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看電影《一個人的課堂》觀后感(1)
《一個人的課堂》由著名導演李軍林執導,于 2013年3月在寧都縣開機拍攝。電影取材以寧都四中曾慶平老師為主人公原型,講述了一位普通鄉村教師宋文化(片中人物名),在山區小學代課逾20年,面對家長紛紛把學生帶走的尷尬,面對突如其來的下崗考驗,面對親友的反對和質疑,面對高薪工作的誘惑,面對最后一個學生對知識渴望的目光,他最終選擇堅守教學崗位,幫助留守兒童完成學業的真實故事。
據了解,在拍攝中,劇組在南昌、贛州及寧都300多名本土群眾演員中精選了十多名江西本地演員,分別扮演留守兒童、留守村民、留守老師等角色,他們原汁原味的本色出演給劇情增添了一份具有江西地方特色的鄉土味,純樸濃郁的鄉情帶給觀眾一種別樣的親切感。影片歷經3個多月的拍攝,6個月的后期制作,是我國首部倡導全民互動公益,呼吁全社會關愛留守兒童、關注鄉村教師的愛心之作。
2016看電影《一個人的課堂》觀后感(2)
江西電影《一個人的課堂》中對留守兒童和代課教師這些弱勢群體的溫情關注和精彩演繹,毫無懸念地征服了評委和觀眾,榮獲年度亞洲最具影響力最佳新人導演獎。
這部長片電影由青年導演李軍林執導,孫海英、韓三明、王乃訓等演員聯合主演,是中國首部關注留守兒童和鄉村代課教師的公益電影,由共青團江西省委、北京時光動力國際影視傳媒有限公司和江西聚星影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制作發行。電影《一個人的課堂》 2013年3月在江西寧都開機拍攝,電影取材于江西本土。它關注現代人的真實命運,再現鄉村生活的原初狀態,帶領觀眾找尋人物精神層面的追求。李軍林導演表示,自己試圖以溫情脈脈的方式來敘述一個簡單極致的故事,可能有些落寞但也不乏亮色,希望直指觀眾思考的內心深處。一位名叫吳盈秋的觀影人這樣評價說,留守兒童和鄉村教師都是生命的一種狀態,當人們靜靜地看著這個故事時,看到的也不會只是這個故事,而是對這些生活窘迫的群體的關注。據了解,《一個人的課堂》近來捷報頻傳,陸續應邀參加了第23屆金雞百花電影節、第18屆“北京放映”活動和第2屆浙江青年電影節,并成功入圍第10屆中美國際電影節,斬獲了一批國內外大獎,很多學者和評委、制片人在看了《一個人的課堂》后,無論從題材上和藝術上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是一部非常接地氣的作品。
2016看電影《一個人的課堂》觀后感(3)
關愛留守兒童、關注代課老師,由基督徒孫海英、韓三明老師主演的《一個人的課堂》即將上映,據李軍林導演微博消息,該片根據現實題材改編,在江西贛州寧都取景拍攝。
據悉,該電影是國內第一部倡導全民互動公益,呼吁全社會關愛留守兒童、關注鄉村教師的愛心之作。電影講述了一位普通鄉村教師宋文化(片中人物名),在山區小學代課逾20年,艱苦的教學環境沒有讓他放棄,即便是沒有編制的工作,他依舊“樂此不疲”地做著。
可是,落后的教學環境,家長的質疑,讓生源逐步流失,最后課堂里只剩下一個學生??唐明明(片中人物名)。唐明明自幼命運多舛,被親生母親拋棄,父親又不慎從13樓摔下,面對著一系列的家庭變故,年邁的奶奶無錢治病,父親工資無從討要,熱愛學習的唐明明與老師宋文化(片中人物名)之間發生了感人至深的故事。
本部電影由著名演員孫海英領銜主演。他在《激情燃燒的歲月》中扮演石光榮給大眾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次他的塑造的角色是一位特立獨行,大愛無疆的鄉村代課老師宋文化,一位普通的鄉村老師卻在默默無聞的崗位上書寫著大愛青春。編劇王天化著力從深山教學曾慶平老師的身上提取了極具人性的閃光點,高度詮釋了這個偏遠、交通相對不便、經濟相對滯后寧都人的教育精神和師道精神。
導演李軍林是我國著名的青年導演,有8年的執導經驗,曾參與上海世博會形象片5部和多部精典廣告片;其優秀影視作品《兒子》曾獲得2012年中國首界微電影大賽前三名,作品《吳愛國的新年》入選央視新銳導演計劃的前三十強。總制片人蘭秀輝為江西康輝國際旅行社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曾先后成功策劃大型活動“萬人會師井岡山”,“千人港澳專列游”等活動,他不辭辛勞協同各方終于促成為本部公益電影的成功開拍。
寧都是贛南革命老區,一直以來經濟欠發達,交通落后,孫海英老師深受電影題材鼓舞,他向寧都縣委書記王四華說:“很好,寧都抓教育有用。抓教育才是真長久。你搞樓房,鋼?水泥,五十年就不管用了。教育,幾十年,幾百年都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