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曰:萬法皆生,皆系緣份,偶然的相遇,驀然的回首,注定彼此的一生,只為眼光交匯的剎那。緣起即滅,緣生已空。
??題記
在日本傳統文化審美情趣中,少不了三個詞,那就是“物哀”、“幽玄”與“風雅” 。
日本有個叫《黃鶯之家》的經典神話,大概是說一個女子向一個男子立下契約,在她出時禁止他偷看一個房間里面的東西,但男子冒犯了禁忌,你猜他看到什么?黃鶯站在梅花枝頭上的美景。看完后,房子消失了,女子也再也沒回來。故事就這么簡單平靜,似乎什么是也沒發生,但卻給人一種什么東西消逝后的虛無的悲涼,出發點與終點同是一個點,構成一個圓。
同樣,櫻花的綻放與凋謝也是如此,一簇簇的花開得如此地絢爛,含蓄中帶著熱情 ,然而仿佛在一夜之間就繁花飄零,不剩一朵,走向死之超然,如佛家之涅磐。在這短暫的美麗中,卻經歷了一個輪回,最后歸于虛無,而給人留下的卻是,余音繞梁三日不覺之美。于是,物哀之情產生,“無”的幽玄之味便出來了,卻也經過了一個風雅的過程。《螢火之森》何嘗不是如此呢?
片頭的一開場:是迷失在森林中的女孩,正如一首歌詞中所唱:
躲不開的迷霧,籠罩在心的路
讓我們看不清楚,是否你走不出
是否我太迷糊,忘了讓心靈領悟
一聲質樸的呼喚,像破碎迷霧籠罩心靈的天籟
那個帶著狐貍面具的美少年在她迷途哭泣的時候出現,
帶著花瓣圖紋與清香的襯衫,隨風舞動的銀發,
冷漠中帶點溫柔的聲音。
小女孩得救了,在那個平凡不過的夏日。
沒有質問別人是誰,即使他說自己是妖怪,
小女孩也是一如既往地信任。
因為對于女孩而言,妖怪是一種神秘卻又讓人向往的東西。
在日本文化中,“物哀”的“哀”,不是純粹的悲哀,
而是由“哀”引起的憐憫、同情與愛憐,其對象不僅是人,
更是一切有生命的自然物。
所以,綠川幸在《夏目友人帳》中已經完全透露了這點,
而在《螢火之森》中得到了延續。
我們不知道金一開場是什么身份,
因為不論他是人是鬼還是妖怪,
都是一個值得女孩憐愛與信任的存在。
于是,美少年金成為了小女孩螢迷失森林中的憧憬。
每當夏日,小女孩就會退出俗世的人群
遁入故鄉的遠古森林,與她的憧憬邂逅、游戲。
我覺得,這不純粹是愛情,這是一種風雅。
“風雅”不是追求風流,而是一種自然景趣的純粹享受,
向往和憧憬閑寂的意境。
是的,他叫金,不叫銀,因為他像金子一樣閃閃發亮,
照亮著那個心靈被迷霧籠罩的少女的內心
成為了她內心的燈塔。
于是,幽玄的意境“幽玄”出來了。
幽玄,帶有佛家禪意在里面,
把它解釋為“重視“心”的發現,即精神的表現,
保持一種超脫的心靈境界,包含神秘、幽艷、余情三要素。
我問佛:為何不給所有女子羞花閉月的容顏?
佛曰:那只是曇花的一現,用來蒙蔽世俗的眼。
沒有什么美可以抵過一顆純凈仁愛的心,
我把它賜給每一個女子,可有人讓它蒙上了灰。
可是螢沒有,因為她找到了自己的燈塔,即憧憬。
所以,每一天,她都帶著對夏日的期待
每一個夏日,她都與憧憬邂逅
而這個憧憬,就像蓮花一樣,只可遠觀不可褻玩
因為每當她撲向憧憬,憧憬就會幻滅
但這個憧憬讓她朝思暮想,伴隨著她成長
讓她忘記了俗世,只想遁入故鄉那個原始森林
尋找最原始的夢。
而螢,何嘗不是金的憧憬呢?
我問佛:如何讓人們的心不再感到孤單?
佛曰:每一顆心生來就是孤單,
而殘缺的多數帶著這種殘缺度過一生,
只因與能使它圓滿的另一半相遇時,
不是疏忽錯過,就是已失了擁有它的資格。
是對于金而言,他是孤獨的,從小就被拋棄,
沒有真正接觸過人類,
螢的出現就像夏日漆黑的夜空中綻放的光,
點亮了他的 內心,彌補了他內心的孤獨,
她是他的光,他也是她的光。
在這片充滿謎題的森林里,他們隨緣而相遇,
森林中破落的地藏菩薩像便是他們相遇的見證。
隨緣而生的愛情,也會隨緣而滅
金和螢保持著小心翼翼的距離
但即使再小心卻躲不開宿命的打破,
小男孩的摔跤,金的攙扶是意外,也是必然
其實就是一線機緣。
最后,螢撲向了她的憧憬,螢的憧憬幻滅了嗎?
憧憬的實體幻滅了,但片尾螢的笑容中發現
金的靈魂已經留在了她的內心,在以后的夏天,
她沒有期待了,但人生,依然繼續,因為憧憬已經扎根在心田。
對于金而言,他成佛了,涅盤了。
倆人都在彼此憧憬著,
像櫻花一樣,瞬間綻放,瞬間涅盤,最后歸于虛無的永恒。
最后吐了個草:我會告訴你這部劇在我眼中是蘿莉養成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