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生門電影觀后感篇一
看了《羅生門》,就不禁愛上了這種關注人性,挖掘人性本質的電影。想起中國現在恢弘的商業片,國內票房雖然不錯,但也有不少人說難以感受到令人感動的人性光輝,難怪總是在奧斯卡,威尼斯那些國際電影節上失望而歸。從第78屆奧斯卡提名《斷臂山》、《撞車》、《卡波特》、《晚安,好運》、《慕尼黑》5部影片為“最佳影片”候選時,奧斯卡對于“人性”呼喚的信號已經無比清晰,想得奧斯卡,電影就要向“人性”靠攏,這幾乎成了人所眾知的秘密。我個人覺得中國現在的電影其實不乏人性化,只是模糊了一點,甚至被商業化,乃至失去了最動人的力量,觀眾不怎么買賬而已。
回歸《羅生門》,里面的人為了慰藉自己的心,滿足心理需要,不惜贊美自己或者貶低別人,借此來提高自己,把自己推向高臺階,說出自己潛意識認為是對的事實。強盜為了掩飾自己在女人責備后的懦弱和平平的本事,武士為了掩飾懦怯膽小,又妄自尊大,男尊女卑的思想,女人為了掩飾自己的失貞的罪惡,編了一個有一個的謊言。那個雜工說“人都自以為老實,都把對自己合適的話當作真話,而把對自己不適合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凈,這樣才心里舒坦!边@是每個人都干過的事情,都曾經試圖在心里修改過錯,自圓其說。
我們不能直接給這種行為判定死刑,要知道這是人的特性之一??欺騙性表現出來的行為而已,說白了就是撒謊。從動機來看,這種撒謊屬于被動性的欺騙,是為了保護自己而現實出來哦一種本能,是人的一個生存法則。從這個層面來看,撒謊是不分對錯的。每個人維護自己的利益,這是天公地道的事情。撒謊本身帶有就帶有悲劇性,撒謊者更是可憐。行腳憎喪失掉對人類靈魂的信心,就是忘了他們這些撒謊者是出于本能,本身也是悲劇,也是需要神去憐憫的。而結局,“還是可以相信人”就是人性的回歸,就是真善美戰勝了人的本能,從原始的隨心所欲進化到文明時代的良知的發現。電影就在雨過天晴中唯美地結束了,人們就在“還是可以相信人”的肯定中重新獲得前進的力量,一掃電影一開始對人性的恐懼。
本片看似懸疑復雜,但只要抓住了線索,按圖索驥,就會豁然開朗。把人性暴露在修筑叢林中,讓穿過叢叢竹葉的陽光毫不留情地鞭打著人性的傷口,令人不忍去直視,但又忍不住思索反思自我。我們是不是一定要狠狠地斥責完可憐的撒謊者后,不給機會他們改過呢?
聽說本片要被重拍,借以紀念電影先驅黑澤明誕辰100周年,相信影壇這股“人性”風要吹好一段時間。衷心期待著更多這類作品帶給我們的震撼。
羅生門電影觀后感篇二
《羅生門》1950年黑澤明執導的電影,羅生門是日本京都 的正南門。滂沱的大雨,破碎的牌匾。黑白影片樸素的畫面更顯沉重。云游和尚、砍柴人和乞丐在城門底下避雨,三人閑聊一起案件:一個武士和他妻子路過荒山,遭遇了不測。妻子被侮辱,而武士慘遭殺害。慘案如何釀成?兇手、妻子、借武士亡魂來做證的女巫,都各有說法。
兇手、妻子、借武士亡魂來做證的女巫,他們敘述案件的事實的過程中,都把人性中惡的成分都省略或者美化了羅生門電影觀后感羅生門電影觀后感。使案件的真相變得撲朔迷離。而目擊證人因為他一時的貪念,偷偷拿走了那柄價值不菲的短刀因利益牽扯其中,也沒有道出其中真相。
這是一起兇殺案件,真相因各自所需要掩飾的軟弱被自私、虛偽所掩蓋了。但是把案件中有關的人的說法全部綜合起來,它已經向事實的真相靠近了。這就好像是盲人摸象一樣,個人的觀點與看法是碎片,是事物的部分,因而免不了片面,只有把大家的觀點看法綜合起來,那才能拼成完整的大象。
同時,要再現事實真相,只能是局外人,沒有利益牽扯其中的人才能更客觀地敘述某一件事實。同時,每個人又受到各自的學識、閱歷等影響,對事物的觀點看法肯定是深淺不一的。即使最客觀的人,他們也免不了自己的主觀情感和意識,其筆觸不可避免地帶有褒貶意識。我們的歷史,更多的是一種個體記憶,當這種個體記憶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時候,我們就有理由去它是不是歷史的本來面貌?我們能相信的只能是這是著一歷史事件的一個方面,并不能完整的在現原來的面貌。
要能真實而全面再現歷史,它需要的是集體的記憶
這是我們所缺失的,F在是網絡時代,人人都是記者,對某一事情發表各自的觀點。即便是有人想刻意隱瞞惡的、軟弱的事實,現在也已經很困難了。已經有了集體記憶存在的客觀條件。因此,在這個時代我們可以有條件去更全面、客觀地了解事實與真相。
羅生門電影觀后感篇三
前幾天閑來無事,看起了老電影。其中之一,《羅生門》,1950年日本導演黑澤明的作品。知其名年久,卻是第一次看。影片開始的場景,沉悶遲緩,兩個男人木呆呆地坐在座破廟前發愣,直到路人好奇搭訕后,情節慢慢地展開,卻是一場對人性的不帶血光的徹底揭露。一個強盜垂涎于路過山林中的武士之妻,在制服武士后強 暴了武士之妻,武士隨后身亡,目擊的人有樵夫,道士。很簡單的案件,在官大人面前卻各有說辭,包括武士妻,武士借女巫還魂后的說法,也和別人的描述不一樣。每個人都把自己描述得近乎正面,幾乎每一個人都將自身置于最利于自身的境地。然而一定有人說謊了,可電影并不去揭示說謊的人是誰,影片的著重點的是人們替自身開脫的這一事實,這一人性中趨利避害的本能。
注意,這部電影里唯一一個坦然承認自己殺了武士的人是那個罪大惡極的強盜,在他的描述中,他是被武士妻迷住了,但他認為他是經過和武士決斗后因武士落敗而取得了占有其妻的權利,之后當武士對被玷污的妻子表現出鄙夷和唾棄的態度后,他還挺憐香惜玉地請求其妻跟他走。后面的兩句描述與別人的有很大出入,但前面他居然不怕被官辦地承認他殺了人,令人忽然不能完全恨他起來。特別是當看到影片將鏡頭一個個對準其他人,從他們口中說出的完全是替自己開脫的另一種當時情境時。我忽然想說一句話:無恥有時候比虛偽還可愛點。
看完這電影我有很深的悲哀,這部1950年的電影引起六十二年后的我的共鳴,是因為這里揭示的人性之丑在我們生活的環境中比比皆是。更悲哀的是,相比當時,如今的日本顯然國民素質,誠信度有了相當大的提高?晌覀冞@里呢?
國民教育水平在不斷地提高,文盲比例越來越少,可是國民素質中的劣根性卻越來越重。
成人世界里充斥著謊言,無論做得多么荒唐的事情都會想盡辦法自圓其說,掩飾真相,掩耳盜鈴地美化自身,言不由衷,言不及意地打呵呵,這些影片里的人物都還活在當今的我們周圍啊。
如果說影片中各角色的諸多表現是為了逃脫官責,如今我們周圍的現象的產生動機源自哪里呢,是利吧?
看來利真是把刀,可以把人身上的骨氣剔出去,讓人的內心變成軟骨頭,可以隨時哈下腰來。為掌握了利益大權的所謂貴人作揖嗑頭。嗑就嗑了,還不敢讓人看見,甚至還自己騙自己說沒嗑,也是種罪惡。
但我也不認為不為利而不折腰的人最可敬,因為飽肚之人不懂餓漢之饑。置于死地還能硬抗著死撐到底的,因為真實坦然,是真漢子。
所以我最祟敬的是寧死不食周粟的那類。最恨的是虛偽虛榮的貨色?上Ш笳咴诂F世叢生。只希望這類人能離我遠點再遠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