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4月,毛澤東率領的工農革命軍月朱德、陳毅率領的南昌起義部隊在井岡山勝利會師之后,先后開創了贛南、閩西革命根據地,為后來建立中央革命根據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隨著革命形勢的發展,大批農民和其他小資產階級出身的成員加入到紅軍和黨的隊伍中……
中國工農紅軍歷史上充滿傳奇的“千里來龍”紅七軍
紅七軍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的簡稱,它是一支伴隨著百色起義誕生、以廣西少數民族為主組成的部隊,在中國工農紅軍歷史上充滿了傳奇。
●紅七軍:人民軍隊建軍史上的重要一頁
說起人民軍隊的建軍歷史,浮于人們眼簾的首先是八一南昌起義、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和廣州起義。其實,百色起義和紅七軍的誕生,無論是從時間上還是從兵力數量和政治影響上都是人民軍隊建軍史上的重要一頁。
1927年“八七會議”之后,中國共產黨認識到了抓槍桿子的重要性,在全國各地組織武裝,發動反對國民黨反動政權的武裝起義,與此同時,*把大批干部派往廣西。軍委書記周恩來親自向鄧小平交代任務,派他為*代表,前往廣西主持工作,化名鄧斌。鄧小平來到廣西南寧,在極為復雜的局面下提出了正確處理統戰工作,積極開展兵運,發展農運,深入進行土地革命等一系列正確主張,從思想上、組織上、行動上統一了廣西黨的領導。
1929年12月11日,鄧小平與張云逸、葉季壯等爭取了廣西省綏靖司令李明瑞,并率領其屬下的廣西省政府警備第4大隊、教導總隊一部以及后改編的第 8大隊全部和第5大隊第5營,加上韋拔群領導的右江農軍,共計2800余人,在百色地區舉行武裝起義,宣布成立紅七軍,軍長張云逸,政治委員鄧小平,參謀長龔楚,前委書記兼政治部主任陳豪人。經黨中央批準,紅七軍組織了七人前委,鄧小平為書記。這支補充了大量右江子弟的工農革命武裝,從此生龍活虎般地戰斗在中國革命的征程上。
紅七軍組成后,在前委和鄧小平、張云逸等領導下,堅持了右江地區的斗爭。1930年2月,李明瑞、鄧小平領導龍州起義,建立紅八軍,李明瑞被任命為紅七軍、紅八軍總指揮。在鄧小平和前委的領導下,紅八軍和龍州廣大農工群眾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反對法帝國主義的斗爭,成為黨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民同帝國主義進行面對面斗爭的一次成功創舉。不久,紅八軍在作戰中遭到桂系重兵偷襲,紅軍指戰員大部壯烈犧牲。余部歷經艱險,最終與紅七軍會師,并入紅七軍。
●在紅七軍歷史上的“小遵義會議”上,鄧小平、韋拔群等否決了“左”傾路線的做法
在左右江革命根據地逐漸擴大時,1930年6月的*政治局會議通過了《新的革命高潮與一省或幾省的首先勝利》的決議。“左”傾*認為,革命形勢已經成熟,全國各地都應準備馬上起義,中心城市必須首先發動,以形成全國革命高潮的中心,并認為一省或數省的勝利的開始即是向革命轉變的開始。在這些“左”傾錯誤思想指導下,制定了組織全國中心城市的總起義和全國紅軍向中心城市總進攻的冒險計劃。中共南方局代表鄧崗(鄧拔奇)帶著貫徹“左” 傾路線的中央指示來到廣西,在10月2日鄧小平主持召開的紅七軍前委擴大會議上,鄧崗傳達了中央政治局決議,批示紅七軍離開左右江地區,攻打柳州、桂林、廣州等大城市,爭取在武漢中心城市開花;要求紅七軍在小北江建立根據地,阻止兩廣軍閥向北增援,奪取一省或數省的勝利。
“左”傾路線在紅七軍中首先遭到鄧小平、韋拔群、張云逸等人的懷疑,雷經天更是激烈反對。為此,雷經天被撤銷了一切職務,并被開除了黨籍。“左”傾路線在紅七軍中得到貫徹執行。但是,由于敵強我弱的殘酷現實,紅七軍的軍事行動接連受挫。1931年1月2日,鄧小平、李明瑞、張云逸率領紅七軍進入全州。 1月3日,紅七軍在全州關岳廟內召開前敵委員會會議,大家就部隊今后的去向問題展開了激烈爭論。有人仍不顧當時敵強我弱的實際情況,還是想盲目執行中央批示去攻打桂林;也有人早就看到攻打大城市是不妥當的,只是因為當時形勢不成熟,不得不執行“左”傾機會主義路線。鄧小平在會議上極力主張放棄攻打大城市,轉而去與朱毛紅軍會合。另外,他還實事求是地提出改變硬打攻堅的戰略、改變單純軍事行動為沿途發動群眾、對部隊進行整編等意見。前委大多數同志在事實面前,也總結了前段的經驗教訓,否決了盲目執行“左”傾錯誤路線的做法,贊同鄧小平的主張。會議最后決定,整編后的紅七軍,總指揮為李明瑞,軍長為張云逸,政委為鄧小平。這次會議拋棄了“左”傾冒險計劃,決定去湘、粵、贛革命根據地與朱毛紅軍會合,從而挽救了紅七軍,扭轉了危局,成為紅七軍歷史上生死攸關的偉大轉折,被譽為紅七軍歷史上的“小遵義會議”。
●跨越五省區的“小長征”:紅七軍因戰績卓著而被授予“千里來龍”錦旗
1930年11月,紅七軍整編為第19、第20、第21師,留韋拔群率少數部隊在廣西進行游擊戰,主力則奉命北進。1931年2月,紅七軍主力到達湘贛革命根據地,在湖南酃縣和王震率領的湘贛獨立師會師。7月,紅七軍全部抵達中央蘇區,在江西省于都縣橋頭圩與中央紅軍勝利會師,此時兵力僅剩2000多人,編入紅三軍團建制,匯入中央紅軍的滾滾鐵流之中。紅七軍與中央紅軍會師后不久,張云逸與李明瑞在瑞金北面的王田鎮,受到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的親切接見。中革軍委對紅七軍的光輝戰績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評價,特授予“轉戰千里”的錦旗。
1931年11月,第一次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工農兵代表大會在瑞金葉坪召開,抵達中央蘇區不久的紅七軍有5名代表參加了此次大會,張云逸、韋拔群被推選為臨時中央政府執行委員。大會期間,中央政府進行了授旗授章儀式,根據每支紅軍的特點進行授旗表彰。毛澤東代表中華蘇維埃政府授予紅七軍“千里來龍”錦旗一面,以表彰紅七軍的功績。
紅七軍在鄧小平、李明瑞、張云逸等率領下,奉命調離廣西,艱苦轉戰于桂、黔、粵、湘、贛五省區,歷時大半年,行程6000余公里,終于完成了北上江西、與中央紅軍會合的使命。這次萬里轉戰的壯舉,被后人形象地稱為“小長征”。
●將帥云集的英雄群體:“紅七軍”高層干部中既有北伐名將,又有黃埔精英
紅七軍自1931年進入中央紅軍的戰斗序列。1933年6月,紅一方面軍整編后,紅七軍與紅二十一軍縮編為紅三軍團第五師,在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而奮斗的過程中涌現出了一大批英才俊杰。
在革命斗爭中,紅七軍逐漸培養成了一支正規的野戰部隊。紅七軍的高層干部中,既有李明瑞、俞作豫這樣的北伐名將,又有張云逸帶出來的廣西軍校干部;既有李謙、馮達飛這樣的黃埔精英,又有來自于中央蘇區的龔楚,他曾在井岡山紅四軍擔任中層干部,對朱毛紅軍的建軍思想十分熟悉。他們的軍事政治素質都是較為出色的,對紅七軍的建軍有著直接的影響和幫助。紅七軍匯入中央紅軍后,張云逸調任紅一方面軍副參謀長兼紅軍總部作戰局長。這支部隊后來在朱德、彭德懷等高級將領的直接熏陶和影響下,錘煉成了一支能打硬仗惡仗的優秀部隊。在此后的戰爭歲月里,原紅七軍將士戰功卓越,其英勇頑強的戰斗作風,受到毛澤東、朱德、彭德懷等*的高度評價和稱贊。據統計,從紅七軍這支部隊里,走出了共和國的*鄧小平和張云逸大將,還有2位上將(韋國清、李天佑),4位中將 (莫文驊、韋杰、覃健、洗恒漢),12位少將,省軍級、部級干部18人,還有一大批黨政高級干部。他們的歷史成為紅七軍歷史的主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