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梅森全新創作的這部《人民的名義》,首次涉及到副國級領導干部的貪腐問題,大大突破了這類題材以往“寫到副省級為止”的紅線,成為當今最大尺度。下面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2017電視劇人民的名義觀后感,歡迎閱讀!
2017電視劇人民的名義觀后感(一)
由導演李路執導,張豐毅、陸毅、高亞麟等演員領銜主演的當代現實主義政治題材劇《人民的名義》是李路和高亞麟的第三次合作,而高亞麟此次則是以《人民的名義》總出品人和演員的雙重身份與李路聯手。
高亞麟和李路的第一次合作追溯到2009年李路執導的家庭情感劇《老大的幸福》,該劇由范偉、高亞麟、孫寧主演。初次的合作便碩果累累,讓兩人一見如故,高亞麟坦言:能夠進入李路的“幸福劇組”感到很幸福,我這個人閑不住,一有空余時間就要找李路探討劇本,恰巧李路要求拍攝團隊養成每天開創作會的習慣,正合我意,這也是讓我在劇組中幸福指數飆升的重要原因。而李路在談到高亞麟時則表示:作為一位身兼編劇、導演、演員的多面手,高亞麟低調謙虛并對待工作的認真敬業沒有絲毫怠慢,這是讓我最欣賞和佩服他的一點。,李路執導的都市情感劇《坐88路車回家》再次邀請到高亞麟,兩人的第二次合作更是默契十足。
2015年高亞麟從南京演出完話劇搭上回京的高鐵,車廂偶遇李路,二人閑談期間聽聞李路正在籌備的新戲正是由自己仰慕已久的著名編劇周梅森老師親手執筆,十年磨一劍精心打造的反腐力作《人民的名義》。該劇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出品,萬事俱備,只差資金的注入,高亞麟本著對周梅森老師的信任,對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的敬意,對李路導演的友情,在劇本一眼未過的情況下當場拍板決定資金缺多少,自己就出多少,并且親自組織發行。高亞麟李路共同擔任制片人并肩戰斗,完成了兩人的第三次合作。
在《人民的名義》拍攝期間,導演李路幾乎每天只休息三個小時,除了拍戲李路一直關注中國的政策發展,了解反腐斗爭的狀態,以求在人性、人心的把握上就更加準確。
2017電視劇人民的名義觀后感(二)
一位國家部委的項目處長被人舉報受賄千萬,當最高人民檢察院反貪總局偵查處處長侯亮平前來搜查時,看到的卻是一位長相憨厚、衣著樸素的“老農民”在簡陋破敗的舊房里吃炸醬面。
當這位腐敗分子的面具被最終撕開的同時,與該案件牽連甚緊的漢東省京州市(虛擬地名)副市長丁義珍,卻在一位神秘人物的暗中相助下,以反偵察手段逃脫法網,流亡海外。案件線索終定位于由京州光明湖項目引發的一家漢東省國企大風服裝廠的股權爭奪,牽連其中的各派政治勢力卻盤根錯節,撲朔迷離。
漢東省檢察院反貪局長陳海在調查行動中遭遇離奇的車禍。為了完成當年同窗的未竟事業,精明干練的侯亮平臨危受命,接任陳海未竟的事業。
在漢東省政壇,以漢東省省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高育良為代表的“政法系”,以漢東省省委常委、京州市委書記李達康為代表的“秘書幫”相爭多年,不分軒輊。新任省委書記沙瑞金的到來,注定將打破這種政治的平衡局面,為漢東省的改革大業帶來新的氣息。
《人民的名義》絕不僅僅是一部反腐小說,而應該是廣義的政治小說,是對中國目前政治生態的寫照,很多都是生活中發生的。
通過《人民的名義》反腐倡廉電視劇,我們清楚地看到這些落馬官員無視黨紀國法,目無組織紀律,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手中權力去中飽私囊,滿足私欲,嚴重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破壞了黨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敗壞了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干擾了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使國家財產和人民利益遭受了重大損失,最終受到了法律的懲處。警示教育片以案說紀、以案說法,觸及靈魂、震撼心靈,使大家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廉潔從政教育,大家觀后感慨良多,既為那些“臺上領導”一下子變為“臺下囚”感到遺憾,也為黨內清除了一批“蛀蟲”而慶幸,并一致認為,在領導、黨員干部中深入開展反腐倡廉警示教育非常必要,通過反腐倡廉教育的不斷深入,進一步增強黨員領導干部的拒腐防變能力,讓拒腐防變的意識入心入腦,從心靈深處受到觸動、得到啟迪和教育,對推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斗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收看《人民的名義》的同時,我一直在想,“清官”和“貪官”之間有何質的區別?
首先,他們的人生追求不同。“清官”有著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他們能“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他們的宗旨,國泰民安、國富民強是他們的追求。而“貪官”不同,他們追求的是富裕的物質生活。一心想著自己的小家。以不正當手段斂財作為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他們追求的是虛名實利。
其次,他們思想、立場不同。“清官”清楚意識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自己手中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應盡力為人民利益著想。他們一身正氣,大公無私,真正為人民辦實事、辦好事。正因為他們心中裝著人民,所以立場堅定、頭腦清醒,能抵制各種威逼利誘。而“貪官”則相反。他們誤認為手中的權力是自己奪來的。可以為所欲為,可以假公濟私,可以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更不用說各種誘惑了。
通過這次觀看反腐警示教育片,再次警示我們:
一、要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
通過反腐倡廉的正面激勵教育和反面剖析教育,時時刻刻用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用政策法規約束自己,用道德規范衡量自己,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以“吾日三省吾身”的精神,查找差距與不足,提高覺悟。在思想上筑牢信念大廈的根基,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才能抵御住各種腐朽思想的侵蝕,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二、要慎重使用權力,嚴格遵章辦事
黨員領導干部必須明白,權力是誰給的,手中的權力應該為誰謀利。要不斷加強作風建設,做到警鐘常敲,時刻不忘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常修為政之德、 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只有這樣,才能經得起金錢的誘惑,永葆共產黨員、人民公仆的本色,真正做到廉政、勤政、優政。
三、要注重加強個人自律意識的培養
要防腐拒變,自律是關鍵。個人的廉潔主要來自自律,自覺遵守黨紀國法和社會公德。現實生活中,誘惑種種,稍有不慎,就會思想錯位,行為出軌。輕者蒙人生污跡之羞,重者受身敗名裂之辱,害人害己,悔之莫及。要拒絕腐敗,抵御腐敗,唯有管住自己,這就是防范在前的自律,也是摒棄僥幸,實實在在的規范修身。堅持自重、自警、自省、自立,保持一身正氣,保持共產黨員本色。
四、注重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設和落實
注重教育內容的針對性,堅持教育方式的多樣性,保持教育工作的持久性四個方面入手,切實提高反腐倡廉教育的實效性。未雨綢繆,形成“不去為”的教育機制;建立嚴格的規章制度,形成“不能為”的防范機制;培養廉潔為榮、腐敗為恥的風氣和氛圍,形成“不愿為”的自律機制;嚴肅查處違紀違法行為,形成“不敢為”的懲戒機制。
我們在工作中,時常也會遇到各種誘惑,我們應該牢記前車之鑒,提高自身修養,拒絕貪腐。
2017電視劇人民的名義觀后感(三)
被業界譽為“中國頂級政治劇標桿”的重磅巨制《人民的名義》近期在湖南衛視2017年推介會被作為重點劇目隆重推出,這部由周梅森編劇、李路執導的現實主義力作體現了*、新形勢下黨中央反腐倡廉的決心和力度,今日片方再次曝出群像版片花,浩然正氣呼之欲出。
周梅森、李路首次合作 情懷與擔當缺一不可
周梅森曾創作過《忠誠》《絕對權力》《國家公訴》等一系列收視口碑雙豐收、堪稱經典的政治劇,他的作品力求寫出“大中國”的故事,“有責任心的作家要拿起自己的筆,寫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寫下他們發現的這個時代,給社會提供一份觀察和思考”,體現著一份深深的關切和擔當。當初面對項目發起方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三顧茅廬”的誠意邀約,周梅森一開始是拒絕的,他認為超越自己最難,但也正是內心那份割舍不下的情懷令他蟄伏歸來,把積蓄十年的洪荒之力都使在這部《人民的名義》之中。而首次與周梅森搭檔的李路導演,同樣是個把控現實主義題材的好手,《老大的幸福》《山楂樹之戀》《坐88路車回家》始終保持了他關注現實、細膩深沉的風格特征,同時作為該劇的總制作人,李路表示自己當初看到前三集劇本就深受震撼并立刻決定投資該劇,這在“反腐劇”前景尚不明朗時需要極大的勇氣,李路認為現實主義題材植根生活、直面當下,既要具備思想深度、又要經得起推敲,創作上的難度之高超乎想象,從最初的設想一步步如履薄冰地孕育作品直到誕生,自己可以說是“脫了幾層皮”。因此編導演的超強集結,讓這一作品不僅先聲奪人,更加具備了長久播放、耐品耐看的絕對生命力。
“青春平臺”無縫對接“嚴肅題材”
作為一部重磅現實題材劇,《人民的名義》牽手主打“青春”的湖南衛視有些令人出乎意料,但是“青春平臺”如何與“政治大劇”實現無縫融合,這本身就足以勾起無數觀眾的好奇心。
古裝、玄幻、青春IP在近些年受到追捧,追逐90后、95后的“網感”也一度成為很多制片方的創作方向,但往往能夠引發強烈社會共鳴從而成為經典的大多數仍是貼近生活、觀照當下的現實主義題材。今年十月,八集專題記錄片《永遠在路上》播出以后,在全社會引起了很大的轟動效應并引發廣泛討論。《人民的名義》作為一部十八大后首部深度描寫反腐斗爭的文藝作品,具有很強的警示和教育意義,起到了積極引領大眾文藝創作方向的作用,之前首發的預告片憑借強烈的大片質感和劇情張力在網絡上備受年輕觀眾推崇。湖南衛視相關人員表示,該劇聚焦社會的多個維度,既具備諜戰的懸疑元素,同時也充滿很強的“職場戲”特征,而且包括陸毅、張豐毅、吳剛、許亞軍、柯藍、胡靜、張志堅、張凱麗、趙子琪、馮雷、丁海峰、李建義、李光復等40多位兼具“顏值”和“演技”擔當的演員集體飆戲也能牢牢鎖定年輕觀眾,觀賞性、社會期待值以及屆時播出時的全民參與度都會很高,因此對該劇未來的播出效果信心滿滿。
2017電視劇人民的名義觀后感(四)
“得罪千百人,不負十三億”,對于我們這個把“人民”二字銘刻于心的政黨來說,反腐敗永遠沒有劇終。
騎自行車上班,在陳舊簡陋的家中吃炸醬面,每個月給鄉下老母親匯300元生活費;然而在另一處隱秘的豪宅,壁柜里、床上、冰箱里,卻塞滿了一沓一沓的現金,總數超過2.3億元……最近熱播的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一開篇,就為我們勾勒了這樣一個腐敗官員的“兩面人生”。反腐決心之強、貪腐為害之烈,通過視聽語言呈現,讓人尤覺震撼。
“厲害了,我的‘人民’!”《人民的名義》甫一播出,便收獲觀眾熱情的點贊。除了跌宕的劇情、精彩的表演,更重要的原因還在于,它反映著當前中國反腐敗斗爭的實踐,回應著反腐敗的民心所愿。文藝當與時代同行,黨的十八大以來,反腐敗成為中國政治舞臺的重要內容,也成為牽動人心的時代命題。
電視劇中觸目驚心的貪腐畫面,是驚心動魄的反腐敗斗爭的藝術再現。在調查武長順案件期間,舉報人到中央紀委接受約談,為避免被打擊報復,一路竟換了三次車牌;白恩培放任妻子搞權錢交易,事發后,僅僅清理從白家查獲的紅木、翡翠、玉石等藏品,辦案人員就花了十幾天時間……少數人的腐敗行為,甚至讓編劇周梅森感嘆,“遠遠超出了一個作家的想象”。立足于反腐實踐的影視劇,可以讓觀眾對反腐有更多了解,也有助于更好地營造反腐的社會氛圍。
“我不干好事也就罷了,我還干這么多的壞事,就自己感覺到自己簡直是不可饒恕”“錢財有什么用,錢財沒有使我心安理得,反而讓我罪孽深重”,這是落馬官員朱明國、魏鵬遠的懺悔。但到要承擔后果時才幡然醒悟,一切已為時晚矣。女縣委書記袁菱落馬后,常常回憶昔日在大學工作時的生活。她始終記得,夏天的時候,一家三口省吃儉用買了個空調裝在9平方米的書房,全家擠在空調前吃飯,其樂融融。可如今,這樣的日子再也不會有了。“一人不廉,全家不圓”,濫用權力帶不來幸福,不義之財給不了心安,很多人看不透這樸素的道理,最終只落得“樹倒猢猻散”。
隨著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持續推進,人們對反腐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入。“老虎”“蒼蠅”一起打,讓反腐敗只是一陣風、走過場等觀點不攻自破;對侵蝕百姓利益之舉堅決打擊,讓老百姓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越來越多的領導干部及其家人意識到,清廉是最好的“護身符”,經常扯袖子、咬耳朵、敲警鐘才能“治未病”。朱明國承認,“這一步邁出去之后,你沒有外力的強制和組織上的干預,靠個人不容易停下來”。從這樣的意義上講,反腐是緊箍,更是保護。雷霆的行動、強力的震懾,助推了政治生態好轉,正如周梅森所說,“改善土壤,改變政治生態,理順關系,讓能干的人得以發揮,讓正氣得以張揚”。
反腐敗永遠在路上。當前,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但要真正實現“不能腐”和“不想腐”,還要依靠思想建設和制度建設繼續推進。“得罪千百人,不負十三億”,對于我們這個把“人民”二字銘刻于心的政黨來說,反腐敗永遠沒有劇終。以人民的名義,是反腐的動力,更是反腐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