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咨詢機構能靠譜嗎?
林女士的孩子去年經歷了高考。去年一整年,作為家長的她都在四處了解志愿填報知識。“現在這報志愿跟孩子好像都沒什么關系,全是家長在干。我們家孩子又屬于沒什么主見的,學啥都行,我哪個專業都得幫他留意著。”
即使聽過講座,在最終報志愿時林女士和孩子仍免不了一些遺憾,而林女士認為講座的一些不準確信息也對她造成了誤導。“之前我聽的消息都是說想留京很困難,上外地好學校的機會大一些,我就主要關注了外地的學校。孩子后來考了630分,出分后,根據前一年的分數,我們把目標定在了山東大學,因為孩子的分比前一年山大的分要高50分左右,而兩年的一本線差距不大,我們當時還覺得報得挺保守。”最后的結果讓林女士頗為驚訝和失望,山大在去年的漲幅遠比想象中的大,她的孩子最終未能錄取。
最讓林女士感到郁悶的是,她當時報山大還是在和山大招生辦溝通過后做出的決定。“出分之后,有很多院校的招辦來做咨詢,我也去問了人家山大,他們說‘630肯定沒問題’,我們才堅定了自己報的決心,結果最后來這么一出。”林女士又回想起自己聽志愿填報講座的經歷,越想越覺得生氣和無奈。“你說招生辦自己都沒個準信,咨詢機構能靠譜嗎?”
2、如何找一家靠譜的高考志愿咨詢機構
我們說,高考志愿的較量,主要是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決策智慧的較量,其二是信息與情報的較量。決策智慧來源于知識積累和思想高度,這里一般人無法判斷,但還是有一些客觀指標可供參考。首先,可以考察該機構成立的時間,即從事這一行業有多久了,就知道在這方面積累的廣度和研究的深度。其二,看其有沒有相應的研究成果,比如出版的圖書或者研究報告等作品。其三,考察其以往的咨詢檔案,即以往如果做過咨詢,機構都會留下相應的客戶檔案以供后面的研究和借鑒。
信息與情報這一塊,因為高考本身追求公開、公正、公平,因此信息都比較公開,關鍵是看各機構對各類公開信息的搜集、整理、研究及運用水平。同樣也可以考察其相應的數據庫、信息卡等使用起來是否準確方便。
最后,你還可以問他們一個專業性的問題,比如,現在二、三本合并后,以往的分差不能參考了,現在該如何用分數定位學校?如果能夠以你可以理解的語言清楚得告訴你一個比較可行的方法,說明這機構專業水平還過得去。再者,可以問一下他們的開辦時間有多長了,有往年的案例沒有?這些都是判斷一個機構專業水平的好辦法。
3、除了志愿填報服務機構,家長還可怎么做
其實,如果不相信社會上的志愿填報機構,家長也可以在學習基礎的志愿填報常識后,通過第三方的志愿填報參考系統,自己決策,為孩子填報合理的志愿。
知道學生都高考成績后,使用市面上的志愿填報軟件,比如完美志愿、聚志愿、優志愿等,產品功能和數據都很不錯,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查詢能上的大學和專業都有哪些,然后按照沖穩保的順序依次為學生填報志愿。
另外,在選擇志愿填報軟件時,最好買兩家之上,其實加在一起也沒多少錢,然后做數據對比,一旦發現某一個大學錄取數據和招生計劃兩款軟件不一致時,請參考本省的志愿填報大本為準。這么做會避免因為一款志愿填報軟件的數據出錯,對孩子的志愿填報產生誤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