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名字觀后感1
《你的名字》將會毫無懸念成為今年的日影票房冠軍。僅僅在首映前兩周內的票房增長速度,已超過了過往十年所有的動畫作品。包括宮崎駿的《起風了》《懸崖上的金魚》和名偵探柯南、哆啦A夢劇場版等等。而到現在為止,總票房已達到100億日元。這也意味著,這是第一部進入百億票房冠軍排名的非吉卜力動畫。不僅僅在票房上取得驚人成績,在影評界也帶來了不小的轟動!峨娪把畧蟆诽匾鉃榇丝隽俗钚碌膭赢嬏剌。連頗具學術范的《尤里卡》雜志也用整期的篇幅,討論著這部話題十足的作品。
可以說,繼宮崎駿的收官之作《起風了》三年以來,不曾有過一部作品像《你的名字》一樣如此受人關注。如果無法擺脫宮崎駿影響的《追逐繁星的孩子》(2011)是一部失敗的仿作。那么《你的名字》則是結合了新海誠自身作品元素的一次高度自我重構。不僅如此,曾易被人詬病的敘事無條理、人物造型力欠缺等問題,在本片中也全然不見,達到了新海誠作品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一,身體的互換
《你的名字》雖然登場人物極少,主要不過男女主人公二人。但復雜而又精巧的結構,讓本片顯露出大片的氣質。岐阜縣系守町的高中生三葉(上白石萌音 聲配),希望早日擺脫單調的生活,和作為長女不得不繼承古老神社儀式的煩惱!跋螺呑影盐易兂蓶|京的帥哥”三葉朝著遠方呼喊。就在彗星即將造訪地球前的某天早上,三葉竟然美夢成真/一語成讖,在夢中和東京的高中生瀧(神木隆之介 聲配)相互交換了各自的身體。三葉進入了瀧的身體并穿越到了東京,而瀧則換成了三葉的身體來到了系守町。但周圍的人們卻并沒有察覺到任何異樣。身體互換后帶來的各種各樣的尷尬和窘態,通過周圍人的詫異反應得到了側面烘托。就好像,三葉進入瀧的身體之后,因為突然增加的女子力而獲得了瀧一直暗戀著的前輩(長澤雅美 聲配)的好感。并幫助瀧帶來了人生的第一次約會;Q之后第二天,兩人又會重新回到各自正常生活。而事后,兩人才羞愧得意識到對方用自己得身體做過得種種荒唐之事,不禁更加滑稽可愛。正是在這樣一種互換和對比的交替運動之下,新海誠將前半部分的喜劇性和荒誕感鋪陳得可謂極好。
從敘事結構來說,本片分別由三葉和瀧的兩條平行線同時進行。但兩條線之間看似平等,但是無論是視點的分配,還是畫面所占比重,都顯示出主線和輔線的區別來。在未互換身體之前,三葉的日常和校園生活被著重描寫,以突出她對東京都市生活的憧憬。而三葉進入瀧的身體,也比瀧進入三葉的身體之后,所發生的種種生活插曲更加讓人印象深刻?梢哉f,三葉的視角主導著本片的前半部分的節奏。這也許是出于擁有女子力的瀧的人物設定更充滿戲劇性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為后半部分,以瀧的主視角的反轉做對比。與此同時,也不再只是空間的互換,并導入了時間的維度。
二,萬物都是結
無論是劇中男女主角,還是作為觀眾的我們,都以為兩人的身體互換只不過發生在不同空間,也就是東京和崎玉縣之間。直到當三葉穿著浴衣看到彗星隕落的同時,畫面切換到瀧再也聯系不到三葉的場景(作為超越空間的時間小道具??手機的失聯暗示著兩人已不在同一時間維度當中。將手機的時間緯度問題無限放大的則是處女作《星之聲》(2002))以此為分界點,兩人身體的互換開始停止,瀧走向了尋找三葉的旅途,這意味著兩條平行線終于開始走向交匯。
瀧憑借記憶,找到了夢中所見的系守町的諏訪湖。但令人難以相信的是,早在三年以前,因為彗星隕落這里已化為廢墟一片。但瀧仍不顧同伴反對,第二天獨自走進了神社的洞穴,喝下了曾經三葉在儀式時喝過的口?み酒(一種將米、谷物等放入口中咀嚼,然后吐出發酵的古老造酒方式)。喝的互換動作也發生在,此前奶奶(扮演著預言家的身份,也是唯一識破三葉身體被互換的人)帶著三葉姐妹去森山拜祭神靈時,用喝水的列子說明了?び(結)的意義!袄K結的連接是結,人和人的關系是結,時間的流逝也是結,都是同一個詞,都是神的力量”。世間萬物都是結,都在流轉不息中相接相連。也就是在這里,瀧在準備起身時不小心滑倒,新海誠用一個長長的慢鏡頭完整展現了瀧懸空時眼前看到的景象。隕落的彗星、傳輸中的腦神經、散落的繩結、甚至三葉母親分娩后剪斷的臍帶。這些同樣作為“結”的紅色線條,在空中飛舞,扭轉纏繞,時而回到原樣爾后又重新相連(動漫作為線條的藝術美可以說在這一瞬間達到了極致)。瀧因為喝下了口?み酒,獲得神靈的力量再次重新穿越,與三葉達成了身體互換。雖然瀧來到三葉所在的系守町,他們已經處在了同一個空間之下,但他們卻仍隔著三年的光陰。站在圓形的諏訪湖來回奔跑,尋找對方的瀧和三葉,卻只能隱約感知到對方的存在。而就在太陽即將西落的瞬間,他們終于見到了彼此。“晝夜之間的黃昏時候,世界的輪廓變得模糊,人有可能遭遇幽靈”,萬葉集課上老師說的話早已為這一瞬間作出了鋪墊。穿越三年的時空的夢中情人終于相見,但卻短暫到只有一瞬。黃昏過后,三葉突然從眼前消失,只剩下瀧一個人呆站在原地。
男女之間的情感的小主題,無媒介的直接與世界危機,即彗星隕落城鎮毀滅的大主題相連,是作為類型片世界系的主要特征。但和以往新海誠世界系作品不同之處在于,本片側重于男女之間情感,結尾也歸結到了個體的命運。就好像,無數次的擦肩而過以后,瀧終于在東京遇見了三葉。而作為他們相遇場所的樓梯,所帶來的縱深和現實感,與此前諏訪湖的圓環平面下時空的曖昧感形成鮮明對比。似乎提醒著我們,這不再是穿越時空的相遇,而是一次實實在在發生在當下的重逢。
三,作為風景的臉部
動畫不同于電影,只需要將攝影機放在被拍攝體前面就可以即刻成像。動畫作品里每一筆一畫都需要創作者自己從頭開始親手創作。所以一般動畫的創作時間成本要遠高于電影。時間成本上的消耗,往往通過人物造型所產生的周邊產品進行二次利潤收回。(試想,龍貓的人物造型給吉卜力帶來多么長遠的利益。┧栽谌宋镌煨捅恢匾暤某绷髦拢潞U\作為擅長風景的創作者可以說算是少數而又異數。而新海誠的反其道而行之,恰恰以一種非常寫實、細致、唯美的畫風征服了許多觀眾!睹胨傥謇迕住罚2007)里散落的櫻花雨、沉沉靜靜被白雪覆蓋的城市!堆匀~之庭》(2013)中雨水打在池面樹葉上的清新感、雨過晴天后浮動的白云等等都是最好不過的壁紙。
但是另一方面,新海誠筆下的人物卻常被指出讓人感覺缺乏運動感和生命力,有時候甚至只是寥寥幾筆如同符號般突兀。確實,縱觀新海城過往的所有作品,關于人物臉部的描寫(早期作品當中)幾乎沒有。這也許是為了回避自己所不擅長的,但其實對動畫而言,如何表現人物的臉部其實并非易事。像德萊葉《圣女貞德蒙難記》(1928)一般,僅用圣女貞德的特寫來表現所有的電影,動畫中根本無法實現。因為無論多么靈巧的手,也無法勾勒出人類面部表情那豐富的變化。取而代之的是,新海誠將人物放置在大量的中遠景的風景鏡頭當中。但新海誠的風景卻不單是,人物所處的環境背景,或者反應季節變化時間推移的符號。而也連動到了人物的內心世界,產生了情動,直接作用到了敘事的層面上。比如,《秒速五厘米》第一部分當中,男女主人公在列車關門分離時,用鳥從樹枝上飛走?白雪中的空椅?閃爍的紅綠燈等幾個空鏡頭轉場,來表現離別時的惆悵感。
但如果說,新海誠完全依賴于風景變化表達人物情感,而無視人物表情也絕非事實。恰恰在《你的名字》中,以一種解構的方式使人物和風景之間達到了完美融合。三葉在目睹彗星隕落的場景,攝影機首先從背后以低角180度旋轉到前方,然后切換到三葉身體、并逐漸接近臉部、最后成為瞳孔的大特寫。我們通過三葉的瞳孔看到倒映其中的風景,即兩顆閃亮的彗星劃破夜空,相繼隕落與分離。直到瞳孔和瞳孔里的風景漸漸的鋪滿整個畫面。從始至終,三葉的表情和身體并沒有任何變化,但攝影機的運動,以及瞳孔中風景的流逝,用以靜制動的方式,表現了三葉目睹世界末日般時的震撼。與此同時,以往作品中的人物和風景的二元對立也完全被消解了。在瞳孔的大特寫之下,我們已分不清這到底是臉部還是風景。風景成為了臉部的同時,臉部也成為了風景的一部分。我們看到是一個作為風景和人物的整體。這是一般電影難以實現,動畫所獨有的,也是以往的新海誠作品中所不曾有過的表現方式。
本片能在短短兩年之內完成,很大程度上歸于后新海誠背后的強大制作團隊。包括參與過宮崎駿、今敏作品制作的安藤雅司。擅長人物設計的田中將賀,以及東寶制片廠的設計人員等等。正是在如此合力的作用之下,敘事結構和人物的風景化處理上才得到了過往作品中不曾有過的創新。宮崎駿吉卜力之后,我們仿佛看到了另一個“新”的夢幻世界的到來。
你的名字觀后感2
事實上,新海誠一直都不是我個人所喜歡的動畫電影導演。他的動畫總是充滿絢爛多彩的畫面,給人一種非常夢幻而不真實的感覺,唯美而憂傷,莫名其妙的哀愁。不過畫面的美麗也算得上是新海誠的重要優勢之一,但與之相對應的則是其在故事腳本上的弱勢一直為人所詬病。
對于一部分影迷,包括我自己而言,一部電影的故事的重要程度要遠超于其畫面的美麗或者其他一切藝術手法。而新海誠導演的幾部動畫電影都有著同樣的問題,過分重視畫面的質感,而忽視了電影的故事性。比如《秒速5厘米》中漫天隨風落下的櫻花,《言葉之庭》中細膩真實的雨水。美則美矣,但故事總是讓人接受無力。
不過這一問題被其最新作品《你的名字》所改變了。這部電影不僅僅有著新海誠標志性的美不勝收的畫面,而且還在故事腳本上有了質的突破。畫面與故事的盡善盡美,一起成就了這部電影。最終電影在日本上映兩天拿下超過7億日元的票房,被新海誠自稱為他的最高杰作。
據新海誠自己介紹說,電影的故事來源于一首著名的日本和歌,歌詞大意為:“夢里相逢人不見,若知是夢何須醒?v然夢里常幽會,怎比真如見一回。”新海誠把這個夢中相見的故事更進一步地改編成為了一個兩個人在夢中交換身體生活的故事,并加上了一個千年一遇的彗星重返地球的“末日背景”,這讓整個故事變得有趣而吸引人了。
女主角三葉是一個生活在深山之中的鄉村女孩,母親早逝,父親忙于競選,自己與外婆和妹妹一起生活。小鎮生活平淡無聊,三葉早已厭倦這里的一切,希望去往大城市東京生活;而男主角瀧則是東京的一名高中生,與父親生活,經常去餐廳打工,同樣平淡而無聊的生活。
一切都從他們的夢中開始改變。
夢中的三葉進入了瀧的身體,過上了她一直想要的東京生活;而夢中的瀧則進入三葉的身體,變成了一個帥氣的女生,勇敢地面對所有流言蜚語。就這樣,他們不定期地在夢中交換身體,并給對方留下當天的日記,用文字互相交流。
電影中的這一部分非常有趣,同一個身體卻是兩個不同的人格,三葉變得時而內向膽怯時而勇敢帥氣,瀧也變得時而神經大條時而溫柔體貼,這對他們各自的生活都產生了非常有趣的影響,更是讓他們的朋友感到困惑。
在新海誠以往的電影中,男女主角總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與世隔絕般地孤獨、思考、獨自生活。而在這部《你的名字》中,男女主角終于一反常態,進入了像所有正常人一樣的生活,他們也被賦予了朋友、家人、同事這樣的社會關系網,讓這一切都變得更廣闊和大眾,不再是孤芳自賞般的個人情緒的展現。
少年與少女在時空之間不斷地穿越,互相交流也互相影響,但他們始終沒能相遇。
這一設定已經足夠吸引人了,但新海誠在此基礎上還加入了彗星來臨的“末日情緒”,更是讓人大吃一驚。雖然電影的前半段,彗星的來臨一直被作為是一種美麗的自然天象來展示的,直到最后才突然意識到彗星即將毀滅小鎮的事實,這讓整部電影的故事性更上一層,變得更加精彩了。
隨著彗星的接近,故事不斷發展,少年瀧突然意識到好像在某一次之后再也沒有類似的夢境了。他開始懷疑一切,懷疑這夢中的故事究竟是夢還是事實,夢中的那個少女到底存不存在。為此,他踏上了尋找那個夢中小鎮的道路。
然而他所發現的事實不僅讓他大吃一驚,更是讓觀眾也同樣驚訝。原來夢中的故事不僅僅是一個空間的穿越,還是一個時間的穿越。少女三葉是三年前的少女,而少年瀧是現在的少年,他們共同做的這個夢的終極意義是試圖拯救整個小鎮的居民。
故事的最后,他們共同歷經千辛萬苦終于拯救了小鎮。少女三葉終于在災難之中活了下來,來到東京生活;少年瀧也同樣一直在東京繼續生活。但是他們卻互相遺忘了夢中的故事,忘記了那個不能忘,也不想忘的名字,只是隱隱記得一直在追尋的那個人。
要是以新海誠以往的調性,或許故事會就此結束,留下淡淡憂傷的結局,甚至會更催淚的讓男女主角在人海中插肩而過卻無法相識。但在這部電影中,新海誠竟然給出了一個Happy Ending,反而更加催淚更加動人。
冬去春來,地鐵上的偶然一瞥,驚人的似曾相似的感覺,讓他們互相尋找對方。可是見面之后,卻又沒有勇氣說話,強忍著沖動,默默低頭插肩而過,直教所有觀眾為他們著急。
直到少年瀧一低頭,一咬牙,大喊一聲:請問,我在哪里見過你嗎?
少女淚如雨下,微笑著說:我也是。
感動在這一瞬間達到極致,這種純粹美好的愛情讓人無比羨慕,中二病和少女心在這一刻都值得原諒,真是抵擋不住的美好。
人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復,即使沒有真正的遇見過彼此,但或許是在夢中。畢竟夢這種東西,醒來之后就會消失的。
享受夢境吧,或者珍惜每一個相遇的人,或者告訴我你的名字吧。
你的名字觀后感3
一、新海誠與他的動畫之路
熟悉新海誠的觀眾或許都知道,新海誠并非美術專業出身。大學以前的他一直生活在長野縣一個叫小海町的地方,進入大學后開始嘗試兒童繪本創作,畢業后就職于一家游戲公司。最初他并沒有成為動畫導演的打算,只是想運用所學技術做出一部完整的、屬于自己的作品。他一面工作一面創作,耗時兩個月完成了一部五分鐘左右的動畫??1999年的《她和她的貓》。這部作品對新海誠而言意義非凡,是他踏上動畫制作的起點。
2002年上映的《星之聲》則是新海誠的正式出道作。在前作基礎上,他將黑白畫面改為彩色,視角從動物變成人,主人公成了倆,此外也添加了故事性,拉長了時長。得益于網絡的普及與傳播效果,本作為新海誠取得了不錯的上座率與口碑,此后他離開游戲公司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2004年的《云之彼端,約定的地方》是新海誠第一次挑戰長篇動畫的成果,延續了前作的世界系物語(注:世界系物語,指2000年代初興盛于日本ACG及輕小說等亞文化界中的一種故事類型。內容圍繞主人公“我”和女主角展開,并與拯救世界等龐大概念相交織。)主題,外界對其褒貶不一。
2007年上映的《秒速五厘米》是新海誠至今為止最受歡迎的作品,將日本社會這個大環境下的日常生活細節和細膩情感進行了放大,主題和風格沒有太大改變。作品雖獲得成功,但考慮到海外觀眾的理解程度,新海誠決定改變敘述方式,做一部無關文化背景、適合所有人觀看的電影。
這就是2011年上映的《追逐繁星的孩子》。本片與前作設定略有不同,加入了對生死的討論,意在強調逝者對生者的意義。在制作上體現了東映動畫、《世界名作劇場》(日本動畫公司系列作品,內容多取材于世界各地的兒童文學)、吉卜力一脈的影響。這部作品展現了一個不同以往的新海誠,趨近東映一脈,模糊了他自己的風格。
到了2013年的《言葉之庭》,前作中縈繞不去的“世界系”概念幾乎消失,故事不再只有虛無的宇宙世界觀,而是在空間上回歸社會(學校),在文化上走向傳統(古典文學)。女主人公終于敞開真心的告白可以看做新海誠脫離世界系概念、脫離“錯失”、“無法傳遞”等主題的一次嘗試,但敘事上的缺陷仍然沒能得到改善。
二、《你的名字!??煥然一新的視聽體驗
在此之前,新海誠的作品始終縈繞著一種沒有來由的、唯美而哀傷的喪失感,故事零碎、結構松散等弱點也一直存在。而上映的《你的名字!窡o論在節奏控制還是情節推進上都可圈可點。
從內容上看,本片一掃前作中的憂傷與陰霾,走上了輕松愉快、活潑有趣的大眾路線,令人捧腹的同時又有感動,男女主人公不再埋頭于自我世界,而是像普通人一樣周旋于家人、朋友與社會的關系網中,男女主角之間曾經無法傳達的思念也終于有了明確的落腳點。彗星災難的設定則反映著經歷311大地震后的生死無常觀,此外,影片添加了不少日本傳統文化元素,不僅延續了《言葉之庭》中對日語語言文字本身的溯源(愛與孤悲),更在此之上有所發展;這種對傳統的回歸使作品有了真正的底蘊和原色。
從制作上看,本片的成功除了新海誠對敘事手法的駕馭日臻成熟,也要歸功于此次制作團隊的強大(吉卜力出身的安藤雅司擔任作畫監督、田中將賀擔任人物設定等)和制作設備的更新(購入Story Board Pro軟件)。在選擇配音人員的時候除了角色匹配度,也考慮到了話題性、觀眾接受度等,確定插入歌曲時選擇了在年輕世代中頗受歡迎的RADWIMPS。
各方面的優化帶來了全新的視聽體驗,標志著新海誠在動畫創作上的新突破。他的作品不再只是靠優美的風景畫面獲得好評,而是通過流利的節奏、豐滿的人物與故事、以及對傳統文化的回歸打動人心。
三、從「むすび」(musubi)說起
故事分兩條支線并行,地點分別在高二女生宮水三葉生活的小鎮「糸守町」和高二男生立花?生活的大都市東京,傳統與現代的對立很容易便能讀取。設定雖有男女雙主角,劇情走向上卻更依托于女主角三葉一方。
宮水三葉是??市糸守町宮水神社神主宮水一葉的長外孫女。宮水家作為神社守護者,神主之位代代世襲。三葉的母親二葉在世時,父親以「婿入り」的方式(即入贅)進入宮水家,母親去世后,深愛她的父親難以接受現實,他拒絕繼承神社,被外祖母趕出家門。父親后來成了糸守町的町長,不再理會神社事務。三葉和四葉在外祖母的撫養下慢慢長大,作為神社的巫女主持當地祭祀活動。故事的核心概念便要從「糸守町」的名字說起。
「糸守町」是新海誠的創作,在現實中并不存在,而??市確有其地,位于??山脈西側,在岐阜縣管轄范圍之內。??自古以來林業發達,孕育了大批木工匠人,明治時期在殖產興業的國策趨勢下,該地作為繅絲業的主要勞動輸出地,向諏訪湖一帶輸送了大批婦女。而位于長野縣內的諏訪湖,據日本網友考證,便是電影中「糸守湖」的原型。長野縣是新海誠的家鄉,將諏訪湖和編織工藝的元素納入故事中,想必也是一種懷鄉情感的體現。
宮水三葉的外祖母帶著靈魂調換后的三葉和四葉到神體供奉神靈的途中問她倆是否知道「むすび」,說土地氏神的名字也讀作むすび。老人說,這個古老的名稱同時象征著幾種深刻意義:
「將線繞在一起是一種むすび,把人和人聯系在一起也是一種むすび,時間流逝是一種むすび,這些都可以用同一個詞語來表達。它和神靈的名字相同,因此也擁有著神靈的力量。我們代代相傳的編繩工藝「?み?」也是一種帶有神力的技藝,它反映著時間流逝的狀態!
「聚攏成形,扭轉纏繞,時而回轉,彼此中斷,接著又相連。這是編繩,也是時間的象征,這就是むすび!
「水也好,大米也好,酒也好,只要進入了人體內,就是一種むすび。進入體內的東西會轉化為能量和靈魂相連接。」
此處的「むすび」也寫作「?び」,源于日本神道中的一種觀念。天地萬物的生成、發展、完成都是在這種力量的作用下得以進行,老人口中的むすび即是一種“連結”,連結人與萬物、人與時間空間。既然むすび如此關鍵,那么作為むすび的載體,「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糸」即線,在影片中最直接的表現便是三葉用來綁頭發的紅線。紅線松開,長發變短,時間倒流,或前進至未來;線的形狀改變,化作一聲遙遠的呼喚纏繞手腕,是尋找,也是期盼。我猜想「糸守町」中「糸守」的意義大概可做此解:守護彼此之間相連的紅線,守護時間與空間,同時也是守護這座小鎮,守護那些在過去罹難的人。
在進入神界時,老人所說的「?り世」便是日本人觀念中的「あの世」,又稱「常世」,是黃泉之國,死者之國,與「現世」相對應。日本人認為人死后或早或晚都會化作神靈,因而隱世也可以看作是神的國度。片中凹狀山谷里圍繞神體(古樹)的環狀水帶可以視為境界線,要到達它需要穿山越嶺,心懷誠敬。境界線的存在是為了隔開人界與神界,如果說宮崎駿在《千與千尋》中設置的長隧道讓人在毫無察覺間進入異世,本片中靠近神體的環狀水帶則可以看作一條巨大的「注??」(神道中用于隔離圣俗兩界、祛兇避厄的繩狀物),示明他界的存在,以隔離的方式彰顯其神圣不可侵。
普通人進入神域是被禁止的,老人說,一旦進入神的領域,要回到現世就必須用最珍貴的東西交換,而這個東西也成了后來兩人改變命運軌跡的關鍵道具之一。
新海誠曾在中表示,創作這部作品的靈感之一是小野小町的和歌:「思ひつつ寢ればや人の?えつらむ ?と知りせばさめざらましを」。
大意是說,懷著對你的思念入眠就一定會在夢里見到你吧,可如果知道那是夢,我情愿一夢不醒。本片中的男女主人公便是在夢一般的情境中互換了身份,代替對方度過一天又一天的人生。
四、日本文化中的原風景
“原風景”的概念興盛于1970年代的日本,以奧野健男的著作《文學中的原風景》為起始,從文學擴大到人類學、心理學、地理學、環境教育、建筑造景等多個領域。個人意義上的原風景多形成于故鄉與童年的原體驗,廣義上的原風景則涉及歷史性、民族性、文化性等方面。《你的名字》中展現的神靈信仰、諏訪湖的風景與宮水神社中延續的古老習俗、編織工藝等意象便可看作對日本文化原風景的一種體現,它喚起人的鄉愁,給人以無限懷舊之感。
原風景在當代具有不可忽視的意義,它承載著我們對自身根源的探尋,對文化深處的凝望。在這個意義上,本片也可謂是新海誠回歸傳統文化的一次成功嘗試。它巧妙地將傳統與現代、過去與現在、夢境與現實、人類居住的現世與靈魂棲息的隱世通通編織在一起,如同編繩工藝般時而交叉扭轉、時而中斷、回到原點。男女主角的命運在彗星撞地球的那一夜被改變,二人的初次相認也只能是在境界線消失、人與非人之物共現于天地之間的逢魔時分(たそかれ、かたわれ)。
五、結語
與宮崎駿、細田守、庵野秀明等觀眾熟知的導演不同,新海誠的創作根基建立于游戲制作,他在早期曾為游戲制作OP動畫,也為各種美少女游戲周邊制作封面。此外,《云之彼端,約定的場所》以前,他的作品也始終是一人負責整個制作過程。從1999年的第一部短片到大受好評的《你的名字。》,新海誠始終沒有停止探索與創新,其作品的變化也反映著這種努力。
新海誠曾說,希望動畫對觀眾而言是像創可貼一般的存在;受傷時可以用它加速傷口愈合,復原后便撕下它、無需留戀。
最后,附上新海誠導演在電影宣傳小冊子上寫的一段話:“這是一部獻給所有正值青春期的年輕人和內心仍舊懷抱青春期殘片的大人們的電影。我賭上了自己的全部來完成它的制作,希望大家能樂在其中!
你的名字觀后感4
《你的名字》票房累積達到194.9億日元,超越宮崎駿的《幽靈公主》,排在日本本土電影票房第三位,前兩位分別是196億的《哈爾的移動城堡》,以及神一般的《千與千尋》(308億)。
如果票房不能證明電影好看,那么《你的名字》同名小說拿下了年度文庫銷量榜冠軍,售出119.7萬冊,也足以證明這個故事有多受歡迎。
高中生戀愛的故事,不僅讓二次元少男少女迷之感動,更讓無數中年大叔為之淚流滿面。
新海誠終于從“二次元”火到了麻雞世界。
一位迷妹在導演見面會上問:“導演,你高中的時候談過什么樣的戀愛,才能拍出這樣的作品啊?”導演愣了一下,回答說:“正是因為我高中的時候沒談過戀愛,所以才能構思出這樣的電影啊!
新海誠大叔,年芳43,動畫界奇才,以唯美的畫風享譽世界。畫面有多美?人人都說,隨便截個圖就可以當桌面。
新海誠的作品大部分都是關于學生戀情的。為什么他對高中女生如此癡迷呢?是因為高中時期留下的遺憾,亦或者干脆就是一種癡漢行為?不得而知。
但或許我們能從大叔們的共鳴中找到答案。據說不少直男在電影院里哭得死去活來,于是便有了這樣一則社會新聞:日本調布市的一位女高中生被一個穿棒球服的陌生男子搭訕,對著女生說了一句,我好像認識你。隨后對方報警。
你根本想象不到,高中沒談過戀愛的大叔心底有多單純啊,如同新海誠,還有那位看完電影就找姑娘搭訕的癡漢一樣。
可以想象,新海誠在高中時期也像大多數人一樣平凡著,孤獨著,暗自喜歡某個姑娘,卻抵不過心底里的自卑,于是一切只能靠想象,那個姑娘是不是也喜歡著我。
遺憾的是,來不及多看一眼,就在茫茫人海中暈開不見。全都是遺憾,終生遺憾,即使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無數次擦肩而過,也沒辦法再說一句,我喜歡你。
你瞧,新海誠的故事基本上都是這個套路。從《秒速五厘米》到《你的名字》,情緒和套路都差不多。最初最單純的感情總是讓人在慢慢長大之后回味到一絲酸楚。
電影的結尾處,男女主角終于在街頭偶遇,雖然記不得彼此的名字,但那張有故事的臉卻印在心里,一句“你的名字”?讓所有孤獨著、尋覓著的靈魂得到了溫暖的慰藉。何時能在千萬人中找到你,是多少單身大叔魂牽夢繞的心結。
新海誠的幾部長片,有一點一直被人詬病??故事講的零散瑣碎,唯美的畫面背后其實是一片無盡的空虛。
其實,新海誠真的不會講故事嗎?也不是,他的電影就是情緒多過于敘事。情緒這種東西是一把雙刃劍,感受到了就是感同深受,感受不到就是格格不入。
新海誠的電影,無論是美輪美奐的畫面,還是好聽到要死的BGM,全都是為了把觀眾帶到某種特定的情緒當中去,情緒一旦到位,故事也就沒那么重要了。
就像是你的初戀,回味一下,是心酸還是甜蜜,是會心一笑還是痛哭流涕,全都是情緒。瑣碎的細節你可能早都忘了,但那感覺似乎還近在咫尺。
新海誠的作品就是為了讓你重新回味某種情緒,回憶、孤獨、遺憾、落寞、依依不舍。打動你的未必是特定的事件,反而是突然涌起的某種情緒。
只不過,情緒電影特別容易失控,太過于沉浸就顯得自憐自哀、矯情做作,一旦情緒傳遞失敗,整部作品就會不知所云!堆匀~之庭》就是最好的例證,一味的烘托情緒,但卻忽略了觀眾對于故事走向的期待,以至于顯得有那么一絲乏味和無趣。
觀眾們不想一味體會情緒啊,遺憾和悲傷成不了多久就會乏味啊,他們喜歡一波三折的故事,喜歡跌宕起伏的懸念,喜歡最后一分鐘營救,喜歡大團圓結局,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你的名字》其實也在一直不斷地烘托無法相見的急迫情緒,和《秒速五厘米》如出一轍,就連結尾處在大街上尋尋覓覓的戲碼都一樣。但為什么這次的電影更加打動人心,以至于癡漢大叔信以為真呢?
因為《你的名字》不光只注重情緒,它在故事層面上,更貼近了人民群眾,而不是一味的情緒導向。新海誠把情緒和敘事做到了完美融合。雖然有點俗套,但講故事這碼子事兒只能靠套路啊,不按套路出牌就等于砸了老祖宗的招牌,與觀眾為敵。
《你的名字》相比較新海誠以前的作品來說,復雜的有點兒燒腦。平行世界、時空穿越、人與人的情感連接、男女身體互換的橋段、尤其是身體互換之后的情節,為故事增加了許多歡樂逗趣的氛圍。
依然是高中生的戀愛,但又不僅限于此。人與人之間的關聯才是這個世界運行著的唯一動力,一旦人與人失聯,那么整個世界都將毀于一旦。連接是人生、是時間,更是存在的意義。
人與人之間的相遇與其說是偶然,不如說是一種無法避免的必然。
也許我會忘記你的名字,沒關系,我一定會找到你,親口告訴你我的名字。
用愛意拯救世界,成為了電影宏大的主題,在這一主題的基礎上,依然是高中生懵懂的情感。遺憾和酸楚到最后變成了一個大團圓結局,觀眾一旦被帶入到那個情境當中去,不哭死你才怪。
有人說正是因為沒有辦法超越吉卜力,所以新海誠干脆下決心去做一部中學生、高中生甚至笨蛋都能看懂的電影。現在好了,他成功了,笨蛋們不僅看哭了,還學著電影里的人到街上找人搭訕,《你的名字》就是這樣一部給笨蛋們看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