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不卡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亚洲一本色道 AV,免费观看的AV在线播放

職業院校十三五發展規劃

思而思學網

為了更好地適應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新形勢,滿足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進一步增強學校綜合實力,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社會服務能力,實現學校持續、健康發展,依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云南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深化改革大力發展高等教育的決定》等文件精神,制定本規劃。

一、發展基礎及面臨的形勢

(一)“十二五”工作成效

2011-2015年,學院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緊緊圍繞《云南經貿外事職業學院“十二五”改革和發展規劃》和《學院章程》開展工作,在省教育廳、上級相關部門以及社會各界的關懷、指導和大力支持下,經過全院師生員工的共同努力,較好地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提前實現了“十二五”辦學目標,為“十三五”改革、建設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1. 辦學實力顯著增強,辦學規模居民辦高職院校前列。2007年學院設置初期,面臨辦學場所不固定、辦學空間狹小、高等教育辦學經驗缺乏、內部管理思路不清、招生十分困難等諸多問題。經過這些年的探索和建設,學院現有占地面積 301.2畝,總建筑面積124608平方米,其中教學行政用房面積55968平方米,現建有校內實訓室、實訓基地29個。2012年,學院獲得中央財政支持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項目資金190萬,我院配套資金200萬共390萬建設了會計實訓基地。學院投資115萬建設了功能齊全的護理實訓基地;學院在昆明特普瑞儀表有限公司原有設備和原有專業技術人員的基礎上,投入350萬資金新建了校內金工實訓基地。2011年7月,我院金工實訓基地被云南省教育廳評為“云南省高職高專示范性實習實訓基地”。9月,學院投資230萬,按照全真汽修廠的標準建成了汽車維修實訓基地,能讓學生真實模擬汽車報修、四輪定位、輪胎拆裝、二級維護、汽車校正、車身打磨、全車烤漆、發動機拆裝等汽車修理的全過程。現有多媒體教室和語音實驗室座位數1832個,教學用計算機1552臺,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3309.5萬元;圖書館藏書紙質圖書48.96萬冊,電子圖書1451 GB,各種期刊300余種;初步完成了校園計算機網絡服務系統建設,為實現校內現代信息教育和管理打下了基礎。各類文體及學生生活設施基本配套,基本辦學條件已初步具備。

學院現有高等職業教育專業39個,在校生10560人。有較為穩定的各類教師331人,其中具有研究生學歷教師比例占16.6%,具有副高以上職稱教師占17.2%,“雙師素質”教師隊伍已初具規模。

經過七年的探索和發展,學院辦學條件明顯改善,內部管理逐步規范,辦學實力顯著增強,并在發展壯大中不斷走向成熟,為下一步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被中國民辦教育學會評為“中國民辦高等教育優秀院校”;被云南省民辦教育協會評為“優秀普通高等學校”;董事長肖薇獲“第二屆云南省教育功勛獎”。

2.內部管理初步建立。經過幾年的建設,特別是在2012年云南省“人才培養工作評估”的促進下,內部管理機構初步建立,機構職責基本明確,管理工作運行正常。

已建立了黨政管理、教學管理、學生管理、師資及人事管理、財務管理、后勤管理等各項管理規章制度60項,基本可滿足各項工作運行及管理的需要,確保了教學和其它工作的順利進行。

3.教學建設和改革初見端倪。順應經濟社會發展和考生就讀要求,逐步調整辦學的層次結構,積極發展高職教育專業,擴大高職教育培養規模,并積極探索和建設基于開辦條件并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短缺專業。逐漸形成了以財經、護理及康復服務、建筑工程、機械設備維修與制造等大類專業為主體,人文、外事外語及教育類專業共存的專業格局,為學院辦學初期的規模發展和外延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在發展高職教育專業的同時,學院積極開展專業建設。開展了兩輪較大規模的人才培養方案改革,雖因限于教學改革理念和其它條件,使改革成果距高職教育要求尚存在著較大距離,未能實現既定目標,但必定邁出了改革的第一步,必定提高了對高等職業教育的認識,必定嘗試并探索了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思路和方法,必定積累了高等職業教育專業建設與改革的經驗。探索中所形成的理念、認識、經驗和教訓都將成為學院未來發展的寶貴精神財富和基礎。

經過幾年的內涵建設,學院已將“會計”、“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和 “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列為院級特色專業;已將“金工實習”、“建筑識圖與構造”、“出納實務”等課程列為院級精品課程;《建筑工程測量實訓實習指導書》、《建筑力學》、《機械加工基礎》、《泰語語音實訓指導書》等教材已經或正在出版。在院級教學建設的基礎上,2011年,學院金工實訓基地被云南省教育廳評為“云南省高職高專示范性實習實訓基地”;學院的“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專業教學團隊”被云南省教育廳評為“2012年高等學校省級教學團隊”。省級“教學質量工程”實現了零的突破,初步形成了院—省兩級“教學質量工程”建設體系。這將有助于引領下一步教學建設,并為教學建設與改革提供思路、示范和經驗,這才是其更深遠的意義所在。

4.積極推動集團化辦學和校企合作。2010 年學院積極牽頭組建“云南經貿外事職業教育集團”,至今已經擁有62家集團成員單位。學院在收購昆明特普瑞儀表有限公司原有設備,吸納原有專業技術人員和技工,并保持該企業原有的生產和產品銷售格局的基礎上,新建了校內金工實訓基地。目前,該基地在保持原生產的同時,教學功能正在逐漸發揮。應該說,這是對校企合作的具體方式的有益嘗試。2012年7月,學院與昆明諾仕達企業(集團)有限公司和云南省光彩事業促進會開展校企合作,依托云南經貿外事職業學院的教學平臺及企業的實踐條件和教師資源,共同承辦了“光彩事業七彩云南班”,受到企業好評。除此之外,學院還與校外多家單位簽訂了合作協議,共建校外實訓基地39個,為強化學生能力訓練,提高培養質量提供了支撐。

5.順利通過特色評估,并跨入省級特色骨干高職院校建設項目立項建設單位行列。2012 年11月,學院順利通過云南省教育廳組織的特色評估,評估結論為“通過”。從2011年以來,學院就始終將迎評促建工作擺在首位,把迎接“人才培養工作評估”作為加快發展的新起點和內涵建設的有力抓手,以真抓實干的態度,扎實推進。對于學院深入總結以往辦學和管理經驗,進一步找準學院辦學定位、目標和發展模式,規范內部管理,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優化師資隊伍結構,狠抓教學建設和人才培養質量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使學院內涵得到了明顯提升。此次評估是一次“洗禮”,對于夯實學院辦學基礎,增強辦學活力和綜合實力,實現學院發展的新突破具有十分深遠的歷史意義。

12月,云南省教育廳、財政廳將學院作為度“云南省特色骨干高職院校建設項目立項建設單位”,成為目前省內民辦高職院校中唯一的特色骨干高職院校建設項目立項建設單位,躋身于省內先進高職院校行列。這說明學院改革和發展的方向和思路是正確的,基本辦學條件的建設成效是顯著的,內部管理是初步規范的。與此同時,也標志著學院將進入一個深刻變革和轉型升級的新時期。通過該項目建設,將進一步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強化工學結合、產學研一體化的課程體系建設與改革,使專業特色更加突出,人才培養更加貼近生產、更加貼近市場、更加貼近社會、更加貼近學生實際;師資隊伍、實驗實訓等教學條件建設將得到加強,建設成效將進一步凸顯;學院理事會辦學機制將更加完善,校企合作水平將會明顯提高,辦學活力將顯著改善。在管理水平、人才培養質量、辦學實力與效益、輻射能力等方面將得到全面提升,進一步促進學院健康、快速發展。

6.存在的主要問題:云南經貿外事職業學院自成立以來,始終堅持將學院發展放在首位;堅持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積極探索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規律;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方針,不斷加強校園和各種教學條件建設;堅持從實際出發,規范和完善內部管理,使學院得到了較快發展,用較短的時間進入了我省高等職業教育的先進行列和民辦高等教育前列,并已具備了向更高目標沖刺的基礎和條件。在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在前進的道路上還有許多艱難險阻,還存在著影響學院發展的各種矛盾、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

(1)在廣大教師、管理人員的高等職業教育的理念還沒有真正樹立,對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規律把握還不夠全面、透徹,“學科教育”的思想還較為嚴重;運用高職教育理念推進課程改革和課堂改革的自覺性還不高;學院的改革和發展的思路還需進一步明晰。

(2)專業結構不合理,專業后續發展能力不強,特色不鮮明;教學改革的目標和思路還不夠全面、系統,需要進一步理清;缺乏推進建設和改革的制度和機制保障。

(3)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均難以適應學院發展的要求,存在著數量不足、結構不合理、教師的專業能力和教學業務能力亟待提高的問題;“雙師結構”的師資隊伍建設亟待加強。

(4)內部管理和制度建設尚需進一步加強。管理體制和機構設置還需進一步優化,部門之間的權責關系尚需進一步理順,職能應進一步強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杠桿作用還沒有得到很好發揮,按勞分配、“優質優酬”、責權利掛鉤的內部分配機制尚未完全建立和落實;各種管理規章制度不夠系統、針對性不足、時效性不強的問題不同程度地存在,還需進一步補充、修改和完善。

(5)充分利用“云南經貿外事職業教育集團”平臺,積極與地方政府、行業企業共建學院,探索完善通過理事會機制,理順體制,促進校企深度、長效合作,增強辦學活力方面急需創新和突破。

(6)辦學空間狹小、實驗實訓條件有待改善。主要存在著實驗實訓設施和設備總量不足、性能老化、結構不合理、實訓教學支撐能力不強等問題。

(二)面臨的形勢

學院在2015年和“十三五”的發展過程中,必將面臨發展與困難并存、機遇與挑戰并存、內涵建設與外延發展并存的狀況。機遇客觀存在,靠我們及時把握;面對挑戰,要靠我們的智慧去積極應對。抓不住機遇會影響發展,不能有效應對挑戰,我們就不能成熟。只有在客觀認識自身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充分分析機遇與挑戰的基礎上,才能正確制定學院發展目標和策略,才能理清發展思路,突出工作重點,構建保障措施。

1.面臨的機遇。在未來的相當一段時期內,我國將處于從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經濟大國向經濟強國轉變的關鍵時期,這必將為職業教育提供巨大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市場需求空間,將是職業教育發展面臨的重大歷史機遇。特別是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一個世界跨度最大、覆蓋面最廣的新興經濟帶正在形成,并需要大量的各級各類人才的有力支撐,這為學院發展和對外交流合作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前景。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和“大力發展民辦教育”等方針的確立,為職業教育和民辦教育的健康而長遠發展指明了方向。國務院于 6月頒布了《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六部門及時出臺了《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為加快職業教育發展提供了具體思路和政策措施,國家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力度必將隨之加大。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未來的幾年中,職業教育尤其是民辦職業教育必將獲得空前的發展機遇,進入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

云南省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現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按照《云南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指標要求,到2020年云南省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要達到40%。高等職業教育的任務還十分繁重。

我院被列為“云南省特色骨干高職院校建設項目立項建設單位”,這將是學院建設和發展中的一場深刻革命,它將從更深程度上改變我們的思想觀念,轉變人才培養模式,構建適應高職教育育人的體制機制,因此它是提升辦學水平的一次難得機遇。在未來三年的建設期內,以云南省下達的《任務書》及各項建設指標為引領,積極開展建設工作。通過三年的建設,學院內涵一定會得到顯著提升。

2.面臨的挑戰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人們對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的需求更加強烈,社會對高等職業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學院面臨著如何進一步整體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重大課題;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對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對學院專業結構的優化和師資隊伍的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革創新的任務異常艱巨;面對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我們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改革與創新意識、辦學思路、制度建設等方面都將面臨巨大挑戰。

二、指導思想、發展目標及總體思路

(一)指導思想與發展戰略

1.指導思想

以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系列講話重要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深入貫徹國家及云南省兩級“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和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精神,以服務產業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創新教育思想、樹立職業教育理念、優化辦學思維模式,尊重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規律,進一步強化教學中心地位,著力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和就業競爭力,把學院發展引導到做精做強、辦出特色的軌道上來。

2.發展戰略

堅持“內涵、特色、效益”的總體發展戰略,“走質量和特色之路”,以內涵提水平,以特色促發展,用發展的方式來解決前進中的一切困難和問題;根據發展的需要,伺機啟動新校區建設,擴展辦學空間,優化育人環境。

堅持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以內涵發展為主題,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以規范管理為依托,以校企合作為平臺,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強化師資隊伍建設為保障,大力加強內涵建設,著力增強學院發展的軟實力。

堅持職業教育的辦學方向,注重在實踐中探索,在探索中實踐,走特色發展之路。在專業設置、人才培養方式、校企合作、辦學體制機制、社會服務、內部管理、畢業生就業工作、校園文化建設等方面逐步凸顯特色。

堅持正確處理招生、培養、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關系,逐步構建“招生—培養—就業”良性互動循環機制,促進學院良性、健康發展。

堅持在建設和發展過程中的社會效益、經濟益效和發展效益的協調、統一,確保學院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二)“十三五”發展目標

到2020年,全日制在校生規模保持在10000人左右;教職工數量和結構滿足辦學需要和國家辦學水平評估標準。積極開展繼續教育和社會職業技能培訓與鑒定。

以服務云南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主線,進一步拓寬服務面向。以推進省級特色骨干高等職業院校建設為抓手,持續推進各項內涵建設,積蓄力量,苦練內功。到“十三五”末,使學院職業教育的辦學特征更加凸顯,專業結構日趨合理,內部管理進一步完善,辦學活力明顯增強,辦學實力和社會服務能力顯著提升。成為省內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民辦高校,力爭辦學層次有所提升,進入高等職業教育本科院校行列。

(三)發展思路

1.突出重點。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把基礎建設和基礎性工作擺在突出位置。以教學改革、師資隊伍及管理隊伍建設、基礎性實驗實訓條件建設、內部管理(主要是人事、教學和學生管理)等基礎性建設為重點,統一思路,一以貫之,常抓不懈。除此之外的其它工作,可根據不同時期的任務和要求,每年抓實抓好一、兩項帶有全局性的工作。經過幾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主線明晰、重點突出、其它工作相得益彰、全面進步的良性工作格局。

2.優化結構。深化學院治理結構,進一步明確董事會、學院和學院二級部門的辦學職責、權利與義務,充分發揮專家、學者在辦學中的作用;依據市場需求,積極調整專業結構,初步形成與市場和產業鏈對接的、具有學院自身辦學優勢和特色的專業群結構;學院的發展,關鍵在人,必須進一步優化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結構,強化人才隊伍建設,著力在隊伍的學歷及學緣結構、職稱結構、能力結構、“雙師” 結構等改善上下功夫;根據有利于專業和專業群建設、便于管理的原則,適時調整二級教學系(部)結構和職責。

3.強化管理。根據需要,實施內部機構改革,逐步建立責、權、利相統一管理運行機制,強化部門職能;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和管理,明確各類人員職責,建立健全考核評價和獎罰機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逐步實行優質優酬,充分調動廣大教職工的積極性;強化教學和學生管理,規范教學過程和學生日常管理,保障正常的教學和生活秩序;加強財務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能,確保教學和日常工作開支;進一步完善各項內部管理規章制度,為教學、管理、發展和提高學院的育人水平提供科學、規范的制度保障。

4.提高質量。人才培養質量是學院的立足之本,沒有良好的人才培養質量,學院要求生存、求發展是難以想象的。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首先是教學質量,提高教學質量核心是具有針對社會需求的專業設置、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設計、優良的培養模式和運行機制及制度保障、以及良好的師資隊伍和必需的實驗實訓條件支撐等要素建設。除教學質量外,影響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的因素還有內部管理、學生工作、畢業生就業、各種教輔設施建設、校園文化等。因此,只有不懈地抓好學校的各方面工作,才能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2015年和“十三五”是我院發展的重要轉折期,要牢固樹立以質量求生存、以質量求發展的全面質量觀,把“質量和特色”作為發展的永恒主線,以質量標準為建設導向,全面做好各方面工作。

5.培育特色。錯位發展、特色發展是國內外職業院校發展的秘訣之一,也是國家對高職院校發展的基本要求,“特色”是高職院校的“發展線”和生命線。要充分利用現有辦學基礎和優勢,積極培育特色要素和特色項目。在探索校企合作辦學體制機制、推行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校中廠”建設、社會服務能力、學生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培養、內部管理、校園文化建設等方面力爭探索出具有鮮明個性的特色。

6.適時“升本”。經過幾年的快速發展,目前學院以具備了一定的升格為高等職業教育本科院校條件。擬經過3至4年的努力建設,并通過完善內部管理;以省級特色骨干院校為抓手,積極調整專業結構、優化人才培養模式,創新人才培養體制機制,強化內涵建設;大力加強師資隊伍、實驗實訓和教輔設施等教學條件建設;擴展校園,進一步改善辦學空間和條件,增強辦學的軟、硬實力等措施,在“十三五”后期跨入高職教育本科院校行列。這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三、具體發展目標及主要任務

(一)專業建設

堅持面向行業、企業和市場需求設置專業,積極調整專業結構。到2020年,使常年招生專業數保持在35個左右。逐步形成市場針對性強、結構較為合理、專業群特色和優勢比較明顯的專業(群)結構。為實現上述目標,就應該在廣泛市場調研的基礎上,調整和改造傳統專業,積極研究和增設新專業。對現有專業進行調整,對于部分省內專業點較多、招生困難、就業不理想、專業群內部關聯度不強的專業實行暫停招生;對于目前專業能力指向不明確,培養思路不夠清晰的專業進行改造,使之達到培養目標明確、培養模式符合職業教育的要求、畢業生就業有明顯提高的要求。根據市場需要,積極穩妥地論證、增設新專業,每年擬新增設2至3 個專業或專業方向。

“十三五”期間,應著力調整、改造、充實和建設以下四個專業群:即以會計、財務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市場營銷、物流管理、工程造價等專業為主體的財經及管理類專業群;以工程測量技術、建筑工程技術、建筑工程管理、水利水電建筑工程與管理、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工程監理等專業為主體的建筑及管理類專業群;以護理、社區康復、老年服務與管理等專業為主的康復護理專業群;以機電設備維修與管理、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等專業為主體的機電及汽車維修類專業群,并在此基礎上積極發展特色專業,積極建設和培育高職教育本科專業。

(二)課程及教學資源建設

課程是教學實施的基本單元和學生知識、能力培養的基本載體,是教學建設的重中之重。我們要認真貫徹“教學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對接”的理念,積極改革教學內容,正確處理課程開發中“能力”與理論知識的關系,按照“能力導向”的理論配置方式,重構課程理論體系。以省級特色骨干院校建設為內涵建設的基本任務,完成會計、建筑工程技術、機電及汽車維修類等3個特色專業“工作過程和崗位職業能力為導向”的課程體系建設。建成8門院級精品課程,努力將部分現有院級精品課程建設成省級精品課程,按省級精品課程標準和要求建設3門課程,其中1門爭取建成省級精品課程;大力開發校企合作的校本特色教材和由行業企業專家參與編寫的、具有針對性的、操作性強的實驗實訓指導書;積極開發主干核心課程優質教學資源,形成具有高職教育特色的教學資源體系。校企合作開發和編寫10本項目化特色教材。

通過省級特色骨干院校建設項目建設的輻射和帶動,積累課程及教材建設經驗,推動學院各專業課程建設。覆蓋并初步完成全院70%左右的專業“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60%左右的專業課程及綜合性實踐課程建設與改革,為所有專業基本實現“任務驅動”、“項目引領”、“情景導向”、“工作過程系統化”等高職教育教學方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奠定基礎。

(三)教學改革

進一步推進并逐步實現“2+1”(即2年進行基本理論教學和能力訓練,1年進行頂崗實訓)的教學組織形式。改良現有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積極推行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模式,把工學結合作為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點和切入點,注重學生學習與實際工作的一致性,學習環境與實際工作環境的一致性,探索理實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積極探索和綜合運用訂單培養、工學交替、任務驅動、項目導向、頂崗實習等各種有利于增強學生實際能力的有效模式;根據企業生產的要求和專業教學的特點,將教學活動與企業的生產過程緊密結合,試行多學期、分段式教學組織形式,以適應企業內部運行和學生能力訓練的需要;吸納行業、企業參與專業人才培養與評價,將畢業生就業率、就業質量、創業成效和企業滿意度等作為衡量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

要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職業教育理念,在教學改革、具體教學、日常管理和生活后勤服務工作中,都必須圍繞為學生身心成長服務,為學生掌握知識和能力服務,為學生有效實現就業服務來開展,并將此作為檢驗我們工作的重要標準。

(四)隊伍建設

通過“十三五”的建設,教師隊伍總量達到 600人左右,初步建成一支熱愛職業教育事業、樂于奉獻、結構基本合理、較為穩定、具備可滿足學院職業化人才培養的專業能力和教學能力,適應學院未來發展要求的專兼職教師隊伍。在教師隊伍總量中,校內教師穩定在300人左右(35歲以下教師不超過40%),其他為外聘教師。在校內教師中具有副高以上專業技術職務的教師總數110名左右(其中:具有正高級職稱教師10名左右);具有碩士以上學位教師不少于100名,校內教師學歷均為國民教育本科及以上(其中:與學院開設專業相關的專業課教師應占70%以上),“雙師素質”教師應占60%左右。在外聘教師中,來自行業企業兼職教師比例應達到60%左右。

教師隊伍建設主要立足于通過培養、引進、外聘來實現。對于樂于職業教育事業、安心學院教學、具有良好的責任心和專業理論基礎的教師,學院將給機會,并積極培養。培養的主要方式有:實施“老帶新”和“助教制”,立足校內培養,提高其專業和教學業務能力,采用這種方式培養教師每年不少于20人;送省內外高校和研究機構深造或提升學歷,每年安排5人左右;鼓勵參加省內外各種專業、學術及教改學習培訓,每年約40人次;對于有能力主持校內各種科研、教改項目的教師,將優先給予機會,促進其在實施并完成實際項目過程中進一步提升能力和水平;鼓勵教師下企業或有關機構掛職鍛煉,每次參加的持續時間不少于90天,以增強教師專業實際工作能力,此類培訓每年不少于10人次。通過上述工作,進一步提升校內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和能力,使一批優秀教師脫穎而出。在此基礎上,還要不拘一格加大專業帶頭人培養和骨干教師隊伍建設力度。

進一步加強學生管理隊伍建設,參照上述培養方式和途徑將學生管理隊伍建設納入師資隊伍建設范疇,盡快提高學生管理干部的素質和能力。

通過制定政策、創新吸引優秀人才的工作環境和條件,積極引進學院急需的教學、管理和市場開拓的高水平優秀人才,充分發揮他們在教學、管理工作和青年教師培養中的作用。“十三五”期間,規劃引進此類人才10—15名。

外聘是解決師資總量不足、改善師資隊伍結構、提高師資隊伍教學能力的有效手段和途徑。在當前和今后相當一段時期內,外聘教師隊伍建設至關重要。要通過制定優惠政策、完善聘用程序和協議、加強管理,逐步建設一支相對穩定、樂于學院教學工作的外聘(包括兼課和兼職)教師隊伍。

(五)實習實訓條件建設

完成省級特色骨干高職院校項目中10個實訓設施的新建、擴建項目。要進一步完善建設方案,力爭用較少的資金,實現高標準建設,使之具備真實或仿真性實訓、職業技能培訓與鑒定、職業技術教育師資培訓的基本功能,兼有區域性的行業企業公共技術服務功能。在已有實驗實訓條件建設基礎上,進一步加強校內實訓設施建設,本著強化基礎、優化功能、突出重點的原則,優先建設專業學生規模較大、基礎性強、可滿足多門課程實訓、專業發展前景較好的實訓室(場)。到2020 年,使全院校內實驗實訓室(場)達到70個左右,以滿足校內實踐教學的需要。在實訓硬件設施建設的同時,要十分重視實訓教學管理建設。要加強生產性實訓建設,逐步擴大生產性實訓比例,使大部分專業的生產性實訓比例達到60%左右(除頂崗實訓外);要創新校企一體、工學結合實踐教學管理和運行制度,在實訓內容、過程、實施方式、成果表現形式、學生實訓成績評價等原則上應有企業參與,但參與的方式可多種多樣。要進一步完善行業企業參與下的各類綜合性實踐課程標準、實訓教材、評價指標體系和實訓教學管理制度。

逐步構建校外實習實訓基地校企共建共管的運行機制,提升實習實訓管理水平,確保實踐教學質量。探索校企合作“校中廠”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的模式與機制,力爭建成2—3個“校中廠”;探索校企合作“廠中校”校外實訓基地建設模式與機制,大力增設校外實訓基地,確保每個辦學專業擁有至少2個校外實訓基地,在此基礎上建成5個左右“廠中校”。

(六)校企合作體制機制建設

以“云南經貿外事職業教育集團”為平臺,充分發揮該平臺的作用,進一步完善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理事會主導,學院、行業、企業、社會廣泛參與的管理體制。在經貿外事行業指導下,激發60多家省內著名企業深度參與共建學院,形成利益相關各方“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責任共擔”的緊密型校企合作長效機制。

校企合作體制機制建設是省級特色骨干院校建設的重點任務,要以此為契機,大力推進校企合作體制機制建設。要繼續深化學院與昆明諾仕達企業(集團)有限公司和云南省光彩事業促進會開展校企合作,注重在“協同創新”上狠下功夫,并發揮其示范、引領效應。到2020年,使全部專業都初步建立起有效支撐人才培養、各具特色、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校企合作體制機制。

(七)信息化及圖書資料建設

結合新校區建設,構建完善的多校區計算機網絡系統、通信系統、校園電視系統、廣播系統、多媒體教室管理系統、校園一卡通系統、校園監控安防系統、電子圖書查詢系統,全面實現無紙化辦公,初步實現教育教學、管理、后勤服務信息化,形成數字化校園的雛形。充分利用各種社會、公共設施,加快數字校園建設,提高教學、管理、服務、技術應用和文化建設的信息化水平,實現專業教學資源庫、精品課程等優質教育資源的集成共享;搭建校企之間信息化交流平臺,實現校企之間信息互通。

加強圖書資料建設,力爭在“升本”前,館藏紙質圖書總量達80萬冊以上;圖書資料結構基本合理,與開辦專業相關的圖書資料占到60%左右;電子圖書達到50萬冊。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