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腦特工隊優秀觀后感(1)
本片講述一個出生在明尼蘇達州平凡家庭中的可愛小女孩萊莉,她從小在父母的呵護下長大,腦海中保存著無數美好甜蜜的回憶。當然這些記憶還同幾個萊莉未曾謀面的伙伴息息相關,他們就是人類的五種主要情緒。其中樂樂作為團隊的領導,協同其他伙伴致力于為小主人營造更多美好的珍貴回憶。
某天,萊莉隨同父母搬到了舊金山,骯臟而令人恐懼的公寓、陌生的校園環境、逐漸失落的友情都讓萊莉無所適從,她的負面情緒逐漸累積,內心美好的世界漸漸崩塌。快樂越來越難以控制,取而代之的悲傷險些占據主導。樂樂總希望能夠再次主導小女孩的大腦,于是就開始了一場冒險。
在冒險中,因為憂憂和樂樂的缺失,怕怕,怒怒和厭厭掌握了了萊利的情緒,他們想讓萊利變得快樂,可是卻使萊利失去了友誼島,搞怪島和家庭島,負面情緒占據了萊利的全部,情緒指揮中心一片混亂。而另一邊的樂樂和憂憂也在想方設法的回指揮部。在途中她們遇到了萊利的兒時的幻想玩伴冰棒,而冰棒因為萊利可能永遠也不會想起它而難過,樂樂想要安慰它卻怎么都沒用,而一直被認為在指揮部沒有任何作用的憂憂只用了三言兩語就使冰棒不再難過。這使得樂樂明白任何情緒都有她的作用。
在生活的道路上,沒什么是一帆風順。該開心時開心;該難過時難過;該討厭時討厭;該憤怒時憤怒;該害怕時害怕,沒什么好隱藏的,做最真的自己,率性而活,才能成為一個心理健康的人。
在我很小的時候,我似乎還是那么的無憂無慮,浪漫天真。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多了不少煩心事。我總是在想為什么不見了那個快樂的自己,那時的我就如同11歲的萊利一樣為此煩惱。
現在回想起來,我真的很感謝當時的自己,努力的想要長大。
為了保留那個曾經快樂的自己,我做了許多嘗試。比如那時處于青春期很敏感的我,每次調皮搗蛋后,爸媽對我嚴厲的說教都莫名的使我的相當委屈,可在面上我卻又假裝毫不在乎。又比如考試考糟了,心里很難過。但畢竟青春期的孩子都是比較好強而愛面子的,面對同學們的鄙視,我假裝滿臉不屑,趾高氣昂的大聲告訴她們,學習好有什么用。回到家里又免不了爸媽憂慮而憤怒的問責,我就假裝嬉皮笑臉。其實當時我多想抱著爸媽哭一場,可是我沒有。那時的我真可謂淋漓盡致的展現了一個在青春期傲嬌又倔強的小女孩形象,但或許這就是暴風雨前的寧靜吧。
可這寧靜并沒有持續多久。猶記得在一個陽光刺的我睜不開眼的早晨,我帶好面具,像往常一樣整理好笑臉,繼續假裝當一個什么都無所謂的快樂女漢子?墒且酝膲阂质刮蚁喈數碾y受,當我排在長長的打飯隊伍中時,我很煩躁。直到我前面的同學后退時不小心踩到了我的腳,我知道我爆發了,就如同一氣之下離家出走的萊利一樣,我和那個同學狠狠地干了一架。打完之后我知道我完了,那同學都已經道歉了,我為什么還這么蠻不講理呢?其實我早已后悔了,只是以往的壓抑使我迫切的想要一個發泄的借口而已。
在辦公室里,我強忍著不哭。直到爸媽出現,我的眼淚不可抑制的落下,我抱著他們一直哭,似乎哭盡了所有的委屈,此刻的我前所未有的輕松,前所未有的愉悅。
少年時的別扭總是那么記憶猶新,我的經歷就像萊利頭腦中的樂樂一樣總是千方百計想要萊利開心,然而成長怎么可能沒有悲傷,憤怒,厭惡與害怕。正如同影片的結局一樣,頭腦指揮部因為樂樂和憂憂的回歸而正常運轉,被其它同伴認為沒什么作用的憂憂使萊利從回明尼蘇達州的班車上下來,因為悲傷讓萊利懂得了思念。
回顧《頭腦特工隊》中角色的設定,樂樂是快樂情緒大臣;憂憂是悲傷情緒大臣、脫胎于一滴眼淚,經常沒有好的心情;怒怒是憤怒情緒大臣、是一團火焰;厭厭是厭惡情緒大臣、細心智慧大臣總是為萊莉著想,可是造型則是一個西蘭花,小女孩萊莉最討厭的食物;怕怕是恐懼情緒大臣。影片雖是虛擬的但卻又那么的現實?梢哉f每個人心中都住著這樣的五個小人,他們都是不可或缺的。他們共同組成了我們的性格,別試圖用一種情緒控制另一種情緒,有時這樣不僅使自己痛苦而且對身邊的人也是一種變相傷害。
成長總是充滿煩惱,感謝那個努力長大的自己,感謝生活的挫折,讓我們做最真的自己,敢愛敢恨直面生活。
頭腦特工隊優秀觀后感(2)
盡管這是一部帶有明顯主流風格的動畫影片,以兒童為主要的消費對象,具有相對固定模式和文化內涵。但是依然可以看出皮克斯在有意與東家迪斯尼的影片保持距離。
與迪斯尼的大部分影片不同,沒有改編經典故事,《頭腦特工隊》作為一個網友原創投遞的故事,相對來說要承擔更大的風險。經典為人所熟知,更易為人接受,票房相對更加穩定。而網友原創投遞劇情則沒有這樣的保證。但是,《頭腦特工隊》的劇情真是贊的沒話說,腦洞大開,簡直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令人眼前一亮。天哪,他們腦子里都在想些什么?
盡管美國主流動畫片在造型上總的來說走的還是“甜美”路線,然而《頭腦特工隊》卻并沒有走這條路線,主角并不是美女帥哥的造型,而是五個造型各異卻性格鮮明的人物,在主流動畫片中,皮克斯顯然刻意地同迪斯尼的“美麗”風格保持距離。
在結構上,迪斯尼的動畫通常的結構方式是一種歌舞劇的方式,在最大限度上保證了影片的娛樂性。人物的動作節奏化,使敘事的場面能夠同音樂匹配。例如《冰雪奇緣》中艾爾莎出走時那首著名的《Let it go》,膾炙人口。諸如此類,在迪斯尼動畫中比比皆是。然而在《頭腦特工隊》中,卻并沒有出現這種載歌載舞的形式,非要說的話,電影院造夢那一段算是有一點舞臺表演形式吧。我覺得,正是皮克斯夢工廠等諸如此類的動畫人的努力,使得美國主流動畫在形式上更加趨于多元化。
《頭腦特工隊》畢竟是一部美國主流動畫,高額的投入必然需要票房的穩定回報。在很多方面還是遵循著美國主流動畫電影的準則。大團圓的結局必然是人們喜聞樂見的。劇中小女孩萊娜頭腦中的樂樂最終克服重重困難,回到大腦控制中心,憂憂也找到了自己存在的價值,萊娜最終也并沒有離家出走,回到家中,在搬家所帶來的一系列的變化中,完成了一次蛻變,從而步入青春期,告別了孩童時代。影片向我們傳達了我們的成長的過程中會經歷種種,快樂,憂傷,憤怒,恐懼,厭惡,這些情感共同鋪就了我們成長的道路 ,苦辣酸甜,缺一不可,這就是成長。正如影片當中,萊娜的記憶球最后變為各種情緒共同組成一般。和傳統迪斯尼動畫不同,《頭腦特工隊》中沒有正派與反派的對立,沒有王子救公主,沒有正義與善良戰勝邪惡和貪婪。主角們所面對的挑戰,是他們自身,是成長本身。沒有正派與反派的對立,不代表沒有戲劇性。當怕怕、厭厭等人在沒有樂樂的情況下而手足無措,友誼島、冰球島等逐漸崩塌,萊娜的離家出走,樂樂的 回歸之路越來越緊迫,影片的緊張感也逐漸被調動起來,足以掀起一場調動觀眾情感的高潮。
在搞笑貫穿與影片各處的同時,皮克斯也不忘調動其他感情。當萊娜童年時幻象出來的玩伴犧牲自己來幫助樂樂逃出記憶垃圾場,令人眼角不禁滑過一絲淚。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收獲了各種各樣情感的同時,我們也在不知不覺中失了很多,在得到與失之間,不知不覺,我們就長大了。這種情感的暗示顯然是觀影過程中的孩子們所不能體會到的,只有經歷了成長種種的成年人,在冰棒自我犧牲之時,才會切身體會,動容,感慨。一般認為,主流動畫的對象是兒童。這顯然不錯,兒童們都喜歡動畫片。但是,主流動畫在更嚴格的意義上來說,對象是那些在社會上扮演著家長角色的成年人。沒有家長的許可和陪同,沒有他們經濟上的付出,絕大部分兒童是沒有可能接觸到動畫電影,更不用說自己選擇電影作品了。所以說,兒童作為動畫電影的對象僅僅是一種社會表象,主流動畫電影的對象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兒童群體,而是以成人為背景的兒童群體。所以迪斯尼也好,皮克斯也罷,他們的作品總會如此老少咸宜,孩子們在開的開心的同時,成人們也同樣可以被動畫所吸引。我想,這一點,是值得國人們深思的,這樣才會在將來的一天,我們的動畫市場才不會被低幼動畫所充斥。
《頭腦特工隊》是一部非常出色的講述成長的美國主流動畫。閑暇之余,不妨影院坐坐,看看我們大腦中的世界!哈哈,不知道此時此刻在寫這些文字的同時,我腦袋里那五個小人在做些什么呢?你腦袋里那五個小人在做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