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之情的唯美散文1
中秋節是東亞民間的一個傳統節日,起源于中國,為每年農歷的八月十五。
相傳在遠古時代的射日英雄后羿娶了嫦娥,并成為帝王,可是他愈來愈暴戾,多番施行惡政,成了大暴君。有一天,后羿從王母娘娘的手中求得到一包不死藥,只要吃了不死藥,就能長生不老。嫦娥知道后為拯救蒼生免受后羿永遠的統治,就把不死藥全部吞下,然后變成了仙女,往月宮飛去。百姓們得知嫦娥奔月成仙后,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嫦娥祈求平安吉祥,由此便逐漸形成了中秋節賞月的風俗。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又快到了,家家吃餅賞月,喜看中秋圓月。合家團圓,那當然然也少不了必備的月餅,月餅在我心中象征著團圓和美滿,現在月餅可以說是五花八門,形狀各異,為的就是為了吸引消費者的眼球。
可是這樣的月餅真的好吃嗎,我說不,其實重要的不是月餅的味道,重要的是跟誰在一起吃,敢問有幾個做子女的能在中秋月圓之夜能陪父母吃月餅賞月呢?倘若中秋不能跟父母相聚團圓,就算你吃到再美味的月餅,心里也不是滋味吧?
說到這里讓我情不自禁讓我想到了小時候候的中秋節,我家住在農村,那時候家庭條件不好,只有逢年過節我才能吃頓豐盛的飯菜,所以父親清早就到街上買菜,當然也少不了月餅,中午做了一桌的豐盛午餐,讓我們大吃一頓,晚上全家人就做坐在桌子一圈邊吃月餅賞月,月到中秋分在明,全家在一起談笑風生,交織成一片燦爛記憶,現在回憶起來還歷歷在目,記憶猶新!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父母一天天老去,我也漸漸的長大懂事,直到踏入社會,因為工作的原因每逢中秋都無法與父母相聚,我才深深體會到了獨自在異鄉的內心孤獨,和父母的期盼,童年那種無與倫比感覺不會再有了,只能在夜深人靜之時黯然沉思。“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用王維的詩句描寫我此刻的心情真是恰到好處。
俗話說“年怕中秋,月怕十五”,意思是說一過中秋一年也就快過去啦,每月一過十五,這個月也就很快過完了。是啊,中秋節馬上就來臨啦,年關也將緊隨著而至。這不僅令人嘆惜時光飛逝,也讓人不覺就回憶起往事來。想想,自己已經有好幾個中秋節沒有在家過了。每到中秋節,除了快遞些月餅之類的東西回家和打個電話向家人問候一聲外,剩下的就只有思念和回憶了。記憶中在家過節的情景也在這時變得清晰起來。
我不知道我怎會有如此的感慨,是我長大懂事了?還是每個人都如此?昔日中秋的歡聲笑語,談笑風生,現在都變成了多愁善感,如果時光可以重來,我情愿一直都生活在童年里,永遠也不要長大,因為只有這樣,我才有更多的時間跟家人團聚。
都說父母的愛是天地間最偉大的愛,自從我們呱呱墜地,來到這個世界,父母就開始愛著我們,直到永遠。
父母年紀大了,他們對子女別無所求,只希望在他她有生之年,能多陪陪他,讓他們安享晚年,就是最大的欣慰了。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到那時后悔也晚矣!
中秋之情的唯美散文2
農歷八月十五夜,天空如同黑色幕布!紅色的園月當空,低低在樹林的樹梢間坐著,漸漸的升高變成銀色,把這黑色的夜映的銀色。蟬鳴此起彼伏或近或遠,猶如彼此聊著天,雖然我聽不懂。本是立體的樹,卻成為剪影,如同年畫,我在想年畫的靈感是不是來源于此呢?!雖然這猜想只是我一廂情愿的猜想,不過我還是覺得有一定的合理性的。
坐在院中石桌前的石凳上,對這月亮寫著書信,讓鴻雁和鴿子銜著書信寄給她,也把她的書信銜給我。只為安慰她孤獨的心,也是給自己一個不再孤獨理由。給她親手做一塊月餅,雖然我知道很可能很難吃,但這卻是心意啊。我想與她分享我看到的美麗月亮,以及聞到的這泥土與草混合的味道。
自己用手機放著倉央嘉措和李煜,以及納蘭容若的詩詞。在這樣的一個帶點涼涼的詩意的悲傷的夜晚,聽著他們的詩詞,真的是說出這時的心境。契合這夜的心境,他們詩詞也說出了我此時此刻的內心的感受。也想請他們來這桌前共飲一杯清酒,只想聆聽他們的心里的聲音,其實他們已經只能粲然一笑或是低頭不語,亦或是仰望天上月亮,無言以對走過的路。他們是我內心的傷感的先生,也是教會了我享受這份孤獨。
倉央嘉措如何回憶少年時的初戀呢。本身就身體很弱,為了妻子憂傷致病的納蘭容若,又是何等的懷念妻子呢 ?!南唐后主在大周后去世后,小周后又被當時的宋朝皇帝百般侮辱又是何等苦澀、無奈。他們的都是生活黃金堆砌的生活里,但卻有著無盡難以言語的苦澀,都討厭這無盡權利帶來的奢華生活,這生活只給他們帶來無盡的悲傷,不能與心愛的人長相廝守。
現實粉碎了他們向往江湖的夢,只能在自己的詩詞中的為自己編造一個屬于自己的江湖。他們每一個人都會仰望天上的月亮,他們都有著屬于自己的一個嫦娥......
其實對于華人,每一個人都有一屬于自己的月亮和嫦娥。或是美麗、或是淡淡的憂傷,但是總逃不過一種團圓的情愫,與知己團聚,與愛人團聚,與親人團聚。有最期望的沒有達成的,這便是淡淡的憂傷,達到了期待的便是極美。
明月年年有,把酒問青天,我前世是何人。天上我對應的那顆星星呢?!我想我是最小最暗的那顆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