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局2016上半年工作總結(1)
今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環保系統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以改善環境質量為目標,著力解決影響科學發展和群眾健康的環境突出問題,攻堅克難,銳意進取,各方面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
一、上半年工作情況
(一)不斷深化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研究確定了“調結構、控燃煤、抑揚塵、治尾氣、消減VOC”的整體工作思路,以治霾,實行多污染物協同控制,綜合運用法律、經濟、科技、文化和行政等多種手段持續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深入落實去年出臺的“四禁兩補”等系列治霾政策,制定實施了年度大氣污染治理工作措施和實施計劃,研究實施了25項重點治理任務,每月調度、督查、考核、通報。進一步完善了環境空氣質量生態補償機制,將考核范圍由市內六區擴大到全市,考核頻次由年度考核增加為每季度考核,考核指標由2個擴大到4個,強化對地方政府治理大氣污染的激勵引導作用。在大唐黃島電廠、金洲熱力開展了清潔排放改造試點,開展了大氣污染源清單編制工作,編制了《青島市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治理技術導則》,為深入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技術支撐。上半年,全市共淘汰燃煤鍋爐20臺;完成燃煤鍋爐廢氣治理項目20個,在建31個;完成工業揚塵治理項目13個;實施“黃改綠”車輛1027輛,審核報廢黃標車 6129輛;全市車用柴油全面升級到國IV標準;完成工業有機廢氣治理項目8個以及60家餐飲單位油煙、9家汽修企業的噴漆廢氣治理;推動在泊位碼頭、港口物料堆場建設防風抑塵網工程。近兩年實施的大氣污染治理工程效果逐步顯現,我市采暖季二氧化硫平均濃度首次達到國家二級標準,采暖季和非采暖季空氣質量差別不明顯。1-6月份,全市環境空氣質量全面顯著改善,市區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平均濃度同比分別改善20.0%、14.7%、 26.8%、18.2%;首次出現全月達到山東省“藍繁”標準,5月份市區“藍繁”天數31天,列全省第一。我市獲得省一季度生態補償考核獎勵455萬元。
(二)全面加快推進流域污染治理工作。以膠州灣保護和省控重點河流達標為重點,加快推進李村河、墨水河等重點河流水污染防治,加強大沽河流域生態保護,全市流域污染防治工作全面鋪開,各項重點治污工程加速推進。提請市政府組織召開了全市省控重點河流達標工作現場會,市政府與相關區市簽訂了責任書。印發實施了膠州灣水環境保護工作方案、年度水污染治理工作措施和實施計劃,從治污截污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污染源監管、農村水污染治理、生態恢復等方面全面推進重點治污工程建設。制定出臺了《青島市水環境目標責任及生態補償考核辦法》,17個區市級領導、96個鄉鎮、街道及區市部門負責人擔任40條河流223個河段的河長和河段長,將27條重點河流39個監控斷面納入全市科學發展考核;綜合運用約談、掛牌督辦、流域限批、社會公開等手段,促進地方政府充分履行治污職責。上半年,全市整治污水直排口84處;建設排污管網35公里;開工建設污水處理廠建設項目7個,其中,樓山河污水處理廠已通水試運行。李村河流域污水收集能力大幅度提升,墨水河流域消除了污水直排溢流問題,大沽河、墨水河、嵯陽河、澤河等省控重點河流水質改善,6月份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濃度均值較去年底分別下降14.8%和53.5%;李村河、風河、云溪河等過城河污染程度進一步減輕,二季度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氨氮濃度同比分別降低6.3%、14.1%。開展嶗山水庫周邊農家宴環境專項治理,加強大沽河流域環境綜合整治,全市重點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保持了100%。
(三)扎實推進主要污染物減排工作。圍繞全面完成“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減排和省、市減排目標責任書確定的目標任務,毫不松懈的抓好結構減排、工程減排、管理減排等各項減排措施的落實。制定實施年度減排工作計劃,確定脫硫設施升級改造、煙氣脫硝、淘汰落后產能、污水處理和畜禽污染治理5大重點減排領域,篩選實施重點減排項目 177個。綜合運用督查督辦、定期通報、以獎代補等措施,促進減排項目建設運行。全面完成了環保部和省廳對我市減排核查迎檢工作。截至2014 年底,全市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四項主要污染物,已分別完成 “十二五”減排目標的115%、107%、119%和146%,污染減排工作繼續走在全省前列。
(四)不斷加大環境監管執法力度。積極貫徹新《環保法》,深化環境綜合執法體制改革,豐富執法方式和執法手段,始終保持高壓嚴管態勢。深入實施三級“網格化”監管模式,牽頭與東營等6市環保局建立區域執法聯動機制,打造“全覆蓋”的環境執法網絡。堅持日常檢查與突擊檢查相結合,加強聯合檢查、交叉檢查、跨界聯合執法,開展了為期一年的環境保護大檢查、清理違規建設項目、“執法大會戰”、“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等多項專項執法行動,上半年共查處環境違法案件661起,處罰金額 2714.73萬元。積極運用新《環保法》賦予的強制執法權依法懲處環境違法行為,實施按日連續處罰1起,查封扣押12起,限制生產、停產整治2起,移送公安部門6起,對環境違法行為“零容忍”。繼續實施環境違法行為有獎舉報,加快推進污染源自動監控設施社會化運行,擴大企業環境監督員制度實施范圍,組織企業加強環境信息公開,完善了多維環境監管執法體系。全市未發生較大以上環境污染事件,環境安全得到保障。
(五)進一步加強服務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工作。積極推進規劃環評,完成平度新河化工區規劃環評審查,推動全市產業布局和空間布局優化。嚴格環境準入,審批建設項目環評文件 1128個;做好全市高爾夫球場的清理整頓工作,組織開展了環保違規建設項目清理清查工作,及時糾正了一批擅自違法建設等環境違法行為。積極服務全市重點項目建設,協調環保部快速完成了青島新機場建設項目環評文件批復、跨海大橋環保竣工驗收等重大項目的環評工作,制定實施簡政放權提速增效服務發展的意見,研究提出20條具體措施,大力減少審批事項,縮短審批流程,加強事中、事后監管,促進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
(六)扎實推進生態環保改革、生態市建設和農村環保工作。市委成立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專項小組,確定18項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事項列入市委20XX年改革工作要點。我局作為專項小組辦公室,充分發揮統籌調度協調作用,積極推動全市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工作落實。制定印發了市環保局年度環保改革工作方案,實施了25項重點改革任務,截至目前,出臺《青島市環境保護監督管理工作責任規定》《青島市土壤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工作方案》,實施大氣、水環境質量生態補償等改革工作任務已經完成,其余改革任務進展順利,進一步完善了有利于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
編制實施《青島市創建國家生態市20XX年工作計劃》,黃島區、城陽區爭創國家生態區工作通過省環保廳預審,新增12個鎮、街道開展國家生態鄉鎮爭創工作。繼續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建成示范項目37個,建成污水處理設施31座,污水管網399公里。
二、存在問題和下半年工作打算
上半年,全市環保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空氣質量改善存在指標不平衡、區域不平衡問題,臭氧污染問題逐步顯現;嵯陽河、墨水河、李村河等省控重點河流水質不能穩定達標;環境監管執法力度仍需進一步加大;環境保護體制機制仍需進一步理順;環保隊伍建設仍需繼續加強,等等。對這些問題,我局將圍繞重點工作目標,繼續采取強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一)大力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加大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力度,開展污染調查,組織開展石化、有機化工、涂裝、包裝印刷、橡膠等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重點行業有機廢氣治理。探索開展燃煤鍋爐清潔排放改造,研究鼓勵政策,制定推進方案。開展建材行業揚塵污染集中整治,規范砂石加工、水泥制品、磚瓦生產等建材企業揚塵、粉塵污染控制措施。
(二)全力攻堅流域污染治理。繼續推進重點治污工程建設,確保李村河、海泊河、墨水河流域已開工的污水處理廠、泵站等項目年內建成投運。加快推進河道生態修復工程,力爭在墨水河、嵯陽河流域建成部分示范項目,在中心城區部分河段實施中水調蓄。嚴格考核獎懲,促進“河長制”等制度措施落實,強化轄區治污主體責任。
(三)繼續加強環境監管執法。充分運用新《環保法》賦予的停產整治、查封扣押等強制手段,嚴歷打擊環境違法行為;深入開展環境保護大檢查和環保專項執法行動,強化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聯動;開展環境監察稽查,提高環境監管執法效能和水平。加強風險評估、隱患排查、事故預警和應急處置等工作,保障全市環境安全。
(四)加快推進農村環保與生態市建設工作。推動黃島區、城陽國家生態區和即墨市、膠州市省級生態市創建驗收工作,指導平度市、萊西市爭創省級生態市。加強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項目建設。進一步落實《青島市土壤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工作方案》,加快推進土壤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
(五)進一步改進環境管理方式。平衡和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既守住生態保護紅線、嚴格環境準入、全面做好主要污染物減排工作,又落實環保標準,嚴格環境準入以源頭控制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和布局優化。認真落實簡政放權提速增效服務發展的部署要求,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更好的方便企業和群眾。做好市委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專項小組日常工作,協調推動完成列入市委20XX年度改革工作要點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工作任務;完成全局重點改革事項。
環保局2016上半年工作總結(2)
今年來,我區生態環保工作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市環保局的關心指導下,以貫徹實施新《環保法》為契機,以“生態環境整治”戰略和“生態文明示范區”創建目標,統籌推進“清潔空氣”、“清潔水體”、“清潔土壤”、“監管創新”、“體制改革”等行動,各項工作取得了新的進展。
一、緊盯“三場戰役”,清潔空氣行動持續推進
1、打好粉塵整治收官戰。建成總長6600余米的防風網閉合工程。完成港區堆場的供水基礎設施改造。后海塘煤場高空噴淋已全部調試運行,港區噴淋系統改造提升工作加快推進。落實白天2次、夜間1次的煤場動態巡查機制及每周2-3次的志愿者監督活動,并做好惡劣天氣應急預警措施,發送預警短信12條。征收煤粉塵排污費,2013年4月1日起至今共征收2883萬元。今年上半年,我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為77.9%,比去年同期上升1.4%;降塵均值為5.33噸 /平方公里?月,扣除本底后較2011年煤塵整治前下降83.3%。
2、打好有機廢氣持久戰。確定今年重點治理化工企業11家,目前均已完成方案制定,并有4家完成工程建設。啟動服裝干洗行業廢氣治理,現已完成調查排摸,整治方案已制定完成并下發。擴大 LDAR試點工作,在全區60家以上企業開展檢測。目前共檢測22.9萬個點位,泄漏率為0.37%,修復率為56.14%。啟動鎮海區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污染物污染排放源調查工作,初步確定了企業名單。加強大氣中有毒有害物質的污染防控,推進企業二惡英監測,8家已完成監督性監測委托;12家已完成自主性監測采樣,其中4家已完成報告編制。
3、打好分散污染攻堅戰。加快淘汰高污染車輛,召開了營運黃標車淘汰推進會,印制并寄發《給黃標車主的一封信》2200余份。截至目前,共淘汰黃標車988量,累計申請補助資金1099.3萬元。推進鍋爐淘汰改造及“禁燃區”建設,將今年21臺鍋爐淘汰的任務分解至各鎮、街道,并要求相關企業按要求開展淘汰。啟動白色煙霧污染治理,調查分析“白霧”中污染物的種類和數量。目前“白霧”企業調查研究招標費用已獲區財政批準,招投標工作已啟動。
二、實施“三大工程”,清潔水體行動加快進程
1、推進源頭污染整治工程。完成化工行業整治提升并通過市級驗收。積極督促阿克蘇諾爾貝過氧化物按計劃推進搬遷入園工作,確保年底前完成。配合開展酸洗行業整治,目前已關閉企業7家,拆遷關閉酸洗生產線22條,改進工藝淘汰酸洗19家,提升改造4家。全區62家企業基本完成整治提升工作,總完成率63.3%。開展畜禽養殖整治,關閉拆除33家養殖場并通過驗收,同時做好4家規模化養殖場改造提升的前期工作。防治農業源頭污染,完成測土配方5萬畝,使用有機肥 1860噸。
2、推進生態河道建設工程。投資1163萬元完成部分續建項目0.84公里,20XX年新開工的8公里河道生態修復項目正在制定整治方案。推進清水河道建設,鎮海東排南線工程全長24.3公里,已完成河道建設21公里。姚江東排鎮海段三期工程全長8.5公里,已完成6.2公里建設。推進“清三河”行動,啟動了“清三河”達標區創建,制定了創建方案并召開了動員會,39條水質較差河道中已有10條河道開工整治,累計清淤9.21公里8.88萬方,拆除違章約4.2萬平方。
3、推進截污納管處理工程。加強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寧波北區污水處理廠擴建項目已完成86%,累計投資3.94億,鎮海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已完成85%,累計投資 0.8億。加強污水管網建設,共新建污水管網13.87公里,新建雨水管網4公里,疏通雨水管網130公里,完成年度目標83%。深化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計劃安排6300萬對14個自然村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截污納廠和生態化處理,目前已經全部完成項目設計,其中6個村已完成立項和預算。
三、筑牢“三基防線”,清潔土壤行動開局良好
1、完善固廢處理基礎設施。石化區一般固廢填埋場正在進行土建,平整土地,水泥攪拌樁施工,年底4個庫區中1號及2號具備填埋條件,已完成投資400萬元。華清環保污泥焚燒處置項目已完成土建施工、設備到位75%,安裝完成35%。寧波北區污水處理有限公司的污泥干化項目正進行單機調試,已完成投資3700萬元。廢酸綜合利用處置項目已完成各主體土建工程建設,開展廠區道路等附屬工程建設,設備已開始安裝,正在做試生產準備工作,已完成投資4500萬元。寧波大地化工有限公司三期項目(100噸/日危廢焚燒)前期調研中。
2、構筑綜合防治基本保障。開展危險廢物雙達標建設回頭看工作,組織抽查重點產廢單位和危險廢物經營單位16家次;開展34家企業危廢核查,已備案10家。推進危廢全過程監管,35家企業完成危險廢物周知卡與危廢出入口建設;64家企業完成調查并著手制定視頻監控方案;大地環保危廢處置費用統一結算平臺正在搭建中。推動持久性有機污染物防治,督促企業安裝LED顯示屏,完善監測因子項目并聯網。
3、摸清土壤污染基本底數。開展區域土壤環境調查,評估鎮海土壤和地下水環境質量。目前已聯系浙江大學編制土壤調查方案,初步確定了區域土壤調查的范圍、目標和時間要求。同時,開展石化區及其周邊地下水監測工作。選取美琪化工廠區內外、歐迅化學廠區內外、杭州灣腈綸東北側空地等5個點位,開展每月一次地下水采樣比對,分析污染狀況與成因,為下步開展土壤環境功能區規劃奠定良好基礎。根據數據顯示,COD、氨氮等指標比去年大幅下降,地下水質總體呈好轉趨勢。
四、拓展“三個網絡”,環境監管行動不斷提升
1、拓展環境監測評價網。完善大氣環境監測站點建設,建成并投用九龍湖常規因子和蛟川特殊因子監測站點,目前全區共有13套大氣環境質量監測系統。同時,完善有機污染物風險評估系統,用綠色、黃色、紅色、紫色和黑色表征有機物的污染程度,直觀評價環境空氣質量中主要有機污染物及風險水平。深化監測數據應用,全面分析環境空氣質量、降塵、特殊因子、地表水質等監測數據,完成5篇環境質量分析監測專報。并深入挖掘數據規律,分析總結上半年環境空氣質量變化趨勢,為環境管理做好參謀。
2、拓展智慧環保監控網。完善智慧環保平臺建設,建設數據中心,完成監察數據維護、生態數據維護、許可審批驗收統計報表的定制開發,已于6月底投入試運行。推進智慧水務平臺建設,完成建設項目與監理的合同簽訂,并初步完成項目價格審核及需求確認等前期工作,目前項目已進入實施階段。拓展在線監控范圍,新增聯網在線監測企業12家,新增視頻在線監控企業3家,完成在線監控系統驗收企業5家。目前已實現對全區90%以上重點污染點源和100%重化工企業面源的24小時全方位監控。
3、拓展無縫執法監管網。進一步深化“5+2”、“白+黑”的常態化無縫執法模式,并健全以“聯動執法、案件會商、案件移送”的兩法銜接機制,加大環保與刑事司法機關的聯動執法力度。同時,以環保專項執法月行動、環境執法大檢查行動、全面清理違法違規建設項目環保專項行動為抓手,嚴厲打擊各類環境違法行為。今年上半年,共查處環境違法企業67家,累計罰款金額250萬元,并依據新法下達責令改正違法行為決定書35份,扣押查封企業1家,有效提高了環境執法的震懾力。
五、深化“三項機制”,機制體制改革增添活力
1、深化總量監管機制。探索建立環境空間管制制度,環境功能區劃分方案已擬定,并完成向市政府和省政府的報批。深化環境總量控制制度,85家企業完成排污許可證年檢;征收有償使用費5377萬元;10個新(改)擴建項目實施排污權交易,交易金額3748萬元;優化并推廣刷卡排污系統,擬定了第二批共16家刷卡排污企業名單;加快落實總量激勵制度,完成全區電鍍、印染行業度噸排污權稅收的前期核算工作;按照“以減量定增量”的原則開展了排污權基本賬戶初步核算。
2、深化第三方治理機制。創新化工行業環境監管,在重污染高風險行業引入第三方現場環境監理服務。目前已完成方案編制,并初步確認試點企業名單。推進第三方環境檢測,通過公開招投標的形式,委托有資質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對全區“五水共治”89個地表水水質監測點位進行監測分析。繼續引薦第三方機構參與LDAR試點推廣工作,并制定LDAR管理辦法,目前初稿已完成。深化第三方責任保險機制,督促引導70家企業開展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工作,并組織召開了環污險培訓會。
3、深化公眾參與機制。健全信息公開制度,制定了環境信息公開辦法、企業環境信息公開方案、涉環境問題網絡輿情響應處置辦法等。創新新媒體發布機制,基本形成局網站、微博微信、APP、空氣質量實時發布系統的協同發布機制,其中@鎮海環保 微博在全國環保政務微博中影響力排名第23位。創新公眾參與模式,開展了“我的藍天日志”征集活動,微博轉發近700次,發布日志100余條。深入開展環保宣傳,在中國寧波網開設了“生態環境整治?鎮海在行動”專題,在區內媒體開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五水共治”“環保之聲”3個專欄和環境日專版;開展了環境日系列廣場活動,并編印《鎮海區生態環保市民手冊》《鎮海區生態環保信息讀本》《生態環境整治 我們在行動》折頁等資料向村社區、企業、學校、機關發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