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不再分科,打破一年一考,考試可以自選,綜合素質招生,廢除“自招聯考”……相比往年“著重修正”的教育改革,“37歲”的高考制度迎來“深度革命”,針對“一考定終身”“只見分不見人”“招生腐敗”等積弊的改革開始“破冰”。
高考改革年末還有四大動作:出臺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相關意見;出臺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相關意見;出臺高校自主招生相關意見;出臺規范高考加分的相關意見。
突破“一考定終身”:不分文理科,英語“一年兩考”
9月,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勾勒出新一輪高考改革新政策及新方案【全文】的清晰輪廓。
隨后,上海、浙江兩地率先試水高考綜合改革:高考不分文理科,英語“一年兩次考試,取最好成績計入高考”。
高考自1977年恢復以來,成為國家選才的重要通道。我國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數在2009年達到2145萬人,高考報名人數為939萬人。然而,“文理分科”“一考定終身”等規定影響一些學生全面發展的弊端日益顯現。
英語考試首次打破“一考定終身”,彰顯了此輪高考改革“啃硬骨頭”的決心。上海大學副校長葉志明說,英語“一年兩考”,有助于扭轉以應試為主的傳統思路,回歸學習的本質。
北京大學教授宋偉說,“文理不分科”將培養更多綜合型學生,儲備跨學科、具備解決綜合問題能力的“新型人才”。
試水“綜合評價”:統考變“選考”,“素質”入檔案
根據滬浙高考改革新政策及新方案【全文】,從秋季入學的高一新生開始,探索基于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的多元錄取機制。
上?忌颊Z、數、外等13門“合格考”,再從地理、物理、化學等6門“等級考”中根據興趣或特長自選3門,成績計入高考;浙江考生必考的外語科目也可以從英語、日語、俄語等6門語言中選擇,高中學業考試可以“7選3”計入高考成績。此外,學生將建立“綜合素質檔案”,供招生學校參考。
從統考“套餐”變成選考“自助餐”,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特長和興趣選擇考試科目;而將“興趣”“責任”等綜合素質評價計入檔案,則有利于破除“唯分數論”。
華東師范大學副校長郭為祿說,教育不能“只見分不見人”,“唯分數論”就是用一個“總分”代替對學生方方面面的評價。雖然綜合素質評價目前僅作為招生參考,卻向學校和社會傳遞素質教育的明確導向。
目前,教育部已明確足球特長可以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四川將體質健康測試納入綜合評價,上海將思想品德、傳統文化素養、創新精神等納入綜合評價等。
教育部年內將出臺完善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指導意見和規范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指導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