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包公觀后感
包公之所以能給世人留下清官形象,除了他清正廉潔的作風外,更主要的正是由于他始終堅持大宋吏律,不唯上,不唯權,敢于不畏權貴,伸張正義。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他能堅持做到依法行政。
因此,面對“清官情結”,我們既要看到民眾對官員清廉正義、剛正不阿的外在要求,同時更應該看到這情結背后所隱含的要求領導干部依法行政、依法辦案的法治意識。其實,正是由于這種意識,才分外凸顯出包公在當今社會依然值得緬懷的價值。
在當前的法治社會里,我們評價一個領導干部是否盡職盡責,關鍵是看他能否堅持依法辦事。尤其在今天我們的各項制度還有待進一步健全的情況下,如何依法辦事、能否依法辦事更是對干部提出了挑戰。長久以來存在于人們心目中的“清官情結”,在當今時代其實更應該解讀為要求領導干部秉公執法、依法行政的“法治情結”。
面對包公像起誓,在形式上體現了后人對先賢的崇尚,表現了一種學習的姿態。對于走向和諧與法治的今日中國來說,筆者衷心希望這種學習姿態真的能在全社會化為具體行動,并且深入精髓,領會包公身上真正值得體會的法治意識。
包公,一個震古爍今、世代傳頌的名字。在中國老百姓的心目中,包公集清官、忠臣、名探、神?于一體,成為公平與正義的化身,是萬民景仰的“包青天”。在民間傳說、戲曲舞臺和影視劇中,他不僅秉公執法、斷案如神,還能上天入地、服妖降魔,代表著中國民間傳統中的最高人格化期許,千百年來,無人與之比肩。
千年包公觀后感
第一集《清心直道》,通過包拯青少年時期真實的故事、包拯出仕時明志詩,介紹包拯清正廉潔剛正不阿個性形成的原因;通過包拯家訓以及包氏后人對他的懷念,突出包拯的清正廉潔的家風與精神至今仍有深刻影響;通過同時代的官員劉筠對他的影響,呈現北宋仁宗時代的社會政治環境。點面結合,有理有據。
第二集《鐵面無私》,敘述包拯任監察御史及開封府尹等官職時,不畏權貴,彈駭貪官污吏及皇親國戚的故事,其中以“七彈王逵”、“六彈張堯佐”與“斷冷清案”最為精彩,在真實歷史文獻基礎上的用影視劇手法進行再現,突出包公鐵面無私、不畏權貴、執法如山的可貴精神。
第三集《以民為本》,通過“斷牛舌案”、“匿金案”、“陳州折變”、“不持一硯歸”等歷史故事,說明包拯以民為本,把百姓利益放在心上的為官為政思想。對貪官污吏鐵面無私,對百姓卻心懷柔情厚意,他把百姓放在心上,所以一千年來,百姓把他也放在心坎里。通過再現真實的包公故事,尋訪包公精神的當代體現,力求在觀眾心里樹立一位真實可信的清官而非戲說的包公形象。值得一提的是,為最可能精準的展現宋代歷史與包公形象,劇組在短短幾個月內,采訪了國內,及臺灣、新加坡等地的幾十位包拯研究學者及宋史專家。
《千年包公》自2015年5月策劃調研之項,自2015年8月正式開拍,劇組成員不顧高溫酷暑與嚴寒冰凍,克服困難,奔波數萬公里,先后到臺灣、新加坡、河南開封、廣東肇慶、浙江寧波、安徽天長、安徽合肥等十幾個地區與城市,進行實景拍攝、專家學者訪及歷史再現,積累了大量素材與文獻后,于 元月開始進入后期剪輯,將于5月25日晚在央視紀錄頻道播出。
千年包公觀后感
包公既是一個真實的歷史人物,又是一個經過百姓傳說及文人加工的藝術人物。作為特定人物的形象塑造有不同的需求與功用。以往包公題材的電視文藝作品基本反映的是其藝術形象,而且不斷增加其戲說成分。前不久由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央電視臺和安徽廣播電視臺聯合攝制,虞國芳、于繼勇擔任總導演,在中央9頻道播放的三集紀錄片《千年包公》,按照真實可靠可信的創作原則,進行人物再現與現實拍攝,成功呈現出一個有血有肉、可親可敬的包公歷史形象。
拍攝一部好的紀錄片,重要的標準是真實與生動。這部片子根據史實,反映包公一生重要事跡,如家風家訓、辭官盡孝、拜師交友、清心直道、嚴格執法、直言敢諫、懲治腐敗、智慧斷案,關心民瘼、減輕賦稅、打井退硯等,都有歷史依據。但畢竟歷史跨越千年,所存真實資料不多,如何使其生動,使人耐看,是一大難題。我認為編劇導演解決此難題,主要采取了三種手法,即古今穿梭、點面結合、畫龍點睛。
關于古今穿梭。 民間流傳很多包公故事,又有一些紀念活動和歷史遺跡,由此與歷史事實巧妙關聯穿梭。如,講現實合肥包村、包公祠引出包公家世祖先及盡孝,講開封府、包公墓引出包公科舉、從政及家訓,講肇慶、池州等地遺跡引出包公在本地的從政業績,講包公的祭祀及被神化、戲化引出包公歷史原型。通過古今穿梭,波浪起伏,動人心弦。
關于點面結合。以中華傳統文化及宋代歷史為背景,以包公歷史事跡為主線,聯系今天反腐倡廉的時代要求,突出包公為官26載,一身正氣、兩袖清風、鐵面無私、執法如山的清官形象,同時分片三集:《清心直道》、、《鐵面無私》、《以民為本》,比較集中、典型地反映了包公修身律己、剛直不阿、治國愛民的生動事跡與思想。
關于畫龍點睛。該片一方面運用影視劇手法再現包公歷史形象,另一方面安排了陣容較大的水準較高的專家學者點評,邊演邊評,夾敘夾議。有十幾個從事文學、歷史、哲學、文物等方面的專家學者,結合社會背景與包公事跡,從不同角度進行解釋、評說、引申、提升,加上包公后人的現身說法、解說文字凝練、解說語言鏗鏘,為本片增色不少。
該片涉及到包公的忠孝關系、臣民關系有些說的不透,以致有人疑問,包公考中進士為什么不先盡忠而盡孝,包公作為統治階級成員會如此關愛百姓嗎?放到當時的歷史條件及今天的價值觀,這些都可以進行辯證分析,讓更多的百姓理解。
該片攝制團隊自2015 年5月開始策劃調研,同年8月正式開拍,歷時一年奔波數萬公里,先后奔赴國內的臺灣地區、河南開封、廣東肇慶、浙江寧波、安徽天長,以及國外的新加坡等地,進行實景拍攝、專家學者?訪,力圖還原一個有血有肉、真實生動的包公形象。功夫不負有心人,該片的目標基本實現。如果說,包公的藝術形象感人肺腑,包公的歷史形象則征服人心,兩者相得益彰。包公,一個震古爍今、世代傳頌的名字,更加深刻地鐫刻在中華民族的記憶中。
千年包公觀后感
由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央電視臺和安徽廣播電視臺聯合攝制,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和安徽廣播電視臺科教頻道承制的三集高清紀錄片《千年包公》,將于5月25日20時在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播出。
和以往包公題材的電視文藝作品不同,紀錄片《千年包公》堅持真實可靠可信的創作原則,創作團隊摒棄戲說,在查閱大量歷史文獻資料后,進行人物再現與現實拍攝,力爭呈現一個有血有肉、可親可敬的包拯形象。該片于2015年5月策劃調研立項,2015年8月正式開拍。創作團隊先后到新加坡、臺灣地區、河南開封、廣東肇慶、浙江寧波、安徽天長、安徽合肥等地,進行實景拍攝及歷史再現,采訪了幾十位包拯研究學者及宋史專家,積累了大量文獻與素材。 1月,進入后期剪輯階段,創作團隊查漏補缺,數易其稿。
《千年包公》共分三集,每集45分鐘。第一集《清心直道》,從包拯青少年時期的故事、包拯出仕時明志詩、包拯家訓等角度,講述了包拯清正廉潔、剛正不阿個性形成的原因;第二集《鐵面無私》,講述包拯任監察御史及開封府尹等官職時,不畏權貴,彈劾貪官污吏及皇親國戚的歷史故事,其中以“七彈王逵”“六彈張堯佐”“斷冷清案”最為精彩;第三集《以民為本》,通過“斷牛舌案”“匿金案”“不持一硯歸”等歷史故事,闡釋了包拯以民為本、把百姓利益放在心上的為官為政思想。
相關消息:縣經開區組織觀看紀錄片“千年包公”
5月26日下午,利辛經開區管委會組織全體干部職工觀看紀錄片《千年包公》。紀錄片通過再現包拯青少年時期真實的故事、包拯出仕時明志詩、包氏家訓等,介紹包拯清正廉潔剛正不阿個性形成的原因,突出包拯的清正廉潔的家風與精神。
集中觀看結束后,管委會干部職工紛紛表示,將積極從千年包公身上汲取反腐智慧,以一名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始終牢記宗旨,堅持做到慎獨、慎微、慎情,切實把各項紀律要求轉化為自覺行動;堅持崇廉拒腐,清白做人,干凈做事,守住為人做事的基準和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