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審判》的意義在于揭露了日本的罪行時,更重要的是伸張正義,呼吁和平。下面是抗戰題材電影《東京審判》觀后感范文,快來圍觀吧。
抗戰題材電影《東京審判》觀后感一:
今年是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西安客車車輛段團委組織新工觀看了抗日革命電影《東京審判》。78年前的今天,日本軍國政府發動“七七事變”,對中國開始了全面入侵。也正是從這天開始,我國軍民奮起反擊,進行了長達8年的全面抗戰,最終取得偉大勝利。在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的當今,我們隆重紀念這場中國人民捍衛國家獨立和民族尊嚴的英雄壯舉,是為了銘記歷史,反思教訓,總結經驗,永葆和平。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振興的重大轉折點,為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國奠定了重要基礎,為世界各國人民奪取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爭取世界和平的偉大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中國共產黨用馬列主義指導中國革命實踐過程中,共產黨人的崇高政治追求與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有機融合,具有鮮明的實踐性,是中國共產黨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生動體現。今天的我們要牢固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自覺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真正做到一身正氣、一塵不染,以共產黨人的高風亮節和人格力量影響和帶動群眾。要始終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終保持共產黨人的高尚節操,加強黨風廉政建設保持共產黨員本色,知榮辱、講正氣、樹新風,做到“出淤泥而不染”自覺抵制各種腐朽思想、生活方式的侵蝕,筑牢拒腐防變的堅強防線。
《東京審判》講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由,中、美、英、蘇、澳、加、法、荷、新、印、菲、十一個國家組成的遠東軍事法庭對日本28名甲級戰犯進行審判。東京審判從1946年5月開庭,持續到1948年11月宣判終結,歷時兩年零七個月,共開庭880次,審判記錄共48412頁,有419人出庭作證,有779人書面作證,受理證據4300余件,判決書長達1213頁。最終把東條英機等7名戰犯送上絞刑架。規模超過了紐倫堡審判,堪稱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國際審判,也是二次大戰結束后世界上發生的重大政治事件之一。日本法西斯的種種罪行在審判中一步步被揭露。
我們要記住這場戰爭,更要記住這場審判。記住這場戰爭,讓我們明白,如今的幸福生活是來之不易的,是我們的革命先輩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他們值得我們永遠尊敬。記住這場審判,他讓我們懂得了只有國家強大了,我們才有在世界舞臺的話語權,國家的富強,民族的強大,我們在世界上的地位才能提升。
看完這部電影后我有很多感觸,現在我們不需要再像烈士們一樣拋頭顱、灑熱血,但作為一名鐵路職工,我們也應該為黨、為人民的利益鞠躬盡瘁,心系群眾、奮發進取、立足崗位、無私奉獻,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大興求真務實之風,實實在在的為廣大群眾服務。今天我們美好的生活是無數的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作為祖國的接班人,作為新一代的青年,生活在這和平的時代,沐浴著美好的時光,但我們也同樣不能忘記歷史,不能忘記恥辱,要謹記“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我們要以先烈為榜樣,增強知識,學好本領,才能真真正正地挑起建設祖國的大梁,才能把我們的中華民族那不屈不撓的勤勞的民族精神再次發揚光大,才能讓我們的祖國更加昌盛強大。
越是在鋪滿荊刺的路上,就越需要我們去開拓,越是困難的時候,就越需要堅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我相信,我們中華的未來是美好的,是騰飛的!
抗戰題材電影《東京審判》觀后感二:
前段時間李肇星先生來我校就愛國主義情懷問題做了個報告會,我有幸參加了那場報告會并產生了很多感觸,報告會結束后在課堂上又和同學們一起看了《東京審判》那部電影,所以這部電影的觀后感表達一下我的看法。
我認為這部電影是圍繞“梅教授”在面對各種關乎國家問題時的心理活動展開的。看完這個電影我的心理受到了很大的觸動,被“梅教授”的駐扎心底的愛國主義情懷,以及以檢察長為代表的向往和平正義的人的精神觸動。看這個電影是因為一開始便被深深的震撼,尤其是梅教授因為代表國家位次作斗爭時。
電影中還有一個細節被我銘記在心,日本人控訴原子彈傷害他們十多萬無辜的平民,但是他們在控訴之前,控訴時,控訴后就沒想過被他們殘忍傷害和殺害的百萬名中國人,沒有絲絲的懺悔。
試想如果不是他們的殘暴,如果不是他們的野心又怎會得到這種懲罰。他們不知悔改的態度,甚至最后檢察官問他們,他們一直堅持戰爭,把他們自己高舉的維護和平,追求和平的旗幟,親自踩到了腳下。我無法評定他們的人民,即使他們一直堅信日本軍官說的一切,即使他們不相信我們提供的成熟的戰爭期間所有的罪狀,他們確實是無辜的,因為他們的歷史就沒出現并描述過他們的罪狀,他們自己心里也有一種對自己國家的情懷。
抗戰題材電影《東京審判》觀后感三:
《東京審判》內容取材于二戰后1946年在東京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對日本28名戰犯的艱難審判過程,表現了中國檢察官展開的一場場思辨縝密的法庭論戰。該片由上海電影集團拍攝。電影雇用了來自11個國家的演員。導演高群書。
《東京審判》是由高群書執導,劉松仁、曾江、英達、朱孝天等擔任主演的歷史紀錄片。1946年,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在東京審判日本戰犯,該法庭由11個國家的11名法官組成。受中國國民政府的委任,以梅汝?為首的中國法官在大國利益主導的勢力擠壓下,奮力突圍,終于將以東條英機為首的七個戰犯送上絞刑架。電影劇情
1946年3月20日,受中國國民政府的委任,作為遠東國際大法庭的中國法官的梅汝?(由劉松仁飾演)飛抵東京。梅汝?攜同檢察官向哲浚(由曾江飾演)、倪征燠(由英達飾演)為代表的正義力量,勢要將日本戰犯送上絞刑架,給中國人民一個交代。然而法官們因審判因量刑的問題出現分歧,梅汝?據理力爭,終于以六比五的微弱優勢將以東條英機(星野晃)為首的七名戰犯處決。影片還穿插著《大公報》記者肖南(由朱孝天飾演)對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跟蹤報道,而且還有肖南與女主角和田芳子(由林熙蕾飾演)、拒絕接受戰敗的極端分子北野雄(由謝君豪飾演)三人之間的情感糾葛。電影中法庭的戲拍挺不錯,演員的表演出色,特別是老律師,說臺詞能做到咄
咄逼人、抑揚頓挫。(中國山東網)部分上海影評人認為這部電影成功地運用了大事件、小細節的藝術手法。(河南報業網-大河報)本片優點之一就是反省歷史的態度,它不是以狹隘的民族情感去增加彼此間的仇恨,而是以健康的心態去激發對民族自尊的熱愛,表達對和平的追求。(中國新聞網)無論從題材上,還是從藝術風格上,《東京審判》都堪稱是一種全新的嘗試。
電影中的歷史并非完全真實,有些部分過度夸大情緒卻略過關鍵談判的環節。(國際先驅導報)本片容易給人產生一個錯覺,好像東京審判審的就是電影里的幾個人,力度不是很足夠。除了影片中受審的幾個人,還有許多乙級、丙級戰犯受審,這些其實應該在影片結尾的字幕中提及。狹隘的民族主義情緒要不得,正視歷史,就是尊重今日的和平。(中國山東網)全劇將故事空間局限于審判庭、小酒館產生的狹窄視覺和開篇時刻意營造的"大片氣氛"嚴重脫節,而且春晚直播般的攝影機運動和《珍珠港》式的音樂其實都是虛張聲勢,并未能掩飾住作品骨子里的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