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旺達飯店》講的是自1962年盧旺達宣布獨立后,因為盧旺達在獨立前被殖民時期,殖民者重用圖西族人,圖西族幫助殖民者統治盧旺達而使得胡圖族與圖西族矛盾重重,終于,胡圖族占據了上風,開始了慘無人道的肆意捕殺圖西族人,男主角,胡圖族的保羅?盧斯賽伯吉納(唐?錢德爾 飾)當時正當著一家飯店的經理,利用自己的胡圖族身份,和手頭的酒店資源竭盡全力的保護受戰火波及的難民。劇情主要是這個樣子,我覺得在里面表現的羸弱無力的聯合國部隊以及沉默不語的國際社會與男主角僅憑一己之力挽救無數生命的鮮明對比,諷刺了國際社會,國際組織在區域動亂的軟弱無力,同樣也突顯了男主角身上閃耀著的人性的光輝。
【1】盧旺達飯店觀后感
今天我看了部名叫《盧旺達飯店》的電影,看完之后,感觸萬千。在自己的腦海中依稀會記得曾經那個關于盧旺達種族屠殺的故事,那里也有著萬人坑,一個或許比南京還要大的坑,來自的是自己的同胞,而不是所謂的侵略者。或許是侵略者留下的陷阱,一個少數派掌握政權,當殖民者離去的時候,政權卻交給了曾經的被壓迫者,這也就創造了所謂的報復的條件。這不禁讓我聯想到曾經的那場動亂,敗退寶島的畢竟只是一小部分,留下來的呢?連一些革命領導者都會被批判,更何況是革命對象的他們呢?不過真的不知道中國有沒有這樣的亡人坑呢?不過歷史上是有的,揚州十日之屠,太平南京之屠,后來曾屠戶南京又來屠了一次。這不禁讓我感概,往往會害你的是你自己的同胞。
我曾經問我自己,如果我處在那些動亂的年代我會怎么做呢?會像電影的主角那樣站出來,保護那些弱小者,還是跟隨大部隊,到處燒殺搶掠呢?靜靜地想想,好像我還是會做后者,畢竟那樣對自己一點壞處都沒有,至少在當時是那樣的,我可以肆意發泄自己的情感。但如果我選擇了前者,那對于我來說,就意味著是逆時代潮流,或者是與大多數人為敵。這也就難怪了,為什么所謂的西藏新疆動亂的時候會有那么多的人參加了,畢竟他們在某一個程度上,是一個陣線上的,不管他們之間是什么樣的關系,但是這個陣線又不是很牢固的,是可以隨時變化的,這也給了當權者很好的機會,這也會成為扭轉時局的契機。
人性在沒有約束的時候,靈魂里的惡魔就會被放縱出來,肆意妄為,不計后果地沖擊著人性的底線。文革時的中國就是那樣,現在很多人都在回避那個時候,其實現在的當權者都是那個時代過來的,他們所回避的也就是他們當初所犯下的錯誤。作為后輩的我們卻不知道,有可能會重蹈覆轍,也有可能另辟蹊徑。不過我還是希望現在的我們都安穩點,要是不安穩了,很容易出亂子的,就好比電影中的那樣。舉一個很不恰當的例子,現在的官民矛盾,如果有一天有一個機會讓這些曾經受壓迫的人可以站起來反抗,那么結果就是,所有的官員都要遭殃,不管你是好官還是貪官,異或你就是一個臨時工。這個就是人性的丑陋,每個人的心里都有一個惡魔,惡魔一直被關著,如果一旦被放出來,它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發泄。
我們現在的生活實在是太安逸了,安逸得讓我們開始忘記過去,忘記我們曾經受過的苦難,我們曾經犯下的過錯。一個人不需要老是活在過去當中,但這也不意味著你句可以活在無所謂中。壓力,隨時隨地都讓我們隨時可能失控,一旦發泄,直接地表現形式就是你身邊的親人。曾經我們恨日本人,我們抵制日貨,到了后來,最直接的變現形式就變成了把鄰居家的日本車給砸了。這個惡魔真的是有點讓人心驚膽戰了。
看看四周,炎熱的空氣蔓延在四周,微博上各種對政府不滿的文字在傳播,如果有一把火把這些不滿點燃,我不敢想象這是什么樣子,現在我所能做的就是壓制自己心中的怨氣,關注自己靈魂深處的惡魔,我不希望自己有一天住進那個所謂的盧旺達飯店。平心靜氣地做好自己,過好沒一天。
【2】盧旺達飯店觀后感
在看《盧旺達飯店》這部影片之前,我對這個反思日所紀念的這場發生于遠在千萬里之外另一個國度的大屠殺是一無所知的。看完影片之后,除了驚訝于自己的無知,更有一份源自靈魂最深處的沉重的羞愧。就在1994年4月至7月的100天內,盧旺達100萬圖西族人,成為了胡圖族人屠刀下的冤魂。100萬之眾!這個數字,比我國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30萬翻了三倍還不止啊,這樣殘酷的滅絕種族的大屠殺事件,竟然發生在物質和精神文明高度發達的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這使得身處和平中的我,怎么也不敢相信這是真的。我回想,那一年,我正在做什么?我和我的同齡人正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我記得,當時學校就開設有時事政治課,我卻沒能在教科書上找到“盧旺達發生慘絕人寰的種族清洗大屠殺事件”這樣的字眼。那一年,聯合國和世界各國正在做什么?我不知道,我只看到剛剛找到的一頁網頁上寫著:人性在那一時刻被湮埋。
影片以保羅的視角敘述了這場大屠殺。MTR電臺里,大肆刻意地煽動著種族仇恨。保羅和他的助手杜比,就在這樣一種充滿了不安的境況下,開始了一天的工作??駕車到機場提回貨物,到部落民兵首領喬治盧塔甘達那里購買美酒香檳以及食品。保羅謝絕了喬治邀他參加政治游行的要求,返回飯店時路遇胡圖族人大游行。這支游行的隊伍里,囂張地喊著狂亂的口號,充滿對圖西種族的仇恨氣味。杜比是圖西族人,因此被游行隊伍中的胡圖族鄰居認出,幸虧保羅靈活答話才平息了游行者的猜忌(這為以后的大屠殺埋下了伏筆)。
保羅一開始并沒有覺得這種事態會演化成一場種族清洗運動,即使是對面的鄰居被胡圖族士兵毆打并抓走,他依舊有條不紊地打理著飯店的生意,為高貴的客人們奉上名牌香煙和美酒佳肴,周旋于匯集在飯店里分屬白種人與黑種人的各種軍政要員之間。直到一個胡圖族軍官卡里索上尉用一支手槍頂著他的腦門,逼迫他殺死自己的異族妻兒和鄰居??他這才意識到,一場瘋狂的種族大清洗不可避免地與他促然狹路相逢,冒著被本族人認為是叛徒的極度危險,他用金錢收買了卡里索上尉,救下了妻兒與鄰居。
隨著種族大屠殺一步步升級,保羅人性的光輝猶如地獄里的一縷生命之光,照亮了那些絕望如待宰的羔羊般的圖西族難民的生還之路。在血淋淋的屠刀面前,同樣,他也害怕,甚至恐懼,在目睹第一個鄰居被踢倒在地并被帶走的時候,他關上了家門,拒絕了妻子要他救鄰居的請求并對妻子說:他不是我的家人,家人才是最重要的。人性里,也有自私邪惡的影子。當屠刀一次次逼近他的家人以及其他鄰居時,人性里最寶貴的良知,最終喚醒了他并堅定地引導著他如何面對這場人性煙滅的大屠殺:他把圖西族難民帶回由他負責的星級酒店,盡管起初他還在擔心他會因降低星級酒店的品位而失去工作;他收留了紅十字會阿徹夫人帶來的二十個圖西族孤兒,盡管他的酒店此時已是人滿為患;他冒險獨自出行,去為避難者們找尋食物,路上看到的,滿目是尸橫遍野血流成河,以致返回酒店后善良的他瀕于崩潰的邊緣,卻寧愿獨自承受這份死亡的威協與恐懼;他放棄了離開酒店(此時離開可謂活路):“我不能丟下這些人不管,眼睜睜地看著他們等死(i cannot leave these people to die)”?? 在他雙手攀著車欄準備上車,回頭一望站在門口給他們送行的人、那些留下來就意味著等死的圖西族難民的時候,他如是說,盡管此時他滿可以心安理得地帶著他的妻兒安全轉移……
可他依然只是一個弱者,他只能盡他所能地保護他酒店里的千余名圖西和胡圖人的生命。他滿懷希望于聯合國和世界,他說聯合國和世界能干預并制止這場大屠殺的。然而,當聯合國部隊進駐酒店,人們歡呼著“我們有救了”相互擁吻時,保羅的笑容卻凝固在維和部隊軍官奧列佛上校將軍帽擲地的那一瞬間。他知道了,聯合國陪隊只是來撤走外國僑民的,甚至連維和部隊的士兵都也要撤離,剩下的,只有沒有人在乎的“非洲人”(All the whites are leaving, even the UN soldiers.)奧列佛上校握著面帶微笑的保羅遞過來的盛灑威士忌的酒杯,幽幽地吐出這樣一句令人絞痛的話:“你是黑人,甚至連黑鬼都不是,你只是非洲人(You are black, you are not even nigger, you are just African.)。”就和那個白人記者滿是悵憾的說法不無一樣??在保羅感謝他拍下了集體屠殺的場面,他囁嚅著:“就算是向世界報道了這里的情況,人們都只會搖搖頭說,噢,那太恐怖了,然后,繼續他們的晚餐……”
影片里那一幕場景,令人久久難以平息。初夏的天空,下著雨。雨中,慈愛的神父領著一群圖西族孤兒,奔向停在飯店門口象征著安全與生命的大巴,一個荷槍實彈的聯合國士兵攔住了神父:“盧旺達人不準上車(NO RWANDANS) !”神父無奈又無助的凄涼眼神,雨紛紛,伴著這首稚嫩童聲演唱的歌聲的問詰??天也在哭泣,淚在雨中流溢,心卻在淚中泣血。誰應該為所謂的文明、人性以及人道主義感到羞恥?!
在這一百天里,聯合國和整個世界,都做了什么?整整一百天,有足夠的時間去集結軍隊和裝備武器,卻沒有足夠的勇氣做決定?聯合國和世界在這一百天所扮演的角色,使人感到的不僅僅是憤怒,而是恥辱。在紀念收盧旺達大屠殺的網頁上,有一句這樣的話:在這一百天,世界閉上了眼睛,盧旺達被世界拋棄了。“這兒沒有錢,沒有寶石,沒有財富(There is no money, no diamonds, no fortunes)”。它的存在與否,有什么價值?(so tell me Africa, what is your worth?)在各國政治家的眼里,它連一張選票都夠不上。十二年后的今天,人們在震驚極端環境下人性兇殘之余,也就僅僅是談論而已罷?非洲國家里的殘殺、流血和戰爭,何日停歇?和平、平等、博愛,何時如陽光遍灑?
“Ni ryari izuba, Rizagaruka,
Hejuru yacu Nduzaricyeza ricyeza ?”
(非洲土著語,意為When will the sun rise again?陽光何時再暖我?Who will reveal it to us again?誰向我們再現它?)
【3】盧旺達飯店觀后感
聽老師介紹電影內容是關于民族沖突謀殺的時候,我不以為意。但是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圖西族和胡圖族之間的謀殺竟是如此震撼著我的心靈。看完這個電影,我的心情萬分沉重,這不單單是謀殺,這簡直就是一場萬劫不復的殺戮。短短的100天,竟然就有100萬的圖西族人被胡圖族人殘殺。然而在此之前,我竟然對此一無所知,我一直認為南京大屠殺的30萬已經是一個驚天的數字,沒想到這來自同一國家的同胞之間的殺戮要殘忍好幾倍。他們之前可能是父子、夫妻、兄弟姐妹,但在一瞬間就變成了人見人踩的蟑螂!
我感慨在這種人性泯滅的時刻,保羅?盧斯賽伯吉納是清醒的,也只有在這樣混亂的時刻才能看出誰是真正的英雄。 保羅是胡圖族,而他的妻子孩子都是圖西族,他憑自己的能力保護他的家人已經很不易,但是他不忍看到他的鄰居們,那些孩子們慘死在同胞的屠刀下,于是他承擔了巨大的責任,將他所在的米勒?科林斯飯店變成圖西族人的庇護所,他積極走動于胡圖官員和聯合國官員之間,使飯店里的人免受殺戮,但是面對著越來越多的圖西族人,面對著越來越惡劣的形勢,面對越來越大的壓力,保羅的力量顯得越來越小,在很多情況下他無能為力。
有一次,保羅冒險出行,去為避難者們找尋食物,路上看到的是尸橫遍野,返回酒店后他瀕于崩潰的邊緣,卻寧愿獨自承受這份死亡的威協與恐懼。那個場面深深刻在我心里,民族間的仇恨到底有多深才能釀成這般悲劇。保羅的恐懼、崩潰并沒有打折他的英雄形象反而他寧愿獨自承受的堅強讓我更加敬佩這位拯救了千余同胞的英雄。
而讓我痛心不已的是這個:當聯合國部隊進駐酒店,人們歡呼著“我們有救了”相互擁吻時,保羅的笑容卻凝固在維和部隊軍官奧列佛上校將軍帽擲地的那一瞬間。他知道了,聯合國陪隊只是來撤走外國僑民的,甚至連維和部隊的士兵都也要撤離,剩下的,只有沒有人在乎的“非洲人”。奧列佛上校竟然吐出這樣一句令人絞痛的話:“你是黑人,甚至連黑鬼都不是,你只是非洲人。”這是一種更大范圍的民族矛盾,更是一種種族歧視。他們同樣都有獲得生存的權利,卻因為皮膚的顏色讓白人如此歧視,活得多么無奈,多么悲哀,多么痛心!
那種根深蒂固于他們心中的民族意識使他們忘記了世界上還存在的溫暖和美好,他們全部轉化成民族仇恨然后拿起屠刀砍向自己的同胞,釀成歷史性的慘案。我希望這樣的民族事件不再發生。他們為什么不能積極對待民族意識呢?正如我們國家現在一樣,可以寬恕,可以平等,可以友愛的相處。整個國家的民族呈現出一種團結向上的氣象,也只有這樣,國家才能更好更快的發展!
【4】盧旺達飯店觀后感
看完影片后,心情不能平靜,想寫些東西,但是卻無法找到合適的字眼去表達,很多東西都深深地刻在了腦海中。
影片講述的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發生在非洲國家盧旺達動亂的故事,雖然沒有血腥的場面,但是通過影片我們仍能感覺的其中蘊含的打動心扉的東西。一百萬人在這場種族動亂中被屠殺,其中不乏眾多的婦女和兒童。他們被殺,只是因為一方不想讓對方有下一代。冷酷,血腥,泯滅良心……突然發覺很難找到合適的字眼去形容那些殺人者的行為,只是覺得那一刻他們喪失了人性。甚至比不上野獸。
影片并未向大家展現血腥屠殺的場面,通過影片前小半部分的平靜和溫馨的生活同后半部分的動蕩的鮮明對比,從另一個角度向大家展現了盧旺達大屠殺的殘酷。影片通過一個叫保羅?盧斯賽伯吉納的視角向大家講述整個故事。他是盧旺達首都基加利一家外資飯店(米勒?科林斯飯店)的客房經理,在那片土地上,有著他深愛著的溫馨家園,但是知道有一天這樣的平靜被打破。國家內部族落之間的不和一直是存在的,而總統飛機的失事加劇了兩個族落之間的猜疑,黑暗的大幕就此拉開。圖西族的人們因此引來了被排擠、抓捕、屠殺的噩夢,或許比噩夢還可怕。保羅最初只是保護自己的家人,當他逐漸認識到動亂的嚴重性時,人性中的向善面開始閃光,他收留了眾多的難民,不論種族,但是也由此也換來了無盡的麻煩。事態繼續惡化,原本以為可以依靠的外國人卻迎來了要被撤離的事實,他們失去了依靠。孤身抗爭的他們就只剩四個聯合國的士兵保護,以及擁有外國國籍的飯店。命運在那一刻變得徹底黑暗了,失去了依靠就是意味著死亡。
整部影片開門見山,一氣呵成,沒有精巧花哨的剪輯技巧,有的只是質樸之中撼動人心的??真實。一個人,善良可以到什么地步?在人人只求自保的時候,主人公收留了1268 名難民,天天冒著生命危險在軍閥、政治家中周旋,但求多救一個人。一個人,邪惡可以到什么地步?種族屠殺的煽動者們,可以在廣播電臺上公然說道:墳墓還沒有滿!號召屠殺繼續……
最難以忘懷影片里那一幕場景:初夏的天空,下著雨。雨中,慈愛的神父領著一群圖西族孤兒,奔向停在飯店門口象征著安全與生命的大巴,一個荷槍實彈的聯合國士兵攔住了神父:“盧旺達人不準上車(NO RWANDANS)!”。神父無奈又無助的凄涼眼神,雨紛飛,伴著這首稚嫩童聲演唱的歌聲??天也在哭泣,淚在雨中流溢,心卻在淚中泣血。不知那一刻人類所謂的文明、人性以及聯合國所謂的人道主義被遺忘在了哪個角落!?那樣的情形令人久久難以平息。
飯店的處境越來越難,保羅為了眾多難民的生計而奔波,直到換來物資的歸途中見到道路上綿延的尸體。或許在那以前,保羅對動亂的發展存在一絲的奢望,但是之后,回到飯店后的他卻在那一刻崩潰了。那一刻保羅的心情或許是我們不能理解的,崩潰、絕望、憤怒……很多的很多糅雜在了一起。雖然最后保羅和飯店中眾多的難民迎來了希望,但是那些死去的人們卻再也不會醒來了,那段黑暗的歷史卻也不會被我們所遺忘。
在那樣的一段時間內,眾多的圖西族人在一個個的被屠殺,卻不知那時的那些所謂的強國在算計著什么,UN又在計較些什么。聯合國和世界在這一百天所扮演的角色,使人感到的不僅僅是憤怒,而是恥辱。在這樣的一百天里,世界閉上了眼睛,盧旺達被世界拋棄了。價值流橫溢的當時,盧旺達似乎并沒有任何可以被利用的價值,所以他們遭到了各國政治家的拋棄,遭到了整個世界的遺棄。當時的人們在震驚極端環境下人性兇殘之余,也就僅是談論而已了。十五年后的今天,除了盧旺達人民外,還會有多少人會記得那段黑暗的歷史,還會有多少去反思那段歷史?
以前接觸的很多關于屠殺的信息,但是像盧旺達大屠殺如此規模的卻是聞所未聞。在那樣的一片土地上,存在無盡的殘殺、流血和戰爭。除去盧旺達屠殺之外,那片土地上還發生了其他難以計數的屠殺與動亂……面對這樣的一片土地,不禁的問:和平、平等、博愛,何時如陽光遍灑非洲?
《盧旺達飯店》反映了人性,反映了種族,反映了政治,反映了社會。種族歧視,賄賂,利益無處不在世界,老百姓象螻蟻一樣,生命的脆弱,人性的骯臟,利益的交換,它表現的是徹徹底底。是一部讓人感慨和深思的作品,希望更多的人能欣賞她。它帶給我們人性的沖擊,在生命面前,一切都是脆弱的,可拋棄的。
人類的全部歷史只是一部從獸性到人性、從野蠻到文明的發展史。但是在這樣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人性被蒙蔽的瞬間。奧斯維辛的孤魂還在歐洲游蕩,南京的悲號還在不停的響起,貝魯特的慘叫似乎還未平息……在人類已經高度文明的時刻,卻反復的出現這樣的情形,是值得所有的人們去深思的!
【5】盧旺達飯店觀后感
今天按好評推薦看了一部電影《盧旺達飯店》,看的時候非常震撼人心,這個電影讓我認識到現在的世界并不和平,也許是習慣了安逸的生活,對外面的世界感受不是很深刻,雖然看新聞,每天,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在發生恐怖分子襲擊事件,人肉炸彈自殺事件,暴徒威脅劫殺事件等等,但是只是看過后心里知道,頂多對不幸的人滋生一絲絲同情心,心里沒有多大的震撼,因為沒有身臨其境,所以沒有感同身受,《盧旺達飯店》讓我重新認識了這個世界。
我們是幸運的,我們基本上都是80后,90后,我們生在中國,雖然童年的我們也許過著清貧的生活,但我們活得快樂,我們不用擔心哪天會無家可歸,哪天會面臨生離死別,因為現世安穩,我們唯一擔心的是完不成作業會被老師罵,考不好分數會被家長訓斥,但這些東西都是瞬間的,再說了,只要我們努力去做了,這些事情真的不算事情。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的吹來,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娛樂方式增多了,上大學也不再是遙遠的夢想了,我們享受著自己不知道叫幸福的幸福。看看電影中的孩子們吧,他們小小年紀跟著大人到處逃亡,生命對于他們來說不再是那么的沉重,更像是一片羽毛,隨時都會飄散,他們天天過著心有余悸的生活,面對著叛徒們的兇殘,暴虐,年幼的他們,手無縛雞之力,嚇得靈魂出竅,心理陰影與日俱增,當然這都是幸存下來的人能夠經歷的。至于那些不幸的孩子們,也許早就闖開了天堂的大門。
尸體遍布山野,血流成河,這一慘不忍睹的景象,竟使電影中的主人公保羅看到后,傷痛難耐,回家后,抱頭痛哭,沒有很大的能力,但是作為一個飯店經理,他又發揮了出乎常人想象的能耐,他每天冒著生命危險周旋于軍閥,政治家之間,他使出渾身解數,聯絡各種關系,保護著米勒?科林斯飯店的顧客和難民們,使得米勒?科林斯飯店成為嗜血沙漠中的一片綠洲。
怎么樣的一個人叫善良的人呢?也許我們每人心中都有一個答案,善良是看別人陷于經濟困難中,我們施與援手,別人心情不好時,我們去安慰,關心她,但是這樣善良的人,具有民族大義,高度人道精神主義精神,置家人,飯店顧客的生命于最高價位置的善良的人,我是第一次見,也許也是我生命中遇見的最善良的人。
感恩生活,感恩世界,心存善良,力所能及幫助每一個我們能幫助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