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電影《勇士》以紅軍長征強渡大渡河為背景,講述了紅四團二十二名突擊隊員,突破天險穿越槍林彈雨的生死關口,飛奪瀘定橋的故事。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電影《勇士》的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勇士》觀后感范文一:
隨著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戰爭題材的影視作品也開始復蘇。然而這種主旋律的作品,往往不太招人待見。究其原因,就是其中的“抗日神劇”實在是太多了。比如徒手扔手榴彈炸飛機,手撕鬼子,被強奸女戰士用弓箭干掉一排日本兵,還有反重力自行車殲敵……雖然我軍當年是用小米加步槍打敗了日本人的飛機大炮。但那是戰術戰略得當,并不是我們的士兵成了神。
正因為有了這些把人演藝成了神的影視劇,主旋律電影也顯得有些脫離群眾。不過,今年的主旋律大片卻有了明顯的改觀。這主要因為有這樣兩部電影的存在,一個是票房口碑雙贏的《湄公河行動》,另一部就是今天要說的這部《勇士》。湄公河自不必說,真實事件改編,演技擔當搭配顏值擔當的主演陣容,讓人熱血沸騰。而《勇士》這部電影也和湄公河一樣,取材于真實事件。
和抗日神劇不同,《勇士》取自抗戰之前的紅軍時期,描述的是紅軍長征中的一次特別重要的戰役??飛奪瀘定橋。這應該說是一場關系到紅軍生死存亡的戰役,因為只有拿下瀘定橋,紅軍才有繼續北上的希望,才有后來的中國革命。所以雖然只是一場戰斗,卻有著很高的歷史價值,這恐怕也是電影之所以選擇這場戰斗的原因。
當然,在飛奪瀘定橋這場戰斗中最為世人稱道的,也是載入了世界軍事史的,便是紅軍用一晝夜奔襲240里,完成了這個真正“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從而成為世界著名的奔襲戰例。這其中,步行一晝夜行軍120公理,相當于跑了三個馬拉松,別忘了紅軍還背著槍炮彈藥,不要說在過去的生存條件下,即便是在現代,也被認為是絕對不可能的。
簡而言之,這個情節絕對比抗日神劇還要神,還反科學,還要讓人無法想象。但是對不起,這事兒還是真的!你們說這哪兒說理去?換句話說,即便是現在最頂級的馬拉松運動員,讓他們一晝夜之間跑完120公里,那也是不可能的,更何況紅軍還是翻山越嶺帶著槍支彈藥和食物補給??然而,他就真的發生了!這是軍事奇跡,也是人類體能的極限!常有人說在絕望中爆發,這也許就是因為當時所處的情況是前有追兵后有堵截,如果不完成任務就只有死路一條逼出來的體能極限吧。
為了達到這個極限,無數戰士活活跑死。這也是電影最感人之深的地方。雖然這場行軍簡直堪稱“神跡”。但戰士們畢竟是人。電影沒有刻意的神化任何一名戰士,即便是最終爬上鐵鏈一馬當先的22名突擊隊員,一切也都以最終可以確認身份的8名“勇士”作為主要突出對象。這就讓電影所表達的情感、劇情都更加趨近于真實,就是這些有血有肉的人,創造了這段傳奇,這段神話!
《勇士》觀后感范文二:
看過很多戰爭片,像《地道戰》,《鐵道游擊隊》,《雞毛信》,《小兵張嘎》等等,這些堪稱時代經典的影片,至今重溫都覺得很好看,也很震撼,對革命先輩奮勇殺敵,不怕犧牲,完全忘我的精神所觸動,也是從那時起特喜歡看戰爭片,被紅軍精神感染至今。時過境遷,由導演寧海強執導的《勇士》作為在*的主旋律電影,用很現代的語言和鏡頭,再一次書寫了那個偉大時代的紅軍故事。
《勇士》是由寧海強執導,李東學、聶遠、于小偉,林妙可等主演的一部主旋律電影。故事跟我們課本里學過的《飛奪瀘定橋》是一回事兒,通過影像的力量再次展現了那個偉大時代的紅軍精神,還原了80多年前那場艱辛的戰役,紅軍戰士穿著草鞋一晝夜徒步240里,沒有先進的武器,也沒有足夠的彈藥裝備,卻以鋼鐵般的意志,贏得了最終的勝利,用血肉之軀筑起了這座歷史的豐碑。
影片中,紅軍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其間還要穿過高山和原始森林,氣溫變化差異較大,沿途道路崎嶇艱險,拍攝過程極其艱辛。面對極其惡劣的自然環境和有限的裝備條件,穿梭在槍林炮雨中的一幕幕,不禁腦補起當年紅軍戰士們克服重重難關的場景,那種堅持,對勝利的信念,不怕犧牲的精神,無不令人熱淚盈眶。正是他們80多年前的付出,才有了80多年后十四億人的安穩生活,時光苒在,感動依舊。
演員方面。李東學、聶遠,于小偉,宋佳倫不僅是影片的顏值擔當,更是鐵血硬漢的典型代表,完全刻畫出了紅軍精神的那種男兒氣魄,分別以十八勇士隊和二十二勇士隊成員接受了革命的洗禮,是久經考驗的好戰士。林妙可作為本部電影中唯一的女紅軍,也是絕對的女主角,同男紅軍一起上刀山下火海,未曾想到小小年紀卻演的有模有樣,表情豐富自然,當仁不讓的巾幗女英雄形象躍然銀幕之上。
和以往戰爭片不同,當下動作,特效盛行,在高科技得包裝下,戰爭故事顯得更加真實且接地氣。在羅禮賢的動作指導下,影片增加了一些現代元素,紅軍林里跑酷,竹間穿梭,對戰游擊都具有極佳的藝術觀賞性,加上奪目的視效和大氣磅礴的山水背景,以及直擊人心的配樂,儼然就是商業戰爭片的成功典范。
相同的是,戰爭之所以能取得勝利,就像影片最后所說,只有具備堅持,民族,信念等,就沒有無法克服的困難,勝利才能屬于你。如今講來,也極具現實意義。
當然,故事還告訴我們:每個紅軍都是勇士,他們用血印開辟出的道路,所取得的每一場勝利都值得我們銘記。
不忘歷史,警鐘長鳴,惟愿在當代幸福生活的人們珍惜和平的來之不易。
《勇士》觀后感范文三:
第一,人物立得住,劇情設置上一環扣一環
影片開始沒多久就把國共兩方的戰事現狀擺在臺面上,紅軍要渡江,國軍不讓渡江。紅軍在涉水,坐船,打炮,國軍在小黑屋里對著沙盤指揮。硬漢男星李東學繼《鋼刀》大秀剛強之后再次扛鼎男一號,飾演團長,與聶遠飾演的政委在一起帶領部隊執行任務。黃皮炮手田生才,藏族小女孩,新兵蛋子王東宇的設定,還有犧牲的云貴川,打不死的廖大強(于小偉飾)等人物設置鮮明個性,都讓人瞬間入戲。一開始是時間的不可能,一個晝夜怎能跑完240里?現在裝個APP每天走一萬步的朋友們知道,1萬步是14里,要1個半小時,還要走快一點。一個晝夜240里,就是不睡不吃不喝快步走的體能極限。接著,國軍那塊也不讓你踏實,伏擊、射殺、各種幾里一小戰讓紅軍損失將士也真是夠讓人揪心的。難得的是,在如此節奏緊張,情節密集的情況下,紅四團全部打通關,真是奇跡。
二、場面宏大,還原歷史
作為一部戰爭大片,本片沒有多年前《紅河谷》的悲壯和詩意,要的就是戰場,演得就是慘烈,所以本片把所有的功夫都用在了還原歷史,展現戰爭上面了。大渡河的激流,大遠景俯拍的真實感,懸崖絕壁,高遠雪山的場面,通過搖臂,航拍等技術手段,確實讓人看到了當時戰爭的殘酷性。而現在CG手段的運用也讓人了解這場戰爭更簡化。國軍指揮時的沙盤上做出動態箭頭指示,沙盤瞬間轉換實景的運用,都讓蒙太奇的表現力更為生動。沒有觀眾曾目睹這場戰役,但是看本片仿佛身臨其境。
第三,小情節補充大背景,小人物彰顯大悲壯。
相信所有人都會對新兵蛋子王東宇和黃皮炮手田生才的那場戲印象深刻。可憐的王東宇為了學習打炮,背著不能跑的田生才跑240里,結果在暢想未來的時候永遠倒在了川西路上。田生才后悔,眾人唏噓。田生才后來頂著王東宇的名字參加飛奪瀘定橋,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這個小弟,確實是戰火中的友情,患難中的真兄弟。藏族小女孩和士兵哥哥的戲也是讓人喜歡的。戰亂讓親人骨肉分離,戰爭讓人骨肉團聚。不是親人勝似親人,不是一家人勝似一家人在本片多處可見。
第四,重頭戲還在最后,那悲壯壯的二十分鐘啊。
整部片子,前七十分鐘都可以不看,最后二十分鐘要看。整部戲全部情節都可以不了解,最后二十分鐘要了解。什么叫英雄?什么叫慘烈?什么叫舍生忘死?什么叫軍人的職責?本片,將傳說中的神戰演繹成真,將繪畫作品上的那一幅幅場面變成了真人真槍炮。烈火與鋼刀,大渡江與鐵索寒,奮勇又殘破,生死之間命懸一線。什么叫做愛國主義?什么叫做大無畏精神?即使你已經不喜歡現在這個物欲橫流,報紙上天天說人們沒有信仰的時代了,返回八十年前,飛奪瀘定橋,只這一個戰役都會讓你重新產生希望。
我們不說這片子多多多好,能載入史冊,能票房奇跡都是片方的事兒,它也沒有到那個高度,我們就說對信念,對理想,對美好生活的犧牲,多少將士(抗日期間,抗聯,國軍,紅軍都要算)拋頭顱灑熱血,他們的話真的是肉饅頭碰著鐵槍炮生生干出來的。所以,《勇士》電影本身的內容和質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它代表的那種精神和信仰。確實,它做到了。
在電影《勇士》中,戰士們行軍時,會各自背上寫著字的木牌,來讓大家相互間識文斷字,共同學習,在他們身上的木板上,也在那些可愛可敬的紅軍戰士身上,我們看到了“成長”、“勇敢”、“未來”、“信念”、“剛強”、“堅持”、“信仰”……是的,我們也會把這部影片,這個故事,這些詞,刻在自己內心的木板之上,時刻警醒著自己,今天的來之不易,明天的更要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