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負責人的平均工資大概是多少?哪些行業的工資在領跑?哪些行業的工資在墊底?27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平均工資主要數據對上述問題有了初步答案。數據顯示,去年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51474元,同比名義增長10.1%,全國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32706元,同比名義增長13.8%。
從區域分布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由高到低排列是東部、西部、東北和中部,分別為58563元、46966元、43438元和42767元;同比名義增長率從高到低依次為西部11.9%、東北10.7%、東部9.6%和中部6.6%。
國家統計局人口和就業統計司司長馮乃林指出,全國27個省份均上調了最低工資標準,平均增幅17%;20個省份制定了工資增長指導線,基準線普遍在14%左右。
國家統計局強調,盡管進行了不同分類統計,由于反映的是全國或某一類單位的平均水平,具體到一個單位或個人,其工資水平和增長情況與全國或某一類單位平均水平不可能一致,會有不同感受。總體來說,工資水平的地區、行業、登記注冊類型、崗位間差距仍然較大。
分區域看,東部地區崗位間工資差距最大,崗位平均工資最高與最低之比為3.09;中部地區崗位工資差距最小,最高與最低之比為2.23。從不同行業看,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崗位工資差距最大,崗位平均工資最高與最低之比為5.65;建筑業崗位工資差距最小,最高與最低之比為2.17。
分企業登記注冊類型看,外商投資企業崗位工資差距最大,最高是最低的5.35倍;其次是港澳臺商投資企業,最高與最低之比為4.01;第三是國有單位,最高與最低之比是3.19。私營單位和集體單位崗位工資差距最小,最高與最低之比分別為2.17和2.21。
對于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而言,分行業門類看,年平均工資最高的三個行業分別是金融業99659元,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94倍;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90926元,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77倍;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76603元,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49倍。年平均工資最低的三個行業分別是農、林、牧、漁業25820元,住宿和餐飲業34043元,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3612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