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災減災日宣傳活動總結(1)
近日,我校根據上級文件精神要求,結合學校實際,積極組織全校師生扎扎實實地展開了防災減災知識教育活動。現將活動有關情況總結以下。
一、進步熟悉,明確意義。
此次活動是加強學生防震減災知識教育,增強學生安全意識,進步防御地震災難和自救互救能力的有效途徑,更是全面提升校園地震安全管理和校園地震安全教育能力,維護校園地震安全建設環境的重要舉措。我校高度重視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成立了工作專班,制定了防災減災知識教育的實施方案,在全校上下掀起了一場人人講防災減災知識、人人學防災減災知識、人人做防災減災知識模范的。
二、突出重點,扎實工作。
學校政教處根據不同年級特點,積極展開防災減災知識教育活動。低年級側重地震安全意識培養和知識教育,中年級側重地震安全習慣養成和技能指導,高年級側重地震安全技能鞏固和應急情況演練。
捉住時機,扎實展開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情勢。首先,學校辦了防災減災安全知識宣傳欄,掛橫幅參與防災減災,構建社會。各班辦了防災減災知識黑板報,組織各班召開防災減災知識教育主題班會。
其次,邀請月亮湖中隊的消防警官到我校,進行校園干粉和泡沫滅火的示范演練。增強了全體師生的消防安全意識,進一步推動了月亮湖小學構筑防災減災知識教育工作,并在校園內進行一次食品安全排查。
再次,展開一次防災減災知識應用。為增強師生的防震減災知識安全意識,再次敲響安全警鐘,我校組織了以防災減災,珍重生命為主題的安全知識比賽。通過此次活動,增強了師生的防災減災安全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預防了校園里安全事故發生和減少安全事件對小學生釀成的傷害,保障小學生健康成長。
通過展開防災減災安全知識比賽,從而進步全校師生的安全意識,增強廣大師生的逃生自救能力,為打造平安校園筑起一道安全屏障。
防災減災日宣傳活動總結(2)
我校根據教育局和學校工作要求,以“加強防災減災,創建和諧校園”為主題,結合本校實際和學生年齡特點,制定并開展了切實可行的安全教育活動,收到了預期的教育目的。
一、領導重視
學校領導歷來注重安全教育,在學校工作計劃上將安全教育列為學校一項重要的工作,并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安全教育領導機構,制定切實可行的安全主題教育活動方案,明確安全教育目標,做到活動有計劃、有記錄、有落實。
5月初,學校召開了防災減災教育活動工作會,制定了活動的實施方案。要求全體教師從思想上認識到做好防災減災工作的重要性,并認真開展好防災減災的系列教育活動。通過這次活動,使全體師生都能受到一次生動的教育。
二、內容豐富。
1、充分利用集體晨會、午會、班隊會、校報、校園櫥窗、校園廣播等教育形式,對學生進行防災減災知識的宣傳和教育。并要求學生將所了解的知識帶回家,講給家人、朋友、鄰居聽,增強全員防范意識。
2、利用校園廣播,開展防災減災的專題教育。如防震、防火、交通安全、安全使用燃氣等。
3、5月12日在校內電子屏幕上、教學樓的墻上張掛宣傳標語,提醒師生增強防災減災意識。也希望引起社會對防災減災的關注。
4、5月19日上午為增強全體師生避災自救快速反應能力,利用早操時間進行防地震、防火災的緊急疏散演練,由于計劃周密,組織得當,收到了較好的演練效果。
1 2 5、周三下午各班舉行以“防震減災與我們息息相關”為主題的班隊教育活動。
6、組織有關人員對學校重點部位及周邊交通安全情況再次進行檢查,消除安全隱患,預防災害發生。
總之,通過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使師生進一步增強了防災減災意識,提高了避災自救和互救的基本技能。今后,我們將繼續做好防災減災的宣傳教育工作,建立健全防災減災的長效機制,為創建安全文明校園而繼續努力。
防災減災日宣傳活動總結(3)
5月12日是我國第五個”防災減災日”,為做好今年防災減災日的宣傳教育工作,突出“識別災害風險、掌握減災技能”的宣傳主題,進一步增強全社會的防災減災意識與能力,積極與縣防震減災局、教育局等部門聯合開展了形式多樣的“防災減災宣傳周”活動,取得了實實在在的宣傳效果,現將活動開展情況報告如下:
一、圍繞“識別災害風險,掌握減災技能”的宣傳主題,向社會公眾普及逃生避險、自救互救技能。通過制作宣傳展板、掛圖、橫幅、標語、印制宣傳單等,在長征公園組織宣傳活動。
二、精心組織,整合資源,人防辦與防震減災局、縣教育局聯合印發文件,在全縣范圍內舉辦防災減災宣傳周活動。充分利用于都之聲報、于都手機報和縣廣播電視臺等新聞媒體渠道,采取多種形式,營造宣傳活動的濃厚氛圍。
三、在縣城中小學校組織開展了防震減災演練知識教育和緊急避險訓練活動,進一步增強了中小學生的國防觀念和人防意識,掌握基本防護技能。一是通過在國旗下講話、黑板報、廣播站、校報、校園網等宣傳陣地,開展防震減災科普知識教育、宣傳防震減災政策法規,營造防震減災輿論氛圍。二是堅持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在地理課、科學課、第二課堂等教學中落實防震、防空減災知識內容,并確保教學時量;在內容上,突出知識性和常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