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市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86559元,與2018年的78928元相比,增加了7631元,同比名義增長9.7%,增速比2018年下降1.6個百分點。其中,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89714元,同比名義增長9.7%,增速下降1.9個百分點。扣除物價因素,2019年全市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實際增長6.8%。
分區域看,2019年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由高到低排列是主城都市區、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和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分別為88738元、88329元和75054元;同比名義增長率從高到低依次為主城都市區10.2%、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9.2%和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6.4%。最高和最低地區的平均工資之比為1.18,比上年擴大0.04。
分行業門類看,年平均工資最高的三個行業分別是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131356元,是全市平均水平的1.52倍;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128155元,是全市平均水平的1.48倍;金融業127222元,是全市平均水平的1.47倍。年平均工資最低的三個行業分別是住宿和餐飲業48759元,是全市平均水平的56.3%;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55001元,是全市平均水平的63.5%;農、林、牧、漁業56904元,是全市平均水平的65.7%。年平均工資最高行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與最低行業(住宿和餐飲業)之比為2.69,與上年相比差距縮小0.52。
從平均工資的增長速度來看,增速最高的三個行業依次為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住宿和餐飲業,農、林、牧、漁業,增長率分別為18.5%、17.4%和14.3%。增速最低的三個行業依次為采礦業,金融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增長率分別為-12.5%、-4.7%和3.8%。全部19個行業門類中,有9個行業的平均工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分登記注冊類型看,國有單位年平均工資最高,為111113元,是全市平均水平的1.28倍;其次為股份有限公司,為98312元,是全市平均水平的1.14倍;第三位是港澳臺商投資公司,為82540元,是全市平均水平的95.4%。年平均工資最低的是聯營單位,為60794元,是全市平均水平的70.2%。
從平均工資的增長速度來看,其他內資單位增速最高,同比增長19.2%。聯營單位增速最低,同比增長5.9%。
附注:
1.指標解釋
(1)單位就業人員:指在本單位工作,并由單位支付勞動報酬的人員。
(2)工資總額:根據《關于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詳見官網http://www.stats.gov.cn/zjtj/tjfg/xzfg/200207/t20020702_36026.html)
工資總額是指本單位在報告期內(季度或年度)直接支付給本單位就業人員的勞動報酬總額。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加點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
工資總額是稅前工資,包括單位從個人工資中直接為其代扣或代繳的個人所得稅、社會保險金、住房公積金等個人應繳納部分。
(3)平均工資:是指在報告期內單位發放工資的人均水平。
計算公式為:平均工資=報告期工資總額/報告期平均人數
2.統計范圍
城鎮地區全部非私營法人單位,具體包括國有單位、城鎮集體單位、聯營經濟、股份制經濟、外商投資經濟、港澳臺商投資經濟等單位。工資統計是統計單位的就業人員,而個體就業人員、自由職業者等非單位就業人員不在工資統計范圍內。2019年城鎮非私營單位全市共調查4.2萬家,就業人員374.4萬人。
3.調查方法
根據國家統計局制定的《企業一套表統計調查制度》和《勞動工資統計調查制度》,對城鎮非私營單位工資統計采用全面調查的方法。
4.區域劃分方法
主城都市區包括中心城區和主城新區。
中心城區包括渝中區、大渡口區、江北區、沙坪壩區、九龍坡區、南岸區、北碚區、渝北區、巴南區。
主城新區包括涪陵區、長壽區、江津區、合川區、永川區、南川區、綦江區、大足區、璧山區、銅梁區、潼南區、榮昌區。
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包括萬州區、開州區、梁平區、城口縣、豐都縣、墊江縣、忠縣、云陽縣、奉節縣、巫山縣、巫溪縣。
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包括黔江區、武隆區、石柱縣、秀山縣、酉陽縣、彭水縣。
5.行業分類標準
工資統計的行業分類標準按照《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17)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