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科技學院比較好的專業統計
1、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國家級+省級)
2020年度國家級、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名單
國家級:財務管理
省級:
序號 | 高校名稱 | 專業名稱 |
1 | 安徽科技學院 |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
2 | 安徽科技學院 | 食品科學與工程 |
3 | 安徽科技學院 | 農業資源與環境 |
4 | 安徽科技學院 | 中藥學 |
2019年度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名單
序號 | 學校 | 專業名稱 |
1 | 安徽科技學院 | 應用化學 |
2 | 安徽科技學院 |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
3 | 安徽科技學院 |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 |
4 | 安徽科技學院 | 環境科學與工程 |
5 | 安徽科技學院 | 風景園林 |
6 | 安徽科技學院 | 生物工程 |
7 | 安徽科技學院 | 種子科學與工程 |
8 | 安徽科技學院 | 動物科學 |
9 | 安徽科技學院 | 動物醫學 |
10 | 安徽科技學院 | 財務管理 |
2、其他類型
安徽科技學院獲批國家級立項建設專業一覽表
序號 | 類別 | 專業名稱 | 獲批年度 |
1 | 特色專業 | 生物科學(師范)專業 | 2009 年 |
2 | 特色專業 | 動物醫學專業 | 2010 年 |
3 | 專業綜合改革試點 | 種子科學與工程專業 | 2013 年 |
4 | 卓越工程師 |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 2011 年 |
5 | 卓越工程師 | 食品科學與工程 | 2011 年 |
6 | 卓越工程師 | 環境工程 | 2013 年 |
7 | 卓越工程師 | 車輛工程 | 2013 年 |
8 | 復合應用型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項目 | 動物科學 | 2014 年 |
9 | 復合應用型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項目 | 農業資源環境 | 2014 年 |
10 | 復合應用型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項目 | 農學 | 2014 年 |
安徽科技學院獲批省級立項建設專業一覽表
序號 | 類 別 | 專業名稱 | 獲批年度 |
1 | 特色專業 | 生物科學(師范) | 2008 年 |
2 | 特色專業 | 動物醫學 | 2008 年 |
3 | 特色專業 | 動物科學 | 2010 年 |
4 | 特色專業 | 種子科學與工程 | 2010 年 |
5 | 特色專業 | 農業資源與環境 | 2011 年 |
6 | 特色專業 | 機械電子工程 | 2011 年 |
7 | 特色專業 | 應用化學 | 2013 年 |
8 | 特色專業 | 環境工程 | 2014 年 |
9 | 特色專業 | 植物保護 | 2015 年 |
10 | 特色專業 | 園藝 | 2016 年 |
11 | 專業綜合改革試點 | 動物科學 | 2012 年 |
12 | 專業綜合改革試點 |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 | 2012 年 |
13 | 專業綜合改革試點 | 機械電子工程 | 2013 年 |
14 | 專業綜合改革試點 | 市場營銷 | 2013 年 |
15 | 專業綜合改革試點 | 中藥學 | 2013 年 |
16 | 專業綜合改革試點 | 烹飪與營養教育 | 2014 年 |
17 | 專業綜合改革試點 | 物流管理 | 2014 年 |
18 | 專業綜合改革試點 | 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 | 2014 年 |
19 | 專業綜合改革試點 | 金融工程 | 2014 年 |
20 | 專業綜合改革試點 | 城鄉規劃 | 2015 年 |
21 | 專業綜合改革試點 | 生物工程 | 2015 年 |
22 | 專業綜合改革試點 | 編輯出版學 | 2015 年 |
23 | 專業綜合改革試點 | 動植物檢疫 | 2016 年 |
24 | 專業綜合改革試點 | 汽車服務工程 | 2016 年 |
25 | 專業綜合改革試點 | 食品質量與安全 | 2016 年 |
26 | 專業改造與新專業建設 |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 2013 年 |
27 | 專業改造與新專業建設 | 藥物制劑 | 2013 年 |
28 | 專業改造與新專業建設 | 地理信息科學 | 2013 年 |
29 | 專業改造與新專業建設 |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 | 2014 年 |
30 | 專業改造與新專業建設 | 建筑電氣與智能化 | 2015 年 |
31 | 專業改造與新專業建設 | 金融工程 | 2015 年 |
32 | 專業改造與新專業建設 | 風景園林 | 2015 年 |
33 | 一流專業 |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 2017 年 |
2、安徽科技學院師資力量介紹
現有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特色專業2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4個、復合應用型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專業3個,承擔國家新工科、新農科研究與實踐項目4項。擁有省級重點學科6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0個、省級特色專業11個、一流(品牌)專業3個、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6個,現為服務國家特殊需求碩士專業學位人才培養項目試點單位。現有教職工1200余人,其中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級職稱教師394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教師863人。國家級、省級優秀教師1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2人,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及后備人選5人,享受國務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8人。柔性引進微納分子傳感器團隊等省級領軍人才團隊。省級“115”創新團隊4個,省級教學團隊17個,省級教學名師16人,省級教壇新秀34人。校外特聘教授50人,特聘創業型企業家擔任大學生創業導師65人。