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大會觀后感200字一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在近日的“中國古詩詞大會”上,16歲高顏值少女武亦姝憑借出色的古詩詞底蘊和 “飛花令”表現走紅,答題時嫻熟優雅的她,被網友們感嘆“滿足了自己對古代才女的所 有想象。”
“中國人的詩心一直在,但需要被激活。”誠如《中國詩詞大會》嘉賓、中央民族大學副 教授蒙曼所說,詩詞之所以美,在于它承載著作者的人生閱歷。因此讀詩不僅僅是讀詩, 更是讀人,是讀心。
*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 日前正式公布,這也是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專題闡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作。 在答記者問時,發言人表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 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
生活是草蛇灰線,伏延千里,詩意也是。在問答網站知乎上,一位網友關于“為什么要讓孩子從小讀詩歌”的問題下,得票數最高的答案是這樣說的: 你是愿意孩子從小讀“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這樣流轉纏綿的詩句,還 是讓他跟著廣場舞一起唱“蒼茫的天涯是我的愛”?你是希望他的童年記憶是“芳草鮮 美,落英繽紛”,還是“叫姐姐一聲美女,姐姐就給你糖吃啊”? 生活在當下的我們,為什么要讀詩?當你處于相似的情景下,忽然想起一句早已爛 熟于心的詩,觸發了共情的鈕,才能懂得詩詞之美。而這一切的基礎是,至少你“讀過”。
當看到春天芳草初生,才會明白什么是“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夏日湖邊納 涼,看風乍起,才會感慨“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畢竟如歌中所唱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雖然我們的生活日漸浮躁喧囂,好在,詩還活著。
詩詞大會觀后感200字二
似乎從剛掌握語言開始,我們就在讀詩,“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這些大概是大多數人的啟蒙詩詞。那個時候的我們,也許并不明白自己所念誦之詩的意味,只覺得朗朗上口。我有時候也會想,我們為什么要品讀古詩文呢?在我看來,學詩固然重要,但它們最后不應該只成為我們年少時試卷上的分數。
“生命太短暫了,以至于我們只能選擇和那些偉大的書生活在一起”。列奧〃施特勞斯如此感嘆,好的詩句常被人形容如畫一般引人入勝,寥寥數字,既可表現“道是無晴卻有晴”的雨中美景,又可抒發“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煩憂,既可吟唱“人生自古誰無死”的悲壯,又可流露“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的釋然。從詩中,我們不僅僅為了獲得知識,更為了一種感動。那些打動無數先人的墨跡,今天依然令人動容,我想,這就是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所積聚的力量吧!
最近,在朋友的推薦下,觀看了中央電視臺播出的《中國詩詞大會》,查閱相關資料后了解到這是央視首檔全民參與的詩詞節目,節目以“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為基本宗旨,力求通過對詩詞知識的比拼及賞析,帶動全民重溫那些曾經學過的古詩詞,分享詩詞之美,感受古人的智慧,從中汲取營養,涵養心靈。在認真觀看節目之后,有如下一些領會感悟。
首先,地位高。《中國詩詞大會》是在新春佳節央視一套黃金時段首播,如此高調推出這一節目,充分體現了央視對我國詩詞文化的高度重視。節目由央視著名主持人董卿擔任主持,著名學者擔任點評嘉賓。央視此舉,對弘揚傳統文化、普及詩詞知識無疑是一件大好事,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又一次舞臺嘗試。
其次,形式新。《中國詩詞大會》在為數不多的詩詞類電視節目中匠心獨運,參賽選手下至7歲小女孩,上到花甲老翁,涵蓋了大學生、中學生、警察、教師、外國人等,各類詩詞達人集聚一堂,場面十分震撼,體現了一全民參與的宗旨。每位上臺選手與“百人團”同時聽題答題,最后以擊敗百人團的人數為選手分數,從而選出擂主。這場形式上頗有創新意味的詩詞“比賽”活動,帶給了我們一場難得的詩詞視聽盛宴和國學享受。
再次,手段妙。《中國詩詞大會》做到了宏大主題微觀表達,抽象主題具象展示。它一方面運用舞美、動畫、音樂等視聽技術手段,對演播室進行360度意境營造,讓詩詞在演播室中“活”起來;另一方面精心設計嘉賓解讀環節,讓“冷”知識在“熱”背景中復活。
最后,選手強。參賽選手身份不盡相同,但依然是臥虎藏龍,人才輩出。最讓人吃驚的當屬第一位出場選手、
剛滿七歲的女孩李尚榮,一個二年級的小學生敢來面對百人團的挑戰!但李尚榮真的沒有讓人失望,她一路過關斬將,沉穩答題,落落大方、出口成章的氣勢一下就震住了所有人,就連康震老師都對她的詩詞儲備量贊嘆有加,面對這個小才女,我們這些碌碌無為的老觀眾如坐針氈,汗顏自愧。還有最讓人嘆服的,要數首期節目中來自四川的無臂小伙彭超了,首次亮相答題奪得擂主,被稱為“古詩詞學霸”。就是他,幼年失去雙臂,連續兩次參加高考,去年以603分的成績被四川大學法學院錄取,節目主持人董卿在聽了彭超的故事和他用腳參加高考取得高分后,給出了一個大大的贊:“你很棒,你站在這里,用一種樂觀和堅韌的態度面對你的人生,給了很多人鼓勵”。我想,“胸藏文墨懷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大概就是在形容他們這樣的氣質吧。
這樣的一檔節目,也許不能助我立馬成為詩人,但它可以帶我體會最經典的中華詩詞風范。閑暇之余,若能陶冶心靈,豈不妙哉?
最后奉上電影《死亡詩社》里對詩的詮釋:“我們讀詩、寫詩不是因為好玩,而是因為我們是人類的一分子。而人類是充滿激情的。沒錯,醫學,法律,工程,商業,工程,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撐人的一生。但詩歌,美麗,浪漫,愛情,才是我們活著的意義啊。”
愿我的生活,常有詩相伴。
詩詞大會觀后感200字三
4,5歲的時候,媽媽就叫我背唐詩。不覺得痛苦,詩詞押韻,和兒歌差不多,“粒粒皆辛苦”,“上山打老虎”,也分不出高下。背著玩就是了。
慢慢地,就長大了。
春天,看到了盛開的桃花,突然明白什么是“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夏天,跟爸媽去湖里玩,小舟在荷葉中穿過,知道了什么是“接天蓮葉無窮碧”,什么是“水光瀲滟晴方好”。
秋天,過了天高云淡,就是涼風乍起,梧葉票黃,知道了什么是“老樹呈秋色”,什么是“苒苒物華休”。
冬天,西風凜冽,天空陰沉,行人都急匆匆的奔走,到了家,烤了爐子,外邊洋洋灑灑的下起了雪。知道了什么是“晚來天欲雪”,什么是“紅泥小火爐”。
背的那些詩詞,像是看不懂的畫面,存在心里。一天,遇到了某個風景,某份心情,就忽然明白那首詩,那句詞,那幅畫。那種感覺,是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它是如此恰當,以至于無法其他的詞語形容。記住了詞,記住了景,也記住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