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面收集信息、了解相關政策規定
兵家有言,不打無準備之戰,志愿填報亦是如此。填報前要充分利用一切資源,如網絡、雜志、老師、家長和朋友等。信息包括招生院校、招生專業和人數、招生規定及心儀高校的近幾年錄取分數等。信息從來都不嫌多,知道的越多,選擇的準確性越高。在搜集信息時應該盡可能做到:
(1)通過報考指南了解招生政策規定、高考體檢要求、報考限制和往年錄取人數、分數統計等,比如對政策性加分的認可,對體檢限制的規定,專業批次的填報;
(2) 通過網站了解學校的師資力量、專業特色、課程設置和就業方向等;
(3)通過教育部陽光高考信息平臺、權威的招生部門或和高校專門招生宣傳老師進行咨詢。尤其高考分數比較接近理想高校近幾年平均錄取分數的考生,為了增加錄取幾率,就應多多溝通,做到心中有譜。
2.考慮學校
你上什么學校,決定了你未來的學歷是什么。填報志愿時建議考生和家長能選擇985就不選211,能上211就別選普通院校,其次是本科和專科。很多單位在簡歷篩選以及大學研究生選拔考試的時候,都會很看重學生的本科就讀的是什么樣的學校。
要是從學歷方面來看,專科生學習很努力,通過了專升本,再去參加工作,但很多企業都是不承認這個學歷的。因為現在專升本水分很多,而且 沒有什么技術含量,只要你肯啃書本,甚至作弊也可以考上。而高考到本科則不然。
3.考慮專業
在選擇專業時,要明確自己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點、職業傾向,考慮到本科畢業后是考研、出國還是就業,同時了解自己的成績實力和排名實力,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和專業。
高中期間的科目成績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個方面的能力,對今后選擇專業和職業具有指導意義,如對文科生而言,如果數學成績好,填報志愿可考慮選擇經濟、管理等相關的專業;如果數學成績不好,則建議選擇與文學、歷史學、教育學等相關的專業。理科學生如果數學成績好,那么在填報志愿的時候可選擇與數學、力學、軟件工程等相關的專業;如果物理好,可以選擇機械、電力、通信、信息、計算機等與之相關的專業;如果化學好,可以選擇化學化工、生物、材料、環境等相關的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