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廣安職業技術學院王牌專業名單
2024年廣安職業技術學院王牌專業有語文教育、會計、建筑工程技術、應用化工技術、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術、廣告設計與制作、機電一體化技術、學前教育、旅游管理等。
《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 年)》骨干專業:語文教育、會計
中央財政支持的實驗實訓基地(4個):建筑工程技術、應用化工技術、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術、廣告設計與制作
教育部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1個):機電一體化技術
省級示范專業(3個):學前教育、建筑工程技術、旅游管理
省級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4個):機電一體化技術、工業機器人技術、工程測量技術、旅游管理
省級高水平專業群(2個):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群、學前教育專業群
二、廣安職業技術學院專業設置
序號 | 專業名稱 |
1 | 園林技術 |
2 | 工程測量技術 |
3 | 材料工程技術 |
4 | 新型建筑材料技術 |
5 | 建筑工程技術 |
6 | 建筑工程技術 |
7 | 建筑工程技術 |
8 | 工程造價 |
9 | 數字化設計與制造技術 |
10 | 機電一體化技術 |
11 | 智能控制技術 |
12 | 工業機器人技術 |
13 | 新能源汽車技術 |
14 | 應用化工技術 |
15 | 化工智能制造技術 |
16 | 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 |
17 | 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 |
18 | 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 |
19 | 物聯網應用技術 |
20 | 應用電子技術 |
21 | 應用電子技術 |
22 | 計算機應用技術 |
23 | 計算機應用技術 |
24 | 計算機應用技術 |
25 | 軟件技術 |
26 | 信息安全技術應用 |
27 | 動漫制作技術 |
28 | 臨床醫學 |
29 | 護理 |
30 | 護理 |
31 | 護理 |
32 | 助產 |
33 | 藥學 |
34 | 醫學檢驗技術 |
35 | 醫學影像技術 |
36 | 康復治療技術 |
37 | 大數據與會計 |
38 | 市場營銷 |
39 | 電子商務 |
40 | 現代物流管理 |
41 | 旅游管理 |
42 | 酒店管理與數字化運營 |
43 | 環境藝術設計 |
44 | 書畫藝術 |
45 | 廣告藝術設計 |
46 | 早期教育 |
47 | 學前教育 |
48 | 學前教育 |
49 | 小學教育 |
50 | 小學語文教育 |
51 | 小學數學教育 |
52 | 小學英語教育 |
53 | 音樂教育 |
54 | 美術教育 |
55 | 社會體育 |
56 | 智慧健康養老服務與管理 |
三、廣安職業技術學院師資力量
現有“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林強、德國石荷州前教育及文化部部長克魯科博士、著名青年畫家林茂先生等高級顧問、特聘教授領銜的專兼職師資隊伍930余人,其中副高級及以上職稱240人,博士、碩士研究生391人。
四、廣安職業技術學院簡介
廣安職業技術學院是由廣安市人民政府主辦,教育部、四川省、廣安市共建的全日制公辦職業高等學校,坐落于全國文明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雙擁模范城市廣安。
學校前身為1906年創建的岳秀女學,著名革命英雄傳奇小說《紅巖》中“雙槍老太婆”的原型人物畢業于此;2004年,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準,由四川省岳池師范學校獨立升格。2009年,學校通過教育部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2011年,四川省教育廳、廣安市人民政府簽訂協議共建學校;同年,國家教育部、四川省人民政府簽訂協議共建“廣安市教育改革發展試驗區”,支持學校發展是重要項目;6月,廣安市廣安區中等衛生職業技術學校整體并入學校;,四川省人民政府審定同意學校增掛廣安技師學院牌子;2016年1月,學校建成四川省省級示范性高職院校;2020年12月,學校建成四川省優質高等職業院校;2021年12月,學校成功立項四川省高水平高等職業學校和高水平專業群建設單位。
學校充分踐行*核心價值觀,堅持創新、轉型發展,深入推進體制機制改革。近年來,學校先后成立了廣安職業技術學院設計研究院(乙級資質)、工程造價研究所,廣安職業技術學院資產經營公司,廣安科技園(廣安職業技術學院校外綜合實訓基地)和廣安茂林文化藝術中心等,不斷激發辦學活力,努力提高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學校積極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社會資本共建醫學院,投資建設學校附屬醫院。
學校立足服務廣安地方經濟建設和人才的需求,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以“廣安職業教育集團”為平臺,實施“政、行、企、!彼姆铰搫,以產業、行業、企業結合為依托,以崗位、能力、課程對接為抓手,以基地、師資、機制建設為保障,不斷鞏固與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學校圍繞“深化內涵、打造品牌、強化特色”的專業建設理念,始終把專業建設放在首位,引領帶動其它項目建設。
長期的辦學歷程中,學校為社會培養了各類技術人才和行業骨干,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思源、追尋、致遠”,學校將秉承“艱苦創業、感恩奮進”的精神,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努力建成全國一流高職院校和本科層次職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