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9月1日起,個稅起征點將調高為3500元,由于采用分級累進稅率,計算比較煩瑣,如果用EXCEL做一個“計算器”就會方便的多了。大家可以用這個計算器算一下,看在新標準中,自己應當繳納多少個人所得稅。
步驟/方法
準備一張基礎數據表
首先在E1:H10中做一個表格,按圖填入數據,這些數據是國家規定的繳納范圍、稅率和速算扣除數。
設置公式
然后在A1:B8中制作“個稅計算器”,有公式的各單元格如下:
B4格顯示扣除標準,公式=F1
公式含義:從F1格中取得數值。
B5格計算超過扣除標準(3500元/月)的金額,即需要納稅的部分。公式=IF(B2-B4>0,B2-B4,0)
公式含義:用IF函數判斷B2減B4的值,即實際工資減去扣除標準3500元,如果為正數表示需要納稅,如果為負數或零,就不用納稅。
B6格計算適用稅率,公式=(B5<=0)0+(B5>0)(B5<1500)3%+(B5>=1500)(B5<4500)10%+(B5>=4500)(B5<9000)20%+(B5>=9000)(B5<35000)25%+(B5>=35000)(B5<55000)30%+(B5>=55000)(B5<80000)35%+(B5>=80000)45%
公式含義:稅率的級數為7級,公式分七個部分,以“+”連接。以公式中的第二部分為例說明一下,這部分對應的是稅率的第一級,也就是表中E4:G4位置,“(B5>0)(B5<1500)3%” 判斷B5>0的邏輯結果如果為真(即條件成立),則(B5>0)結果為TRUE,用數值表示就是1,如果B5>0的邏輯結果為假(即條件不成立),則(B5>0)結果為FALSE,用數值表示就是0 。同樣,第二個括號(B5<1500)也是這樣,如果超過扣除標準的金額在這個范圍內,(B5>0)(B5<1500)的結果就是1,這個1與3%相乘就是當前的稅率3%,否則返回0值。公式的其他部分以此類推。
B7格計算當前稅率對應的速算扣除數,公式=IF(B5=0,0,VLOOKUP(B6,G4:H10,2,0))
公式含義:如果B5格的值為0,即不用納稅,就返回一個0值,如果B5格的值不為0,就會在B6格中顯示一個對應的稅率,根據這個稅率,使用VLOOKUP函數從表格的G4:G10中查找,找到后返回相同行中的H4:H10中對應的扣除數。
B8格計算就交納的個人所得稅,公式=ROUND(B5B6-B7,2)
公式含義:使用ROUND函數對B5乘B6減B7的結果進行四舍五入,并保留兩位小數。
使用
只要在B2格中輸入實際的工資收入金額,就自動在B8格中顯示出應交個人所得稅的金額。
如何把這個計算個稅的方法應用到工資表中呢?
其實還有一個更簡單的方法,假如工資額在F3單元格中,用下面一個公式就可以計算出個人應繳納的所得稅:
=ROUND(MAX((F3-3500){0.03,0.1,0.2,0.25,0.3,0.35,0.45}-{0,105,555,1005,2755,5505,13505},0),2)
在這個公式中“F3-3500”就是計算超過起征點的“應納稅所得額”,后面的“{0.03,0.1,0.2,0.25,0.3,0.35,0.45}”是稅率,最后的“{0,105,555,1005,2755,5505,13505}”是速算扣除數。
“應納稅所得額”與公式中的每一個稅率分別相乘,再分別減去每一個速算扣除數,就得到一系列(共七個)的“應納所得稅額”。
注意“應納稅所得額”與“應納所得稅額”的區別,一個是指“工資收入”,一個是指“所得稅”。
大家可以驗證一下,針對某一個工資額,只有相符的稅率與扣除數,計算出來的稅額是最大的,所以在上面公式中用MAX函數從一組結果中選出一個最大值,再由ROUND函數四舍五入保留兩位小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