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19 觀后感
這是一段怎樣的歷史?這是怎樣屈辱得像蟲子一樣走過的一百年?中國人,在近代史上,能算得上是“人”嗎?我們咬緊牙關,我們忍辱偷生,四萬萬中國人,鍛煉出了多少中華之魂,磨礪出了多少華夏脊梁?
電影《我的1919》通過中國外交使團在“巴黎和會”上,拒簽“凡爾賽和約”的歷史事件,生動展示出80年前中國外交風云,謳歌了中華民族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和蓬勃高漲的愛國激情,同時也揭示了”弱國無外交”這樣一條真理。影片著重表現和描寫;顧維鈞作為中國政府全權代表,在“巴黎和會”上維護國家尊嚴、保衛中華民族權益。拒簽“凡爾賽”條約的光輝偉績和肖克儉為國為民請命、抗爭帝國主義列強的感人肺腑的歷史故事,真實地再現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國際社會和國際關系。
影片充分表現了作為“弱國”的中國,在列強的國際社會中討回正義,討回平等是何等的艱難。但是,中國終于挺起胸膛,第一次面對列強說:不!從此開始了中國上世紀新的篇章,是中國人民覺醒而奮起的出彩華章!
“弱國無外交”,又一次被提到了案上,這是飽含悲痛的五個字,這是深刻烙印在從近代開始所有中國人心上的字。我們必須時刻記住,一刻不忘,世世代代都要銘記!
因為,我們為了這五個字,失掉了多少領土,失掉了多少白銀,失掉了多少自尊,失掉多少中華好兒女……我們付出的太多太多,我們不能也不要重蹈覆轍,悲劇性的歷史,就堅決地讓它永遠留在昨天吧!
“弱國無外交”,告訴我們國強才有說話的權利,說話才能有被聽見的權利。當時的中國從官到民,從內到外,從陸征祥這樣的高官到顧維鈞這樣的青年外交家,從肖克儉這樣的熱血青年到梅這樣的巾幗志士,有如此眾多的仁人志士,為什么中國還是如此任人宰割?就是因為當年的中國,是一個誰也可以來分一杯羹。誰也可以隨意踐踏一腳的國家。
那么,即使有顧維鈞在“巴黎和會”上如何精彩地運用他特有的機智,幽默,巧取,以一塊懷表怒嘲日本代表,如何以他的個人才華和人格舌戰群敵;以及肖克儉如何如何奔走呼號,聲嘶力竭,如何壯酬國、慷慨赴死……在世界強權政治的大環境下,在西方帝國主義列強的絕對優勢前提下,通通都顯得蒼白無力了。
一顆再尖銳的沙礫,又怎么能敵得過一塊堅固而巨大的石頭呢?
我的1919 觀后感
《我的1919》令我一頭霧水。主要在于對一個問題沒有理清頭緒:顧維鈞從掙扎著痛苦著要不要簽字,到最后慷慨陳詞,堅決拒簽??這中間的轉變到底是怎么發生的?
僅僅從我個人這個觀眾的角度來看,這部影片給人的感覺就是,有英雄主義歷史觀的傾向。但是,從某種程度上,我覺得這種傾向有一定的真實性,這又與我們一直所學習的群眾歷史相違背,二者一對立,影片就有了趣味性 ??因為我們遠在2011,所有的斗爭、燃燒、鮮血,都只是小小屏幕里的熱鬧。
那么,顧維鈞到底是怎么下定決心拒簽的呢?
愛國?這個理由似乎不太充分,作為一個必須遵循列強所制定的國際法則的中國外交官,他無時無刻都體現著冷靜與理智。“外交事務很復雜,你們無法理解。”他的愛國之心,體現在勇氣和責任感上。當陸徵祥這個看起來洋化的人,跪在天父面前祈禱精神上的寧靜,在比利時夫人的溫柔中需找安慰,最后狼狽地逃離法國的時候,顧維鈞的形象就開始高大了。骨子里同樣是中國人,陸徵祥體現的是所謂的“良心”,不敢背負千古罵名,而顧維鈞則是需找解決之道,縱使一切現實條件都處于劣勢。但是直到簽字的前一刻,這種愛國依然被埋得很深,深得無法作為拒簽的理由。
那么是五四運動的作用嗎?這個理由最符合高中課本的描述:“五四運動取得了一定勝利??罷免、釋放、拒簽”。然而看看大洋的這一邊,優雅的法國,列強們并不關心中國的一派如火如荼,他們所作的就是權衡利弊,然后“出賣”而已。那么中國的外交官呢?陸徵祥反復強調他們是為北洋政府做事的。北洋政府呢?一次次地下達指令:“要與各國共同協商”、“切勿直接與日本討論青島問題”、“顧維鈞的言辭讓政府不滿意”……知道最后,北洋政府依然沒有對拒簽有任何的指示。五四運動似乎未能給北洋政府施加足夠的壓力。
是肖克檢的犧牲嗎?肖克檢的作為是如今的大多青年無法理解的,用一個很容易聯想的詞來形容:偏激。細想一下,所謂偏激,只不過是熱血的一種副產品而已。能夠為了民族大義拋頭顱灑熱血,果斷撇下妻子的人??這種人才能那么全身心地投入“喚醒人民”的事業。不知道肖克檢生命的最后一刻,是否有想過自己的生命能換取怎樣的籌碼?他血紅的眼里,充斥著一種狂熱,深陷那種極端的宗教分子在自爆之前的滿足中。無論如何,對于自己做不到的事,人們總是欽佩的。他燃燒了自己的生命,一如點亮在自己墓碑前的白色蠟燭。持著蠟燭的顧維鈞心里是怎么哀痛,然后怎么權衡的,觀眾不得而知。
我的1919 觀后感
影片詳細地描述了那段歷史和那次中國人不會忘記的失敗的經歷。它讓我們對那段歷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
影片的主人翁顧維鈞,一個年輕、英俊、靈敏和機智的外交官。他的身上似乎擁有一切優秀的品質,而他所做的一切都足以證明他是一個無可非議上午愛國青年。為了爭取中國在巴黎和會上擁有五個席位,他在法國總理克里孟俊面前表現的不卑不亢,深受克里孟俊的賞識,在面對大國的刁難(要求中國代表團在下午三點前簡述自己在山東問題上的觀點,而他們接到通知時已將近2點)時,他頂著國內政府的壓力,發表了激情洋意的演說斬釘折鐵的指出:“中國不能失去山東,就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使得在場的每個人都震驚并贏得了全場的掌聲。但顧維鈞背后有一個軟弱的政府,盡管他再出色、再有才華橫溢,他都不能為力,也不能改變中國失利的局面。在這種情況下,早已不是一個外交官艘能左右局面的了。盡管,外交失敗顧維鈞依然用他的行動來捍衛祖國的尊嚴和利益,即在沒有接到國內政府拒絕在和會上簽約的明確指示下,他拒絕在和會上簽字。這是要在多大的壓力下才能完成的啊!這就足見他是一個愛國的青年了。
與顧維鈞相對應的另一個人,他的好朋友肖克儉,一個不折不扣的愛國主義者。他都屢次領導工人罷工,為爭取山東權利和廢除“二十一條”,他領導巴黎華人游行示威。但情況是不如他艘愿的越來越糟糕??外交失敗,為抗議巴黎和會的簽訂,他在凡爾賽廣場自焚。他把自己的滿腔熱情奉獻給了他深愛的祖國。他的行為深深的震撼著我,我清楚的感受他的愛國熱情。相對于顧維鈞,他的愛是激烈而又直白的容易引起無數的愛國者的共嚀。他們兩都是用自己的方式和手段來表達對祖國的愛,其實是殊途同歸。
影片中顧維鈞說了一句很經典的話:’弱國無外交。“是啊!?一個國家不強大,那么你在外交上是沒有優勢的。所以,我們要努力學習知識,用科學來強大我們的國家。我們要有豐富的知識與愛國的心,才能在復雜多變的國際事務中堅定不移地站在維護祖國利益,捍衛祖國尊嚴的立場上。我們要奮發圖強不要讓第二個巴黎和會再出現在中國。
我的1919 觀后感
“山東是中國文化的發祥地,中國的圣人孔子和孟子就誕生在這片土地上。孔子??猶如西方的耶酥;山東是中國的,無論是從政治軍事還是經濟文化上,中國不能失去山東,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這一從歷史、人文、主權、經濟等諸方面闡明中國必須收回山東的嚴正立場被譽為“中國外交史上的一次經典的發言載入中國外交史冊”。而他頂住列強和本國政府的壓力,拒絕在和約上簽字,則被歷史學家譽為“中國近代外交史上畫下最光輝的句號”。毛澤東同志生前也曾說:“我很敬佩顧維鈞先生的外交才華和為人”。
既然中國有從陸征祥這樣的高官到顧維鈞這樣的青年外交家,從肖克儉這樣的熱血青年到梅這樣的巾幗志士,有如此眾多的仁人志士為什么中國還是如此任人宰割?我們這個曾經強盛的民族在那些列強軟弱了太久太久了,“你們究竟憑什么,憑什么把中國的山東給日本人?”就在這一年憤怒了的中國人第一次向列強說不!我們開始了新的歷史篇章。
如今的中國早已走出了“弱國無外交”的陰影,在我們能在國際上以大國姿態行事的時候,我們不應該忘記,中國外交的先行者浴血開路的那段悲愴的歷程,我們要銘記歷史,刻苦奮斗,強盛祖國。
我的1919 觀后感
1919年,正是國內動蕩,外交緊張,英雄輩出的年代,李大釗、聞一多、魯迅以及數不勝數的偉大思想家或政治家出自這個年代。可影片中的顧維鈞還有另一過人之處----雄辯。電影開始不多久,顧維鈞剛來到大使館就隨陸征祥總長就中國席位一事與法國總統克里孟梭進行秘密會晤,當時,顧維鈞的不卑不亢的態度,嚴厲堅定而又不至于咄咄逼人的話語,將他在外交上的天才展露無疑,克里孟梭也對他十分賞識,可中國終究只有兩個席位。辯論會上,顧維鈞利用日本外交官的丟失手表,發表了一場慷慨淋漓的演講,動人心,鼓壯志。“你們日本,在全世界的面前,偷了整個山東省,山東省的三千六百萬人民,該不該憤怒呢?四萬萬的中國人該不該怒呢?……中國人不能失去山東,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句句熱烈澎湃的話語,讓各國議員無不在下面交頭接耳,點頭默嘆。
亂世多英雄,英雄多磨難。堅定正義的的顧維鈞卻多次遭到同伴的誤解,辯論會后,他的同伴都說他太氣勢逼人,鋒芒畢露,不懂得外交方法,偷竊牧野男爵的手表,費大國風范。可有誰能體會他的苦衷,每逢重任,所有人都把重任推給顧維鈞,都怕承擔不了責任,唯有顧維鈞單槍匹馬在各國領導面前代表中國談判、會晤,為山東問題而努力。顧維鈞的好友肖克儉也在責怪顧維鈞,說他懦弱無能,說談判無法解決問題。顧維鈞沒有一個知己,沒有一個支持者。僅靠一己之力,終究無法挽回。最終顧維鈞大義凜然的沒有簽下辱國的凡爾賽合約。
外交關系永遠是政治上最具有難度的題目。現金,雖然社會較為安定,但外交并不順利,與美國,與日本…中國與許多國家之間都存在隱秘的問題,或因為領土,或因為資源,或因為歷史,數不盡的原因,數不盡的問題。
1919年的事件有著重大的意義,在外交、軍事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啟示,決不能盲目動用軍事力量,除非屬于自衛,再動用軍事力量之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在國際上,外交事務上,定要謹慎,不卑不亢,因為這不是個人恩怨,一個人代表的是一個國家。
顧維鈞的事例值得我們思考,到底應當如何處理外交事務?很可惜,外交多變,沒有永恒的定論。不論怎樣,我們都應學習顧維鈞,遇事冷靜,熱愛祖國,讓中國在新世紀的競爭中取得勝利。
我的1919 觀后感
電影《我的1919》通過中國外交使團在“巴黎和會”上,拒簽“凡爾賽和約”的歷史事件,生動展示出80年前中國外交風云,同時也說明了”弱國無外交”這樣一條真理。影片著重表現和描寫;顧維鈞作為中國政府全權代表,在“巴黎和會”上維護國家尊嚴、保衛中華民族權益。拒簽“凡爾賽”條約的光輝偉績和肖克儉為國為民請命、抗爭帝國主義列強的感人肺腑的歷史故事,真實地再現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國際社會和國際關系。
影片充分表現了作為“弱國”的中國,在列強的國際社會中討回正義,討回平等是何等的艱難。但是,中國終于挺起胸膛,第一次面對列強說:不!從此開始了中國上世紀新的篇章,是中國人民覺醒而奮起的出彩華章!
“弱國無外交”,又一次被提到了案上,這是飽含悲痛的五個字,這是深刻烙印在從近代開始所有中國人心上的字。我們必須時刻記住,一刻不忘,世世代代都要銘記!
那么,即使有顧維鈞在“巴黎和會”上如何精彩地運用他特有的機智,幽默,巧取,以一塊懷表怒嘲日本代表,如何以他的個人才華和人格舌戰群敵,在世界強權政治的大環境下,在西方帝國主義列強的絕對優勢前提下,通通都顯得蒼白無力了。
我們都應該向前進。憤怒解決不了任何問題,那只能夠盲目的麻痹自己。死亡也解決不了問題,那只是懦弱的表現。創造,拿起手中的工作。因為我們在推動這個社會!
通過這部電影,我感受到中國人民赤誠的愛國之心,也感受到“落后就要挨打”“弱國無外交”。中國在巴黎和會上失敗了,它會永記在我們心頭。“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它更激勵我們發憤圖強,學習更多知識,長大為祖國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