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時期,就業和社會保障,這兩個最大的民生事業在我省取得了哪些成就?老百姓享受到了哪些實實在在的成果?市場星報、安徽記者昨日從省人社廳獲悉,十二五期間,我省企退人員養老金由2010年底的平均每月1263元提升到如今的平均每月2024元。同時,從2011年至2015年9月,全省城鎮新增就業318.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
企退人員月養老金突破2000元
按照到2020年實現人人享受社會保障的目標,十二五期間,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出臺政策將未參保集體企業退休人員等超齡人員納入職工養老保險保障范圍,全省月30萬人通過補費參保實現了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9月,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數846.69萬人。
對于企退人員最為關心的養老金待遇,2011年以來已連續五年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年均增長10%以上,2010年底,我省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為1263元,今年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調整后,我省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水平已達到2024元。
暫時調低失業保險費率1個百分點
為增強失業保險制度預防失業、促進就業功能,我省在十二五時期實現失業保險促進就業資金與就業專項資金的統籌使用,分項目支出,客觀上增加了促進就業方面的資金規模。2015年,按照人社部、財政部工作部署,我省暫時調低失業保險費率1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2011年至我省失業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397.7萬人、402.2萬人、409萬人、422萬人;2015年9月底,我省參保人數達到432.44萬人。
16市72家定點醫院實現異地醫保結算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截至2015年9月份,全省城鎮職工、城鎮居民和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755.22萬人、1006.48萬人和494.25萬人,城鎮基本醫療參保率維持在96%以上。
我省在十二五時期內,建成基本醫保省級異地就醫結算平臺,完善配套政策體系,組建省級經辦機構,搭建網絡信息系統,目前已實現基本醫保省內就醫雙向聯網即時結算,16市參保人員與省內72家異地就醫結算定點醫療機構之間通過異地就醫結算平臺直接結算住院醫療費用。
合肥、淮南兩市被列為工傷預防試點城市
十二五時期是我省工傷保險工作發展的關鍵時期,截至2015年9月底,全省參加工傷保險人數為521.06萬人。
按照人社部的要求,我省已確定合肥、淮南兩市為工傷預防試點城市,省人社部門與省財政部門聯合下發通知,要求兩地結合當地實際,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探索建立科學、規范的工傷預防工作模式,推進試點工作穩步、有序開展,為在全省范圍內開展工傷預防工作積累經驗。據悉,試點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