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熱播劇《背著奶奶進城》觀后感(1)
“進城”系影視劇集比較熱衷關注的題材之一,因為它常常能反映社會變革的方方面面,從一個側面記錄草根階層的生活日常,比如那部上映于改革開放初期的《陳奐生進城》,就因寫實抒懷了?絲農民“進城”前后的情感思想變遷而成為當年現象級電影。如今這部正在山東、黑龍江衛視熱播的親情大戲《背著奶奶進城》其無論背景還是劇情顯然都要比《陳奐生進城》復雜、鮮實的多。
城鎮蠶食農村是這些年來經濟發展的一大脈相,隨著越來越多的北漂南漂一族蝸居于以北上廣為代表的大城市,農村年輕勞動力也越來越密集于城市,加之由此引發的城鎮化建設的飛速發展,農村減少的不僅是勞動力,還有可種植耕地,村民上樓,大量農村用地用于基建,城鎮對農村的蠶食也愈演愈烈。農村勞動力驟減,農村用地劇降,一個顯著的表現即空巢老人、留守兒童越來越多。農村兒童上學,孤寡老人養老等問題也越發凸顯。在社會化養老徹底解決之前,老人進城隨兒女群居或成一種不錯的選擇,但其先決條件必須是老人的兒女有一定的經濟實力或事業有成。《背著奶奶進城》聚焦的正是這么一個小家庭的酸甜苦辣咸,柴米油鹽醋,而這背后呈現的則是社會變革的點點滴滴,堪稱一部以親情為紐帶的現代生活戲。身為北漂一族,筆者在劇中體驗到種種自己在北京的所遭所遇。所以說,《背著奶奶進城》至少在我的心里是引發出強烈情感共鳴與心理共振的。
毫無疑問,《背著奶奶進城》是近來最催淚的親情大戲,其刻畫出的城市、農村兩地人,兒女、老人兩代甚至三代人之間的糾葛、沖突,既殘酷又現實,緊緊的接著地氣,貼著生活,故而能狠狠戳中有過類似經歷的北漂者們的淚腺與哭穴。
奶奶喜婆在孫子嘎子的背扶下,進城尋找多年未見的兒子。作為典型的農村婦女,喜婆是一個明事理、善人意的古稀老者。其進城并非考慮于自己的老無所養,而是為了孫子嘎子的前途著想,才進城尋找小有成就的兒子。剛一進城,嘎子與喜婆就經歷了各種坎坷與挫折,好在天下還是好人多,在眾人的幫助下,喜婆終于找到兒子,嘎子也有了相對穩定的工作。但雞毛蒜皮的矛盾與對立才剛剛開始,而劇情的戲劇張力也隨之一點點升揚,激發,而這恰恰成了該劇收視熱播的利器之一。
農村人進城的最大挑戰一則是生活方式要與時俱進,此外思想觀念也得應景而變,而在這適應與融入,諒解與包容的過程中,自然也就有了種種沖突與矛盾。記得有一幕喜婆拖地因沒有按照城市人的方式拖,拖把上的水滴滴在了地上,被戶主的媽媽好一頓訓斥、謾罵,看得直叫人揪心。還有一幕就是喜婆做飯時不懂得開抽油煙機,結果整個廚房都是油煙,使得某人又借此小題大做,弄得家里雞飛狗跳。盡管這只是兩個小小的細節,卻極盡道出了喜婆、嘎子進城后的原生生活。而這樣的劇情設置并非簡單的販賣苦情,煽人眼淚。因為,它是真實可信的,是有現實群基的。像喜婆這樣長期生活在偏遠山區的七旬老人,怎么會懂得如何正確的拖地、用油煙機。由此引發的城村沖突自然也是合情合理的。而劇集中類似這樣的小細節更不勝枚數。盡管《背著奶奶進城》所營造苦情,織造煽情足以讓人淚崩如流,但其主題、宗旨卻是陽光、溫暖、勵志、感人的。世上還是好人多,劇中是這樣,劇外的現實世界依舊如此。
《背著奶奶進城》不僅劇情真實可信,淚點、燃點同在,演員的表演也值得說道說道。尤其是媽媽奶奶專業戶張少華老師的表演,力道十足,韌勁百分,感覺該戲就是為其度身定做的,人戲合一,看得舒心。忠厚、憨實、善良、正義的嘎子是《小兵張嘎》中的嘎子謝孟偉,他與角色的貼合度也是極高的。很難想象讓一個當紅鮮肉男生來演這個角色會是什么樣?!
看到張少華老師飾演的喜婆,不禁讓我想起自己的老媽。我也曾有一個心愿??等條件成熟時(工作穩定,收入尚可,衣食無愁)接母親到北京一起生活,但遺憾的是,愿望未能實現,母親就走了。美愿變憾愿,此乃我一生的遺憾,這也是我為什么對《背著奶奶進城》如此帶感的原因之一。
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城市蠶食農村的一大標志就是親情也正在被一點點蠶食。老齡化問題、空巢老人問題,留守兒童問題,很多忙于工作的飄在異地的孩子也因各種忙的原因冷落著親情。但無論社會如何改變,也不管城市如何蠶食農村,血脈親情是無法改變的。而解決空巢老人的最好方式就是予以其親情般的關護與關愛,就好像進城的喜婆與嘎子在經歷風雨終見彩虹一樣。所以,趁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等親人還健在,有條件的趕緊“背著”他們進城吧,用行動孝敬他們,用親情呵護他們,竭力而致,心無所憾。
2016熱播劇《背著奶奶進城》觀后感(2)
每一個傷心的母親背后,都有一個極品兒媳和懦弱的兒子。正在山東衛視、黑龍江衛視熱播的《背著奶奶進城》就是如此,當年近70的老太太喜婆不遠千里來到北京尋親遭拒,上演一場濃情滿滿的偽裝者身份,無奈冒充保姆混入兒子在北京的新家,就為了照顧懷孕的兒媳,那不敢相認的場面,兒子糾結,母親忍氣吞聲的畫面讓觀眾看的咬牙切齒。
喜婆為了尋找多年未見的兒子,帶著從小收養的孫子“嘎子”北漂尋親,該劇憑借溫暖人心的故事,在播出后迅速俘獲了一大批觀眾的喜愛,尋親路上的遭遇,熱心路人的仗義幫忙,幾年未見面的兒子將親生母親拒之門外。這就是農村與城市的區別,無形中的代溝造成農村婆婆與城里媳婦不見硝煙的暗斗,鳳凰男遭遇白富美的各種奇葩刁難。
張少華飾演的喜婆,潛入兒媳婦身邊的方式被觀眾稱之為最強悍的偽裝者,比較熱播劇《偽裝者》里面的三姐弟互相隱瞞身份的行為,《背著奶奶進城》里的偽裝者奶奶偽裝行為足夠溫暖整個冬天。胡歌在《偽裝者》里偽裝者的多重身份,從紈绔公子到愛過戰士,他游走在黑白之間,時而狡黠時而干凈的行為早已脫離生活。而喜婆偽裝的行為更接地氣,就為了心底最柔軟的關心,也代表全天下所有老人對兒孫的關愛:人老了最擔心的什么嗎?兒孫。
對于這位最窩囊的兒子,王新飾演的杠子在母親面前要展示自己的孝順與無奈,在妻子面前連頭都抬不起來的鳳凰男。貼著成功男人的標簽,但一切來自妻子的幫扶。當初從山溝里出來的農村大學生,如果不是遇到謝麗莎這個白富美,恐怕現在只能苦苦地以一己之力在大城市打拼。而面對嘎子的嘲諷,軟弱的杠子成為該劇最失敗的偽裝者,侄子嘲諷,讓母親流淚,遭妻子打壓。成為游離在妻子與母親身邊最失敗的雙面膠。
暖冬來襲,當喜婆那抹慈祥的微笑為博兒媳婦一個滿意,千方百計的做著各種美食哄兒媳開心。導演用最樸實的方式詮釋出親情無價的真正內涵。憨厚孫子背著奶奶滿京城尋找二叔的感人場面,第一次工作不僅分文未獲并被苛刻的老板扔在荒山野嶺的暴雨中,堅持要拿回人生中的第一桶金,就為了給奶奶買衣服。這種感動與孝順成為該劇的靈魂所在。
你說你很想疼她,特別是在路燈下,看她的白發和模糊的皺紋啊,一瞬間在你眼中變成了淚花,聽著孫楠獻唱著這首《時間不會還給她》,略帶傷感的歌詞完美的詮釋出劇中的精髓,表現了母愛的偉大,也對親情做出了最深刻的反省。從嘎子的身上,我們看到了農村人的善良與淳樸,北漂時的辛酸與苦楚,敢于拼搏精神彰顯滿滿的正能量。孫子與奶奶之間雖無血緣關系,但擁有感人至深的祖孫情誼,這種光輝足夠感動無數觀眾。
常言道: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其中一本就叫“婆媳經”,怎樣念好這本“難念的婆媳經”,這其中離不開三大主角的對壘:媳婦、婆婆與既是兒子又是丈夫的三角磨合。看多了韓劇的城市兒媳,自然而然的給未曾謀面的農村婆婆貼上了一個不講衛生蠻不講理的惡婆婆標簽。其實這種印象不僅出現在劇中,現實生活中也無所不在。
該劇接地氣的探討人性的同時,也試圖挑戰社會敏感話題。一開始所發生的碰瓷糾紛盡顯人性光輝,善良的臺灣女孩與樸實的農村老奶奶,她們用最溫暖的方式教育大眾。謝麗莎飾演的北京兒媳,堪稱典型的城市媳婦代表。嘎子的憨厚樸實,遭遇各種善良與丑惡的路人,宛如一個濃縮的現實社會。《背著奶奶進城》展示了家長里短生活細節。四合院里與鄰居的摩擦,農村婆婆與城市媳婦的代溝,農村人北漂所經歷的各種困難,許多細節真實的如發生在身邊。
北漂的兒子隱婚,結婚后連親媽都不知道兒媳長什么模樣,婆婆搖身一變成保姆,捍衛今冬最溫暖的偽裝者地位,家和萬事興,金錢與算計解決不了問題,只有親情才是最大的財富。年輕夫妻在享受二人世界的同時,是否考慮到親情與孝順。當老人為了這份執念而在守候一生的時候,我們是否深思下該為老人做些什么?值得我們去深思去反省。
2016熱播劇《背著奶奶進城》觀后感(3)
正在山東衛視和黑龍江衛視熱播的都市溫情劇《背著奶奶進城》,講述了七旬老人攜孫北上尋親的故事,國民母親張少華飾演劇中尋親的奶奶“喜婆”,曾經扮演過劇版小兵張嘎的謝孟偉扮演陪奶奶進城的嘎子,共同演繹了這段堪稱今冬最暖的“祖孫”進城記。
背著,自古就是負重之愛,既往有《漂亮媽媽》的背起兒子艱苦度日,也有《背起爸爸上學》的背上父親求學奮斗,莫不感人至深。而今看來自農村的嘎子《背著奶奶進城》,同樣是一曲蕩氣回腸的大愛之歌,因為背負著奶奶的,不僅是孫子魁梧堅實的臂膀,更是來自更多親友的溫暖,來自都市的關切呵護,乃至來自整個時代的拳拳孝情。
看《背著奶奶進城》有一個緣起,戰臺烽北漂在京,每每給家鄉母親打電話,都會聊很多家常,老母親也會經常介紹她在追的劇,什么什么劇情,哪里哪里好看,有時候會很強烈的推薦我看一下。近日便告訴我在看省臺的《背著奶奶進城》,里面的奶奶就是《我的丑娘》中的張少華,母親很喜歡這個特別有戲的老太太,人演的精彩,故事也揪心,一會被偷了,一會走丟了,帶著孫子從鄉下到城市找兒子,也是千辛萬苦,令我對這部劇產生了很濃厚的興趣。
《背著奶奶進城》也讓我想起了一部電影,由法國導演費利普?彌勒執導,李保田、秦昊、李小冉等聯袂主演的《夜鶯》,講的是爺爺帶著孫女從都市到鄉下的一段心靈之旅。其實與《背著奶奶進城》的奶奶帶著孫子去都市的行程,有著相互的映照。只不過《夜鶯》從逃離喧囂,而后者是走進都市叢林,但都屬于對另一個一知半解的世界的探尋。
《背著奶奶進城》開場,確實驚心動魄,祖孫二人與大城市的隔閡,給了他們這一程各種障礙,找不到的地址,號碼缺位的電話,多次被小偷“光顧”,不小心又被驚嚇倒地……這些意外連連,其實更多的呈現出農村生活與城市節奏的碰撞,但這種不適應期,是可以很快過去,不過內心與都市之間的距離,卻在之后很久,都無法輕易的消除。
本劇的視角很獨特,以奶奶“喜婆”之眼,和孫子“嘎子”之眼,不同年代的農村人視角,體察都市的感味,這種觀劇感受并不多見。而劇的重心,還是放在了情感中。奶奶進城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托孤”,自己年事已高,放心不下將來會無依無靠的孫子,便帶著他進城投奔二叔,也就是自己的二兒子,這里就不僅僅是一次探親,還有如何陪伴嘎子如何融入生活圈的問題。
最感動的,是親媽冒充保姆去伺候二兒媳婦的環節,也是看到人老淚縱橫,淳樸的老娘,和刁蠻的岳母,不禁讓人感嘆,都是母親,為什么差別會這么大?好在身為兒媳的謝麗莎通曉人情,給人以無限的未來憧憬。其實,農村和城市,婆婆和兒媳,岳母和女婿,永遠是復雜。
當然,能給人溫暖的,還有收留喜婆祖孫的白家,以及陰差陽錯誤打誤撞結識的善良女孩鐘雨萱,都會讓人感慨,世間還是好人多,不要因一兩個小偷地痞就因噎廢食,全劇的方向,也是在歌頌著互助與關懷,那些令人溫暖的友情、親情、愛情,在這個人與人之間的隔閡越來越深的時代變得不可或缺。
《背著奶奶進城》解決的不僅僅是嘎子的就業問題,喜婆和二兒子及兒媳的融洽關系,其實還涉及到了嘎子的身世,人生就是這樣,不會常有大起大落的境遇,但總會有不時發生的跌跌撞撞,生活的真味,就是在這一點一滴中,發射出七彩的光芒,這便是最寶貴的人性之光,也是背負起整個社會責任的精神脊梁,令人肅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