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會被別人更改。高考生在首次登陸高考志愿填報的網站的時候,考生需要憑借身份證號碼和身份證號碼后六位進行初次登錄。再登陸之后網站就會提示修改密碼,增強保密性。
1、2023年高考志愿容易被篡改嗎
不會
高考生在首次登陸高考志愿填報的網站的時候,考生需要憑借身份證號碼和身份證號碼后六位進行初次登錄。再登陸之后網站就會提示修改密碼,增強保密性。
考生可以在初次登錄高考填報志愿的網站之后進行密碼的修改。在修改密碼之后,考生的信息就是只有自己和知道密碼的人才可以查詢。
如果考生沒有把密碼告訴其他人,那么其他人是沒辦法登錄網站的。
高考志愿的修改是必須登錄填報志愿的網站才可以進行修改的。在不知道填報志愿網站的考生的對應的密碼的情況下是沒辦法修改考生的志愿填報信息的。
因此不會被篡改。而且考生在填報志愿之后可以在最后終止的時間登錄填報志愿的網站進行最后結果的確認。
2、怎樣避免高考志愿被篡改
一、營造安全環境
對于學校來說,應當盡到安全防范的義務,加強宣傳和管理。特別是如果組織考生在學校里統一填報,就應該為每個考生提供獨立的操作空間和時間,不要讓大家圍著一臺電腦去操作。
現在高考考場的安全保障措施已經很成熟了,志愿填報系統的安全保障水平也應該提高,比如強制修改初始密碼,增加電話提醒、短信驗證、手機掃碼登錄或者指紋識別等功能。
二、加強法治教育
篡改事件的發生一定程度上表現出了個別考生急功近利的心態。篡改他人志愿的行為不正確想必都知道,可是他們仍然選擇去做,與本身法治意識比較淡薄有關,沒有意識到可能違法,這也說明校園中的法治教育還有缺失。
十七八歲的年紀,不管是施害人還是被害人,都還是青少年。為了自己能考上,就改了別人的志愿。這說明目前的教育過于看重分數,而忽視了法治理念、法治意識的培養。應該培養健全的人格,引導考生們認識到高考只是人生的開始,要正確地面對得失成敗,同時要樹立基本的規則意識,讓考生們知道哪些事情不可觸碰。
三、保管好個人信息
縱觀近年來發生的高考志愿被篡改事件,賬號和密碼泄露往往是直接原因。這與被篡改者自身疏忽大意有很大的關系。
高考填報志愿是關系到考生前途命運的事情。每個考生都應該提高安全意識,不要向別人包括同窗好友透露自己賬號、密碼,填報的時候也應該獨立操作。如果每個人都樹立起安全意識,維護自身權益,篡改志愿這樣的事件很大程度上就能避免。
四、法律制裁
防止高考志愿被篡改,除了完善招生系統、建立救濟機制外,提高違法成本無疑是當務之急。就像“入刑”一樣,篡改高考志愿也當“入刑”,或在刑法中針對侵犯公民受教育權的行為增設專門罪名,防止篡改高考志愿需要從刑法層面求解,唯有加大打擊力度,才能阻止這一惡行的蔓延。
3、高考志愿能改動嗎
在期限內修改當考生發現自己的高考志愿填錯了時,可以登錄自己填報志愿的網頁上進行修改。如果考生是在高考填報志愿的期限內進行修改的話,就能修改成功。但是,如果超出了期限,學生就不能再進行修改了,因為志愿已經被提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