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電影第一大案觀后感
4月19日,固始縣統計局組織黨員干部在縣委會堂觀看了反腐電影《第一大案》,該片以新中國成立初期劉青山,張子善案件為藍本,講述了為新中國成立浴血奮戰的戰士在和平年代淪落為人民唾棄的貪污犯的故事。看后感觸頗深、受益良多。
影片以八路軍團長劉青山帶領部隊與日軍英勇奮戰的場景展開,為了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不怕流血犧牲,即使身負重傷也堅持抗戰到底。新中國成立后,黨和人民給了他一定的地位和權力,居功自傲、奢靡之風在他心中逐漸蔓延,放松對自己世界觀的改造、宗旨意思淡薄、革命意志消沉,經不住金錢、權欲等糖衣炮彈的襲擊,從生活作風的墮落到巨額貪腐,一步步走向罪惡的深淵,最終在人民的唾棄聲中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電影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個半小時,但教訓卻是深刻的。大家一致認為:無論是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時期,不管誰過去的功勞有多大,只要他做了對不起黨、國家和人民的事,都要受到懲罰。我們每一位中國共產黨人都要牢記黨的宗旨,時刻保持謙虛謹慎、高效務實、廉潔從政的工作作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影片有令人警醒的話語,有值得學習的做法,有引以為戒的事件。當我們遺憾于劉青山、張子善的行徑時,影片中陳懷邦的做法讓我們受益匪淺。在反特行動中,當他知曉了劉青山、張子善的秘密,并沒有因舊時情誼而放棄內心所在追求的正義,而是秉公執法,選擇了忠誠于黨紀國法,忠誠于人民。
黨的作風建設、反腐倡廉永遠在路上。新形勢、新任務向我們提出了新的挑戰和更高的要求,作為公職人員,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黨風廉政建設的有關政策方針,自覺遵守黨紀、國法和政治規矩,加強思想作風、工作作風、生活作風建設,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底線,做廉潔自律的模范。
篇二:電影第一大案觀后感
看《第一大案》之前,我和很多人的想法一樣:我一個工薪階層的平頭小百姓,“貪腐”二字,距我十萬八千里呀!可隨著大銀幕上革命功臣劉青山從再不吃“硌牙的窩頭”開始,一步一步滑向了貪腐的深淵,再難回頭。思細恐極。
設身處地來想,如果你在那種情況下,會不會也堅守不住原則的底線?放眼各行各業的所有人,哪怕只是一個小公務員,從“吃請”一頓大魚大肉開始,從一次違心的話語開始,可能就會慢慢偏離正確的人生航向……君不見,社會上也出現諸多新時期的“劉張案”:為了巨額利益為贗品做鑒定的文物專家,暴雨來臨經不起一次洪峰的“豆腐渣”工程,甚至違背良心注射各種添加劑防腐劑的、送往“下一代”嘴里的食品……每一行、每一業、每個人,其實都面臨著“貪腐”的考驗。
如果,影片中“那一類”人是你,是你身邊的他,是你的親人和朋友,你會怎么做?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看完《第一大案》,浮躁的心變得格外沉重。堅硬如鐵,也會在潮濕的水汽、在陰暗的雨露下變得銹跡斑斑,何況有著七情六欲的普通人?《第一大案》,為自己,為所有的人,敲響了警鐘!
篇三:電影第一大案觀后感
建國初期,轟動全國的劉青山、張子善盜用公款大案,被稱為新中國第一大案。劉、張二人由人民的功臣、黨的高級干部蛻變成歷史罪人的過程,深刻地表明了作為執政黨保持清正廉潔、堅決懲治腐敗、嚴明法紀的極端重要性。
切莫居功自傲。劉青山、張子善都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老黨員,在戰爭年代出生入死,立過功績。但革命勝利執掌政權后,卻認為自己征戰多年,勞苦功高,該享受一下了,于是便濫用職權,驕奢揮霍,終于墮落為罪犯,讓人感觸頗深。今天面對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巨大成績,更需牢記歷史教訓,保持清醒頭腦,在誘惑面前把好自己的關,清清白白做事,堂堂正正做人。有以下三點感受:
一要謹慎。此處謹慎并非指做人做事唯唯諾諾,小心翼翼,而是要在大膽開拓事業的同時,處事交友要謹慎,特別是在一些金錢物質利益方面,要做到慎獨,慎微,慎初。慎獨,即在無人知曉之時,也要守住自己的防線,不能存僥幸心理,慎微指不能因情節輕微而對自己有種放松心理,慎初是從劇中看,許多人交代第一次收受賄賂巨款后人情難卻,越走越偏,最終走上不歸之路,因此要潔身自好自覺杜源。
二要知足。做為一名共產黨員,事業要有不知足的追求,而在個人物質待遇方面,要有知足常樂之心。
三要修身。古人云:修身、齊字、治國、平天下,作為共產黨員修身應該是第一位的,良好的自身修養是干好事業的基礎。
當前的社會是開放的社會,而執政黨的廉潔是關乎中華名族的前途命運之大事。黨員如何在開放的社會中把好自身廉潔關至關重要。我想,作為一名黨員干部要以高度的政治敏感性,正確對待個人廉潔問題。最近一名經濟學家上書中央:現在中國經濟發展迅速,而貧富差距乃至腐敗之勢趨重。經濟發展與腐敗在賽跑,一但腐敗增長迅速超過經濟發展速度,一但國際形勢突變,執政黨能否以自己勤廉的形象和親和力,帶領全國人民同舟共濟所以作為我們每一個黨員干部更要防腐拒變。修身養德,以高標準要求自己,進一步提高黨的影響力和凝聚力,進一步提高自身在社會上的親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