他們的英勇事件充分表現出一名中國軍人,一名共產黨員應有的高貴品質。無論是為了掩護隊友被烈火焚燒致死而一動不動的邱少云,還是為了完成任務,減少戰友的傷亡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敵人怒吼的機槍。亦或是戰死在前線的共和國長子毛岸英,他們的行動深深的感染著我們。抗美援朝戰爭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有著重大意義,抗美援朝捍衛了新中國的安全,保障了新中國經濟恢復和建設工作的順利進行,同時,也推動了國民經濟的恢復和各項社會改革運動的進行。從此,帝國主義再也不敢輕易作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國的嘗試,保證中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改革得到了一個長時間內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這是中國人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以付出重大犧牲換得的。而且打出了中國的國威和軍威,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地位;使中國軍隊取得了以劣勢裝備戰勝現代化裝備的敵人的寶貴經驗,加速了人民軍隊的建設。也進而保衛了祖國邊疆以后不受侵犯。對軍隊的發展也有著重大的意義。
再次聽老師講起抗美援朝的種種心中總是充滿著崇敬之情。相信這份崇敬會伴隨我走過一生,這是對中國志愿軍的崇敬,更是對黨和國家的崇敬。
抗美援朝70周年大會觀后感【篇三】
70年前的這場戰爭,早已烙印進中華民族的集體記憶之中。14億中國人無法忘記“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豪邁,無法忘記“最可愛的人”的犧牲,無法忘記“戰勝一切強大敵人”的氣概。
而對大多數美國人來說,關于這場戰爭的記憶幾乎一片空白。美國媒體說,這是一場“被遺忘的戰爭”。
也許,有人刻意選擇忘記。
如今,從中國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的隆重紀念中,華盛頓應該找回某些記憶。
1950年,美國不顧中國政府多次警告,越過三八線,直逼中朝邊境的鴨綠江和圖們江,出動飛機轟炸中國東北邊境城市和鄉村,把戰火燒到了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之上。
當時任何研究軍事的人都未想到,一支剛打完解放戰爭、喘息未定的軍隊竟然敢和一支有核武器撐腰的現代化軍隊作戰。中國人民志愿軍將士兩年零九個月舍生忘死的浴血奮戰,就是對中國捍衛和平決心質疑的最好回答。
美國軍隊動用了除核武器以外所有新式武器,還動用了陸軍的三分之一、空軍的五分之一和海軍的大部分兵力投入戰爭。但中國人從來就有以弱勝強的膽氣和能力,楊根思、黃繼光、邱少云等無數最可愛的人書寫了一個個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跡。
抗美援朝不僅是軍事的勝利,也是萬眾一心的中國精神的勝利。那個時候,中國城鄉到處是父母送兒女、妻子送丈夫、兄弟爭相入伍的場面。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奮不顧身,是所有中國人的共同選擇。
基辛格在《論中國》中評價抗美援朝戰爭對中國的重大意義時說,中國在自己和世界的眼中,都換了嶄新的面貌。與70年前相比,今天的中國捍衛尊嚴與和平的資源、能力、信心只多不少。看不清這一點的人,不妨從70年前那場戰爭中去補一補課。
抗美援朝70周年大會觀后感【篇四】
70年前,當侵朝美軍把戰火燒向我國東北邊境、并侵占我國領土臺灣的時候,面對強敵的侵略和戰爭威脅,中國要不要出兵參戰,要不要同美國進行戰爭較量,這在政治、軍事和外交上都是至關重要的戰略問題。黨中央和毛主席高瞻遠矚,審時度勢,毅然決然地做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歷史性決策。歷經兩年零九個月貪生忘死的浴血奮戰,中國人民志愿軍同朝鮮人民一道,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和人民的軍威,創造了以弱勝強、以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之敵的戰爭奇跡。
70年后的今天,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特別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際戰略格局發生重大變化,我國安全面臨嚴峻挑戰,重溫抗美援朝戰爭戰略決策的精髓要義,從中汲取戰略意志、戰略智慧和精神力量,對于不斷奪取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新勝利,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敢于斗爭與善于斗爭緊密結合出兵參戰戰略決策,是戰略上藐視敵人和戰術上重視敵人辯證統一的科學體現,是敢于斗爭與善于斗爭緊密結合的光輝典范。正如毛主席指出的,“我還是那句老話,在戰略上藐視他,當作紙老虎,在戰術上重視他,當作真虎。”
抗美援朝70周年大會觀后感【篇五】
70年前的那場戰爭的硝煙早已散去,中國人民志愿軍18萬將士血染疆場,把生命留在了異國他鄉三千里江山,其中包括開國領袖的長子毛岸英烈士。是血與火鑄就了我們這個的不屈民族。歷史不會遺忘。據新華社報道,今年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將以*、國務院、中央軍委名義頒發“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我很高興的是,85歲的老父親也是受獎人員之一。父親幾年前患有老年癡呆,一時清醒一時糊涂。剛剛把碗放下來,還說母親沒有給飯他吃。但只要提到朝鮮,提到在三八線、開城、上甘嶺,父親混濁的眼睛好像突然明亮了許多。朝鮮,這個陌生的國度,是他一生最刻苦銘心的記憶。我見過父親得過的一枚志愿軍獎章,記得上面有一個和平鴿的圖像。小時我常常拿在手中玩。父親曾告誡我:不要玩丟了,這是要隨他入土的。不想后來真的被我弄丟了。直到現在我一直后悔不已。我父親是1956年入朝的。
(1)、抗美援朝70周年大會觀后感最新(兩篇)
抗美援朝70周年大會觀后感一:中華民族是愛好和平的民族,中國人民是愛好和平的人民。近代以后,中國人民飽受列強侵略之害、飽經戰火蹂躪之苦,更是深深懂得戰爭的殘酷、和平的寶貴。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百業待舉,中國人民無比渴望和平安寧。但是,中國人民的這個愿望卻受到了粗暴挑戰,帝國主義侵略者將戰爭強加在了中國人民頭上。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美國政府從其全球戰略和冷戰思維出發,作出武裝干...查看更多
(2)、抗美援朝70周年大會心得體會(精選七篇)
【篇一】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心得體會70年前,中國人民志愿軍高舉正義旗幟,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遠赴朝鮮戰場,承擔起保衛和平的歷史使命。經過兩年零九個月舍生忘死的浴血奮戰,奪得這場“正義之戰”“開國之戰”“立威之戰”“止戰之戰”的最終勝利。而今,全國人民隆重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緬懷那段艱難而光榮的歷史,爭相向“最可愛的人”看齊。歷史從未忘記英烈,也不曾遺...查看更多
這時朝鮮停戰協議簽訂已有3年。因此,他上過戰場,扛過槍,但沒有什么了不起的戰功。但朝鮮半島上留下了他的足跡,灑下了他的汗水。他與他的戰友們一樣,時刻準備著沖鋒。他把他的青春和最寶貴的年代,留在了三八線附近。當美軍的鐵蹄踏過三八線時,中國發出嚴厲警告,“美國軍隊果真這樣做的話,我們不能坐視不顧,我們要管!”基辛格在《論中國》一書中稱,“中國絕不可能默許美軍揮師朝鮮邊境,因為朝鮮是歷史上入侵中國的必經之地,特別是日本就是以朝鮮為基地占領滿洲,侵略中國北方的。況且美國出兵朝鮮在戰略上還意味著中國在臺灣海峽和朝鮮半島兩線受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