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兩會,公務員工資漲跌成了代表委員爭議的熱點。一些委員對公務員工資實行改革的提案,引發網友討論。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改革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制度。公務員薪酬高還是低?該怎么改革?圍繞熱點話題,記者采訪了人社部副部長何憲和國家公務員局黨組書記兼副局長楊士秋。
問題一:公務員工資該不該調整?會漲嗎?
要調整,應該漲
全國政協委員、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何憲說:“是要調整,但還處在研究階段。改革應當重點研究解決工資結構、地區差距等四個方面的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公務員局黨組書記兼副局長楊士秋說:“公務員工資應該上漲,目前中央已責成有關部門調研。”
問題二:公務員工資的改革重點是什么?
向基層傾斜,正在全國進行職務職級并行試點
何憲說:“未來(改革)方向是縮小地區之間的差距,形成合理的地區之間工資關系,建立艱苦邊遠地區津貼增長機制;此外,工資分配上要注意向基層傾斜,穩定基層工作的干部隊伍。”
楊士秋說:“基層公務員非常辛苦,他們處在第一線,同時由于職級層次決定其收入也比較低,不解決這些問題,基層士氣必然受到影響。目前正在全國進行公務員職務職級并行的試點,試點成熟后可能會全面推開。”
問題三:人們更關注公務員工資之外的隱性福利和灰色收入。您認為該如何規范公務員收入?
優化工資結構,解決灰色收入問題
何憲說:“公務員工資制度改革,首先就是要解決工資結構不合理的問題,使基本工資占主體,優化工資結構。”
楊士秋說:“部分公務員存在灰色收入,但這也不能把該現象與整個公務員隊伍,特別是基層公務員隊伍收入低混談。灰色收入應通過一系列措施解決,但公務員收入低的問題也要解決。”
問題四:怎樣統籌公務員薪資水平與福利保障“一盤棋”?
銜接好工資改革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制度的關系
何憲表示,公務員工資制度改革要處理好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制度的關系,做好銜接工作。此外,將盡快研究、建立公務員與企業同類人員工資的調查比較制度。
相關資訊,僅供參考!
最近人社部專家解釋,新一輪公務員薪酬改革有四個基本目標:調整工資結構,即要把公務員工資收入中過高的津貼補貼降下來,提高基本工資的占比;擴展晉升空間,即打破現在公務員職務決定級別,級別決定工資的局限,使公務員不提升職務也能通過晉升級別來提高工資待遇;建立比較機制,即要求定期對公務員和企業管理人員的工資水平進行調查比較;實施配套改革,即將薪酬改革納入到整個公務員體制改革,甚至是整個收入分配改革當中。
此次改革,總體上看,是為了“限高”、“提低”,縮小公務員上下級之間、地區之間的收入差距。
調整工資結構,主要起“限高”作用,限制灰色收入,減少公務員工資中名目繁多的津貼補貼。光靠“限高”也不行,還需“提低”來配合,使收入分配向業務能力強、承擔任務多的基層公務員傾斜。實際上,公務員漲薪被提及最多的理由,正是面廣量大的基層一線普通公務員薪水偏低。
所以,此次改革提出了擴展晉升空間的辦法,使公務員不提升職務也能通過晉升級別來提高工資待遇。某種程度上,可以看作是2006年出臺的《國務院關于改革公務員工資制度的通知》的延續。根據該《通知》,每一職務層次包括若干個級別,每一級別又包括若干個工資檔次。在調整工資方面,只要公務員考核結果合格,一般每五年可在所任職務內升一級,一般每兩年可在所任級別內升一檔。順便可以指出的是,正是有這種工資晉升機制,所謂“公務員工資十年不漲”,不過是有意無意的誤導。
除了“限高”與“提低”,此次改革中的“建立比較機制”目標,則更多地著眼于普遍性地提升公務員工資水平,使公務員的工資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不過,對于這方面的改革,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則是,如何獲取民眾的理解與支持,而這個問題,繞不過的則是老生常談的公務員薪酬與福利不透明。
公務員體系中,從最底層的司機到高階公務員,普遍存在大小不等的灰色福利。雖然,此次改革的“限高”,正是針對此類不正常現象,但如何做到,則是一個難題。
一般而言,公務員是政府的雇員,與政府之間是單純的雇傭與被雇傭關系。從政治結構上看,是政治動力由上往下輸送過程中的管道。但在中國的語境中,公務員還有另外一重歷史定位,公務員的一個重要角色就是政府的基層根系,聚集并由下往上輸送原動力,支撐起政府。
在這個邏輯下,公務員群體獲取了一定的“綁架”政策的能力,在整個體系中,上下互綁使得公務員可以抵制、異化使他們薪酬與福利透明化的政策努力。于是,公務員的薪酬體系就陷入了“打壓灰色收入,然后提升合法收入,再然后,灰色收入又再度抬頭”的怪圈。
所以,只有民眾和制度能夠更強力地監督公務員體系,財政支出更加透明的時候,才能徹底理順公務員漲薪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